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状发光面板以及弹性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4798发布日期:2018-07-13 15:50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面状发光面板。本发明特别涉及具备用于对较薄且面状地发光的发光砖的侧面进行保护的外包部的面状发光面板。



背景技术:

近几年,作为替代白炽灯、荧光灯的照明装置,例如,关注有机EL发光面板那样的面状发光面板,并进行了大量研究。

该面状发光面板内置较薄且面状地发光的面状发光砖,例如,存在利用护套(骨架、框)来外包有机EL砖的有机EL发光面板。

该有机EL砖是在成为基材的玻璃基板、透明树脂膜/金属片材等基板上形成有机EL元件、然后通过规定的密封方法对所形成的有机EL元件进行密封而形成的,其中,所述有机EL元件由一方或双方具有透光性且对置的薄膜电极和层叠在该电极间的薄膜有机发光层构成。

而且,对于该有机EL砖而言,若对隔着薄膜有机发光层而对置的电极间供给电力,则电子与空穴在薄膜有机发光层内复合,并因该复合而面状地发光。该有机EL砖可以说是一种面状发光砖。即,有机EL砖是具有又薄又轻且面状地发光的优良特征的发光装置。

在将面状发光砖作为照明器具来使用的情况下,需要防止面状发光砖的基材的破裂、缺失。另外,在将面状发光砖作为照明器具来使用的情况下,需要防止边缘处的对人的手指等的创伤。因此,在将面状发光砖作为照明器具来使用的情况下,需要借助满足上述需求的护套等的外包,需要对基材的侧面进行保护的构造。另外,在将面状发光砖作为照明器具来使用的情况下,优选借助外包部来最大限度地活用又薄又轻且面状地发光的面状发光砖的特征。

作为现有的面状发光砖的外包构造,例如存在专利文献1~4。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3185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522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15810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表2012-523661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3所记载的外包构造中,需要对框片、骨架进行微小的加工,存在成本升高的问题。另外,组装也需要精度,存在若非一定程度的熟练操作者则无法组装的课题。

即,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照明装置中,用2个分割片包围面发光光源来形成为框体,因此分割片的尺寸、构造等需要精密的加工,组装时要求精度。

在专利文献2、3所记载的照明装置中,将框体作为电接点来使用,因此框体的构造需要精密的加工,组装时面板主体的端子与电接点的连接要求精度。

另外,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在OLED面板安装有柔软的骨架的OLED装置。根据专利文献4的OLED装置,能够得到坚固且漂亮的外观。

因此,本发明人在仿照专利文献4试制了使用柔软的骨架的有机EL发光面板,发现虽然能够得到漂亮的外观,但因伴随着发光而引起的玻璃基板的膨胀、收缩,若使用柔软的骨架,则产生骨架脱落、卷起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现有技术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发光砖安装护套来保护发光砖的边缘且能够防止护套的卷起、相对于发光砖的脱离的面状发光面板。

本发明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面状发光面板具备:发光砖,其以玻璃基板为骨架;和弹性护套,其覆盖上述玻璃基板的缘端面,上述面状发光面板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发光砖的正面具备发光面的面状发光面板中,上述弹性护套具有覆盖上述发光砖的背面侧的背面侧覆盖部,上述背面侧覆盖部形成为环状而形成背面侧开口,并且具有在背面观察时朝向上述背面侧开口的中央侧突出的多个护套侧凸部,上述护套侧凸部形成上述背面侧开口的一部分,并且在上述背面侧开口的周向上空开规定的间隔地并列设置,邻接的2个护套侧凸部形成从上述背面侧开口的中央侧凹陷的护套侧凹部。

根据本形态,利用弹性护套对形成发光砖的骨架的玻璃基板的端面进行保护。即,弹性护套是对发光砖的边缘进行保护的边缘保护部件。

根据本形态,由于将具有弹性的弹性护套安装于发光砖,所以能够简单地安装弹性护套。

根据本形态,覆盖发光砖的背面的背面侧覆盖部具备围成环状的背面侧开口,因此与覆盖发光砖的背面整个面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材料使用量,能够廉价地形成。

根据本形态,弹性护套的背面侧开口的一部分由护套侧凸部构成,护套侧凸部利用在背面侧开口的周向上分离地邻接的护套侧凸部形成护套侧凹部。因此,例如,即便在作为发光砖的骨架部件的玻璃基板较薄而容易挠曲的情况下,由于构成背面侧开口的护套侧凸部以及护套侧凹部的存在,弹性护套也能够随着该挠曲而变形。

另外,即便在因发光面板的发光所伴随着的发热等导致发光面板自身反复膨胀、收缩的情况下,由于护套侧凸部以及护套侧凹部的存在,弹性护套也能够随着该膨胀、收缩而在沿着开口缘的方向上变形。举出具体例子,当发光砖在膨胀后收缩的情况下,弹性护套由于具有弹性,所以追随该发光砖地在膨胀后收缩。随着该弹性护套的收缩,在背面侧开口附近沿周向施加有压缩力,但由于形成有护套侧凹部,所以能够释放该压缩力,从而防止在厚度方向上膨胀。

像以上那样,根据本形态,能够防止弹性护套从发光砖脱落、在玻璃基板的端边的中央部附近卷起、弹性护套膨胀,成为可靠性优良的面状发光面板。另外,能够简单廉价地提供一种可确保边缘的耐冲击性、低创伤性的、又轻又薄且长期可靠性优良的面状发光面板。

