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44344发布日期:2024-01-26 23:00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伺服驱动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系统。


背景技术:

1、目前,工业设备或伺服系统包括伺服驱动器和电机,伺服驱动器驱动电机工作,进而通过电机实现工业设备或伺服系统在各个方向上的运动。

2、在相关技术中,为提升工业设备或伺服系统运动的灵活性,需要通过多台伺服驱动器分别驱动多个电机,进而实现工业设备或伺服系统的在多个方向上的运动,但通过多台伺服驱动器分别驱动多个电机,会导致驱动多个电机所需的伺服驱动器对空间的占用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伺服驱动器。

3、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伺服系统。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伺服驱动器,伺服驱动器用于驱动多个电机,伺服驱动器包括功率板、控制板、多个输出端子、散热部件和壳体;控制板设置于功率板的第一侧,与功率板电连接;多个输出端子设置于功率板上,与功率板电连接;其中,输出端子用于分别与多个电机电连接,控制板用于控制多个电机工作;散热部件设置于功率板的第二侧;壳体罩设于功率板和控制板的外侧,与散热部件连接。

5、本技术所提供的伺服驱动器,用于驱动多个电机,即伺服驱动器能够同时驱动多个电机工作,多个电机可同时工作,多个电机也可根据一定的顺序依次开始工作。伺服驱动器包括功率板和控制板,控制板设置于功率板的第一侧,且控制板与功率板电连接,控制板可通过控制功率板来实现对电机的驱动。伺服驱动器还包括多个输出端子,多个输出端子均设置于功率板上,多个输出端子均与功率板电连接,且输出端子能够分别与多个电机电连接,使得多个电机可通过多个输出端子与功率板连接,进而使得控制板可通过功率板和多个输出端口同时对多个电机进行驱动。由于本技术所提供的伺服驱动器能够同时驱动多个电机,可减少驱动多个电机所需的伺服驱动器的数量,进而减少驱动多个电机工作的伺服驱动器对空间的占用,有利于应用该伺服驱动器的伺服系统或工业设备的小型化。由于本技术所提供的伺服驱动器能够同时驱动多个电机,还可简化电机与伺服驱动器之间的线路,进而降低伺服驱动器与电机之间的接线难度,使得伺服驱动器与电机的接线更方便,减少伺服驱动器与电机之间接线所需的时间。由于本技术所提供的伺服驱动器能够同时驱动多个电机,还可降低伺服驱动器的调试难度,进而使得多个电机之间的匹配精度更高,提升了伺服驱动器对电机的控制精度。由于本技术所提供的伺服驱动器能够同时驱动多个电机,减少驱动多个电机所需的伺服驱动器的数量,还可降低控制多个电机所需的伺服驱动器的成本。

6、伺服驱动器还包括散热部件,散热部件设置于功率板的第二侧,在伺服驱动器驱动多个电机工作时,功率板所产生的热量能够传递至散热部件,进而通过散热部件实现散热,提升了功率板的散热速度,降低了功率板在伺服驱动器工作过程中的温升,进而提升功率板在伺服驱动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7、伺服驱动器还包括壳体,壳体罩设于功率板和控制板的外侧,与散热部件连接,实现对功率板和控制板的保护,避免伺服驱动器的功率板和控制板受到外力冲击。

8、进一步地,散热部件包括散热部和翅片,散热部呈板状,散热部与功率板叠设,散热部位于功率板的第二侧,即散热部设置于功率板远离控制板的一侧。翅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翅片并列设置于散热部远离功率板的一侧,多个翅片中相邻的两个翅片之间具有间隙,以便于气流由多个翅片之间流过,进而提升散热部件的散热效率。

9、进一步地,壳体卡接于散热部件。

10、进一步地,壳体为塑料件,壳体的四个卡扣与散热器对应的扣位配合。

11、进一步地,控制板上的处理器可通过功率板向不同的电机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进而实现对多个电机的控制。控制板上还可集成多个处理器,多个处理器分别与多个电机进行电连接,进而对多个电机进行控制。

12、进一步地,多个输出端子的数量为六个,分别为一轴端子、二轴端子、三轴端子、四轴端子、五轴端子和六轴端子。

13、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伺服驱动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壳体包括第一本体,第一本体罩设于功率板的外侧,与散热部件连接,第一本体的顶壁设置有多个第一开口,多个第一开口与多个输出端子相对。

15、在该技术方案中,壳体包括第一本体,第一本体罩设于功率板的外侧,与散热部件连接,进而实现壳体的安装和固定,并且可对功率板进而保护,提升功率板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16、第一本体的顶壁设置有多个第一开口,多个第一开口与多个输出端子相对,电机的接线端子可通过第一开口插接于输出端子,进而实现功率板与电机的电连接。由于壳体上设置有多个与输出端子相对的第一开口,进一步降低伺服驱动器与电机之间的接线难度,提升伺服驱动器与电机之间的接线效率。

17、进一步地,电机的接线端子可通过第一开口进入壳体内,并且在壳体内与输出电子相插接。输出端子也可有第一开口延伸至壳体外部,电机的接线端子与输出端子相插接。

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壳体还包括:第二本体,第二本体与第一本体连接,位于第一本体远离散热部件的一侧,第二本体的侧壁设置有多个第一散热孔,第二本体的顶壁设置有多个第二开口,多个第二开口与控制板上的端子相对。

19、在该技术方案中,壳体还包括:第二本体,第二本体与第一本体连接,位于第一本体远离散热部件的一侧,实现对控制板的保护,提升控制板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第二本体的侧壁设置有多个第一散热孔,加快控制板和功率板的散热速率,进一步提升控制板和功率板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第二本体的顶壁设置有多个第二开口,多个第二开口与控制板上的端子相对,进而实现了控制板与外部器件的电连接,降低了控制板与外部器件的接线难度。

