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21537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马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马达。
【背景技术】
[0002]在汽车用计量装置、钟表等显示装置中,有的采用在马达的输出轴上安装指针的结构。
[0003]在上述那样的显示装置中使用的马达如图25所示,通常具有壳体3A、4A、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壳体3A的转子5A、配置在该转子5A周围的定子7A、将转子5A的旋转减速后传递至输出轴90A的减速齿轮机构9A,其中,所述转子5A具有小齿轮和磁体,小齿轮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支轴,磁体呈圆筒状,且与小齿轮形成一体,所述减速齿轮机构9A包括第一齿轮9IA和直径比第一齿轮的直径大的第二齿轮92A,第一齿轮9IA具有与小齿轮卩齿合的大径齿轮,第二齿轮92A与第一齿轮的小径齿轮哨合,并且,第一齿轮91A被支轴93A支承成能旋转,第二齿轮92A固定于输出轴90A。另外,为使显示装置的指针能可靠地指示零位,如图26、图27所示,上述马达通常在内部设置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包括:在壳体3A上形成的壳体侧限位部3A1,以及在第二齿轮92A上形成的能与壳体侧限位部3A1抵接的齿轮侧限位部92A1。
[0004]在将上述结构的马达应用于汽车用计量装置时,通常在将马达安装于汽车仪表板之后将仪表的指针以较强的结合强度压入马达的输出轴,然后进行零位调整:使安装在输出轴上的仪表的指针旋转,以使仪表的零位与马达内部的限位部的位置准确对齐。在将马达安装于仪表板之后进行通常运转时,在马达内部的限位部产生由马达的用于使轻量的指针旋转的微小转矩和齿轮的限位部的径向位置确定的应力,这种应力较小,但是,在进行上述零位调整时,常常要用较大的力使安装有指针的输出轴旋转,因此,此时马达内部的限位部产生的应力较大。特别地,在如图26、图27所示的限位部的马达中,在马达内部的限位部产生上述应力时,如图28所示,在第二齿轮上会产生周向的分力Fl和径向的分力F2,其中,径向的分力F2会使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的啮合变差,还会引起齿轮破损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达,其能减小在固定于输出轴的齿轮等旋转部件上产生的径向分力,从而能降低旋转部件破损的可能性。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马达包括:壳体,安装在该壳体上的转子、定子、输出轴,和固定于该输出轴的旋转部件,并将所述转子的旋转从所述输出轴输出,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在所述旋转部件上设置有通过该输出轴的旋转而能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中的一方的供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中的另一方抵接的部分位于穿过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轴线的平面,或者,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中的一方的供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中的另一方抵接的部分为曲面,并且,所述曲面在第一线处的切平面穿过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轴线,所述第一线是指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接时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的抵接线。
[0007]根据本发明的马达,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中的一方的供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中的另一方抵接的部分位于穿过输出轴的旋转轴线的平面,或者,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中的一方的供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中的另一方抵接的部分为曲面,并且,曲面在第一线处的切平面穿过输出轴的旋转轴线,第一线是指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抵接时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之间的抵接线,因此,在输出轴旋转至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的位置时,第一限位部的过旋转轴线的平面(或切平面)与第二限位部的旋转运动的切线相互正交,能减小旋转部件所设有的第二限位部所受到的径向分力,从而能降低旋转部件破损的可能性。
[0008]在本发明的马达中,可采用如下结构: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供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接的部分位于穿过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轴线的平面。或者,也可采用如下结构: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供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接的部分为曲面,并且,所述曲面在所述第一线处的切平面穿过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轴线。在这种情况下,优选沿着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轴线观察时,所述第二限位部的通过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而能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的端部呈圆弧状或棱角状。采用上述结构时,第二限位部容易加工成符合要求的形状,因此,能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加工效率。
[0009]在本发明的马达中,可采用如下结构:所述第二限位部沿着所述旋转部件的周向呈圆弧状延伸。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在所述旋转部件的位于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面上突出形成有所述第二限位部,在所述旋转部件的位于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面上,形成有沿着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轴线观察时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重叠的槽部或通孔;或者,在所述旋转部件的位于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面上突出形成有所述第二限位部和平衡凸块,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平衡凸块隔着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轴线相对。采用上述结构时,通过将第二限位部在周向上形成得较长,能减小旋转部件的能转动范围,从而能减少将马达的旋转部件用于安装车载仪表的指针时的指针零位调整的作业时间。此外,通过在旋转部件的位于输出轴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面上形成槽部或通孔,或者在旋转部件的位于输出轴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面上同时形成第二限位部和平衡凸块,能避免因在旋转部件的一个端面上突出形成有第二限位部而导致旋转部件的旋转失衡。