优选的形态为:上述发光砖为多边形状,上述背面侧覆盖部沿着上述发光砖的一边,并列设置有至少3个护套侧凹部。

根据本形态,由于在一边并列设置有3个以上的护套侧凹部,所以更能够吸收发光砖的挠曲,更难以产生弹性护套的脱落、卷起。

优选的形态为:上述发光砖具有与上述发光砖的一边对置的对边,上述背面侧覆盖部在上述发光砖的对边,也具备至少3个护套侧凹部。

根据本形态,由于在对边也具备3个以上的护套侧凹部,所以能够进一步吸收挠曲,进一步难以产生弹性护套的脱落、卷起。

优选的形态为:上述发光砖为多边形状,上述背面侧覆盖部在上述发光砖的各边,具备护套侧凹部。

根据本形态,由于在各边具备护套侧凹部,所以即便在任一边中都作用有因膨胀收缩产生的压缩力,弹性护套也难以从发光砖脱落。

另外,上述形态的面状发光面板也可以构成为:包括2mm以下的厚度的玻璃基板、以及覆盖该玻璃基板的整周的橡胶制护套,并且具备一个面状发光区域,该护套包括:一方的主面,其具有包含该面状发光区域且与该面状发光区域的外形相似形状的发光区域开口、以及该发光区域开口的周围的边框A;另一方的主面,其具有带凸部的边框B,该带凸部的边框B具备包含多个凹部的里面开口、以及与该里面开口的周围的该多个凹部对应的凸部;以及平面状的侧面,其在该整周上将该一方的主面以及该另一方的主面连续地连接,并与该两主面垂直。

根据本形态,即使这种面板是较薄的面板,也不会在边的中央部产生脱落、卷起、膨胀的不良,因此可靠性优良,另外,由于能够简单地缠上护套,所以容易进行面板的组装。并且,由于材料的使用量较少,所以这种护套成为廉价的边缘保护部件。

优选的形态为:上述弹性护套具有覆盖上述发光砖的正面侧的正面侧覆盖部,上述正面侧覆盖部以包围上述发光面的周围的方式形成为环状,上述正面侧覆盖部的平均宽度为上述背面侧覆盖部的宽度,并且比除了护套侧凸部以外的部分的平均宽度宽。

根据本形态,由于正面侧覆盖部的平均宽度比除了背面侧覆盖部的护套侧凸部以外的部分的平均宽度宽,所以能够更加有效地抑制脱落、卷起、膨胀等不良的产生。

在本形态中,上述正面侧覆盖部的平均宽度也可以比上述背面侧覆盖部的平均宽度宽。

根据本形态,作为正面侧覆盖部的边框A的平均宽度比作为背面侧覆盖部的边框B的平均宽度宽。这样,通过使边框A的平均宽度比边框B的平均宽度宽,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脱落、卷起、膨胀等不良的产生。另外,能够赋予面板优良的美观性。

并且,根据本形态,由于正面侧覆盖部的平均宽度比背面侧覆盖部的平均宽度宽,所以容易从背面侧安装发光面板。

更优选的形态为:上述弹性护套具有覆盖上述发光砖的侧端面的侧面侧覆盖部,上述正面侧覆盖部与上述背面侧覆盖部通过上述侧面侧覆盖部,以遍及上述发光砖的整周的方式连续或者间歇地连接。

根据本形态,由于正面侧覆盖部与背面侧覆盖部通过侧面侧覆盖部以遍及发光面板的整周的方式连接而一体化,所以即便发光面板在发光时等在厚度方向上挠曲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使正面侧覆盖部与背面侧覆盖部相互接近远离,从而紧固地保持发光面板。因此,更能够防止弹性护套从发光砖剥离。

上述形态优选构成为:上述正面侧覆盖部与上述背面侧覆盖部通过上述侧面侧覆盖部,以遍及上述发光砖的整周的方式连续地连接。

根据本形态,能够防止水等在面方向上的进入,并且由于玻璃基板的端面不露出,所以更能够防止玻璃基板的缺失、破裂等。

优选的形态为:上述发光砖具有:有机EL砖,其在上述玻璃基板的主面形成有有机EL发光元件层;和外装层,其覆盖上述有机EL砖的背面侧,形成上述发光砖的外装,上述外装层在背面观察时与上述护套侧凸部接触。

另外,上述形态也可以形成为如下面状有机EL发光面,该面状有机EL发光面板包括:有机EL发光元件层,其通过在上述玻璃基板的上述另一方的主面的一侧的面上依次层叠透光性的第1电极层、至少包含有机化合物的发光层、以及第2电极层而构成;以及外装层,其与上述多个凸部接触。

根据上述形态,即便在面状发光砖中,也可以采用特征在于柔和的发光的有机EL砖作为面状发光砖。因此,能够作为可将柔和的光照射于居住空间等的照明用的平面光源来进行使用。

根据上述形态,由于外装层覆盖有机EL砖的背面侧,形成发光砖的外装,所以能够形成为使面状发光面板的机械强度耐受实际使用的产品。

优选的形态为:上述外装层具有在背面观察时面状地扩展的主体部和从主体部的外周缘朝向外侧突出的外装层侧凸部,上述外装层侧凸部与上述护套侧凸部卡合。

根据本形态,外装侧凸部与护套侧凸部的侧面卡合。即,外装侧凸部与护套侧凸部在沿着背面侧开口的开口缘的方向上卡合。因此,能够防止弹性护套在周向上的偏移,从而能够防止因弹性护套偏移引起的剥离、膨胀的产生。

优选的形态为:上述外装层侧凸部与上述护套侧凹部嵌合。

根据本形态,由于护套侧凸部与外装层侧凹部嵌合,弹性护套紧固地嵌入至外装层,所以弹性护套难以在周向上偏移。另外,护套难以在相对于发光面垂直的方向上从面状发光砖脱落。

上述形态也可以构成为:上述发光砖为四边形状,上述背面侧覆盖部具有在背面观察时沿横向对置的2个纵边覆盖部,上述2个纵边覆盖部分别形成有向上述背面侧开口的中央侧突出的护套侧凸部,形成于上述2个纵边覆盖部的护套侧凸部在横向上并列设置在同一直线上。

上述形态也可以构成为:上述一方的纵边覆盖部的护套侧凸部的数量与上述另一方的纵边覆盖部的护套侧凸部的数量相同。

上述形态也可以构成为:上述发光砖为四边形状,上述背面侧覆盖部具有在背面观察时沿纵向对置的2个横边覆盖部,上述2个横边覆盖部分别形成有向上述背面侧开口的中央侧突出的护套侧凸部,上述一方的横边覆盖部的护套侧凸部相对于上述另一方的横边覆盖部的护套侧凸部在横向上偏移。

