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率因数矫正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77466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功率因数矫正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功率因数矫正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背景
节能减排是全球化发展一种趋势,在通信领域电源的转换效率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电源的高效率一方面依赖功率器件的提升;另一方面就是电源拓扑的应用。
为了提高电源转换的效率,现有技术中,业界厂家从传统的无桥电路衍生出各种 改进型的无桥功率因数矫正(PFC,Power Factor Correct)电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无桥 PFC电路如图1所示,其中,LOl和L02是开关直流(Boost)电路电感,SOl和S02是PFC主 开关管,DOl和D02是Boost电源整流二极管,D03和D04是续流二极管,D05和D06不参与 正常工作,只在浪涌防护中起作用,工作原理如下
在正半周,SOl导通,电源通过SOl和D04对电感LOl进行充电储能,电流达到设 定值时SOl关断,LOl电源反向,与电源串联通过DOl和D04对储能电容充电和对后级的变 换电源传递能量。电源电感电流下降到设定值,SOl再导通对电感LOl再充电储能,如此周 而复始。在正半周,S02、D02、D03和L02不参与工作。
在负半周,S02与S01、D03与D04、LOl与L02工作对称,工作原理与正半周一致。 在负半周,S01、D01、D04和LOl不参与工作。
在电路损耗方面,以正半周为例,导通储能阶段,电流串联通过L01、SOl和D04三 个器件;在开关管截止能量传递阶段,电流串联通过L01、D01和D04三个器件。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在桥臂上所使用的二极管DOl以及D02是碳化硅二极管, 由于碳化硅二极管的成本比较高,所以使得整个无桥PFC电路的成本提高;
其次,由于碳化硅二极管的压降比较大,所以使得电流串联通过DOl或D02时损耗 较多的能量,从而降低了电源转换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功率因数矫正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能够降低成本,且 提高电源转换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功率因数矫正变换器,包括交错控制管组,交流电源,第一 电感,第二电感,第三电感,电容,第一桥臂以及第二桥臂;所述第一桥臂包括串联的第一开 关管以及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二桥臂包括串联的第三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所述交错控 制管组,所述第一桥臂,所述第二桥臂以及所述电容之间相互并联;所述交流电源与所述第 一电感串联,所述第二电感和所述第三电感并联后与所述第一电感串联;所述第二电感与 所述第一桥臂连接,所述第三电感与所述第二桥臂连接;所述交流电源与所述第一电感串 联后与所述交错控制管组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功率因数矫正变换器控制方法,包括闭合第二开关管以及 第三开关管,断开第一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为第一电感以及第二电感充电,同时为第三电感放电;闭合第一开关管以及第三开关管,断开第二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为第一电 感,第二电感以及第三电感放电;闭合第一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断开第二开关管以及第 三开关管,为第二电感放电,同时为第一电感以及第三电感充电;闭合第一开关管以及第三 开关管,断开第二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为所述第一电感,第二电感以及第三电感放电。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功率因数矫正变换器控制方法,包括闭合第二开关管以及 第三开关管,断开第一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为第一电感以及第二电感充电,同时为第三 电感放电;闭合第二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断开第一开关管以及第三开 关管,为第一电 感,第二电感以及第三电感充电;闭合第一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断开第二开关管以及第 三开关管,为第二电感放电,同时为第一电感以及第三电感充电;闭合第二开关管以及第四 开关管,断开第一开关管以及第三开关管,为第一电感,第二电感以及第三电感充电。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功率因数矫正变换器控制方法,包括闭合第一开关管以及 第四开关管,断开第二开关管以及第三开关管,为第三电感充电,为第一电感以及第二电感 放电;闭合第二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断开第一开关管以及第三开关管,为第一电感,第 二电感以及第三电感充电;闭合第二开关管以及第三开关管,断开第一开关管以及第四开 关管,为第二电感充电,同时为第一电感以及第三电感放电;闭合第二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 管,断开第一开关管以及第三开关管,为所述第一电感,第二电感以及第三电感充电。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功率因数矫正变换器控制方法,包括闭合第一开关管以及 第四开关管,断开第二开关管以及第三开关管,为第一电感以及第二电感放电,同时为第三 电感充电;闭合第一开关管以及第三开关管,断开第二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为第一电 感,第二电感以及第三电感放电;闭合第二开关管以及第三开关管,断开第一开关管以及第 四开关管,为第二电感充电,同时为第一电感以及第三电感放电;闭合第一开关管以及第三 开关管,断开第二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为第一电感,第二电感以及第三电感放电。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桥臂以及第二桥臂上均采用两个串联的开关管作为开关, 而并非采用碳化硅二极管,由于开关管的成本远低于碳化硅二极管,所以能够有效降低成 本;