[0010]在本发明的马达中,可采用如下结构:在所述旋转部件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两个所述第二限位部。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在所述旋转部件的位于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面形成有所述第二限位部,在所述旋转部件的位于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面上,形成有沿着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轴线观察时与所述第二限位部重叠的槽部或通孔;或者,在所述旋转部件的位于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面上突出形成有所述第二限位部和平衡凸块,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平衡凸块隔着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轴线相对。采用上述结构时,通过将在旋转部件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两个第二限位部,能减小旋转部件的能转动范围,从而能减少将马达的旋转部件用于安装车载仪表的指针时的指针零位调整的作业时间。此外,通过在旋转部件的位于输出轴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另一侧的面上形成槽部或通孔,或者在旋转部件的位于输出轴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一侧的面上同时形成第二限位部和平衡凸块,能避免因在旋转部件的一个端面上突出形成有第二限位部而导致旋转部件的旋转失衡。
[0011 ] 在本发明的马达中,可采用如下结构:所述马达还包括减速齿轮机构,所述减速齿轮机构包括与所述输出轴固定的作为所述旋转部件的齿轮,所述减速齿轮机构将所述转子的旋转减速后经由所述齿轮传递至所述输出轴。在采用上述结构时,容易对输出轴在壳体上的位置进行调整,容易进行设计变更。
[0012]在本发明的马达中,可采用如下结构: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包围所述转子、所述定子和所述旋转部件,所述输出轴从所述旋转部件突出并贯穿所述第一壳体的底壁,在所述底壁上朝着所述旋转部件侧突出形成有所述第一限位部,在所述旋转部件上朝着所述底壁形成有作为突出部的所述第二限位部。
[0013]在本发明的马达中,可采用如下结构: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通过所述输出轴绕其旋转轴线朝一个方向旋转而能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的第一端部;以及通过所述输出轴绕其旋转轴线朝另一个方向旋转而能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的第二端部。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从一个方向观察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马达的外观立体图。
[0015]图2是从另一个方向观察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马达的外观立体图。
[0016]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马达的将构成壳体的一部分的第二壳体分离表示的立体图。
[0017]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马达的分解立体图。
[0018]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马达的俯视说明图。
[0019]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马达的侧视说明图。
[0020]图7是从一个方向观察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马达的分解立体图。
[0021]图8是从另一个方向观察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马达的分解立体图。
[0022]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马达的第二齿轮的立体图。
[0023]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马达的第一壳体的俯视图。
[0024]图1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I的马达的壳体侧抵接部与第二齿轮侧抵接部抵接的状态的俯视说明图。
[0025]图1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马达的壳体侧抵接部与第二齿轮侧抵接部抵接的状态的俯视说明图。
[0026]图1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马达的壳体侧抵接部与第二齿轮侧抵接部抵接的状态的俯视说明图。
[0027]图14是从一个方向观察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马达的第二齿轮的立体图。
[0028]图15是从另一个方向观察本发明实施方式4的马达的第二齿轮的立体图。
[0029]图1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5的马达的第二齿轮的立体图。
[0030]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马达的组装作业的第一步骤的说明图。
[0031]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马达的组装作业的第二步骤的说明图。
[0032]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马达的组装作业的第三步骤的说明图。
[0033]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马达的组装作业的第四步骤的说明图。
[0034]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马达的组装作业的第五步骤的说明图。
[0035]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马达的组装作业的第六步骤的说明图。
[0036]图23是表示本发明的马达的组装完成状态的说明图。
[0037]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马达的第二齿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