上述形态也可以构成为:上述一方的横边覆盖部的护套侧凸部的数量比上述另一方的横边覆盖部的护套侧凸部的数量少。

优选的形态为:上述发光砖具有:有机EL砖,其在上述玻璃基板的主面形成有有机EL发光元件层;和外装层,其覆盖上述有机EL砖的背面侧,形成上述发光砖的外装,在上述玻璃基板与上述外装层之间,夹有无机密封层以及粘合剂层,上述无机密封层被覆上述有机EL发光元件层的一部分,上述粘合剂层面状地扩展,并且被覆上述无机密封层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上述无机密封层的平均厚度为1μm以上,且比上述粘合剂层的厚度薄。

上述形态也可以构成为:上述有机EL发光元件层与上述外装层之间包含:无机密封层,其与上述有机EL发光元件层接触并且平均厚度为1μm以上;以及粘合剂层,该粘合剂层的平均厚度比无机密封层的平均厚度厚。

根据上述形态,由于利用平均厚度为1μm以上的无机密封层来密封有机EL发光元件层,并且粘合剂层形成得比无机密封层的厚度厚,所以能够有效地发挥密封效果、不点亮抑制效果、以及应力缓和效果。

这里所说的“密封效果”是指,通过用作为固体膜的无机密封层来进行密封,既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面状发光砖较薄的特征,又能够抑制因水分向有机EL发光元件层的浸入引起的黑斑的产生。

这里所说的“不点亮抑制效果”是指,根据无机密封层的功能,在发光中即便产生漏电电流较大的部位,由于无机密封层内的压缩与拉伸应力的平衡,该部位也成为开路模式下的非发光点。这样一来,不会成为短路模式下的非发光点,因此能够防止因短路部位的产生而导致即便施加电力也不点亮的不良状况。

这里所说的“应力缓和效果”是指,根据无机密封层与粘合剂层的复合功能,构成粘合剂层的粘合剂湿润性良好地流入该部位。这样一来,即便在外力施加于元件的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地维持该开路模式,成为可靠性高的面板。

本形态优选构成为:上述无机密封层由硅合金形成。

根据本形态,能够更显著地发挥不点亮抑制效果。

然而,作为在有机EL砖中使用的密封构造之一,存在密封玻璃罩等使用密封板的密封构造。然而,在使用该密封构造的情况下,由于密封板较重且体积较大,所以存在损害又薄又轻这一有机EL砖的特征的担忧。

因此,优选的形态也可以构成为:上述发光砖在上述外装层与玻璃基板之间不包括具有0.5mm以上的厚度的密封板。

根据本形态,由于不包括具有0.5mm以上的厚度的密封板,所以能够利用又薄又轻这一有机EL砖的特征。

上述形态优选构成为:从玻璃基板侧起依次层叠有无机密封层、粘合剂层、以及外装层,上述无机密封层与粘合剂层直接接触。

根据本形态,通过在发光元件的非发光面侧,作为无机密封层等薄膜、粘合层、外装层而仅配置树脂膜等刚性较低的部件,从而能够不使用厚重的密封板。

优选的形态为:上述发光砖是具有白色的发光面的白色发光砖,上述弹性护套包含白色颜料,实质上为白色。

这里所说的“实质上为白色”是指,无彩色且具有一定的明度。

根据本形态,由于发光面与护套实质上为相同颜色,所以通过使发光砖发光,能够看起来是整体发光,成为美观性优良的面状发光面板。

优选的形态为:上述发光砖在上述发光面上层叠有光散射性的树脂层。

根据本形态,由于从发光面放出的光被树脂层散射,所以形成与以往相比光学特性更优良的面状发光面板。

优选的形态为:上述发光面通过面状发光区域发光而发光,上述面状发光区域包括相互分离的多个子发光区域。

根据本形态,集成型的有机EL面板、矩阵型的有机EL面板等具有多个子发光区域的面状发光面板也能够适当地使用。

本发明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弹性护套覆盖在正面具备发光面的发光砖的缘端面,具有覆盖上述发光砖的背面侧的背面侧覆盖部,上述背面侧覆盖部形成为环状而形成背面侧开口,并且具有在背面观察时朝向上述背面侧开口的中央侧突出的多个护套侧凸部,上述护套侧凸部形成上述背面侧开口的一部分,并且在上述背面侧开口的周向上空开规定的间隔地并列设置,邻接的2个护套侧凸部形成从上述背面侧开口的中央侧凹陷的护套侧凹部。

根据本形态,能够简单廉价地提供一种可确保边缘的耐冲击性、低创伤性的、又轻又薄且长期可靠性优良的弹性护套。

根据本发明的面状发光面板,成为如下面板,该面板是又薄又轻的面状发光面板,具备适当的边缘保护功能,并且适于实际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面状发光面板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面状发光面板的六面图。

图3是比较例的有机EL面板的外观图。

图4是本发明的面状发光面板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非发光面侧主面的照片。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面状发光面板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发光面侧主面(右)与非发光面侧主面(左)的照片。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面状发光面板的再一实施方式的发光面侧主面(右)与非发光面侧主面(左)的照片。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面状发光砖的剖视图,其中,图7中的(a)是密封使用密封玻璃的情况下的剖视图,图7中的(b)是密封使用密封层的情况下的剖视图。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有机EL发光元件的剖视图。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面状发光面板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的面状发光面板的分解立体图,并且是将面状发光砖从护套取下的图。

图11是将图10的面状发光面板进一步分解的立体图。

图12是图9的面状发光面板的剖视立体图。

图13是从发光面侧观察图9的面状发光面板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1的有机EL发光砖的剖视图。

图15是图11的外装层的后视图。

图16是图11的弹性护套的后视图。

图17是表示本申请外观设计所涉及的照明器具的图,其中,图17中的(a)表示主视图,图17中的(b)表示后视图,图17中的(c)表示俯视图,图17中的(d)表示仰视图,图17中的(e)表示右视图,图17中的(f)表示左视图。

