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压合治具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11865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马达压合治具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压合组装马达的马达压合治具的定位装置。
吊扇的马达是装设在一组外壳内部,且藉由治具压合组装,如

图1所示,以往的治具压合方式及其装置,是在一治具模1顶部藉两螺栓101锁定一底部治具2,该底部治具2内部设置有多数呈阶梯状的承座环201,各承座环201上设有一组定位槽202,而该治具模1旁侧向上立设有多数具有高度的支承架3,该支承架3顶部并设有一藉由一气压缸4悬吊的顶部治具5,该顶部治具5的结构与底部治具2相同,具有多数层承座环501,各承座环501上设有一组定位槽502,当压合一组装马达6时,如图2所示,先将一转子601倒放於该底部治具2顶部,且利用该转子601的结合柱602设於该底部治具2的定位槽202上,再将一底部外壳603放置於承座环201顶部,且以目测方式将一底部外壳603的穿孔604与该结合柱602的结合孔605对正,如图1所示,再藉该气压缸4驱动顶部治具5对该底部外壳603往下压,使得该底部外壳603与转子601压合紧固,然後,将组合完成的该底部外壳603与转子601翻面,并使该底部外壳603置於底部治具2上,此时,该转子601、一定子606及底部外壳603已组合成一体,并放置於该底部治具2顶部,这时,操作的人必须以目测方式,将顶部外壳607的穿孔 608与该结合柱602的结合孔605相对,并将一心轴7穿枢於该顶部外壳607中心的轴承609上,再藉该气压缸4连动顶部治具5,以向下抵压该顶部治具5,使该顶部外壳607受压并与转子601、底部外壳603相压合,此时,该心轴7迫紧於该顶部外壳607的轴承609、定子606的中心孔610及该底部外壳603的轴承611上,且该心轴7的第一阶部701、第二阶部702分别挡止於该定子606的中心孔610顶部及该底部外壳603的轴承611顶部,就完成该马达6的压合组装。
以往压合马达的治具,虽然可达到压合组装马达的效用,但是,在使用时,仍具有以下的缺点因为以往马达压合治具的顶部外壳607欲与转子601对正孔位(也就是该顶部外壳607的穿孔608及与该转子601的结合孔605及该底部外壳603的穿孔604相对)时,虽然该底部治具2设有定位槽202供限位转子601的结合柱602,但是,为了能使该结合柱602稳固设於该定位槽202上,该定位槽202的底面积不能太小,所以,制造厂家必须将该定位槽202的底面积设置为比该结合柱602的底面积大,甚至馀留有适当的裕度612(如图2所示),才可提供该结合柱602容易放入,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该转子601会因裕度612而产生些微的偏位,并且,操作的人完全是藉“目测方式”使该顶部外壳607的穿孔608与该转子601的结合孔605对正时,如因操作的人目测不准,会导致该顶部外壳607的穿孔608与该转子601的结合孔605无法对应(如图3所示),因此,在该转子601的结合孔605与该顶部外壳607的穿孔608未对正前,将无法藉螺栓(图未示)将其锁接,这时,如果已完成压合动作後,并无任何补救措施,只好将该顶部外壳607与转子601藉由工具使其相互拆离,并再重新组装压合才可,所以,以往马达压合治具只藉该定位槽202,以及只藉目测方式做对位,并无较精准的对位方式,所以容易发生目测偏位,必须重新拆装,而会增加工时且会提高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合校准准确无误的马达压合治具定位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马达压合治具定位装置,包括锁置於一下治具模上的一底部治具,该底部治具内部设置有多数呈阶梯状的承座环,各承座环凹设有一组供马达坐设其上的定位槽,且包覆马达的转子、定子的一外壳的穿孔与该转子的结合孔与其相对,而该下治具模旁侧向上立设有多数支承架,该支承架顶部设有一藉由气压缸悬吊的顶部治具,该顶部治具的结构与底部治具相同,且与底部治具相对应,其特征在于该底部治具及顶部治具的定位槽内部各具有一穿置孔,该穿置孔内各容置一导引撞针,导引撞针的底部并受一弹性元件顶持,导引撞针的尖针部露出该底部治具及顶部治具的定位槽表面。当欲对马达的各组件做压合动作时,藉该转子凸出的任一结合柱的结合孔受该尖针部定位,使校准动作更确实,且使得压合准确无误。
所述的马达压合治具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部治具及顶部治具的穿置孔中段设有一收束的阶部,且该导引撞针中段处也有一收束的阶部,该导引撞针的阶部挡止於穿置孔的阶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马达压合治具定位装置的优点如后所述因为本实用新型的该顶部治具70、底部治具10的各承座环11、71上设置有定位槽12、72,且该等定位槽12、72内设有导引撞针13、73、弹性元件14、74,在该转子32放置於底部治具10上时,藉该导引撞针13固定转子32,使该转子32受限於导引撞针13而不容易左右晃动,当操作人将该顶部外壳34放置於转子32上,因目测不准,使得该顶部外壳34的穿孔341与该转子32的结合孔321稍微对位不正时,在该顶部治具70藉气压缸50往下压合时,该导引撞针73尖锥状的尖针部733会适度导正该顶部外壳34,使该顶部外壳34的穿孔341对正於该转子32的结合孔321,并且完成压合动作,所以不但可达到校准确实的功效,同时不会有对位偏移而必需重新拆装马达的缺点。
下面通过最隹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马达压合治具定位装置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以往马达压合治具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2是以往马达压合治具的第一步骤组合剖面图。
