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交流led驱动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3719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功率交流led驱动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大功率交流LED驱动器,外部220V交流电源通过D1、D2、D3、D4二极管整流后进行供电,再经串联在一起的三极管Q1和Q2进行振荡,自激输入信号由脉冲变压器T2和T3提供,振荡脉冲经扼流圈,滤波振荡电路,电解电容C1、C2构成回路,电路振荡工作时输出合适的电压电流驱动LED串发光。本电路由二只三极管,二只电解电容构成桥路,启动电路采用创新的上驱启动,采用双磁环脉冲变压器,双电解串联滤波振荡,双扼流圈并联。本实用新型改变传统驱动器的结构,使得工作稳定可靠,寿命长、性价比高,是一款普适性强,实用范围广的驱动设备。
【专利说明】大功率交流LED驱动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功率交流LED驱动器。

【背景技术】
[0002]LED驱动器通常指的是一种将交流或直流电转换为LED适用的电压和电流的设备,该类设备用途广泛,特别是在生活领域被广泛用于车辆照明、居家照明、应急照明光伏系统照明等,本驱动器将直流电变换为频率固定、电压合适的交流电,再整流驱动LED灯珠。
[0003]目前最常用的交流阻容降压驱动器,AC-DC变换模块驱动器,主要缺点是对LED灯珠的不同型号适用性窄,DC变换模块的成本高,使用型号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简单实用,适应性广、性能可靠的的大功率交流LED驱动器。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大功率交流LED驱动器,包括串接在一起的第一二极管Dl和第二二极管D2,串接在一起的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串接在一起的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串接在一起的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各串联后的电路并联组成整流、滤波、均匀电路,所述第一二极管Dl与第二二极管D2之间,第三二极管D3与第四二极管D4之间分别接至外部220V交流电源,所述第七电阻R7 —端串联有第六电阻R6,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上串联有第九二极管D9和第三电阻R3,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经第五电阻R5接至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所述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经第五二极管D5接至该驱动回路上,所述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经第四电阻R4接至该驱动回路上,所述第一电阻Rl的一端经第二三极管Q2基极、第一电容Cl连接至脉冲变压器Tl,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经第二三极管Q2基极、第十二极管DlO连接至变压器Tl,所述第一三极管Ql和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连接至变压器Tl上,所述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与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之间连接有并联在一起的第二变压器T2和第三变压器T3,所述第二变压器T2和第三变压器T3输出端经滤波振荡电路接至LED,所述滤波振荡电路上并联有第二电容C2,所述第一变压器Tl 一端接至第二电容C2 ;所述的滤波振荡电路由串接在一起并构成回路的的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第八二极管D8和第九二极管D9构成。
[0007]其中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五电阻R5、第二三极管Q2触发二极管D9电容Cl构成本电路启动部分。
[0008]所述变压器Tl为双磁环的脉冲变压器。
[0009]工作过程:外部220V交流电源通过D1、D2、D3、D4 二极管整流后进行供电,再经串联在一起的三极管Ql和Q2进行振荡,自激输入信号由脉冲变压器T2和T3提供,振荡脉冲经扼流圈,滤波振荡电路,电解电容Cl、C2构成回路,电路振荡工作时输出合适的电压电流驱动LED串发光。
[0010]本电路由二只三极管,二只电解电容构成桥路,启动电路采用创新的上驱启动,采用双磁环脉冲变压器,双电解串联滤波振荡,双扼流圈并联。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改变传统驱动器的结构,使得工作稳定可靠,寿命长、性价比高,是一款普适性强,实用范围广的驱动设备。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14]如图1所示,一种大功率交流LED驱动器,包括串接在一起的第一二极管Dl和第二二极管D2,串接在一起的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串接在一起的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串接在一起的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各串联后的电路并联组成整流、滤波、均匀电路,所述第一二极管Dl与第二二极管D2之间,第三二极管D3与第四二极管D4之间分别接至外部220V交流电源,第七电阻R7 —端串联有第六电阻R6,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上串联有第九二极管D9和第三电阻R3,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经第五电阻R5接至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经第五二极管D5接至该驱动回路上,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经第四电阻R4接至该驱动回路上,第一电阻Rl的一端经第二三极管Q2基极、第一电容Cl连接至脉冲变压器Tl,第二电阻R2的一端经第二三极管Q2基极、第十二极管DlO连接至变压器Tl,第一三极管Ql和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连接至变压器Tl上,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与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之间连接有并联在一起的第二变压器T2和第三变压器T3,第二变压器T2和第三变压器T3输出端经滤波振荡电路接至LED,滤波振荡电路上并联有第二电容C2,所述第一变压器Tl 一端接至第二电容C2,变压器Tl为双磁环的脉冲变压器。滤波振荡电路由串接在一起并构成回路的的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第八二极管D8和第九二极管D9构成。
[0015]本实用新型驱动器可适用于6V、12V、24V等直流电源,不同大小芯片的LED灯珠,不同颗数的LED灯珠串并联使用。
[0016]工作过程:外部220V交流电源通过D1、D2、D3、D4 二极管整流后进行供电,再经串联在一起的三极管Ql和Q2进行振荡,自激输入信号由脉冲变压器T2和T3提供,振荡脉冲经扼流圈,滤波振荡电路,电解电容Cl、C2构成回路,电路振荡工作时输出合适的电压电流驱动LED串发光。
[0017]使用二只NPN型高压三极管,七只1/2W和1/4W电阻,二只电解电容器,二只扼流圈,一只双磁环的脉冲变压器,二只1N4148 二极管,八只1N4007 二极管,一只涤纶电容器,一只聚苯电容器,一只DB3触发二极管,电路振荡工作时输出合适的电压电流驱动LED串发光。
[0018]实施例中各元件值为:
[0019]电阻:R1 = R2 = R3 = R6 = R7 = 560k Ω (1/4W);
[0020]R4 = R5 = 2Ω (1/2W)
[0021]电容:C1:CL11.250V.333 ;C2:CBB81.1250V.562 ;
[0022]C3 = C4 = 10 μ F (DC250V)
[0023]变压器:T1:双磁环脉冲变压器;2 = T3振流圈(E16)
[0024]三极管:Q1= Q2MTE13005
[0025]二极管:D1 = D2 = D3 = D4 = D6 = D7 = D8 = 1N4007 ;D5 = D9 = DlO = 1N4148。
[002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大功率交流LED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串接在一起的第一二极管(Dl)和第二二极管(D2),串接在一起的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串接在一起的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串接在一起的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各串联后的电路并联组成整流、滤波、均匀电路,所述第一二极管(Dl)与第二二极管(D2)之间,第三二极管(D3)与第四二极管(D4)之间分别接至外部220V交流电源,所述第七电阻(R7) —端串联有第六电阻(R6);还包括第二三极管(Q2)、第一电阻(Rl)和第二电阻(R2),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上串联有第九二极管(D9)和第三电阻(R3),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经第五电阻(R5)接至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所述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经第五二极管(D5)接至该驱动回路上,所述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经第四电阻(R4)接至该驱动回路上,所述第一电阻(Rl)的一端经第二三极管(Q2)基极、第一电容(Cl)连接至变压器(Tl),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经第二三极管(Q2)基极、第十二极管(DlO)连接至变压器(Tl),所述第一三极管(Ql)和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连接至变压器(Tl)上,所述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与第六电阻(R6)和第七电阻(R7)之间连接有并联在一起的第二变压器(T2)和第三变压器(T3),所述第二变压器(T2)和第三变压器(T3)输出端经滤波振荡电路接至LED,所述滤波振荡电路上并联有第二电容(C2),变压器(Tl) 一端接至第二电容(C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交流LED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Tl)为双磁环的脉冲变压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功率交流LED驱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波振荡电路由串接在一起并构成回路的的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第八二极管(D8)和第九二极管(D9)构成。
【文档编号】H05B37-02GK204272433SQ201420532657
【发明者】姚传胜 [申请人]安徽春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