图18是表示本申请外观设计所涉及的照明器具的图,其中,图18中的(a)表示后视图,图18中的(b)表示图18中的(a)的A-A剖视图,图18中的(c)表示图18中的(a)的B-B剖视图,图18中的(d)表示图18中的(a)的C-C剖视图,图18中的(e)表示图18中的(a)的D-D剖视图。

图19中的(a)和(b)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面状发光面板的后视图。

图20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面状发光面板的后视图。

图21中的(a)和(b)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面状发光面板的后视图。

图22中的(a)和(b)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面状发光面板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概要以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未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将发光面10侧作为正面,将外装层4侧作为背面。

另外,作为整体说明的原则性流程,首先概括性地对本发明进行说明,然后对遵从实施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面状发光面板1)

首先,概括性地对本发明的面状发光面板1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面状发光面板1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另外,图2是图1所示的面状发光面板1的六面图。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面状发光面板1包括面状发光砖2、以及橡胶制的弹性护套3。

如图13所示,本发明所涉及的面状发光砖2在其发光面10侧的主面具有一个面状发光区域37。面状发光砖2是以2mm以下的厚度的玻璃基板20为主要构成要素的部件。在本发明的面状发光面板1中,如图1、图6所示,其整周被本发明所涉及的弹性护套3覆盖。

优选本发明所涉及的面状发光砖2如图1所示地在其非发光面侧(与发光面10相反的一侧的面侧)具备外装层4。例如,在内置有机EL砖6的情况下,优选在将有机EL发光元件22密封的密封层28上粘贴有外装层4。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面状发光面板1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上述的说明重复之处,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简单地进行叙述。

第1实施方式的面状发光面板1是发光装置,其主要作为照明装置来使用。从图9、图10可知,面状发光面板1由面状发光砖2、以及弹性护套3构成。如图13所示,面状发光砖2在正面侧具备实际发光的发光面10。

面状发光砖2将薄板状的玻璃基板20作为主要构成要素,该玻璃基板20的平均厚度为2mm以下。因此,面状发光砖2有可能产生容易因外力等挠曲而导致角部、缘端部容易破损的问题。

因此,在第1实施方式的面状发光面板1中,为了防止因外力等引起的面状发光砖2的破损等,利用特殊的弹性护套3来覆盖面状发光砖2的整周。第1实施方式的面状发光面板1的弹性护套3呈前所未有的独特的形状,这是特征之一。

而且,如图9、图10所示,作为主要构成要素,第1实施方式的面状发光面板1具备面状发光砖2、弹性护套3、粘接部件5、以及根据需要而设置的双面胶带95。

(面状发光砖2)

概括性地对本发明的面状发光砖2进行说明。

作为本发明所涉及的面状发光砖2,也能够采用将漫射板披覆于现有的光源、例如披覆于面状地排列有多个LED光源的产品而成的面状发光砖。优选具备有机EL砖6。而且,在本发明中,作为面状发光砖2的主要部件,从其透明性、水蒸气阻隔性、刚性、绝缘性的角度考虑,采用具有良好的性质的玻璃材料。

并且,对于本发明的面状发光砖2,为了实现轻型化、薄壁化,使用2mm以下的厚度的玻璃基板20,在这种情况下,主要目的之一在于对其边缘适当地进行保护。

例如图8所示,有机EL砖6包括在玻璃基板20上层叠有有机EL发光元件层21的有机EL发光元件22。即,例如图8所示,有机EL砖6在玻璃基板20上形成有依次层叠透光性的第1电极层25、至少包含有机化合物的发光功能层26、以及第2电极层27而成的有机EL发光元件层21。

为了防止水分向有机EL发光元件22的浸入,优选如图7中的(b)所示,与有机EL发光元件层21接触并形成有无机密封层33。

对于有机EL砖6而言,例如,作为其有机EL发光元件层21的发光功能层26,通过设置多个发光层而能够实现在可视区域中具有多个宽峰的光谱的发光,从而能够形成为高显色性的光源。即,有机EL砖6能够将被照明体照明为看起来接近自然光的照明的漂亮色彩。

从这样的角度考虑,优选本发明所涉及的有机EL砖6的有机EL发光元件22是在驱动时发出白色光的白色发光元件。在该情况下,例如能够通过向弹性护套3的材料添加白色颜料来简单地使弹性护套3为白色。即,优选使本发明所涉及的弹性护套3为白色,从而使面状发光面板1的外观整体为白色。

除此之外,对于具备这种白色的弹性护套3的面状发光面板1而言,由于光借助弹性护套3进行漫反射,所以附加了提高整体的亮度的功能。

透光性的第1电极层25是由透明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层,优选的材质是金属氧化物。第1电极层25优选选自其中由氧化铟锡(ITO)、铟锌氧化物(IZO)、氧化锡(SnO2)、以及氧化锌(ZnO)构成的组的1种以上。在有效地取出从薄膜有机发光层产生的光这一点上,第1电极层25优选透光性高的ITO或者IZO,更优选ITO。另外,第1电极层25优选通过溅射法或者CVD法来成膜。

对于有机EL发光元件层21的发光功能层26而言,从成为高效率的白色发光元件的角度考虑,优选包括多个发光层。此外,含有有机化合物的发光层是电极层25、27所夹持的发光功能层26中的实际发光的层。

这样的发光功能层26的材料能够使用一般的有机EL发光元件的材料。例如,能够举出低分子系色素材料、共轭系高分子材料等公知的材料。虽然也能够使用涂覆有机化合物的聚合物、低聚物而形成的材料,但优选均通过真空蒸镀法对各层进行成膜而成的材料。这样一来,能够使面状发光面板1形成为高性能的发光面板。

另外,优选该发光功能层26为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等在内的由多个层构成的层叠多层构造。

并且,上述的构成发光功能层26的各层能够并用真空蒸镀法、溅射法、CVD法、浸渍法、滚涂法(印刷法)、旋涂法、棒涂法、喷雾法、模涂法、流涂法等适当公知的方法来形成。

