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及其失真补偿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7521068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及其失真补偿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及其失真补偿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补偿由功率放大器产生的非线性失真分量(以下称为失真分量)的一个方法,有预失真(predistortion)法。在预失真法中,由预失真器生成抵消由功率放大器产生的失真分量的失真补偿分量,并将该分量预先加入到功率放大器输入信号中,从而进行失真补偿。已知一般在功率放大器在饱和区域附近动作的情况下能够获得高效率,但是产生具有频率依赖性的复杂的失真分量。作为补偿具有频率依赖性的失真分量的预失真器,有具有了频率特性补偿器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例如,S.Mizuta,Y Suzuki, S. Narahashi, and Y. Yamao,"A New Adjustment Methodfor the Frequency-Dependent IMD Compensator of the Digital PredistortionLinearizer,” IEEE Radio and Wireless Symposium 2006,Jan. 2006,pp. 255—258、J. Ohkawara, Y Suzuki, S. Narahashi, "Fast Calculation Scheme for FrequencyCharacteristics Compensator of Digital Predistortion Linearizer,,,VTC_2009Spring,Apr. 2009)。图1是对现有技术中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500组合了作为外围装置的放大装置10和反馈信号生成装置20的例子。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500被输入I相和Q相数字信号。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500具有线性传递路径110、3次失真发生路径520、分配器130、合成器140、DA变换器150、AD变换器160、观测器170和控制器580。线性传递路径110由延迟器等构成。3次失真发生路径520包含3次失真发生器521、3次向量调整器 522以及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523。分配器130将输入到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500的I相和Q相的数字信号分别分配给线性传递路径110和3次失真发生路径520。合成器140将来自线性传递路径110的输出信号和来自3次失真发生路径520的输出信号合成。DA变换器150对来自合成器140的输出信号进行数字模拟变换。AD变换器160对从反馈信号生成装置20输出的I相和Q相的模拟信号分别进行模拟数字变换,该反馈信号生成装置20取出来自放大装置10的输出信号的一部分作为反馈信号。观测器170从AD变换器160的输出信号,测定输入到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500且由功率放大器13放大后的信号的功率, 并且对预先确定的每个任意的频带测定由功率放大器13产生的失真分量的功率。控制器 580基于观测器170的测定结果,分别调整提供给3次向量调整器522的、由相位值和振幅值构成的一个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和提供给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523的、由多个相位值和多个振幅值构成的多个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放大装置10具有正交调制器11、上变频器12(up-COnverter)以及功率放大器 13。正交调制器11对I相和Q相的模拟信号进行正交调制。上变频器12将来自正交调制器U的输出信号的频率变换为规定的频率。功率放大器13放大来自上变频器12的输出信号的功率。放大后的信号从功率放大器13的输出端经由例如未图示的双工器(duplex) 提供给天线。反馈信号生成装置20具有方向性(directional)耦合器21、下变频器 (down-converter) 22以及正交解调器23。方向性耦合器21取出来自放大装置10的输出信号的一部分。下变频器22将由方向性耦合器21取出的信号的频率变换为规定的频率。 正交解调器23将来自下变频器22的输出信号解调为I相和Q相的模拟信号。3次失真发生器521将来自分配器130的输出信号乘3次方,产生3次失真分量。 3次向量调整器522对由3次失真发生器521产生的3次失真分量乘以由控制器580提供的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从而调整3次失真分量的相位和振幅。如图2所示,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523对3次失真分量上侧频带和3次失真分量下侧频带的合计中进行了 M分割的各个频带,分别乘以不同的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在图2的发送信号频带中包含经过了放大装置10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500的输入信号。图3表示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 523的结构例。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523具有串并行变换单元523a、J点FFT单元523b、J 个(J彡Μ)复数乘法单元523Cj(j为从1到J的整数)、J点IFFT单元523d以及并串行变换单元52;3 串并行变换单元523a对3次向量调整器522的输出信号进行串并行变换。J 点FFT单元52 将串并行变换单元523a的各个输出信号从时域变换为频域。在J点FFT 单元52 的输出信号中,对应于被分割为M个的频带中的频带1的信号分量被输入到被设定了由控制器580提供的、用于频带1的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的复数乘法单元523Cj。 复数乘法单元523Cj对输入的信号乘以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调整相位和振幅并输出。 从频带2到M也同样。另外,来自J点FFT单元52 的输出信号中、不对应于M个中的任意一个频带的信号分量,不在复数乘法单元523(^_乘以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而被输入到J点IFFT单元523d中。J点IFFT单元523d将复数乘法单元523Cj的各个输出信号分别从频域变换为时域。并串行变换单元52 对J点IFFT单元523d的各个输出信号进行并串行变换。控制器580调整提供给3次向量调整器522的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和提供给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523的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以使由功率放大器13产生的失真分量最小。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如下这样计算。图4是计算使频带m的失真分量最小的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相位值)的处理流程的例子。图4表示了相位值的计算处理,但是对于振幅值,也能够用同样的方法来计算。将提供给用于频带m的复数乘法单元523Cj的相位值设为变量Xm,将以不同的相位值测定失真分量的次数设为Tl,将提供给用于频带m 的复数乘法单元523Cj的用于测定失真分量的相位值设为Xm,tl(tl = 0,1,..., T1-1)。事先决定Tl个Xm, 成为各自相同的值。Tl为3以上。控制器580将频带m的相位值Xm, U设定在用于该频带m的复数乘法单元523Cj中(图4的“设定相位值”),由观测器170测定该相位值Xm, tl中的频带m的失真分量功率Dm, tl (图4的“测定失真分量”),记录相位值 Xffl, tl和失真分量功率Dm, tl (图4的“记录测定值”)。将从该相位值的设定到测定值的记录重复Tl次。