其次,由于开关管的压降远小于碳化硅二极管的压降,所以在电流串联时能够减 少消耗的电能,从而提高电源转换效率。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PFC变换器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PFC变换器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PFC变换器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PFC变换器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PFC变换器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功率因数矫正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能够降低成本,且 提高电源转换效率。[0024]请参阅图2,本发明实施例中PFC变换器一个实施例包括
交错控制管组,交流电源P,第一电感Li,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电容C,第一桥 臂以及第二桥臂;
第一桥臂包括串联的第一开关管Sl以及第二开关管S2 ;
第二桥臂包括串联的第三开关管S3以及第四开关管S4 ;
交错控制管组,第一桥臂,第二桥臂以及电容C之间相互并联;
交流电源P与第一电感Ll串联,第二电感L2和第三电感L3并联后与第一电感Ll 串联;
第二电感L2与第一桥臂连接,第三电感L3与第二桥臂连接;
交错控制管组与交流电源P连接,第一电感Ll与第二电感L2以及第三电感L3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交错控制管组可以包括两个串联的二极管或开关 管,本实施例中以二极管Dl以及二极管D2为例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电感Li,第二电感L2以及第三电感L3可以为单个电感或者是 耦合的电感。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开关管Si,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以及第四开关管S4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开关管,或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开关管,或其他类型的开关管。
本实施例中,电容C可以为一个独立的电容器件,或者是能够实现电容功能的模 块或电路,具体此处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桥臂以及第二桥臂上均采用两个串联的开关管作为开关, 而并非采用碳化硅二极管,由于开关管的成本远低于碳化硅二极管,所以能够有效降低成 本;
其次,由于开关管的压降远小于碳化硅二极管的压降,所以在电流串联时能够减 少消耗的电能,从而提高电源转换效率。
下面介绍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PFC变换器,图3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中PFC变 换器另一实施例,图3所示的PFC变换器相比于图2所示的PFC变换器,可以增加更多的桥 臂以及电感,具体数目此处不作限定,其中,每个桥臂均与第一桥臂以及第二桥臂并联,每 个桥臂均包括两个串联的开关管,每个电感均与第二电感L2以及第三电感L3并联,每个电 感均与对应的桥臂连接。
本实施例中可以增加更多的桥臂以及更多的电感,使得电路电感的电流对后级电 路输出更加连续,纹波更小,同时还能够实现更大的电源功率转换。
下面介绍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PFC变换器,图4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中PFC变 换器另一实施例,图4所示的PFC变换器相比于图2所示的PFC变换器,增加了保护管组, 该保护管组位于交流电源P与第一电感Ll之间,该保护管组与交错控制管组,第一桥臂,第 二桥臂以及电容C并联。
本实施例的保护管组可以包括两个串联的二极管或开关管,本实施例中以二极管D3以及二极管D4为例进行说明。[0042]该二极管D3以及二极管D4作为防雷保护二极管,平时二极管D3以及二极管D4 不参与工作,在有雷击出现时,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1,二极管D2以及电容C 一起 对箝位雷击电压和电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增加保护管组的方案同样可以适应于图3所示的拥有 更多桥臂以及更多电感的方案。
本实施例中,电容C可以为一个独立的电容器件,或者是能够实现电容功能的模 块或电路,具体此处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中可以增加保护管组,在有雷击出现时,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 Dl,二极管D2以及电容C 一起对箝位雷击电压和电流,因此能够有效的防止雷击浪涌。
下面介绍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PFC变换器,图5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中PFC变 换器另一实施例,图5所示的PFC变换器相比于图2所示的PFC变换器,将交流电源P以及 第一电感Ll的位置进行了调换,即交错控制管组与第一电感Ll连接,交流电源P与第二电 感L2以及第三电感L3连接,同时还可以增加保护管组。
同样的,本实施例的保护管组可以包括两个串联的二极管或开关管,本实施例中 以二极管D3以及二极管D4为例进行说明。
该二极管D3以及二极管D4作为防雷保护二极管,平时二极管D3以及二极管D4 不参与工作,在有雷击出现时,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D1,二极管D2以及电容C 一起 对箝位雷击电压和电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增加保护管组,以及调换第一电感Ll和交流电源P的 位置的方案同样可以适应于图3所示的拥有更多桥臂以及更多电感的方案。
本实施例中,电容C可以为一个独立的电容器件,或者是能够实现电容功能的模 块或电路,具体此处不作限定。