第2电极层27优选形成为铝、银等金属薄膜,并优选通过真空蒸镀法来成膜。

优选针对这样的有机EL发光元件22进行用于防止来自外部的水分的侵入的密封。即,优选有机EL砖6具有用于将有机EL发光元件22密封的密封构造。

有机EL发光元件22的密封方法包括罩密封、固体膜密封等。另外,作为有机EL发光元件22的密封方法,也能够并用罩密封、固体膜密封等。

该罩密封包括玻璃罩密封、金属罩密封等。

该玻璃罩密封使用图7中的(a)所示那样的在平板状的玻璃板形成有凹状的凹陷41的密封玻璃40,将有机EL发光元件层21等蒙盖于该密封玻璃40的凹陷41。

在该玻璃罩密封中,密封玻璃40与玻璃基板20可以通过粘接剂密封,也可以如图7中的(a)所示,通过玻璃料42进行熔接来密封。

另一方面,金属罩密封使用在平板状的金属制的板形成有相同的凹状的凹陷的密封金属板,将有机EL发光元件层21等蒙盖于该密封金属板的凹陷。

在该金属罩密封中,密封金属板与玻璃基板20也可以通过粘接剂密封。

此外,在上述罩密封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在罩内部配置水分的捕集材料。

如图7中的(b)所示,在固体膜密封中,存在在有机EL发光元件22上成膜出密封层28(保护膜)来密封的情况。

在固体膜密封中,密封层28(密封膜)可以是无机膜,也可以是有机膜,但优选为无机密封层33。无机密封层33的制法存在蒸镀、溅射,但优选通过化学气相生长法(CVD法)成膜出氮化硅膜等硅合金层。

从防止水分朝向有机EL发光元件22的浸入的角度考虑,优选这种无机密封层33形成为1μm以上10μm以下的平均层厚。另外,更优选无机密封层33如图7中的(b)所示地形成为从有机EL发光元件22侧起依次由含氮硅合金层35、含氧合金层36两层构成的无机密封层33。优选两合金层35、36的层厚在1:2~2:1的范围内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厚度。

另外,在固体膜密封的情况下,如图14所示,为了防止由机械外力引起的损伤,优选形成为外装层4或者除了外装层4之外还通过粘接剂、粘合剂来粘贴PET膜等保护膜、铁板等。从形成为高可靠性面板的角度考虑,优选使用由粘合剂构成的粘合剂层92来进行粘贴。

在与无机密封层33的关系中,从充分发挥构成粘合剂层92的粘合剂的功能的角度考虑,优选这样的粘合剂层92的平均厚度比无机密封层33的平均厚度厚。

另外,作为构成粘合剂层92的粘合剂的材料,从其粘弹性的角度考虑,优选为选自橡胶系、丙烯酸系、有机硅系的组中的一种以上,其中优选湿润性优良的丙烯酸系。另外,作为构成粘合剂层92的粘合剂的材料,其粘弹性进一步优选:在0℃~50℃以及频率1Hz下的测定时,储能弹性模量为103Pa以上106Pa以下,且储能弹性模量为储能弹性模量测定值的0.02倍以上0.2倍以下。

在这样的面状发光砖2中,为了对其所包括的有机EL发光元件22进行供电而包括布线部件(未图示)。作为供电部件,使用导线、铜箔、铝箔、FPC、ACF等。

作为设置于在玻璃基板20上或者第1电极层25上延伸的延伸部的供电盘与供电部件的电连接、供电盘与其他部件或供电部件与其他部件的电连接所使用的连接方法,能够举出焊接、压合连接。

另外,例如图7所示,为了亮度、颜色、角度依赖性的特性提高,优选这样的面状发光砖2在其玻璃基板20的光射出侧的面粘贴有树脂层29。即,优选面状发光砖2作为构成发光面10侧的裸面的面而粘贴有树脂层29。换言之,优选本发明所涉及的树脂层29形成于玻璃基板20的一方的主面侧的面上。

在该树脂层29的形成中,存在将由丙烯酸等构成的树脂涂覆于玻璃表面并进行纳米压印的方法、喷涂、狭缝式涂布包含玻璃珠的树脂的方法。优选粘贴树脂膜(光学膜),该树脂膜(光学膜)的附着有粘合剂(粘合材料)的一方的面粘贴于玻璃,并在另一方的面的表面具有微小的凹凸构造。即,作为树脂层29,优选使用在一面设置有粘合剂(粘合材料)、在另一面具有微小凹凸的光学膜。

更优选该光学膜具有光散射性。另外,该光学膜的粘贴容易给膜表面带来损伤。因此,根据情况,光学膜的粘贴优选在形成有机EL发光元件22后并且在布线部件的安装后进行,更优选在形成有机EL发光元件22后并且在安装外装层4后进行。

本发明所涉及的外装层4的材质能够由金属、塑料等形成。从使面状发光面板1轻型化、活用其薄度的角度考虑,优选形成为树脂膜。优选这样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外装层4以与本发明所涉及的作为边框B的凸部的护套侧凸部81接触的方式配置。更优选在形成有外装层4的本发明所涉及的面状发光砖2披覆本发明所涉及的具有带凸部的边框B的弹性护套3。

为了通过缩小有机EL发光元件22的面内的温度分布来提高面内亮度的均匀性,优选在外装层4与有机EL发光元件22之间夹有高热传导性的片材。

另外,作为外装层4,为了借助磁性使面状发光面板1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其被粘面,也能够使用磁性材料的片材。并且,从形成为高可靠性的面状发光面板1的角度考虑,优选在外装层4与无机密封层33之间夹有粘合剂层。

在该情况下,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外装层4向无机密封层33的安装中,优选使用至少在一方的面具备粘合剂层的双面胶带,从而能够减少作业工时。这种外装层4优选经由这样的双面胶带而粘贴于本发明所涉及的有机EL砖6的里面(背面)的几乎整个面。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面状发光砖2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上述的说明重复之处,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简单地进行叙述。