图3是以往马达压合治具对位不正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隹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隹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隹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较隹实施例的第一步骤组合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较隹实施例对位不正时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较隹实施例校准上述图8对位不正的自动导入示意图。
如图4、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马达压合治具定位装置,是将一底部治具10藉螺栓21锁置於一下治具模20上,该底部治具10其内部设置有多数呈阶梯状的承座环11,各承座环11上凹设有一组定位槽12,以供马达30设置其上,且使包覆该马达30的定子31、转子32的一底部外壳33的穿孔331及该转子32的结合孔321与其相对,而该下治具模20旁侧向上设有多数具有适当高度的支承架40,该支承架40顶部并设有一藉由气压缸50悬吊一上治具模60,该上治具模60内部锁定一顶部治具70,该顶部治具70的结构与该底部治具10相同,其内部设置有多数呈阶梯状的承座环71,各承座环71上凹设有一组定位槽72,且与该底部治具20相对应。
配合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马达压合治具定位装置,其特征是,该底部治具10及顶部治具70的定位槽12、72各朝内贯穿设有一穿置孔121、721,该穿置孔121、721内部收束有一阶部122、722,该穿置孔121、721内则各容置有一导引撞针13、73,该导引撞针13、73中段处收束有一阶部131、731,其该引撞针13、73的底部132、732并各受一弹性元件14、74所顶持,且该导引撞针13、73藉阶部131、731挡止於该穿置孔121、721的阶部122、722,且使该导引撞针13、73的尖针部133、733露出该底部治具10及顶部治具70的定位槽12、72表面。
使用时,配合图7所示,先将该转子32倒放於底部治具10顶部,利用该转子32的结合柱322设於该底部治具10的定位槽12上,再将该底部外壳33放置於承座环11顶部,以目测方式将该底部外壳33的穿孔331与该转子32的结合孔321对正,如图6所示,再藉一气压缸50驱动该顶部治具70对底部外壳33往下压,使得该底部外壳33与转子32压合紧固,然后,将组合完成的该底部外壳33与转子32翻面,并使该底部外壳33置於底部治具10上,这时该定子31、转子32及底部外壳33已组合成一体,并放置於该底部治具10的承座环11顶部,再使该底部外壳33的穿孔331、转子32的结合柱322设於该承座环11的定位槽12上,且使凸出该承座环11表面的导引撞针13穿置於该底部外壳33的穿孔331及转子32的结合孔321内,藉由该导引撞针13固定转子32於一适当位置而不会左右晃动,然後,将一顶部外壳34的穿孔341与该转子32的结合孔321相对,并将一心轴35穿枢於该顶部外壳34的中心轴承342上,再藉该气压缸50连动顶部治具70,以向下抵压该顶部治具70,使该顶部外壳34受压并与该转子32、底部外壳33相压合,当该顶部治具70向下压时,露出该承座环71的尖针部733会正对并穿入该顶部外壳34的穿孔341,当操作的人摆放顶部外壳34於转子32上时,如因目测不准,如图8所示,使该顶部外壳34的穿孔341与该转子32的结合孔321有些微偏移不正时,在该顶部治具70往下压合的同时,如图9所示,该导引撞针73尖锥状的尖针部733会适度导正该顶部外壳34,使该顶部外壳34的穿孔341与该转子32的结合孔321正对,而当该导引撞针73尚未导正顶部外壳34时,该弹性元件74是呈压缩状态,且该尖针部733尚未投穿该顶部外壳34的穿孔341,在受该引撞针73导正顶部外壳34後,该顶部外壳34会受导引撞针73导正而做适度旋转寸动(这时该弹性元件74会恢复成原本状态,如图9中假想线所示),该尖针部733则穿入於该顶部外壳34的穿孔341中,就可完成对位校正及完成压合动作,另外,在压合完成後,该心轴35是迫紧於该顶部外壳34的轴承342、定子31的中心孔311及底部外壳33的轴承332上,且该心轴35的第一阶部351、第二阶部352分别挡止於该定子31的中心孔311顶部及该底部外壳33的轴承332顶部。
在本实施例中,该底部治具10具有三种尺寸的承座环11,可分别提供不同规格的马达压合之用。
权利要求1. 一种马达压合治具定位装置,包括锁置於一下治具模上的一底部治具,该底部治具内部设置有多数呈阶梯状的承座环,各承座环凹设有一组供马达坐设其上的定位槽,且包覆马达的转子、定子的一外壳的穿孔与该转子的结合孔与其相对,而该下治具模旁侧向上立设有多数支承架,该支承架顶部设有一藉由气压缸悬吊的顶部治具,该顶部治具的结构与底部治具相同,且与底部治具相对应,其特征在于该底部治具及顶部治具的定位槽内部各具有一穿置孔,该穿置孔内各容置一导引撞针,导引撞针的底部并受一弹性元件顶持,导引撞针的尖针部露出该底部治具及顶部治具的定位槽表面。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压合治具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部治具及顶部治具的穿置孔中段设有一收束的阶部,且该导引撞针中段处也有一收束的阶部,该导引撞针的阶部挡止於穿置孔的阶部。
专利摘要一种马达压合治具定位装置,包括一底部治具,该底部治具内设置有多数承座环,各承座环凹设有定位槽,且包覆马达的转子、定子的一外壳的穿孔与该转子的结合孔与其相对,而该下治具模旁侧向上立设有多数支承架,该支承架顶部设顶部治具,该底部治具及顶部治具的定位槽内部各具有一穿置孔供容置一导引撞针,其尖针部露出定位槽表面,可使对马达各组件做压合时定位准确无误。
文档编号H02K5/26GK2354291SQ9824784
公开日1999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1998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4日
发明者吴三奇 申请人:吴三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