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锁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3380阅读:597来源:国知局
闭锁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闭锁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系统,且特别涉及一种可连动的闭锁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系统。



背景技术:

电子装置常需要在壳体上开设容置槽或容设连接端口的开孔,因而也可能会在容置槽或开孔上设置可封闭容置槽或开孔的开关结构或锁附结构。通常,开关结构或锁附结构可连接于电子装置的壳体,并可通过开关结构或锁附结构上的部件而与壳体相卡扣,进而可封闭容置槽或容设连接端口。

然而,开关结构或锁附结构上的部件通常露出于电子装置外,其容易因误触而导致开关结构或锁附结构非预期地脱离壳体,使得容置槽或容设连接端口裸露。

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新的闭锁结构,防止开关结构或锁附结构被非预期或轻易地开启。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闭锁结构及应用其的电子系统,可防止闭锁结构非预期地开启。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闭锁结构。闭锁结构包括一抵接件、一第一拨钮、一连动件及一第二拨钮。连动件包括一滑槽,连动件与第一拨钮或抵接件相抵接。第二拨钮包括一突柱,突柱可动地设置于滑槽内。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系统。电子系统包括一电子装置及一闭锁结构。闭锁结构包括一抵接件、一第一拨钮、一连动件及一第二拨钮。连动件包括一滑槽,连动件与第一拨钮或抵接件相抵接。第二拨钮包括一突柱,突柱可动地设置于滑槽内。闭锁结构更包括一第一壳体,第一壳体与电子装置相枢接。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A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闭锁结构的分解图。

图1B绘示图1A的闭锁结构的组合图。

图2绘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抵接件及连动件的示意图。

图3绘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拨钮处于第一位置且第二拨钮处于第四位置的示意图。

图4绘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拨钮处于第二位置且第二拨钮处于第四位置的示意图。

图5绘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拨钮处于第一位置且第二拨钮处于第四位置的示意图。

图6绘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拨钮处于第一位置且第二拨钮处于第三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图1A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闭锁结构100的分解图,图1B绘示图1A的闭锁结构100的组合图。闭锁结构100主要包括第一壳体110、第二壳体120、第一拨扭130、第二拨扭140、连动件150、第一弹性元件160及抵接件170。

闭锁结构100可枢接于一电子装置(未绘示),以构成一电子系统。其中,电子装置可以但不限于是行动通讯装置、照相机、摄影机、平板电脑及笔记型电脑…等。

图2绘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抵接件170及连动件150的示意图。如图1A、图1B及图2所示,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可构成一容置空间,第一拨钮130、第二拨钮140、连动件150、第一弹性元件160及抵接件170可设于第一壳体110与第二壳体120之间。进一步地,第一壳体110包括一枢接部111、一固定部112及一枢接柱113。第一壳体110与电子装置可借由枢接部111相枢接,以构成电子系统,并可使第一壳体110与电子装置相对转动;固 定部112可与第一弹性元件160抵接,且第一弹性元件160可套设于枢接柱113。

如图1B所示,第一拨钮130位于一第一位置P1,第二拨钮140位于一第三位置P3。当第一拨钮130位于第一位置P1,第一拨钮130的锁定部131可锁合于电子装置的机体10;当第二拨钮140位于第三位置P3,连动件150可止挡第一拨钮130往连动件140的方向移动。

其中,连动件150枢接于第一壳体110。举例而言,第一壳体110更可包括一枢接柱113,而连动件150可包括一开孔150a,连动件150的开孔150a套设于枢接柱113,且连动件150可以开孔150a及枢接柱113为转轴,而与第一壳体110相对旋转。

同时参照图1A及图1B,第一弹性元件160包括第一部分161、第二部分162及第三部分163。第一弹性元件160的第一部分161与第一壳体110的固定部112相抵接;第二部分162可依据连动件150与第一壳体110的相对旋转而与连动件150相抵接或未抵接;第三部分163则设置于第一部分161与第二部分162之间。于一实施例中,第一部分161可呈弧形、尖端或勾状,而固定部112可以是一突柱,第一部分161可借助卡勾、套设或插入的方式卡固于固定部112。当第一弹性元件160的第二部分162与连动件150不接触时,第一弹性元件160处于一自由状态。第一弹性元件160的第三部分163可同心环绕呈环形或弧形,第一弹性元件160可透过第三部分163套设于第一壳体110的枢接柱113。其中,第一弹性元件160可以是一扭转弹簧。

如图1B及图2所示,抵接件170主要包括抵接杆171及第二弹性元件172。第二弹性元件172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第一壳体110与抵接杆171。具体而言,抵接杆171的一端(未标示)可旋转地固定于第一壳体110,并以此作为转轴(未标示),而第二弹性元件172则可以是套设于抵接杆171的转轴。藉此,若抵接杆171旋转,第二弹性元件172会产生形变并相应地对抵接杆171提供一第二回复力。此时,抵接杆171的另一端(未标示)可与连动件150相抵接。其中,抵接杆171作为转轴的一端可形成勾状或柱状结构,而第二弹性元件172可以是一扭转弹簧,且抵接杆171的勾状或柱状结构可固定此扭转弹簧的位置。

