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21542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电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机,更具体来说,涉及带减速器的电动机。
【背景技术】
[0002]当前,已知有如下结构的带减速器的电动机,该电动机包括:步进电动机主体;齿轮减速机构,该齿轮减速机构在将步进电动机主体的动力减速后进行传递;电动机壳体,在电动机壳体中收容有上述步进电动机主体及齿轮减速机构;以及端板,该端板固定在电动机壳体的上端,用于将电动机壳体的上端盖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3]在上述专利文献I记载的电动机中,构成步进电动机主体的定子包括三个定子铁心和两个供驱动用线圈卷绕的线圈绕线管。齿轮减速机构包括与定子的端面抵接的底板、固定在底板上的支轴以及由多个齿轮构成的齿轮组,其中,上述多个齿轮在支轴上被支承成能旋转。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0 - 288362号公报
[0007]在上述专利文献I记载的电动机中,在组装电动机的过程中,在将三个定子铁心及两个卷绕有驱动用线圈的线圈绕线管配置到电动机壳体内之后,将固定有支轴的底板配置到电动机壳体内,然后将齿轮组配置在电动机壳体内,最后将端板固定在电动机壳体的上端,藉此,完成电动机的组装。
[0008]但是,在配置在电动机壳体内的三个定子铁心、线圈绕线管、底板的轴向尺寸比电动机壳体内的轴向尺寸(具体来说,从电动机壳体的底面到端板的反输出侧的面的尺寸)小的情况下,配置在电动机壳体内的构件在轴向上会发生振动。因而,存在因定子铁心、线圈绕线管、底板彼此间的轴向(上下)振动而产生噪声这样的不良情况。
[0009]因此,如何通过简单的结构设计来减轻或者消除因各部件间的轴向振动而产生噪声这样的不良情况便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10]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配置在由电动机壳体和端板构成的壳体内的构件在壳体内沿轴向振动的电动机。
[001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电动机包括:电动机主体部;减速齿轮部,该减速齿轮部将上述电动机主体部的动力减速后进行传递;壳体,在该壳体中收容有上述电动机主体部及上述减速齿轮部;以及端板,该端板固定在上述壳体的上端,上述电动机主体部包括:转子,该转子具有转轴和固定在上述转轴上的驱动用磁体;以及定子,该定子具有配置在上述驱动用磁体的外周的定子铁心和供驱动用线圈卷绕的线圈绕线管,上述减速齿轮部包括支承板,该支承板将构成齿轮组的各齿轮支承成能旋转,其特征是,上述电动机主体部与上述减速齿轮部沿轴向配置,在上述电动机主体部的上述定子的靠输出侧的端面上,形成有朝输出侧突出的抵接突起,用于与上述减速齿轮部的上述支承板的靠反输出侧的面抵接,将上述抵接突起的朝输出侧突出的突出量形成为使在组装前状态下配置在上述电动机的上述壳体内的上述电动机主体部与上述减速齿轮部的轴向尺寸总和大于等于上述壳体的轴向尺寸。
[0012]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电动机是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电动机的基础上,其特征是,上述支承板由树脂形成,在组装完成状态下,树脂制的上述支承板的、与上述抵接突起抵接的一部分被压扁而发生塑性变形。
[0013]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电动机是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的电动机的基础上,其特征是,上述抵接突起由树脂形成,在组装完成状态下,与上述支承板的反输出侧的面抵接的、树脂制的上述抵接突起的前端部分的一部分被压扁而发生塑性变形。
[0014]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电动机是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的电动机的基础上,其特征是,上述抵接突起是通过在上述定子的靠输出侧的端面上涂覆树脂,并从该涂覆后的树脂一体形成的树脂制的抵接突起。
[0015]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电动机是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电动机的基础上,其特征是,上述支承板及上述抵接突起均由金属形成,将上述抵接突起的朝输出侧突出的突出量形成为使在上述组装前状态下配置在上述电动机的上述壳体内的上述电动机主体部与上述减速齿轮部的轴向尺寸总和等于上述壳体的轴向尺寸。