使用由该重复处理得到的Tl组的Xm, tl和Dm, tl,并设频带m中的失真分量的变量为Dm,通过最小2乘法确定表示Dm对于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的相位值的依赖性的二次函数(Dm = a2,mXm2+aljmXm+a0jm)的系数(a2,m,aljD1, a0,m)(图 4 的“确定系数(a2,m,aljD1, a0,m) ”)。 接着,计算使该确定的二次函数为最小的相位值Xm,。al( = IuAa2J (图4的“计算最小值 Xffl,。al ( = -B1, ffl/2a2, m) ”),将其作为频带m的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的相位值,设定在用于该频带m的复数乘法单元523c中(图4的“设定计算结果”),转移到振幅值的计算。并且,将以与相位值同样的方法计算出的振幅值设定在复数乘法单元523c中之后,转移到下一频带m+1中的相位值以及振幅值的计算。另外,这里说明的、计算用于使失真分量最小的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的方法也能够同样应用于计算用于使失真分量最小的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的方法。由功率放大器产生的失真分量因功率放大器的老化、温度变化等而变动,从而使失真分量最小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的N次向量调整器系数以及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也变动(N为3以上的奇数)。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的控制器为了将失真分量维持最小 (或者为了使失真分量维持在规定的标准值以下),需要根据失真分量的变动来更新N次向量调整器系数以及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在使用作为一般的方法的LMS(Least Mean Square ;最小均方)算法来更新N次向量调整器系数以及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的情况下,将接近于当前分别设定在N次向量调整器以及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的N次向量调整器系数以及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的 N次向量调整器系数以及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重新提供给N次向量调整器以及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并探索使失真分量的电平最小的N次向量调整器系数以及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作为使用接近于当前设定的N次向量调整器系数以及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的N次向量调整器系数以及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的一个优点,可以举出能够更新N次向量调整器系数以及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以使失真分量的电平尽量收敛在所确定的标准值的范围内。使用图5简单地说明以往的更新方法。这里,以N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的更新为例进行说明。设N次向量调整器系数为W,已经确定的、更新前的失真分量的N次向量调整器系数依赖性以图5 Wf1(W)所示的二次函数来表示。此时,对于用于使失真分量最小的N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的更新的三个系数,作为Hf1(W)为最小的N次向量调整器系数而导出W1, 作为W1-AW而导出Wtl,作为为规定的相位或者振幅的间隔)而导出W2。将这些导出的N次向量调整器系数\、W1^ W2依次设定在N次向量调整器中,测定对于各个N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的失真分量的电平。接着,使用得到的3组N次向量调整器系数和失真分量的电平的组,通过最小二乘法确定二次函数&(W)。并且,计算使f2 (W)为最小的N次向量调整器系数Wnew,并将对N次向量调整器设定的N次向量调整器系数更新为Wnew。另外,这里, 以N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的更新方法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对于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的更新方法也同样。图6表示使用以往的更新方法计算出3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的振幅值的结果的一例。在测定失真分量电平的3个振幅值Ym,…Yma, Yffl,2接近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存在由以往技术所确定的二次函数(图6的“近似的系数依赖性”)与表示实际的系数依赖性的二次函数(图6的“实际的系数依赖性”)不一致,在通过计算得到的振幅值Ym,。al和实际上使失真分量最小的振幅值Ym,min之间产生差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重复计算相位值以及振幅值,直到失真分量成为所需要的电平以下为止,因此处理时间变长。为了寻求改善方法,对于通过计算得到的使失真分量为最小的系数W—和实际上使失真分量最小的系数Wmin之间产生的差进行了分析。在分析时,通过e = 100* I Wmin-Weal I/ Wmin这样的评价函数来定义Wmin和W。al之差。作为提供Wmin的二次函数,使用了在使用了 64副载波的OFDM信号(频带宽度为3. 84MHz)和2GHz频带IW级放大器的实验中得到的、将变量设为Wi的f2(Wi) = 27. 8W/-42. 3Wi+22. 7。将测定失真分量的3个系数定义为Ψ0、W1^ W2,将W1设为中点,将W0设为W1- Δ W,将W2设为W1+ Δ W,对f2 (W0)和f2 (W2)分别提供δ 0、δ 2 作为失真分量的偏差。W。al是使根据f2 (W0) + δ ^f2 (W1)、f2 (W2) + δ 2的各个值,通过最小二乘法确定的二次函数最小的系数。图7表示作为W1 = 0. 96,计算评价函数e的结果。(a)是将AW设为0.1的情况,(b)是将AW设为0.7的情况。横轴是Wf2 (Wtl)对^(Wci)+Sci进行了标准化后的值,纵轴是以f2 (W2)对f2 (W2) + δ 2进行了标准化后的值。对于得不到W。al的范围用空白表示。根据图7,在AW = O. 1下,标准化后的4(1(1)+3(1和4(12)+32与AW =0.7中的那些相比,e为10%以下的范围窄。由此可知,为了降低e,需要增大Δ W,即增大测定失真分量的各个点的失真分量的电平差。但是,使AW为多大,因二次函数的形状而不同,因此难以设定适当的AW。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及其失真补偿控制方法,根据所述的更新方法的分析结果,在N次向量调整器系数以及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的更新中, 与以往的方法相比,适当地设定测定失真分量的3个系数的值,用1次计算能够计算使失真分量的电平最小或者比以往的方法小的N次向量调整器系数以及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的更新值。本发明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具有线性传递路径、失真发生路径、合成器、观测器和控制器。线性传递路径延迟传递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的输入信号。失真发生路径具有N次失真发生器以及N次向量调整器。N次失真发生器产生所述输入信号的N次失真分量。N次向量调整器调整所述N次失真分量的相位和振幅,并且作为失真补偿分量输出。 合成器对从所述线性传递路径输出的所述输入信号合成从所述失真发生路径输出的所述失真补偿分量。观测器对预先规定的每个频带,测定在对所述合成器的输出进行功率放大的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中所包含的失真分量。控制器分别计算用于生成抵消由所述观测器测定出的来自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中所包含的失真分量的所述失真补偿分量的、N次失真分量的相位和振幅的调整量,并设定在所述N次向量调整器中。控制器具体而言具有向量调整器控制单元和向量调整器系数导出单元。