本实施例中可以增加保护管组,在有雷击出现时,二极管D3,二极管D4,二极管 Dl,二极管D2以及电容C 一起对箝位雷击电压和电流,因此能够有效的防止雷击浪涌。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PFC变换器控制方法进行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PFC 变换器控制方法应用于前述图2至图5所示的PFC变换器,以图2所示的PFC变换器为例 进行说明
PFC变换器的工作过程分电网处于正半周和负半周两种情况。其中当电网处于正 半周时,又分占空比大于50%和小于50%两种模式。同理,当电网处于负半周时,也分占空 比处于大于50%和小于50%两种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电网处于正半周或负半周的情况,当占空比等于50%时,既可 以采用大于50%的模式,也可以采用小于50%的模式,此处不作限定。
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一、电网处于正半周,占空比小于50%的模式
本模式中,第二开关管S2和第四开关管S4为主管,具体的过程可以为
(1)闭合第二开关管以及第三开关管,断开第一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为第一电 感以及第二电感充电,同时为第三电感放电
其中,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闭合,第一开关管Si,第四开关管S4断开,输 入电源的能量通过第一电感Li,第二电感L2,第二开关管S2,以及二极管D2组成的回路给第一电感Ll和第二电感L2充电,第一电感Ll和第二电感L2中的电流增加,同时存储在第 一电感Li,第三电感L3中的能量也通过第一电感Li,第三电感L3,第三开关管S3,电容C, 二极管D2组成的回路传递给输出电容C,第三电感L3的电流减小。 (2)闭合第一开关管以及第三开关管,断开第二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为第一电 感,第二电感以及第三电感放电
其中,第一开关管Si,第三开关管S3闭合,第二开关管S2,第四开关管S4断开,存 储在第一电感Li,第二电感L2中的能量也通过第一电感Li,第二电感L2,第一开关管Si, 电容C,二极管D2组成的回路传递给输出电容C,第一电感Li,第二电感L2的电流减小,同 时存储在第一电感Li,第三电感L3中的能量也通过第一电感Li,第三电感L3,第三开关管 S3,电容C,二极管D2组成的回路传递给输出电容C,第一电感Li,第三电感L3的电流减小。
(3)闭合第一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断开第二开关管以及第三开关管,为第二电 感放电,同时为第一电感以及第三电感充电
其中,第一开关管Si,第四开关管S4闭合,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断开,存 储在第一电感Li,第二电感L2中的能量也通过第一电感Li,第二电感L2,第一开关管Si, 电容C,二极管D2组成的回路传递给输出电容C,第二电感L2的电流减小,同时输入电源的 能量通过第一电感Li,第三电感L3,第四开关管S4, 二极管D2组成的回路给第一电感Li, 第三电感L3充电,第一电感Li,第三电感L3中的电流增加。
(4)闭合第一开关管以及第三开关管,断开第二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为第一电 感,第二电感以及第三电感放电其中,第一开关管Si,第三开关管S3闭合,第二开关管S2,第四开关管S4断开,存 储在第一电感Li,第二电感L2中的能量也通过第一电感Li,第二电感L2,第一开关管Si, 电容C,二极管D2组成的回路传递给输出电容C,第一电感Li,第二电感L2的电流减小,同 时存储在第一电感Li,第三电感L3中的能量也通过第一电感Li,第三电感L3,第三开关管 S3,电容C,二极管D2组成的回路传递给输出电容C,第一电感Li,第三电感L3的电流减小。
之后再重新执行上述(1) (4)的步骤。
二、电网处于正半周,占空比大于50%的模式
本模式中,第二开关管S2和第四开关管S4为主管,具体的过程可以为
(1)闭合第二开关管以及第三开关管,断开第一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为第一电 感以及第二电感充电,同时为第三电感放电
其中,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闭合,第一开关管Si,第四开关管S4断开,输 入电源的能量通过第一电感Li,第二电感L2,第二开关管S2,二极管D2组成的回路给第一 电感Li,第二电感L2充电,第一电感Li,第二电感L2中的电流增加,同时存储在第一电感 Li,第三电感L3中的能量也通过第一电感Li,第三电感L3,第三开关管S3,电容C,二极管 D2组成的回路传递给输出电容C,第三电感L3的电流减小。
(2)闭合第二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断开第一开关管以及第三开关管,为第一电 感,第二电感以及第三电感充电
其中,第二开关管S2,第四开关管S4闭合,第一开关管Si,第三开关管S3断开,输 入电源的能量通过第一电感Li,第二电感L2,第二开关管S2,二极管D2组成的回路给第一 电感Li,第二电感L2充电,第一电感Li,第二电感L2中的电流增加,同时输入电源的能量通过第一电感Li,第三电感L3,第四开关管S4,二极管D2组成的回路给第一电感Li,第三 电感L3充电,第一电感Li,第三电感L3中的电流增加。
(3)闭合第一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断开第二开关管以及第三开关管,为第二电 感放电,同时为第一电感以及第三电感充电
其中,第一开关管Si,第四开关管S4闭合,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断开,存 储在第一电感Li,第二电感L2中的能量也通过第一电感Li,第二电感L2,第一开关管Si, 电容C,二极管D2组成的回路传递给输出电容C,第二电感L2的电流减小,同时输入电源的 能量通过第一电感Li,第三电感L3,第四开关管S4, 二极管D2组成的回路给第一电感Li, 第三电感L3充电,第一电感Li,第三电感L3中的电流增加。
(4)闭合第二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断开第一开关管以及第三开关管,为第一电 感,第二电感以及第三电感充电
其中,第二开关管S2,第四开关管S4闭合,第一开关管Si,第三开关管S3断开,输 入电源的能量通过第一电感Li,第二电感L2,第二开关管S2,二极管D2组成的回路给第一 电感Li,第二电感L2充电,第一电感Li,第二电感L2中的电流增加,同时输入电源的能量 通过第一电感Li,第三电感L3,第四开关管S4,二极管D2组成的回路给第一电感Li,第三 电感L3充电,第一电感Li,第三电感L3中的电流增加。
之后再重新执行上述(1) (4)的步骤。
三、电网处于负半周,占空比小于50%的模式
本模式中,第一开关管Sl和第三开关管S3为主管,具体的过程可以为
