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工厂除尘系统的配电柜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867954阅读:来源:国知局
下分别举例进行详细说明。
[0049]参见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旋风除尘器的结构。该旋风除尘器4包括旋风筒42,旋风筒42内腔上设置有螺线,旋风筒42的顶部设置集风帽44,集风帽44和旋风筒42的腔壁分别设置旋风筒风道接口一 45及旋风筒风道接口二 43,旋风筒42的底部设置旋风除尘灰斗41,旋风除尘灰斗41接至集尘器7。该旋风除尘器4的除沉机理是使含尘气流作旋转运动,借助于离心力将粉尘从气流中分离并捕集于器壁,再借助重力作用使粉尘落入旋风除尘灰斗41。
[0050]参见图4,示出本实用布袋除尘器的结构。该布袋除尘器包括由上箱体14和下箱体13构成的箱体,上箱体14的箱体风道接口一(图未示出)通过风管与旋风筒风道接口二 43连接,下箱体13的箱体风道接口二 15通过风管与风机6连接,由此使得风机6设置于布袋除尘器I的排风道上。下箱体13的内部设置滤袋16,下箱体13的底部设置布袋除尘风斗12,该布袋除尘风斗12通过筋板17固定于布袋除尘器立柱11上,且该布袋除尘风斗12与集尘器7的连接通道上设置集尘阀18。含尘气体由布袋除尘器I入口进入箱体,通过滤袋16净化后的气体进入风机6,之后由风机6吸入直接排入室内(亦可以接管排到室外),通过滤袋16进行过滤后粉尘收集于布袋除尘风斗12,这些粉尘通过开启/关闭集尘阀18来收集于集尘器7。
[0051 ] 本实用新型中,除尘设备由风机6来提供除尘用的风力,以下对风机6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0052]参见图5,为本实用新型风机的示意图。风机6包括机壳62和叶轮63,具有蜗壳形风道的机壳62安装于机座61,叶轮63通过叶轮轴64转动安装于机壳62内部,叶轮轴64传动连接于电机8的动力输出轴。本例中,叶轮63和电机8之间采用带式传动连接,当然也可采用其它方式传动连接,在此不在赘述。
[0053]参见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风机叶轮结构。该风机叶轮63包括左、右端板632 (图中仅示出一端)和多片叶片631,其中:左、右端板632分别固定在叶轮轴(图未示出)上;所有叶片631分别沿叶轮轴的轴向分布且夹设在左、右端板632之间。特别地,叶片631垂直于叶轮轴的横截面沿纵向弯成曲线状(优选为弯成圆弧状),且叶片631厚度自叶片根部到叶片尾部逐渐缩小,有利于保持较好的气动特性和较好的结构强度。该风机叶轮改善了叶片结构,气流流经叶片后缘时产生的漩涡打碎,从而有效地减少流阻,减少振动和噪声,提尚风机效率,以下进一步举例说明。
[0054]参见图7,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风机叶片结构。每片叶片631的后缘分布有系列叶片小凹坑6311,这些小凹坑6311可为圆形、方形等。气流在旋转叶轮的作用下由叶片631的前缘进入,当气流流经叶片631的后缘时,在叶片小凹坑6311的作用下减小叶片尾部的漩涡,同时将原先的整体气流打碎,从而增加了气流的扰动;这样就将气流流过叶片后产生的大漩涡分割为小漩涡,由此减少了阻力、振动和噪声。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还可同时在每片叶片631的前缘设置若干叶片小凹坑6311,通过小凹坑结构将叶片后缘6313产生的漩涡打碎;同时,叶片小凹坑6311也可以很好地将气流流经叶片前缘时产生的漩涡。当然,也可仅在叶片631的前缘设置叶片小凹坑6311。
[0055]参见图8,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风机叶片结构。每片叶片631的后缘设置有若干叶片锯齿6312,其中叶片锯齿6312的高度与叶片锯齿6312的宽度之比为15%?40%,叶片锯齿6312的锯齿角为30°?130° ;叶片锯齿6312的齿顶63122为平齿顶,叶片锯齿6312的齿槽63121为V形缺口,当然也可采用其它形状。此外,也可同时在每片叶片631的前缘6312设置有若干叶片锯齿6312 ;或者,也可仅在叶片631的前缘6312设置叶片锯齿6312。本实施例在叶片631上设置锯齿6312,其工作原理与前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056]2、供电系统
