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的冷却结构以及电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572178阅读:来源:国知局
考图1-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机的冷却结构100。
[0036]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的冷却结构100包括壳体20、套体10以及阻隔件70。套体10外套在壳体20上,壳体20的上端与套体10的上端封闭连接,壳体20的下端与套体10的下端封闭连接,套体10与壳体20之间限定出液体流动通道30,壳体20或套体10上设有将液体引入液体流动通道30的进液口 40,且壳体20或套体10上设有将液体引出液体流动通道30的出液口 50。如图2所示,阻隔件70设于液体流动通道30内,阻隔件70与壳体20以及套体10封闭连接以使液体流动通道30沿周向单向流动。而且,进液口 40邻近壳体20上沿周向延伸的一端设置,出液口 50邻近壳体20上沿周向延伸的另一端设置。具体地,液体流动通道30的首尾两端分别设置进液口 40和出液口 50。由此,进液口 40和出液口 50的距离最远,增加了液体的流通距离,使液体与壳体20和套体10充分接触,使换热效果更好。
[003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的冷却结构100,通过壳体20与套体10直接连接,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壳体20与套体10均便于加工成型;同时,壳体20与套体10之间的间隙形成液体流动通道30,阻隔件70在液体流动通道30内对液体流动通道30进行阻隔,使液体流动通道30大体沿周向单向流动,使液体流动通道30内的液体规律、有序的流动,增强了换热效果。
[0038]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参照图2,阻隔件70与壳体20固定连接,装配后,阻隔件70沿径向的另一端与套体10封闭连接,阻隔件70沿轴向延伸,对液体流动通道30的周向连通进行阻隔。液体自进液口 40进入后,在液体流动通道30内流动,经阻隔件70蜿蜒流动后,最终经出液口 50流出,如此不断在液体流动通道30内注入温度低的液体,以实现对周围部件的冷却。
[0039]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壳体20为大体环形结构,进液口 40和出液口 50位于所述壳体20上,进液管80与壳体20固定,以将液体通过进液管80引入进液口 40。出液管90与壳体20固定,从而可以将出液口 50的液体通过出液管90引出。
[0040]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壳体20包括:侧部21、第一凸缘22、第二凸缘23。如图1所示,侧部21为环形,第一凸缘22为环形且设在侧部21的上端,具体地,第一凸缘的内周壁221连接在侧部21的上端且第一凸缘22沿侧部21的径向向外延伸。相应地,第二凸缘23为环形且设在侧部21的下端,具体地,第二凸缘的内周壁231连接在侧部21的下端且第二凸缘23沿侧部21的径向向外延伸。可选地,套体10的上端与第一凸缘的外周壁222紧配合,套体10的下端与第二凸缘的外周壁232紧配合,第一凸缘22、第二凸缘23、侧部21和套体10围成液体流动通道30。
[0041]具体地,参照图1,第一凸缘22、所述第二凸缘23可以为环形板件,侧部21、套体10可以为圆柱形板件,侧部21与套体10、第一凸缘22、第二凸缘23同轴设置,第一凸缘22位于侧部21的顶端,第二凸缘23位于侧部21的底端,第一凸缘22和第二凸缘23自侧部21的外周壁沿径向向外延伸至与套体10连接。第一凸缘22形成了液体流动通道30的上侧面,第二凸缘23形成了液体流动通道30的下侧面,侧部21液体流动通道30的右侧面,套体10形成了液体流动通道30的左侧面。
[0042]需要说明的是,轴向是指壳体20的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周向是指壳体20的环绕方向,径向是指自所述中心轴线垂直向外延伸的方向。
[0043]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凸缘22和第二凸缘23均与侧部21垂直连接,然而,第一凸缘22和第二凸缘23与侧部21的连接不限于垂直连接,还可以夹角为钝角或锐角。由此,通过第一凸缘22与套体10紧配合实现了壳体20上端与套体10的封闭连接,通过第二凸缘23与套体10紧配合实现了壳体20下端与套体10的封闭连接,第一凸缘22、第二凸缘23对套体10形成了稳定的支撑,不仅增强了冷却结构的整体结构强度,而且便于安装。当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壳体20与套体10还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焊接、胶接等方式实现连接。
[0044]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套体10的上端设有第一定位部11以对第一凸缘22施以轴向定位。如图3所示,套体10的下端设有第二定位部12以对第二凸缘23施以轴向定位。由此,通过设置第一定位部11和第二定位部12,便于套体10与壳体20之间的安装定位。
[0045]在图1-3所示的示例中,套体10包括:第一孔段13、第二孔段14以及第三孔段15。第二孔段14的直径大于第一孔段13且第一孔段13和第二孔段14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定位部11,第三孔段15的直径大于第二孔段14且第二孔段14和第三孔段15的连接处形成第二定位部12。第一孔段13与第一凸缘的外周壁222紧配合,第一定位部11对第一凸缘22的端面形成轴向限位,第二凸缘23设有凸出其外周壁的凸部233,第三孔段15与第二凸缘的外周壁232紧配合,凸部233位于第二孔段14内,第二定位部12对凸部233形成轴向限位。
[0046]具体地,套体10的第一孔段13、第二孔段14、第三孔段15依次连接。第一孔段13与第二孔段14的连接处为第一定位部11,第一定位部11为锥形止挡面,第一定位部11与第一凸缘22的下端面相对应。第二孔段14与第三孔段15的连接处为第二定位部12,第二定位部12为锥形止挡面,凸缘的外壁设有环形的凸部233,第二定位部12与凸部233的下端相对应。
[0047]参照图1看,套体10与壳体20安装时,壳体20的第二凸缘23先伸入第一孔段13,经第二孔段14进入第三孔段15后,凸部233与第二定位部12相贴近并受到第二定位部12的阻挡,至此安装到位;第一凸缘22进入第一孔段13后,第一凸缘22与第一定位部11相贴近并受到第一定位部11的阻挡,至此安装到位。由此,不仅实现了套体10与壳体20的安装定位,而且便于安装。然而,套体10和壳体20的定位结构不限于上述结构,例如,第一定位部11和第二定位部12还可以是套体10内的多个沿径向向内延伸且沿周向分布的凸台。
[0048]有利地,如图1所示,电机的冷却结构100还包括密封圈60,第一凸缘22设有自其外周壁向内凹陷的第一凹槽223,第二凸缘23设有自其外周壁向内凹陷的第二凹槽234,密封圈60设于第一凹槽223和第二凹槽234内。具体地,第一凹槽223、第二凹槽234为环形槽,第一凹槽223和第二凹槽234的中心轴与侧部21的中心轴重合。由此,密封圈60沿径向方向的两端分别与壳体20以及套体10相止抵,使壳体20与套体10的连接处形成了良好密封,不仅保证了液体流动通道30的密封性,而且便于电机的冷却结构100的装拆。
[0049]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凹槽223、第二凹槽234的尺寸、位置和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密封圈60的尺寸、结构、数量也可根据需要选取。
[005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壳体20自其内壁向外凸出形成弧形面24以及与弧形面24的一端垂直连接的安装面25,安装面25上设有安装孔25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