面状发光砖2是具有在发光时发出白色光的发光面10的白色发光砖。如图10所示,面状发光砖2由有机EL砖6、外装层4、粘接部件5、以及双面胶带95构成。

有机EL砖6具备以玻璃基板20为骨架的有机EL发光元件22。

如图14所示,有机EL发光元件22在玻璃基板20上层叠有有机EL发光元件层21,并且是在发光时发出白色光的白色发光元件。

有机EL发光元件层21是有机EL发光元件22的实际发光的层,如图14所示,该有机EL发光元件层21从玻璃基板20侧起依次层叠有第1电极层25、发光功能层26、以及第2电极层27。另外,有机EL砖6通过在有机EL发光元件层21上层叠密封层28而被密封。

如上所述,玻璃基板20是形成有机EL砖6的骨架的骨架基板,并且是平均厚度为2mm以下的薄玻璃板。即,玻璃基板20也是允许少许弹性变形的弹性基板。

第1电极层25是由透明导电性材料构成的透明导电层,并且是担当有机EL发光元件22的一极的透明电极层。

发光功能层26是包含薄膜有机发光层的层,该薄膜有机发光层含有有机化合物。该薄膜有机发光层是电极层25、27所夹持的发光功能层26内的实际发光的发光层。

对于发光功能层26而言,从形成为高效率的白色发光元件的角度考虑,优选形成为包括多个薄膜有机发光层的有机EL发光元件层21。

发光功能层26包括由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等多个层形成的作为层叠多层构造的发光单元。

另外,优选发光功能层26为层叠有多个该发光单元的单元多层构造。

第2电极层27是由金属材料形成的金属层,并且是与第1电极层25形成异性极的金属电极层。

如图14所示,密封层28由无机密封层33和保护膜34构成。

无机密封层33是形成在有机EL发光元件层21上的硅合金层。如图14的放大图所示,无机密封层33是从有机EL发光元件层21侧起依次层叠有含氮硅合金层35、含氧合金层36的层。

如图14所示,保护膜34具有膜主体91和粘合剂层92(粘合材料)。

膜主体91是具备非透气性的密封膜,具体而言是树脂膜。

膜主体91只要具有非透气性,就不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制的膜等。

粘合剂层92具有粘合性,其夹在无机密封层33与膜主体91之间,并将膜主体91相对于无机密封层33粘接。具体而言,粘合剂层92是双面胶带。

面状发光砖2具备用于对内置的有机EL发光元件层21进行供电的作为布线部件的供电部件(未图示)。

着眼于面状发光砖2的正面侧,面状发光砖2在玻璃基板20的发光面10侧的面粘贴或者成膜有树脂层29。

另一方面,着眼于有机EL砖6的背面侧,如图11所示,有机EL砖6在背面具备定位用突起部60、61以及供电端子62、63。

定位用突起部60、61是防止外装层4的偏移的部位,并且是比周围更加突出的部位。定位用突起部60、61沿横向X空开规定的间隔地配置,并向同一方向直立。即,定位用突起部60、61从背面朝向后方立起设置。

供电端子62、63是经由上述未图示的供电部件与有机EL发光元件22的电极层25、27连接的端子。即,供电端子62与第1电极层25电连接,供电端子63与第2电极层27电连接。因此,通过对供电端子62、63之间施加电压,从而能够使电流在有机EL发光元件22的发光功能层26流动。

外装层4是形成面状发光面板1的外装的一部分的层,并且是面状地扩展的多边形状的金属制或者树脂制的片状体。

本实施方式的外装层4是金属制的薄板或者膜,具有作为强磁性体的性质。具体而言,外装层4是铁制的薄板。

另外,外装层4能够和弹性护套3一起加强玻璃基板20的刚性。

如图15所示,外装层4是在背面观察时大致呈四边形状的部件,大体来看,由对置的2边和剩下的对置的2边这4条边形成外周。

外装层4具有主体部70、以及从主体部70的外周缘朝向外侧突出的多个外装层侧凸部71。

主体部70是与有机EL砖6呈相似形状的大致四边形状的部位,并且是覆盖有机EL砖6的背面的大部分的部位。主体部70具备供电用插通孔73、74、位置调整部75、76、以及定位孔77、78。

供电用插通孔73、74是能够供有机EL砖6的供电端子62、63插通的孔,并且是在部件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大致四边形状的贯通孔。

位置调整部75、76是用于将面状发光面板1整体的位置相对于壁面等固定的部件。位置调整部75、76是将主体部70的一部分切开而成的切开片,并且是相对于主体部70的其他部位立起的部位。

位置调整部75、76在横向X上空开规定的间隔地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位置调整部75、76设置于横向X的两端部附近且纵向Y的一方的端部附近的位置。

定位孔77、78是能够供有机EL砖6的定位用突起部60、61插入的贯通孔或者有底孔,与定位用突起部60、61的末端部分大致形成为同一形状。

定位孔77、78在横向X上空开规定的间隔地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孔77、78在纵向Y上位于中央,在横向X上配置于分别靠近两端部的位置。

外装层侧凸部71呈四边形状,其沿着主体部70的外周缘在周向上空开规定的间隔地排列。

具体而言,外装层侧凸部71在主体部70的各条纵边设置有5个,在主体部70的一方的横边设置有5个,在另一方的横边设置有6个。

构成外装层4的纵边的一部分的外装层侧凸部71a、71b分别在纵向Y上分离地并列设置。

在并设方向(纵向Y)上邻接的外装层侧凸部71a、71a与主体部70的端边一起形成外装层侧凹部72a。同样地,在并设方向上邻接的外装层侧凸部71b、71b与主体部70的端边一起形成外装层侧凹部72b。

属于对置的纵边的外装层侧凸部71a、71b在横向X上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并朝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突出。从另一角度来看,由在纵向Y上邻接的外装层侧凸部71a、71a构成的外装层侧凹部72a向与由在纵向Y上邻接的外装层侧凸部71b、71b构成的外装层侧凹部72b相互接近的方向凹陷。

属于一方的纵边的外装层侧凸部71a的数量与属于另一方的纵边的外装层侧凸部71b的数量相同。邻接的外装层侧凸部71a、71a间的间隔与邻接的外装层侧凸部71b、71b间的间隔相等。即,外装层侧凹部72a的宽度与外装层侧凹部72b的宽度相等。另外,外装层侧凸部71a的宽度与外装层侧凸部71b的宽度相等。