向量调整器控制单元将用于测定失真分量的多个相位值和多个振幅值分别设定在所述N次向量调整器中,根据在所述观测器中在所述多个相位值的各个设定之下得到的多个失真分量测定结果和在所述多个振幅值的各个设定之下得到的多个失真分量测定结果,分别确定在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中所包含的失真分量的、对于设定在所述N次向量调整器中的相位值的依赖性和对于振幅值的依赖性。然后,根据该确定的各个依赖性,分别计算抵消在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中所包含的失真分量的相位值和振幅值,设定在所述N 次向量调整器中。向量调整器系数导出单元在所述向量调整器控制单元确定在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中所包含的失真分量的、对于设定在所述N次向量调整器中的相位值的依赖性和对于振幅值的依赖性时,根据已经确定的、在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中所包含的失真分量的、对于设定在所述N次向量调整器的相位值的依赖性和对于振幅值的依赖性,分别导出用于测定所述失真分量的多个相位值和多个振幅值,提供给所述向量调整器控制单元。[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及其失真补偿控制方法,由于在N次向量调整器系数以及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的更新中,与以往的方法相比能够适当地设定测定失真分量的3个系数的值,因此,用1次计算能够计算使失真分量的电平最小或者比以往的方法小的N次向量调整器系数以及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由此,能够减少使失真分量降低至所需要的电平而需要的重复计算次数,由此能够缩短更新所需要的时间。


图1是表示以往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的结构例的方框图。图2是表示失真分量的频带分割的示意(image)的图。图3是表示以往的频率特性补偿器的结构例的方框图。图4是在以往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中,计算使失真分量最小的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相位值)的处理流程图。图5是说明通过以往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更新系数的原理的图。图6是表示在通过计算得到的使失真分量最小的系数和实际上使失真分量最小的系数之间产生差的例子的图。图7是表示在以往的系数更新方法中,AW不同的情况下的评价函数e的计算结果的差异的图。图8是说明通过本发明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更新系数的原理的图。图9是实施例1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的功能方框图。图10是实施例1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的处理流程图。图11是表示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相位值)导出处理流程1的图。图12是表示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振幅值)导出处理流程1的图。图13是表示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相位值)计算处理流程1的图。图14是表示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振幅值)计算处理流程1的图。图15是表示在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相位值)导出处理流程1中,为了使偏移值根据%的大小而变化而利用的参照表的例子的图。图16是表示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相位值)导出处理流程2的图。图17是表示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振幅值)导出处理流程2的图。图18A 图18B是表示在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导出处理流程2中,为了使偏移值根据%或者1 的大小而变化而利用的表的例子的图。图19是表示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相位值)计算处理流程2的图。图20是表示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振幅值)计算处理流程2的图。图21是实施例2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的处理流程图。图22是表示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相位值)估计处理流程的图。图23是表示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振幅值)估计处理流程的图。图M是实施例3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的功能方框图。图25是表示实施例3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的频率特性补偿器的结构例的方框图。图沈是实施例3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的处理流程图。图27是表示实验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说明详细的实施方式之前,使用图8说明本发明的更新方法的原理。假设已经确定的、更新前的失真分量的N次向量调整器系数依赖性以图8 Wf1(W)所示的二次函数表示。此时,对用于使失真分量最小的N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的更新的至少3个N次向量调整器系数,作为使(W)最小的相位值(或者振幅值)导出W1,作为从(W1)产生偏移值P的电平差的相位值(或振幅值)导出Wc^PW2 (Wc^W1CW2)。即,求成为A(Wtl) = A(W2)= ^W1HP (设P为真值的情况下)的WQ、W2。将这样导出的WciJpW2依次设定在N次向量调整器中,测定对于各个相位值(或者各个振幅值)的失真分量的电平,并使用得到的3组相位值(或者振幅值)和失真分量的电平的组,通过最小二乘法确定二次函数f2 (W)。并且, 计算使f2(W)为最小的相位值(或者振幅值)Wnrat,通过该相位值(或者振幅值)Wmw更新N 次向量调整器系数。这样,在本发明中,基于A(Wtl) = ^(W2) = ^(W1)+P的关系,求通过最小二乘法确定表示N次向量调整器系数依赖性的新的二次函数f2 (W)时使用的各个N次向量调整器系数W。W” W2。此时,通过将P设定为必要的足够大小,能够增大由N次向量调整器系数Wc^ WpW2得到的失真分量的电平差。因此,能够避免以往产生的AW的设定的困难性,并能够更有效且快速地降低失真分量的电平。以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图9表示本发明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100及其外围装置。这里所说的外围装置是,放大装置10、反馈信号生成装置20以及输入信号发生装置30,该反馈信号生成装置 20取入放大装置10的输出的一部分,并生成反馈给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100的信号,该输入信号发生装置30具有产生I相和Q相数字信号的发送信号发生器31。放大装置10和反馈信号生成装置20与作为现有技术说明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500的外围装置相同。 另外,关于来自输入信号发生装置30的输出信号(以外称为“发送信号”。)的频带宽度、副载波数(OFDM信号的情况下)、调制方式等,可以任意地设定。以下,以频带宽度为3. 84MHz、 使用了将各个副载波的调制方式设为QPSK的64副载波的OFDM信号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100具有线性传递路径110、N次失真发生路径120、分配器130、合成器140、DA变换器150、AD变换器160、观测器170以及控制器180。线性传递路径110由延迟器等构成。N次失真发生路径120包含N次失真发生器121 (N为3以上的奇数)和N次向量调整器122。分配器130将由发送信号产生器31产生的各相的信号分配给线性传递路径110和N次失真发生路径120。合成器140将来自线性传递路径110的输出信号和来自N次失真发生路径120的输出信号合成。DA变换器150对来自合成器140 的输出信号进行数字模拟变换。AD变换器160对从反馈信号生成装置20输出的I相和Q 相的模拟信号分别进行模拟数字变换,反馈信号生成装置20将来自放大装置10的输出信号的一部分取出作为反馈信号。