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电照明和日常照明两用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8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停电照明和日常照明两用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灯装置的改进,特别是涉及停电时自动转为应急照明的停电照明和日常照明两用灯装置。
目前,现有的停电照明和日常照明两用灯装置,大都利用电源变压器进行降压供电给应急系统以及用继电器进行状态变换,结构复杂、造价高。
本实用新型是要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结构更为简单、成本较低的并且耗电省、体积小的停电照明和日常照明两用灯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在一个用导线将市电电源插头、电源开关K1和日常照明灯A依次串接组成的普通电路中,串接一个位于日常照明灯A和市电电源插头之间的应急照明系统,该系统由应急照明灯B、电容C1、电阻R1、R2、R3、二级管D1、D2、稳压管DW1、DW2、DW3、可控硅SCR1、电池E1和与电源开关K1联动的开关K2组成。该系统中,有三条电路与应急照明灯B成并联连接,它们分别是由C1、R1、D1依次串联组成的对C1充电电路、由D2、R2、E1依次串联组成的对E1充电电路以及两只稳压值高于E1约4~5伏,并互成反向串接的DW1、DW2组成的过压保护电路,照明灯B的两端即应急照明系统的两端。另外,在E1两端并接一稳压值略大于电池E1的稳压管DW3,用以保护电池E1。R3和K2串接的电路跨接在C1负端与E1正端之间,E1的正端和C1的正负端还分别同可控硅SCR1的阳极、阴极、控制极相连接。当有供电和电路闭合时,照明灯亮,同时,应急灯的两端电压加在两条充电电路上,分别对电容C1和对电池E1进行充电。此时,可控硅SCR1的控制极反偏,SCR1不导通。当停电时,日常照明灯A熄灭,电池E1通过R3向C1反向充电,使可控硅SCR1的控制极正偏,触发可控硅SCR1导通。于是应急照明灯B在电池供电下继续照明。当联动开关K1、K2断开时,无论供电正常与否,该装置均停止工作,照明灯均熄灭。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结构上采用串联电路的分压进行充电储能以及用可控硅进行状态变换,从而可省去电源变压器和继电器。这样,较之以往的停电照明和日常照明两用灯装置,其结构简单、体积小、耗电省,从而成本也低。
以下结合附图举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1中虚线框内的电路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应急系统。本实施例中,照明灯A、B分别选用40W(220V)和2W(6V)的灯。电容C1为50μf(10V)的电解电容。电阻R2为0~1KΩ可调电阻,电阻R1、R3分别为410Ω、3.6KΩ。二极管D1、D2为2CP1(0.4A)。稳压管DW1、DW2为2CW15(7-8.5V)、DW3为2CW14(6V)。电池E1为6V的蓄电池。可控硅SCR1为3CT5。供电正常及合上开关时,照明灯亮,电流在应急照明灯B的两端产生一个高于电池E1约1~3伏的电压,经D1、R1给C1充电,使SCR1的控制极加上一负电压,SCR1便截止。同时,应急系统的两端电压又经D2整流后给E1充电,调节R2可控制充电速度以取得更好的充电效果,稳压管DW3使电池E1两端电压保持在6.4V内,使其不致于充电过度。一旦停电时,照明灯A熄灭,E1通过R3对C1反向充电,只要C1负端电压即SCR1控制极电压上升到足以触发SCR1时,应急系统的主回路便导通,使应急照明灯B可继续照明约2~3小时。当供电恢复时,可控硅SCR1再次反偏而截止,应急系统自动复原。当断开开关时,无论供电正常否,装置电路均停止工作,以免浪费电能。稳压管DW1、DW2从正反两个方向上控制整个应急系统的两端电压不致于超过10V。
权利要求
1.一种照明灯装置,包括用导线依次串接的市电电源插头、电源开关K1和日常照明灯A,其特征是在日常照明灯A和市电电源插头之间串接有一个由应急照明灯B、电容C1、电阻R1、R2、R3、二极管D1、D2、稳压管DW1、DW2、DW3、可控硅SCR1、电池E1和与电源开关K1联动开关K2组成的应急照明系统,该系统中,C1、R1、D1依次串联组成的对C1充电电路和D2、R2、E1依次串联组成的对E1充电电路以及两只稳压值大于E1并互成反向串接的DW1、DW2组成的过压保护电路都同应急照明灯B成并联,稳压值略大于E1的DW3与E1并联,SCR1的阳极、阴极、控制极分别与E1的正端和C1的正负端相联,R3和K2串接的电路跨接在C1负端与E1正端之间。
专利摘要
一种日常照明和应急照明两用灯装置,通过在照明电路中接上一个利用电路分压进行充电储能并用可控硅进行状态变换的应急照明系统,便能以简单的结构达到供电时为日常照明,停电时自动转为应急照明;不需要照明时可停止工作。它适用于不希望因断电而失去照明和希望不要照明时却亮灯的场所。
文档编号H05B39/00GK87200205SQ87200205
公开日1987年10月21日 申请日期1987年1月6日
发明者庄佩琴 申请人:庄佩琴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