构成外装层4的横边的一部分的外装层侧凸部71c、71d分别在横向X上分离地并列设置。

在并设方向(横向X)上邻接的外装层侧凸部71c、71c与主体部70的端边一起形成外装层侧凹部72c。同样地,在并设方向上邻接的外装层侧凸部71d、71d与主体部70的端边一起形成外装层侧凹部72d。

属于对置的横边的外装层侧凸部71c、71d在横向X上相互交错。外装层侧凸部71c、71d在纵向Y上朝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突出。从另一角度来看,由在横向X上邻接的外装层侧凸部71c、71c构成的外装层侧凹部72c向与由在横向X上邻接的外装层侧凸部71d、71d构成的外装层侧凹部72d相互接近的方向凹陷。

属于一方的横边的外装层侧凸部71c的数量比属于另一方的横边的外装层侧凸部71d的数量多。邻接的外装层侧凸部71c、71c间的间隔比邻接的外装层侧凸部71d、71d间的间隔窄。即,外装层侧凹部72c的宽度比外装层侧凹部72d的宽度窄。另外,外装层侧凸部71c的宽度比外装层侧凸部71d的宽度窄。

外装层4的平均厚度与弹性护套3的平均厚度为相同的程度。

如图12的放大图所示,粘接部件5是在基材的一面具备由粘合剂构成的粘合层的胶带,具体而言是在基材的两面具备粘合层的双面胶带。

(弹性护套3)

概括性地对本发明的弹性护套3进行说明。

弹性护套3覆盖本发明所涉及的玻璃基板20的整周。换言之,本发明所涉及的玻璃基板20的侧面全部被本发明的弹性护套3覆盖。

本发明所涉及的弹性护套3由形成一方的主面的发光侧覆盖部50(正面侧覆盖部)、形成另一方的主面的背面侧覆盖部51、以及形成平面状的侧面的侧面侧覆盖部52构成。在弹性护套3中,形成一方的主面的发光侧覆盖部50、以及形成另一方的主面的背面侧覆盖部51被该形成平面状的侧面的侧面侧覆盖部52在该弹性护套3的整周上连续地连接。

形成一方的主面的发光侧覆盖部50具有包含面状发光砖2的面状发光区域37且与其外形相似形状的发光侧开口部53。即,对于发光侧覆盖部50而言,如图13所示,在正面观察时面状发光砖2的发光区域38全部包括在该发光侧开口部53内,这种包括面状发光砖2的全部发光区域38在内的整体区域的统称为面状发光区域37。即,面状发光区域37相对于面状发光砖2是作为唯一的区域的“一个面状发光区域”。

因此,如图13所示,面状发光区域37也可以包括相互分离的多个子发光区域38。换言之,例如,在面状发光砖2分布存在有多个小片状的发光区域38的情况下,将包括上述全部发光区域38在内的最大范围(将外轮廓线连结而成的区域)称为面状发光区域37。

这样,形成一方的主面的发光侧覆盖部50作为实体是存在于发光侧开口部53的周围的边框A(边框31)。

形成另一方的主面的背面侧覆盖部51在其中央具有背面侧开口部55,包围其开口的背面侧开口部55的闭合的外形线包括多个凹部(护套侧凹部82)。即,如图1、图2所示,形成另一方的主面的背面侧覆盖部51作为实体是存在于背面侧开口部55的周围的橡胶制的边框B(边框32),并且是具备与多个凹部对应的凸部(护套侧凸部81)的边框B(边框32)。

这里,对于边框B,将除了其凸部(护套侧凸部81)以外的部分视为带状的区域,并且在将其宽度的平均值设为边框B的平均宽度Wb时,本发明所涉及的弹性护套3如图16所示地优选边框A的平均宽度Wa比边框B的平均宽度Wb宽。这样一来,能够形成实现高可靠性的边缘保护且美观性也优良的弹性护套3。

包括护套侧凸部81在内的边框B的平均宽度也可以比边框A的平均宽度Wa窄。

形成平面状的侧面的侧面侧覆盖部52是将形成一方的主面的发光侧覆盖部50、以及形成另一方的主面的背面侧覆盖部51连接且与两主面垂直的平面状的侧面。优选侧面侧覆盖部52是由与两主面即两边框相同的材料而与它们成形为一体的边缘保护部件的侧面。

对于这样的本发明所涉及的弹性护套3,其大小、外形与面状发光砖2几乎相同,以使得面状发光砖2与由构成上述两主面的覆盖部50、51以及构成侧面的覆盖部52形成的C沟槽能够适当地嵌合。考虑到橡胶的伸展性,优选弹性护套3的大小、外形还能够缩小0~30%,能够适宜地缩小3%左右。并且,弹性护套3的橡胶材料可以是天然橡胶,但优选为化学性稳定的硅橡胶。另外,优选这样的弹性护套3的橡胶材料包含白色颜料。

该弹性护套3披覆安装于安装有外装层4的面状发光砖2。

这里,例如作为外装层4,使用在铁板的外形预先设置有凹凸的部件,以使边框B的凹凸与该外装层4的凹凸嵌合的方式进行披覆。而且,利用先前为安装面状发光砖2与外装层4而粘贴并在外装层4的外周凹部(外装层侧凹部72)裸露的双面胶带(粘接部件5),能够在背面侧开口部55的周围固定弹性护套3与面状发光砖2。这样一来,形成可靠性高的边缘保护构造。

也可以不对发光侧开口部53的周围的边框A进行固定,但优选进行固定。其固定方法也可以是基于粘接材料、粘合剂的固定,也可以在披覆弹性护套3之前在面状发光砖2的表面中的处于边框A之下的部分粘贴双面胶带95,并在披覆弹性护套3之后利用该双面胶带95进行固定。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弹性护套3进行说明。此外,对于与上述的说明重复之处,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简单地进行叙述。

弹性护套3是对面状发光砖2的边缘进行保护的部件,并且是具有弹性的边缘保护部件。具体而言,弹性护套3是橡胶制的护套。对于弹性护套3而言,从使整个面看起来与发光面10的发光颜色为相同颜色而发光的角度考虑,优选包含白色颜料而形成且实质上为白色。