观测器170从AD变换器160的输出信号,测定从输入信号发生装置30输入到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100且由功率放大器13放大的信号的功率,并且对预先决定的每个任意的频带测定由功率放大器13产生的失真分量的功率。控制器180 基于观测器170的测定结果,计算提供给N次向量调整器122的、由相位值和振幅值构成的 N次向量调整器系数。N次失真发生路径120和控制单元180以外的构成元素由于与附加了相同标号的图1所示的以往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500的各个构成元素相同,因此说明限于必要最小限度。N次失真发生器121对来自分配器130的输出信号乘N次方,产生N次失真分量。 N次向量调整器122对由N次失真产生器121产生的N次失真分量乘以从控制器180提供的N次向量调整器系数,从而调整N次失真分量的相位和振幅。控制器180具有向量调整器控制单元181和向量调整器系数导出单元182。向量调整器控制单元181包含5个功能。第1功能是,将用于测定失真分量的多个N次向量调整器系数和使失真分量为最小的N次向量调整器系数分别提供给N次向量调整器122的功能。第2功能是,记录用于测定失真分量的多个N次向量调整器系数和将该系数应用于N 次向量调整器时从观测器170得到的该多个失真分量的测定结果的功能。第3功能是,从由第2功能记录的多个失真分量的测定结果,确定失真分量的N次向量调整器系数依赖性的功能。第4功能是,从由第3功能确定的N次向量调整器系数依赖性,计算用于使失真分量为最小的N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的功能。第5功能是,判定表示失真分量的大小的指标是否为事先指定的条件(例如指标为目标值以下),在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再次计算使失真分量为最小的N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的功能。向量调整器系数导出单元182包含2个功能。 第1功能是,在向量调整器控制单元181确定失真分量对于N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的依赖性时,在存在此前已经确定的失真分量的N次向量调整器系数依赖性的情况下,基于该N次向量调整器系数依赖性,导出向量调整器控制单元181对N次向量调整器122设定的、用于测定失真分量的多个N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的功能。第2功能是,将用于测定由第1功能导出的失真分量的多个N次向量调整器系数提供给向量调整器控制单元181的功能。以下使用图10说明直到表示失真分量的大小的指标再次满足事先指定的条件为止的处理流程。作为表示失真分量大小的指标,这里使用ACLR(Adjacent Channel Leakage power Ratio ;相邻信道泄漏功率比)。ACLR例如设为距离中心频率士5MHz的失调点中的 3次失真分量上侧/下侧频带内功率(频带宽度为3. 84MHz)和发送信号频带内功率(频带宽度3. 84MHz)之比。但是,距离中心频率的失调点以及频带宽度也可以不受该限制而任意地设定。另外,以下为了说明方便,以N次失真发生路径120为N = 3、即3次失真发生路径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首先,向量调整器系数导出单元182判定是否确定过失真分量的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相位值)依赖性(Sl-I)。在确定过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相位值)依赖性的情况下, 进行后述的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相位值)导出处理(S1-2-1或S1-2-2)。接着,判定是否确定过失真分量的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振幅值)依赖性(SH)。另一方面,在没有确定过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相位值)依赖性的情况下,不进行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相位值) 导出处理,而判定是否确定过失真分量的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振幅值)依赖性(S1-3)。 在确定过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振幅值)依赖性的情况下,进行后述的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 (振幅值)导出处理(S1-4-1或S1-4-2)。此后,在向量调整器控制单元181中,进行后述的 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相位值)计算处理(S2-1)。另一方面,在没有确定过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振幅值)依赖性的情况下,不进行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振幅值)导出处理,而在向量调整器控制单元181中进行后述的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相位值)计算处理(S2-1)。 在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相位值)计算处理后,进行后述的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振幅值) 计算处理(S21)。在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振幅值)计算处理后,向量调整器控制单元181 从观测器170测定的发送信号频带内的功率和失真分量频带的功率,计算ACLR,并判定得到的ACLR是否小于目标值。在ACLR小于目标值的情况下,结束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的计算(S; )。在为目标值以上的情况下,返回到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相位值)依赖性确定完毕判定(Sl-I)。其中,即使将从Sl-I到S3的处理重复规定的次数,ACLR也不成为小于目标值的情况下,向量调整器控制单元结束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计算流程(S4)。另外,在图10中,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相位值)依赖性确定完毕判定和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相位值)导出处理也可以在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相位值)计算处理的紧前面进行。另外,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振幅值)依赖性确定完毕判定和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 (振幅值)导出处理也可以在紧接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振幅值)计算处理之前进行。向量调整器系数导出单元182中的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相位值)导出处理和3 次向量调整器系数(振幅值)导出处理也可以分别按照图11和图12所示的处理流程(以下将它们分别称为“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相位值)导出处理流程1”、“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振幅值)导出处理流程1”)。另外,向量调整器控制单元181中的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相位值)计算处理和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振幅值)计算处理分别按照图13和图14 所示的处理流程(以下将它们分别称为“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相位值)计算处理流程1”、 “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振幅值)处理流程1”)。在这些处理中,将向量调整器控制单元181 提供给3次向量调整器的、用于测定失真分量的相位值设为Xre。