(1)闭合第一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断开第二开关管以及第三开关管,为第三电 感充电,为第一电感以及第二电感放电;
(2)闭合第二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断开第一开关管以及第三开关管,为第一电 感,第二电感以及第三电感充电;
(3)闭合第二开关管以及第三开关管,断开第一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为第二电 感充电,同时为第一电感以及第三电感放电;
(4)闭合第二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断开第一开关管以及第三开关管,为所述第 一电感,第二电感以及第三电感充电。
之后再重新执行上述(1) (4)的步骤。
本模式中的具体电路工作过程与前述“电网处于正半周,占空比小于50%的模式” 的电路工作过程基本类似,仅是将“电网处于正半周,占空比小于50%的模式”中的第一开 关管Sl与第二开关管S2互换,将第三开关管S3与第四开关管S4互换,将二极管D2换为 二极管D1,第一电感Li,第二电感L2以及第三电感L3中的电流均反向。
四、电网处于负半周,占空比大于50%的模式
本模式中,第一开关管Sl和第三开关管S3为主管,具体的过程可以为
(1)闭合第一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断开第二开关管以及第三开关管,为第一电 感以及第二电感放电,同时为第三电感充电;
(2)闭合第一开关管以及第三开关管,断开第二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为第一电 感,第二电感以及第三电感放电;
(3)闭合第二开关管以及第三开关管,断开第一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为第二电感充电,同时为第一电感以及第三电感放电;
(4)闭合第一开关管以及第三开关管,断开第二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为第一电 感,第二电感以及第三电感放电。
之后再重新执行上述(1) (4)的步骤。
本模式中的具体电路工作过程与前述“电网处于正半周,占空比大于50%的模式” 的电路工作过程基本类似,仅是将“电网处于正半周,占空比大于50%的模式”中的第一开 关管Sl与第二开关管S2互换,将第三开关管S3与第四开关管S4互换,将二极管D2换为 二极管D1,第一电感Li,第二电感L2以及第三电感L3中的电流均反向。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开关管Si,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以及第四开关管S4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为Mosfet开关管,或IGBT开关管,或其他类型的开关管。
通过上述对PFC变换器的控制过程,即可实现对电源能量的转换,通过上述的控 制能够降低成本,且提高电源转换效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 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 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功率因数矫正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 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
及应用范围上均 会有改变之处,因此,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权利要求
一种功率因数矫正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交错控制管组,交流电源,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三电感,电容,第一桥臂以及第二桥臂;所述第一桥臂包括串联的第一开关管以及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二桥臂包括串联的第三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所述交错控制管组,所述第一桥臂,所述第二桥臂以及所述电容之间相互并联;所述交流电源与所述第一电感串联,所述第二电感和所述第三电感并联后与所述第一电感串联;所述第二电感与所述第一桥臂连接,所述第三电感与所述第二桥臂连接;所述交流电源与所述第一电感串联后与所述交错控制管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功率因数矫正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错控制管组与所述交流电源连接,所述第一电感与所述第二电感以及所述第三 电感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功率因数矫正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错控制管组与所述第一电感连接,所述交流电源与所述第二电感以及所述第三 电感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
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功率因数矫正变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交错控制管组包括两个串联的二极管或开关管。
5.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功率因数矫正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因数矫正变换器还包括预置数目个桥臂,每个桥臂均与所述第一桥臂以及第 二桥臂并联,每个桥臂均包括两个串联的开关管;所述功率因数矫正变换器还包括预置数目个电感,每个电感均与所述第二电感以及第 三电感并联,每个电感均与对应的桥臂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功率因数矫正变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因数矫正变换器还包括保护管组;所述保护管组位于所述交流电源与所述第一电感之间,所述保护管组与所述交错控制 管组,第一桥臂,第二桥臂以及电容并联。
7.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功率因数矫正变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因数矫正变换器还包括保护管组;所述保护管组位于所述交流电源与所述第二电感以及第三电感之间,所述保护管组与 所述交错控制管组,第一桥臂,第二桥臂以及电容并联。