2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壳体还包括凸出部,凸出部与第二本体连接,凸出于第二本体的顶壁,凸出部的侧壁设置有多个第二散热孔,凸出部的面向第二开口的侧壁包括弧形壁面。

21、在该技术方案中,壳体还包括凸出部,凸出部与第二本体连接,凸出于第二本体的顶壁,增加了壳体与散热部件所围设出的空间的体积,并且凸出部的侧壁设置有多个第二散热孔,加快了壳体与散热部件所围设出的空间的散热效率,进一步提升伺服驱动器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凸出部的面向第二开口的侧壁包括弧形壁面,具有弧形壁面的凸出部能够为第二开口预留空间,进而实现了对第二开口的避让;并且具有弧形壁面的凸出部能够使得壳体的外部更美观。

2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可选地,伺服驱动器还包括第一连接部件,第一连接部件包括连接部,连接部穿设于功率板,且与散热部件连接。

23、在该技术方案中,伺服驱动器还包括第一连接部件,第一连接部件包括连接部,连接部穿设于功率板,且与散热部件连接,进而通过连接部将功率板安装固定与散热部件上,提升功率板在工作时的稳定性。并且通过连接部将功率板安装固定与散热部件上,使得功率板与散热部件的基础更紧密,进而提升功率板与散热部件之间热传递的速度,进一步提升散热部件对功率板的散热效果。

24、进一步地,连接部包括螺纹部,散热部件上设置有螺纹孔,连接部卡接于功率板,且旋紧于螺纹孔内。

2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可选地,第一连接部件还包括定位部,定位部的第一侧抵靠于功率板,定位部的第二侧抵靠于控制板。

26、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连接部件还包括定位部,定位部与连接部连接,定位部的第一侧抵靠于功率板,定位部的第二侧抵靠于控制板,进而通过定位部将功率板与控制板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在实现对功率板和控制板的定位的同时,为控制板和功率板上的部件提供一定的安装空间,进一步提升控制板和功率板在伺服驱动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定位部与连接部连接,且定位部的第一侧抵靠于功率板,实现对连接部的固定,使得连接部与散热部件连接后,定位部能够将功率板更稳定地压紧于散热部件上,进一步提升功率板在工作时的稳定性。

27、进一步地,定位部为六棱柱,定位部的一个径向截面的对角线的长度大于连接部的外径。功率板上设置有通孔,连接部穿设于通孔内,定位部的一个径向截面的对角线的长度大于通孔的内径。

28、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件的数量为多个,进而提升功率板与散热部件之间的稳定性。

29、第一连接部件的数量为可为三个、四个或五个。

3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可选地,伺服驱动器还包括第二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穿设于控制板,与定位部连接。

31、在该技术方案中,伺服驱动器还包括第二连接部件,第二连接部件穿设于控制板,与定位部连接,进而通过第二连接部件将控制板和功率板进行固定,进一步提升功率板和控制板在伺服驱动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32、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为螺钉,定位部远离连接部的一侧设置有螺纹孔,螺钉穿设于控制板,螺钉冒抵靠于控制板上,螺钉旋紧于定位部的螺纹孔内。

33、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件的数量为多个,进而提升功率板与控制板之间的稳定性。

34、第二连接部件的数量为可为三个、四个或五个。

35、第一连接部件的数量与第二连接部件的数量相同。

3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壳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开口,多个第一开口与多个输出端子相对。

37、在该技术方案中,壳体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开口,多个第一开口与多个输出端子相对,电机的接线端子可通过第一开口插接于输出端子,进而实现功率板与电机的电连接。由于壳体上设置有多个与输出端子相对的第一开口,进一步降低伺服驱动器与电机之间的接线难度,提升伺服驱动器与电机之间的接线效率。

38、进一步地,电机的接线端子可通过第一开口进入壳体内,并且在壳体内与输出电子相插接。输出端子也可有第一开口延伸至壳体外部,电机的接线端子与输出端子相插接。

3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可选地,伺服驱动器还包括多个第一指示灯,多个第一指示灯设置于控制板上,与多个输出端子相对应,能够显示多个电机的工作状态。

40、在该技术方案中,伺服驱动器还包括多个第一指示灯,多个第一指示灯设置于控制板上,与多个输出端子相对应,能够显示多个电机的工作状态,以便于操作者确定电机的工作状态。

41、进一步地,多个第一指示灯为六轴状态指示灯。

4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可选地,多个输出端子沿功率板的边缘并列布置。

43、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输出端子沿功率板的边缘并列布置,使得多个输出端子的布局更紧凑,进一步减小伺服驱动器的尺寸。

44、进一步地,输出端子的数量为六个,六个输出端子分布在伺服驱动器两侧。

45、进一步地,控制板上还设置有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端子,编码器端子,整机状态指示灯,六轴抱闸指示灯,安全板接口,通讯口、pc(personalcomputer,个人计算机)接口,i/o(input/output,输入/输出)口,brake(制动器)抱闸端子。

46、功率板设置有电源输入和外接制动电阻端子,sto(safe torque off,安全转矩关闭)端子,母线电流指示灯。

47、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伺服系统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伺服驱动器和多个电机,多个电机的引线分别插接于多个输出端子,控制板通过多个输出端子与多个电机电连接,以控制多个电机工作。

48、由于伺服系统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伺服驱动器,因此该伺服系统具备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伺服驱动器的全部有益效果。

49、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