,t2(t2 = OU,... T2-1),将用于测定失真分量的振幅值设为Yre。,t3(t3 = 0、1、. . . T3-1)。这里,T2是,为了通过最小二乘法确定表示失真分量Dre。,ph_的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相位值)依赖性的二次函数(D_, phase = a2Xvec2+aiXvec+a0)的系数(a2,B1, a0),以不同的相位值测定失真分量的次数。同样T3 是,为了通过最小二乘法确定表示失真分量_的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振幅值)依赖性的二次函数(Drec^amp = ID2YrecM3lUbci)的系数OvIvbci)而以不同的振幅值测定失真分量的次数。T2和T3的最小值分别是3,以下只要没有指定,就说明T2 = 3、T3 = 3的情况。《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相位值)导出处理流程1》图11表示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相位值)导出处理流程1(图10的S1-2-1)。向量调整器系数导出单元182首先从表示已经确定的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相位值)依赖性的二次函数的系数(a2,ai; a0),设为Xveca = -ai/2a2,计算二次函数的最小值Dfflin( = a2Xvec, ^a1Xvec,!+ )。并且,使用相对于Dmin的偏移值Pve。,phase (dB),分别计算成为IOoip ve,phaseDmm= a2xvec2+aixvec+ao的Xvec,O=Xvec,「14 (10°Dmm-a0) + ^2)/4 22 和 _3] XveC,2=Xveo,i+ ^/(4 2(10° ^’_ Dmm - α0) + α^ΙΛα,2(图11的“导出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相位值)”)。在计算出Xve。,Q和Χνε。,2后, 计算Xvec,th= !^。,。-^。,丄并判定父胃,让是否超过I在Xvec,让没有超过η的情况下,原样将1。,0、Xvec 1> Xvec2提供给向量调整器控制单元181 (图11的“更新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相位值)”),结束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相位值)导出处理)。另一方面,在乂_』超过η的情况下,将Yre。,o,Y Vd分别作为事先设定的偏移值,将Xre。,o设为X胃,f Y ■,。,、。, 2设为l。,2 = Xvecl+ Y vec,l(图^的“再导出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相位值)”)。Yre。,Q和 Yrec^1分别成为0< Yra^SlAKX Yveca^ 1/2 π的范围的值。接着,将计算出的 、。。,。、、^^、、《^提供给向量调整器控制单元181,结束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相位值)导出处理。另外,在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相位值)的导出处理流程1中,将偏移值Pve。, phase 设为公共的值,但是也可以根据%的大小来变更偏移值Pre。,phaseo例如,根据系数%的大小,预先准备多个偏移值Pre。, Phase与%相关联的参照表,参照该参照表,根据%的大小,变更偏移值Pre。,phase。图15表示参照表的一例。在该参照表中,将 的范围进行3分割,设在 a2 彡 1 的情况下,Pve。,phase = 2. 5dB,在 1 < ει2 彡 5 的情况下,Pve。,phase = 2. OdB,在 5 < a2 的情况下,Pve。,Phase = I- 5dB。这是因为,在 的大小较小的情况下,通过增大Pve。,phase,存在能够更高精度地计算出用于使失真分量最小的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相位值)的可能性。《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振幅值)导出处理流程1》图12表示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振幅值)导出处理流程1 (图10的Sl_4_l)。向量调整器系数导出单元182首先从表示已经确定的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振幅值)依赖性的二次函数的系数(b2,bi; b0),设Yrec^1 = -b^b,,计算二次函数的最小值Dmin( = b2Yvec, I'+bJved+bo)。并且,使用相对于Dmin的偏移值Pve。,amp(dB),分别计算成为IOo ip -Dmin= I52YvecVb1YveAb0的Yvec,O=Yvec,厂Oaip-Dmm-b0) + bx2)IAb22 和Yvec52=Yvecj+ ^(4δ2(10ΟΛΡ^ Dmm-b0) + b,2)/4b22(图12的“导出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振幅值)”)。在计算出Yre。,Q和Yre。,2后, 判定是否为\ec’0 > O。在\ec’0 > ο的情况下,原样将\ec’0、U、ec’2提供给向量调整器控制单元181 (图12的“更新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振幅值)”),结束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振幅值)导出处理。另一方面,在为0以下的情况下,将^^^作为事先指定的偏移值,将\e…设为= λ vec,ο · Yvec,^图12的“再导出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振幅值)”)。、。,。为0<入‘。<1的范围的值。接着,将计算出的Yre。,ο Jrec^YvW提供给向量调整器控制单元181,结束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振幅值)导出处理。另外,在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振幅值)导出处理中,也可以与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相位值)导出处理同样,预先准备参照表,并参照该参照表,根据比的大小来变更偏移
vec, amp 。《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相位值)计算处理流程1》图13表示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相位值)计算处理流程1 (图10的S2_l)。向量调整器控制单元181将相位值Xve。,t2设定在3次向量调整器122中(图13的“设定相位值”),在观测器170中测定此时从功率放大器13输出的失真分量的功率Dre。,t2(图13的 “测定失真分量”)。在没有确定过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相位值)依赖性的情况下,相位值Xre。,t2使用预先准备的值。在确定过的情况下,使用由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相位值) 导出处理流程1导出的值。另外,失真分量的测定,仅对图2所示的失真分量的上侧或者下侧的其中一个预先规定的频带测定功率。接着,向量调整器控制单元181记录测定出的失真分量的功率Dre。,t2和提供给3次向量调整器的相位值Xre。,t2的组(图13的“记录测定值”)。并且,判定是否将从相位值的设定到测定值的记录为止的处理重复了 T2次。在判定为没有重复T2次的情况下,返回到相位值的设定,将下一相位值Xre。,t2+1设定在3次向量调整器122中,再次进行从相位值的设定到测定值的记录为止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判定为重复了 T2次的情况下,通过最小二乘法重新确定二次函数(Dre。,ph_ = a2Xvec2+aiXvec+a0)的系数(a2,ai;a0)(图13的“确定系数( ,彻)”),并判定系数 是否为正。在 为正的情况下,计算使二次函数为最小的相位值Xre。,。al = -&1/2β2(图13的“计算最小值(Xre。,。al =-ai/2a2) ”),并将该相位值设定在3次向量调整器122中(图13的“相位值的设定”)。 在 不为正的情况下,当作没有确定系数( ,ai; a0),这里将在设定在3次向量调整器122 中的相位值xre。,0、Xvec 1> Xvec2中使失真分量最小的相位值选择作为I。,。al (图13的“选择相位值”),并将该选择出的相位值xre。,。al设定在3次向量调整器122中。另外,在 不为正的情况下,在基于选择出的Xve。,。