[0057]本实用新型木工厂除尘系统的供电系统包括供电装置及配电柜,供电装置通过市电供电模块或光伏供电模块来向配电柜供电,电机8接入配电柜来获取电力,以下进行详细描述。
[0058]同时参见图9?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配电柜柜体总装结构。该配电柜的柜体设有进线开关室、电度表室和出线开关室:进线开关室设有门板91和后封板,室内设进线开关安装板912 ;电度表室设有门板92及电度表室后封板97,室内设电度表安装板910、电度表安装板911,其中门板92上面可以设置铅封94和密码锁95,以防他人非法打开;出线开关室设有门板93和出线室后封板96,室内设出线开关的安装梁98,该出线开关室封板96带拉扣,可以方便开启/关闭。该柜体侧壁设铭牌以识别产品,后壁四角设置配电柜吊耳式的安装结构,以便安装配电柜的柜体,以下进一步说明。
[0059]参见图12-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配电柜布线结构。所述配电柜采用上中下分成三室的布局,其中:上部为进线开关室SI,设置有一进线断路器915,以线缆921接至电度表室S2 ;中部为电度表室S2,设置有若干电度表916 ;下部为出线开关室S3,设置有接地排,保证出线接地方便。
[0060]如图12?图13所示,电度表室S2设置有电气安装板919,电度表916安装于电气安装板919的前侧;而配电柜的进出走线为电气安装板919的板后走线,这有助于进一步节省铜导线用量。此外,电气安装板919上设置有上汇流排安装条922和下汇流排安装条923,汇流排918的两端分别安装到上汇流排安装条922和下汇流排安装条923上,便于安装、固定汇流排918。
[0061]本实用新型在配电柜的后侧设置有汇流排,进线断路器915与电度表916以汇流排918连接。汇流排918与进线断路器915之间通过导线连接;而电度表916的电缆917进线侧与汇流排918连接,出线侧与出线空气开关连接。因进线断路器915与电度表916之间主要通过汇流排918连接,可节省较多铜导线。这样可减少连接导线用量,一方面可节省成本,另一方面解决走线捆线的困难。
[0062]同时参见图14?图17,为采用本实用新型配电柜进出线结构的较优实例。所述配电柜S采用上中下分成三室的布局,其中:上部为进线开关室SI ;中部为电度表室S2 ;下部为出线开关室S3。进线开关室S1、电度表室S2及出线开关室S3三室彼此分离开,外观美观简洁大方;也便于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式,对于单独更换某一个元件,只需改动相关零件就能使用,而无需大范围的更改,可节省很多设计时间,也给加工制造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特别地,配电柜相对原有配电柜的运行稳定性更好,安全性提高。
[0063]如图14?图17所示,进线开关室SI的顶板924上设置若干顶板进出线孔925,它们为顶板圆孔及顶板方孔,其中:顶板圆孔为通孔;顶板方孔为敲落孔。出线开关室S3的底板926上设置若干底板进出线孔927,它们为底板圆孔及底板方孔。当配电柜为壁挂安装且进出线为明管时,可敲掉底板较小的圆孔或者顶板方孔,从而实现配电柜的下部或上部或上下部组合等方式的进出线;将底板的较大方孔敲落,则可实现配电柜落地安装时的下部进出线;这样可以兼顾配电柜的多种安装方式、多种进出线方式,从而实现配电柜的批量预制生产及用户的挪用。
[0064]参见图18,为本实用新型配电柜吊耳的示意图。该配电柜吊耳可适用于立式配电柜和挂式配电柜,该配电柜吊耳包括“L”型板914,其中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开设有一吊孔9141及多个安装孔9142,其中可贯穿螺钉或螺栓的等紧固件,由此将“L”型板914安装到配电柜的柜体上。其中的安装孔9142为多个圆孔,或为多个方孔,也可为一长圆槽。这样便于调整所述“L “型板914与配电柜柜体的装配高度,从而增加安装结构的通用性。该安装结构可由金属板材或其它材料折出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由此形成一 “L”型板914,然后在“L”型板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