[0016]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电动机是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电动机的基础上,其特征是,上述抵接突起形成有多个,多个上述抵接突起形成在上述电动机主体部的上述定子的靠输出侧的端面的沿周向分开的位置上。
[0017]本发明的第七方面的电动机是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电动机的基础上,其特征是,上述支承板在输出侧的面上具有对上述端板进行支承的两个支承突起以及用于将上述减速齿轮部与上述电动机的端子部隔开的分隔壁部,上述抵接突起形成有四个以上,四个以上的上述抵接突起中的三个上述抵接突起形成在上述电动机主体部的上述定子的靠输出侧的端面的、与两个上述支承突起及上述分隔壁部相对应的位置处。
[0018]本发明的第八方面的电动机是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的电动机的基础上,其特征是,上述支承板在输出侧的面上具有对上述端板进行支承的两个支承突起以及用于将上述减速齿轮部与上述电动机的端子部隔开的分隔壁部,上述抵接突起形成为三个,三个上述抵接突起形成在上述电动机主体部的上述定子的靠输出侧的端面的、与两个上述支承突起及上述分隔壁部相对应的位置处。
[0019]本发明的第九面的电动机是在本发明的第六方面至第八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电动机的基础上,其特征是,在上述支承板的反输出侧的面上,形成有用于与上述电动机主体部的上述定子抵接的、朝反输出侧突出的支承板侧突起。
[0020]本发明的第十方面的电动机是在本发明的第九方面的电动机的基础上,其特征是,形成在上述定子的靠输出侧的端面上上述抵接突起的设置位置与形成在上述支承板的反输出侧的面上的上述支承板侧突起的设置位置在周向上错开,从而使上述抵接突起与上述支承板的反输出侧的面抵接,并使上述支承板侧突起与上述电动机主体部的上述定子抵接。
[0021 ]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电动机是在本发明的第九方面的电动机的基础上,其特征是,形成在上述定子的靠输出侧的端面上上述抵接突起的设置位置与形成在上述支承板的反输出侧的面上的上述支承板侧突起的设置位置在径向上错开,从而使上述抵接突起与上述支承板的反输出侧的面抵接,并使上述支承板侧突起与上述电动机主体部的上述定子抵接。
[0022]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的电动机分别是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电动机的基础上,其特征是,上述抵接突起为朝向输出侧变细且前端部分的截面呈平面状或弧面状。
[0023]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的电动机分别是在本发明的第九方面的电动机的基础上,其特征是,上述支承板侧突起为朝向反输出侧变细且前端部分的截面呈平面状或弧面状。
[0024]本发明的第十四方面的电动机是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电动机的基础上,其特征是,上述抵接突起为朝向前端部分变细的锥形形状。
[0025]本发明的第十五方面的电动机是在本发明的第九方面的电动机的基础上,其特征是,上述支承板侧突起为朝向前端部分变细的锥状。
[0026]本发明的第十六方面的电动机是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电动机的基础上,其特征是,在上述支承板的反输出侧的面上形成有周向定位突起,上述周向定位突起与形成在上述电动机主体部的输出侧的面上的孔部嵌合。
[0027]通过如上所述构成,由于将上述抵接突起的朝输出侧突出的突出量形成为使在组装前状态下配置在上述电动机的上述壳体内的上述电动机主体部与上述减速齿轮部的轴向尺寸总和大于等于上述壳体的轴向尺寸,因此,配置在电动机壳体内的构件(例如,定子、转子、线圈绕线管、支承板等)便不会在轴向上发生振动,从而能够抑制因定子、线圈绕线管、支承板等构件彼此间的轴向(上下)振动而产生噪声这样的不良情况。
[0028]通过如上所述构成,由于使上述抵接突起和/或上述支承板由树脂形成,且在组装完成状态下,树脂制的上述支承板的与上述抵接突起抵接的一部分被压扁而发生塑性变形,或是与上述支承板的反输出侧的面抵接的、树脂制的上述抵接突起的前端部分的一部分被压扁而发生塑性变形,因此,能够确保电动机主体部(定子)与减速齿轮部(支承板)间没有间隙,从而能够抑制并吸收电动机主体部和减速齿轮部在壳体内部沿轴向的振动。
[0029]通过如上所述构成,由于在上述抵接突起和上述支承板均由金属形成的情况下,将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