al的ACLR为目标值以上时,再次进行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相位值)计算处理(参照图10)。此时,将α vec,0(0 < α vec,0 < 1)和α vec,2(0 < α vec, 2 < 1)分别作为事先指定的偏移值,并分别通过X’ veco = Xvecl- avec,0 I XvecO-Xvecl I ‘ X' vec, 2 = Xvecl+ 0Vec2I Xvec2-Xvecl求X’胃,。和X’ 一,2。另外,求出在设定在3次向量调整器122 中的相位值Xre。,C)、Xvec 1> Xvec2中使失真分量最小的相位值作为X’ i。并且,在再次执行 S2-1时,将这些X’ ve。,Q、X’ veca>X' ve。,2设定在向量调整器122中。《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振幅值)计算处理流程1》图14表示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振幅值)计算处理流程1 (图10的S2_2)。向量调整器控制单元181将相位值Yve。,t3设定在3次向量调整器122中(图14“设定振幅值”), 在观测器170中测定此时从功率放大器输出的失真分量的功率Dre。,t3(图14的“测定失真分量”)。在没有确定过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振幅值)依赖性的情况下,振幅值Yre。, t2使用预先准备的值,在确定过的情况下,使用由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振幅值)导出处理流程 1导出的值。另外,失真分量的测定,测定与在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相位值)计算处理的测定相同的频带侧中的失真分量的功率。接着,向量调整器控制单元181记录测定出的失真分量Dre。,t3和提供给3次向量调整器的振幅值Yre。,t3的组(图14的“记录测定值”)。并且,判定是否将从振幅值的设定到测定值的记录为止的处理重复了 T3次。在判定为没有重复T3次的情况下,返回到振幅值的设定,将下一振幅值Yre。,t3+1设定在3次向量调整器122 中,再次进行从振幅值的设定到测定值的记录为止的处理。另一方面,在判定为重复了 T3 次的情况下,通过最小二乘法重新确定二次函数(Dre。,amp = I32YrecM3lYvJbci)的系数(b2,b1; b。)(图14的“确定系数Ovb1, bj”),并判定系数Id2是否为正。在Id2为正的情况下,计算使二次函数最小的振幅值Yve。,。al =“计算最小值(Yve。,。al = 4/2 ) ”),并将该振幅值设定在3次向量调整器122中(图14的“设定振幅值”)。在1 不为正的情况下,当作没有确定系数Ovlvbci),这里将在设定在3次向量调整器122中的振幅值Yra^jgpYrai, 2中使失真分量最小的振幅值选择作为Yre。,。al (图14的“振幅值的选择”),并将该选择出的振幅值Yre。,。al设定在3次向量调整器122中。另外,在Id2不为正的情况下,在基于选择出的Y胃,。al的ACLR为目标值以上时,再次进行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振幅值)计算处理(参照图10)。此时,将β _』(()< β vec,0 < 1)和β_,2(0< βνεε,2< 1)分别作为事先指定的偏移值,并分力 1J 通过 Y vec,0 一 Yvec,l_ 3 vec,0 I Yvec,0_Yvec,l I、Y vec,2 一 Yyec,l+ ^ vec,2 I ^vec, 2~Yvec, 1
求Y’ re。,。和Y’ vec,2。另外,求出在设定在3次向量调整器122中的振幅值Yre。,C^Yree,^Yrai, 2中使失真分量最小的振幅值作为Y’ ^^。并且,在再次执行S2-2时,将这些Y’ vec,0.Y' vec, Y’ Vee,2设定在向量调整器122中。在以上说明的实施例1中,成为仅补偿3次失真分量的结构,但是也可以与3次失真发生路径并行连接使N为5以上的一个以上的不同的N次失真发生路径。通过并行地构成N次失真发生路径,能够补偿高次的失真分量。另外,在实施例1中,按照相位值、振幅值的顺序进行计算,但是,在功率放大器13的特性方面,与相位值相比,振幅值相对失真分量的变动的灵敏度高的情况下,按照振幅值、相位值的顺序进行计算。另外,也可以在输入信号发生器30中追加未图示的导频信号发生器和切换器。导频信号发生器产生在用于计算使失真分量最小的、设定在3次向量调整器122中的相位值和振幅值所使用的导频信号。作为导频信号,考虑应用2个波以上的多频声(tone)信号、QPSK信号等调制信号、或者与发送信号发生器31的输出信号相同的信号。切换器进行切换,以便在直到计算出用于使失真分量最小的提供给3次向量调整器122的相位值和振幅值为止的期间,将来自导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作为来自输入信号发生器30的输出信号,在计算出之后,将来自发送信号发生器31的输出信号切换为来自输入信号发生器30的输出信号。[变形例1]在变形例1中,向量调整器系数导出单元182的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相位值) 导出处理和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振幅值)导出处理可以分别通过图16和图17所示的处理流程进行(以下将它们分别称为“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相位值)导出处理流程2”、“3 次向量调整器系数(振幅值)导出处理流程2”)。在该变形例中,使用图18A所示的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相位值)表来导出用于测定失真分量的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相位值), 使用图18B所示的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振幅值)表来导出用于测定失真分量的3次向量调整器系数(振幅值)。图18A所示的表,保持与每个%的大小相关联的偏移值Yra^O) < Y veco彡1/2 π )和Y veca (0 < y veca彡1/2 π )。图18B所示的表,保持与每个ID2的大小相关联的偏移值μ vec,o(o < μ vec,o)和μ vec,i(o < μ vec,i)。在图!《Α以及Β中,表示将 以及1 的大小分割为4个且为相同的范围的例子,但是,分割数、%以及Id2的范围可以任意地指定。以下,表示计算在分割出的各个范围使用的以及Yra^1W—例。另外,对于 yre。,。以及μ Yd也能够以同样的方法计算。关于计算以及Yrec^1的函数,将Z作为变量,定义为g(z) =C2Z2+C(1。这里,将Lre。,ph_(dB)作为相对于失真分量c。的电平差,将从
权利要求
1.一种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具有线性传递路径,延迟传递输入信号;失真发生路径,具有N次失真发生器以及N次向量调整器,并且将所述N次向量调整器的输出作为失真补偿分量输出,其中所述N次失真发生器产生所述输入信号的N次失真分量,所述N次向量调整器调整所述N次失真分量的相位和振幅,N为3以上的奇数;合成器,对从所述线性传递路径输出的所述输入信号合成从所述失真发生路径输出的所述失真补偿分量;观测器,对预先规定的每个频带,测定在对所述合成器的输出进行功率放大的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中所包含的失真分量;以及控制器,分别计算用于生成所述失真补偿分量的N次失真分量的相位和振幅的调整量,并设定在所述N次向量调整器中,所述失真补偿分量用于抵消由所述观测器测定的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中所包含的失真分量,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具有向量调整器控制单元,将用于测定失真分量的多个相位值和多个振幅值分别设定在所述N次向量调整器中,根据在所述观测器中在所述多个相位值的各个设定之下得到的多个失真分量测定结果和在所述多个振幅值的各个设定之下得到的多个失真分量测定结果,分别确定在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中所包含的失真分量的、对于设定在所述N次向量调整器中的相位值的依赖性和对于振幅值的依赖性,根据该确定的各个依赖性,分别计算用于抵消在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中所包含的失真分量的相位值和振幅值,设定在所述N次向量调整器中;以及向量调整器系数导出单元,在所述向量调整器控制单元确定在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中所包含的失真分量的、对于设定在所述N次向量调整器中的相位值的依赖性和对于振幅值的依赖性时,根据已经确定的、在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