8.根据权利要求
6或7所述的功率因数矫正变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管组包括两个串联的二极管或开关管。
9.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功率因数矫正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感,第二电感以及第三电感为单个电感或者是耦合的电感。
10.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功率因数矫正变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管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开关管,或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 开关管。
11.一种功率因数矫正变换器控制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功率因数矫正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闭合第二开关管以及第三开关管,断开第一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为第一电感以及 第二电感充电,同时为第三电感放电;闭合第一开关管以及第三开关管,断开第二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为第一电感,第二 电感以及第三电感放电;闭合第一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断开第二开关管以及第三开关管,为第二电感放电, 同时为第一电感以及第三电感充电;闭合第一开关管以及第三开关管,断开第二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为所述第一电感, 第二电感以及第三电感放电。
12.—种功率因数矫正变换器控制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功率因数矫正变 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闭合第二开关管以及第三开关管,断开第一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为第一电感以及 第二电感充电,同时为第三电感放电;闭合第二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断开第一开关管以及第三开关管,为第一电感,第二 电感以及第三电感充电;闭合第一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断开第二开关管以及第三开关管,为第二电感放电, 同时为第一电感以及第三电感充电;闭合第二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断开第一开关管以及第三开关管,为第一电感,第二 电感以及第三电感充电。
13.一种功率因数矫正变换器控制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功率因数矫正变 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闭合第一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断开第二开关管以及第三开关管,为第三电感充电, 为第一电感以及第二电感放电;闭合第二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断开第一开关管以及第三开关管,为第一电感,第二 电感以及第三电感充电;闭合第二开关管以及第三开关管,断开第一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为第二电感充电, 同时为第一电感以及第三电感放电;闭合第二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断开第一开关管以及第三开关管,为所述第一电感, 第二电感以及第三电感充电。
14.一种功率因数矫正变换器控制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功率因数矫正变 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闭合第一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断开第二开关管以及第三开关管,为第一电感以及 第二电感放电,同时为第三电感充电;闭合第一开关管以及第三开关管,断开第二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为第一电感,第二 电感以及第三电感放电;闭合第二开关管以及第三开关管,断开第一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为第二电感充电, 同时为第一电感以及第三电感放电;闭合第一开关管以及第三开关管,断开第二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为第一电感,第二 电感以及第三电感放电。
专利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功率因数矫正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能够降低成本,且提高电源转换效率。本发明实施例功率因数矫正变换器包括交错控制管组,交流电源,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三电感,电容,第一桥臂以及第二桥臂;第一桥臂包括串联的第一开关管以及第二开关管;第二桥臂包括串联的第三开关管以及第四开关管;交错控制管组,第一桥臂,第二桥臂以及电容之间相互并联;交流电源与第一电感串联,第二电感和第三电感并联后与第一电感串联;第二电感与第一桥臂连接,第二电感与第二桥臂连接;交流电源与第一电感串联后与交错控制管组连接。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控制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能够有效降低成本,且提高电源转换效率。
文档编号GKCN101841236SQ201010155655
公开日2010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2日
发明者陈文彬, 黄伯宁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