图3绘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拨钮130处于第一位置P1且第二拨钮140 处于第四位置P4的示意图;图4绘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拨钮130处于第二位置P2且第二拨钮140处于第四位置P4的示意图;图5绘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拨钮130处于第一位置P1且第二拨钮140处于第四位置P4的示意图的示意图;图6绘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拨钮130处于第一位置P1且第二拨钮140处于第三位置P3的示意图。

同时参照图3及图6,在第二拨钮140沿平移方向D11从第三位置P3移动至第四位置P4的过程中,连动件150可借助第二拨钮140在第二旋转方向D22的逆方向上旋转,即连动件150的止挡部151与抵接件170相互远离,同时连动件150的旋转也可使得第一弹性元件160发生形变,进而使第一弹性元件160对第二拨钮140产生一第一回复力。其中,第一回复力实质上在第二旋转方向D22上对连动件150施力;第二旋转方向D22可以是连动件150的旋转方向,且以连动件150朝抵接件170接近的方向为正方向,连动件150与抵接件170远离的方向为逆方向。

此外,如图3所示,连动件150具有一凹口150b。当连动件150在第二旋转方向D22的逆方向上旋转,抵接杆171可借助第二弹性元件172的第二回复力在第一旋转方向D21的正方向上旋转,进而使抵接杆171的端部1711可与连动件150的凹口150b相卡扣。其中,第一旋转方向D21可以是抵接件170的旋转方向,且以抵接件170接近第一拨钮130的方向为正方向,而抵接件170与第一拨钮130远离的方向为逆方向。

如图3及其放大图所示,抵接杆171的端部1711与连动件150的凹口150b相卡扣,可固定抵接杆171,进而可中止连动件150朝第二旋转方向D22的正方向旋转。

具体而言,再如图3所示,连动件150包括一滑槽150r,第二拨钮140包括一突柱141,突柱141可设置于滑槽150r内。滑槽150r具有第一端150r1与第二端150r2,第二拨钮140的突柱141于滑槽150r的第一端150r1与第二端150r2之间移动。藉由突柱141与滑槽150r,可使动连动件150在第二旋转方向D22上旋转。换言之,当第二拨钮140在平移方向D11上移动时,第二拨钮140的突柱141可于滑槽150r的第一端150r1与第二端150r2之间移动,也使得连动件150在第二旋转方向D22上旋转。

同时比对图3及图4所示,当第二拨钮140处于第四位置P4时,可使第 一拨钮130自第一位置P1沿平移方向D11移动至第二位置P2。若第一拨钮130处于第二位置P2,第一拨钮130与抵接件170及连动件150相抵接,且第一拨钮130的限位部132可推动抵接件170的端部1711,使端部1711脱离连动件150的凹口150b,进而解除抵接件170与连动件150之间的卡合关系。同时,限位部132位于止挡部151与抵接件170之间,藉此可避免连动件150朝第二旋转方向D22的正方向旋转。进一步说,纵使第一弹性元件160的第一回复力可促使连动件150朝第二旋转方向D22的正方向旋转,但因限位部132与止挡部151相抵接,连动件150与第一拨钮130仍维持原来的相对位置。

如图4及图5所示,第一拨钮130从第二位置P2移动至第一位置P1的过程中,因第一拨钮130的限位部132与连动件150的止挡部151相互分离,连动件150可借助第一弹性元件160的第一回复力于第一旋转方向D21的正方向上旋转。此时,将驱使第二拨钮140朝第三位置P3移动。

如图5及图6所示。当第二拨钮140处于第三位置P3时,连动件150的止挡部151与第一拨钮130的限位部132的端面相抵接,而使第一拨钮130维持在第一位置P1。

再如图6所示,当第一拨钮130位于第一位置P1时,第二弹性元件172的第二回复力可驱使抵接杆171朝第一旋转方向D21的正方向旋转。然而,藉由采用相配合的第一弹性元件160及第二弹性元件172,可使连动件150朝第一旋转方向D21的驱动力大于抵接件170朝第二旋转方向D22的驱动力,进而使得第一拨钮130处于第一位置P1且第二拨钮140处于第三位置P3的状态下,闭锁结构100与电子装置可稳固地相枢接,以构成一电子系统。举例而言,闭锁结构100可采用第一回复力实质上大于第二回复力的第一弹性元件160与第二弹性元件172,或者可采用使连动件150的第一力矩实质上大于抵接杆171的第二力矩的第一弹性元件160与第二弹性元件172。换言之,第一弹性元件160的第一回复力可实质上大于第二弹性元件172的第二回复力,或者第一弹性元件160提供予连动件150的第一力矩可实质上大于第二弹性元件172提供予抵接杆171的第二力矩。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