中所包含的失真分量的、对于设定在所述N次向量调整器中的相位值的依赖性和对于振幅值的依赖性,分别导出用于测定所述失真分量的多个相位值和多个振幅值,并提供给所述向量调整器控制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失真发生路径还具有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并且将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的输出作为所述失真补偿分量输出,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将所述N次向量调整器的输出从时域变换为频域,在频域中,将所述N次向量调整器的输出分割为M个频带,并对分割出的每个频带调整了相位和振幅之后,从频域变换到时域,其中M为2以上的整数,所述控制器还具有频率特性补偿器控制单元,将用于测定所述频带的失真分量的多个相位值和多个振幅值分别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根据在所述观测器中在所述多个相位值的各个设定之下得到的多个失真分量测定结果和在所述多个振幅值的各个设定之下得到的多个失真分量测定结果,分别确定在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中所包含的所述频带中的失真分量的、对于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的相位值的依赖性和对于振幅值的依赖性,根据该确定的各个依赖性,分别计算用于抵消在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中所包含的所述频带的失真分量的相位值和振幅值,并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以及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导出单元,在所述频率特性补偿器控制单元确定在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中包含的所述频带中的失真分量的、对于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的相位值的依赖性和对于振幅值的依赖性时,根据已经确定的、在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中所包含的所述频带中的失真分量的、对于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的相位值的依赖性和对于振幅值的依赖性,分别导出用于测定所述频带的失真分量的多个相位值和多个振幅值,并提供给所述频率特性补偿器控制单元。
3.一种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的失真补偿控制方法,所述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具有线性传递路径,延迟传递输入信号;失真发生路径,具有N次失真发生器以及N次向量调整器,并且将所述N次向量调整器的输出作为失真补偿分量输出,其中所述N次失真发生器产生所述输入信号的N次失真分量,所述N次向量调整器调整所述N次失真分量的相位和振幅,N为3以上的奇数;合成器,对从所述线性传递路径输出的所述输入信号合成从所述失真发生路径输出的所述失真补偿分量;观测器,对预先规定的每个频带测定对所述合成器的输出进行功率放大的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中所包含的失真分量;以及控制器,分别计算用于生成所述失真补偿分量的所述N次向量调整器中的N次失真分量的相位和振幅的调整量,并设定在所述N次向量调整器中,所述失真补偿分量用于抵消由所述观测器测定的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中所包含的失真分量,所述失真补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如下步骤向量调整器系数导出步骤,根据已经确定的、在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中所包含的失真分量的、对于设定在所述N次向量调整器中的相位值的依赖性和对于振幅值的依赖性, 分别导出用于测定所述失真分量的多个相位值和多个振幅值;向量调整器设定步骤,将在所述向量调整器系数导出步骤中导出的多个相位值和多个振幅值分别设定在所述N次向量调整器中,根据在所述观测器中在所述多个相位值的各个设定之下得到的多个失真分量测定结果和在所述多个振幅值的各个设定之下得到的多个失真分量测定结果,分别重新确定在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中所包含的失真分量的、对于设定在所述N次向量调整器中的相位值的依赖性和对于振幅值的依赖性,根据该重新确定了的各个依赖性,分别计算用于抵消在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中所包含的失真分量的相位值和振幅值,并设定在所述N次向量调整器中;判定步骤,判定表示抵消了由所述功率放大器产生的失真分量的指标是否满足规定的条件,在满足的情况下,结束处理;以及重复控制步骤,在所述判定步骤中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在所述向量调整器系数导出步骤和所述向量调整器设定步骤的重复次数达到了规定的次数的情况下结束处理,在未达到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使得再次执行所述向量调整器系数导出步骤和所述向量调整器设定步骤。
4.一种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的失真补偿控制方法,所述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具有线性传递路径,延迟传递输入信号;失真发生路径,具有N次失真发生器、N次向量调整器以及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并且将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的输出作为失真补偿分量输出,所述N次失真发生器产生所述输入信号的N次失真分量,所述N次向量调整器调整所述N次失真分量的相位和振幅,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将所述N次向量调整器的输出从时域变换为频域,在频域中,将所述 N次向量调整器的输出分割为M个频带,并对分割出的每个频带调整了相位和振幅之后,从频域变换到时域,其中N为3以上的奇数,M为2以上的整数;合成器,对从所述线性传递路径输出的所述输入信号合成从所述失真发生路径输出的所述失真补偿分量;观测器,对预先规定的每个频带,测定在对所述合成器的输出进行功率放大的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中所包含的失真分量;以及控制器,分别计算用于生成抵消由所述观测器测定出的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中所包含的失真分量的所述失真补偿分量的、N次失真分量的相位和振幅的调整量,并设定在所述 N次向量调整器中,并且分别计算用于生成抵消在所述观测器测定的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中包含的所述分割的频带的失真分量的、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的多个相位值和多个振幅值,并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 所述失真补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如下步骤向量调整器系数导出步骤,根据已经确定的、在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中所包含的失真分量的、对于设定在所述N次向量调整器中的相位值的依赖性和对于振幅值的依赖性, 分别导出用于测定所述失真分量的多个相位值和多个振幅值;向量调整器设定步骤,将在所述向量调整器系数导出步骤中导出的多个相位值和多个振幅值分别设定在所述N次向量调整器中,根据在所述观测器中在所述多个相位值的各个设定之下得到的多个失真分量测定结果和在所述多个振幅值的各个设定之下得到的多个失真分量测定结果,分别重新确定在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中所包含的失真分量的、对于设定在所述N次向量调整器中的相位值的依赖性和对于振幅值的依赖性,根据该重新确定了的各个依赖性,分别计算用于抵消在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中所包含的失真分量的相位值和振幅值,并设定在所述N次向量调整器中;第1判定步骤,判定表示抵消了由所述功率放大器产生的失真分量的指标是否满足规定的条件,在满足的情况下,结束处理;以及第1重复控制步骤,在所述第1判定步骤中判定为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判定所述向量调整器系数导出步骤和所述向量调整器设定步骤的重复次数是否达到了规定的次数,在未达到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使得再次执行所述向量调整器系数导出步骤和所述向量调整器设定步骤;频带指定步骤,在所述第1重复控制步骤中判定为达到了规定的次数的情况下,指定计算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的一个频带;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导出步骤,根据已经确定的、在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中所包含的所述频带中的失真分量的、对于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的相位值和振幅值各自的依赖性,分别导出用于测定所述频带的失真分量的多个相位值和多个振幅值;频率特性补偿器设定步骤,将在所述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导出步骤中导出的多个相位值和多个振幅值分别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根据在该设定之下得到的所述观测器中的多个测定结果,重新确定在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中包含的所述频带中的失真分量的、对于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的相位值和振幅值各自的依赖性,并根据该重新确定的依赖性,分别计算用于抵消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中包含的所述频带的失真分量的相位值和振幅值,并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第2判定步骤,判定表示抵消了由所述功率放大器产生的所述频带的失真分量的指标是否满足预先设定的条件,在满足的情况下,结束处理;以及第2重复控制步骤,在所述第2判定步骤中判定为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判定对整个频带计算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的相位值和振幅值是否完毕,在未完毕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使得再次执行所述频带指定步骤、所述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导出步骤和所述频率特性补偿器设定步骤。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的失真补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中包含的失真分量的、对于设定在所述N次向量调整器中的相位值的依赖性已经作为二次函数D = a2X2+aiX+a0的系数(a2,B1, a0)被确定,对于设定在所述N次向量调整器中的振幅值的依赖性已经作为二次函数D = b^+bj+bo的系数(b2,bi; b0)被确定,其中D为失真分量,X为设定在所述N次向量调整器中的相位值,Y为设定在所述N次向量调整器中的振幅值,所述向量调整器系数导出步骤执行相位值第1导出子步骤,使用所述二次函数的系数( ,%,%)和规定的偏移值Pre。,ph_, 导出用于测定所述失真分量的3个以上的相位值;以及振幅值第1导出子步骤,使用所述二次函数的系数Ovlvbci)和规定的偏移值, 导出用于测定所述失真分量的3个以上的振幅值。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的失真补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中包含的失真分量的、对于设定在所述N次向量调整器中的相位值的依赖性已经作为二次函数D = a2X2+aiX+a0的系数(a2,B1, a0)被确定,对于设定在所述N次向量调整器中的振幅值的依赖性已经作为二次函数D = b^+bj+bo的系数(b2,bi; b0)被确定,其中D为失真分量,X为设定在所述N次向量调整器中的相位值,Y为设定在所述N次向量调整器中的振幅值,所述向量调整器系数导出步骤执行相位值第2导出子步骤,参照预先准备的、对应于所述系数%的大小而相关联多个偏移值的参照表,提取与已经确定的所述系数%对应的该多个偏移值,使用所述系数( , , a0)和提取出的该多个偏移值,导出用于测定所述失真分量的3个以上的相位值;以及振幅值第2导出子步骤,参照预先准备的、对应于所述系数ID2的大小而相关联多个偏移值的参照表,提取与已经确定的所述系数1 对应的该多个偏移值,使用所述系数(b2,bi; b0)和提取出的该多个偏移值,导出用于测定所述失真分量的3个以上的振幅值。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的失真补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中包含的所述频带内的失真分量的、对于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的相位值的依赖性已经作为二次函数Dm = a2,mXm2+ai,mXm+a(l,m的系数(a2,m,au m, a0,ffl)被确定,对于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的振幅值的依赖性已经作为二次函数0111 = 132,111 ΥΧΛ+bu的系数(b2,m,by,b0,ffl)被确定,其中Dm*所述频带内的失真分量,Xm为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以调整所述频带内的相位的相位值,Ym为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以调整所述频带内的振幅的振幅值, 所述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导出步骤执行相位值第3导出子步骤,使用所述二次函数的系数( ^ ^ ^)和规定的偏移值Pm, phase,导出用于测定所述频带内的失真分量的3个以上的相位值;以及振幅值第3导出子步骤,使用所述二次函数的系数(ID2Wb1^bchm)和规定的偏移值?叭 _,导出用于测定所述频带内的失真分量的3个以上的振幅值。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的失真补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中包含的所述频带内的失真分量的、对于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的相位值的依赖性已经作为二次函数Dm = a2,mXm2+ai,mXm+a(l,m的系数(a2,m,au m, a0,ffl)被确定,对于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的振幅值的依赖性已经作为二次函数0111 = 132,111 ΥΧΛ+bu的系数(b2,m,by,b0,ffl)被确定,其中Dm*所述频带内的失真分量,Xm为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以调整所述频带内的相位的相位值,Ym为设定在所述N次频率特性补偿器中以调整所述频带内的振幅的振幅值, 所述频率特性补偿器系数导出步骤执行相位值第4导出子步骤,参照预先准备的、对应于所述系数的大小而相关联多个偏移值的参照表,提取与已经确定的所述系数a2, m对应的该多个偏移值,使用所述系数( , m, Bliffl, a0,ffl)和提取出的该多个偏移值,导出用于测定所述频带内的失真分量的3个以上的相位值;以及振幅值第4导出子步骤,参照预先准备的、对应于所述系数1 ,m的大小而相关联多个偏移值的参照表,提取与已经确定的所述系数b2, m对应的该多个偏移值,使用所述系数(b2, m, 和提取出的该多个偏移值,导出用于测定所述频带内的失真分量的3个以上的振幅值。
全文摘要
提供了幂级数型数字预失真器及其失真补偿控制方法。基于表示更新前的失真分量的系数依赖性的二次函数f1(W),作为使f1(W0)=f1(W2)=f1(W1)+P(设P为真值的情况下)的关系式成立的值,求通过最小二乘法确定表示失真分量的系数依赖性的新的二次函数f2(W)时使用的各个系数(W0、W1、W2)。
文档编号H03F1/32GK102195568SQ201110047588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26日
发明者大河原纯哉, 楢桥祥一, 铃木恭宜 申请人: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