如图12所示,弹性护套3由发光侧覆盖部50(正面侧覆盖部)、背面侧覆盖部51、以及侧面侧覆盖部52构成。

发光侧覆盖部50以及背面侧覆盖部51经由侧面侧覆盖部52而在弹性护套3的整周上连续地连接。即,弹性护套3的剖面构造呈由发光侧覆盖部50、背面侧覆盖部51、以及侧面侧覆盖部52形成的C沟槽状。

如图13所示,发光侧覆盖部50具有与面状发光区域37的外形为相似关系的发光侧开口部53。发光侧开口部53在正面观察时位于中央。即,也可以说发光侧覆盖部50是存在于发光侧开口部53的周围的边框A。

如图16所示,在背面观察时,背面侧覆盖部51在中央具有背面侧开口部55。即,背面侧覆盖部51是存在于背面侧开口部55的周围的边框B。

背面侧覆盖部51由边框部80、以及从边框部80朝向中央侧突出的护套侧凸部81构成。

边框部80是与护套侧凸部81一起形成背面侧开口部55、并包围背面侧开口部55的边框部分。边框部80实体上是由侧面侧覆盖部52的端面形成的部分。

护套侧凸部81是四边形状的板状部位,形成为一边相对于边框部80连接的自由端。即,护套侧凸部81能够在厚度方向上弹性变形。

护套侧凸部81沿着边框部80的端边在周向上空开规定的间隔地排列。即,护套侧凸部81沿着背面侧开口部55的开口缘空开规定的间隔地分离。另外,护套侧凸部81沿着边框部80环状地排列。

构成背面侧覆盖部51的纵边的一部分的护套侧凸部81a、81b分别在纵向Y上分离地并列设置。

在并设方向(纵向Y)上邻接的护套侧凸部81a、81a在背面观察时与边框部80的端边一起形成护套侧凹部82a。即,护套侧凹部82a是被邻接的护套侧凸部81a、81a在并设方向上夹着的四边形状的切口。同样地,在并设方向(纵向Y)上邻接的护套侧凸部81b、81b在背面观察时与边框部80的端边一起形成护套侧凹部82b。即,护套侧凹部82b是被邻接的护套侧凸部81b、81b在并设方向上夹着的四边形状的切口。

属于对置的纵边的护套侧凸部81a、81b在横向X上排列在同一直线上。护套侧凸部81a、81b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突出。从另一角度来看,由在纵向Y上邻接的护套侧凸部81a、81a构成的护套侧凹部82a向与由在纵向Y上邻接的护套侧凸部81b、81b构成的护套侧凹部82b相互远离的方向凹陷。

属于一方的纵边的护套侧凸部81a的数量与属于另一方的纵边的护套侧凸部81b的数量相同。邻接的护套侧凸部81a、81a间的间隔与邻接的护套侧凸部81b、81b间的间隔相等。即,护套侧凹部82a的宽度与护套侧凹部82b的宽度相等。

另外,护套侧凸部81a的宽度与护套侧凸部81b的宽度相等。

构成背面侧覆盖部51的横边的一部分的护套侧凸部81c、81d分别在横向X上分离地并列设置。

在并设方向(横向X)上邻接的护套侧凸部81c、81c在背面观察时与边框部80的端边一起形成护套侧凹部82c。即,护套侧凹部82c是被邻接的护套侧凸部81c、81c在并设方向上夹着的四边形状的切口。同样地,在并设方向(横向X)上邻接的护套侧凸部81d、81d在背面观察时与边框部80的端边一起形成护套侧凹部82d。即,护套侧凹部82d是被邻接的护套侧凸部81d、81d在并设方向上夹着的四边形状的切口。

属于对置的横边的护套侧凸部81c、81d在横向X上相互交错。护套侧凸部81c、81d在纵向Y上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突出。从另一角度来看,由在横向X上邻接的护套侧凸部81c、81c构成的护套侧凹部82c向与由在横向X上邻接的护套侧凸部81d、81d构成的护套侧凹部82d相互远离的方向凹陷。

属于一方的横边的护套侧凸部81c的数量比属于另一方的横边(对边)的护套侧凸部81d的数量多。邻接的护套侧凸部81c、81c间的间隔比邻接的护套侧凸部81d、81d间的间隔窄。即,护套侧凹部82c的宽度比护套侧凹部82d的宽度窄。

另外,护套侧凸部81c的宽度比护套侧凸部81d的宽度窄。

侧面侧覆盖部52是覆盖玻璃基板20的侧端面的部位。

侧面侧覆盖部52是将发光侧覆盖部50以及背面侧覆盖部51连续或者间歇地连接、并与发光侧覆盖部50以及背面侧覆盖部51交叉的侧面。

侧面侧覆盖部52与发光侧覆盖部50以及背面侧覆盖部51一体成形。

背面侧覆盖部51的厚度可以比发光侧覆盖部50、侧面侧覆盖部52的厚度薄。

接下来,对第1实施方式的面状发光面板1的组装时的顺序和各部位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

首先,沿着有机EL砖6的外周粘贴作为粘接部件5的双面胶带,并粘接外装层4。即,在有机EL砖6上经由粘接部件5而粘贴外装层4。

此时,如图12所示,外装层4被粘接部件5以覆盖有机EL砖6的背面的几乎整个面的方式粘贴于有机EL砖6。即,外装层4经由粘接部件5粘接在密封层28的保护膜34上。另外,粘接部件5的一部分从外装层4的外装层侧凹部72露出。

另外,有机EL砖6的定位用突起部60、61插入于外装层4的定位孔77、78,从而限制外装层4相对于有机EL砖6的向面方向的相对移动。有机EL砖6的供电端子62、63将供电用插通孔73、74插通,其一部分从供电用插通孔73、74露出。

另外,在其他工序中,针对双面胶带95,将该双面胶带95的一面粘贴于面状发光砖2的发光面10侧的面。

此时,在发光面10的周围环状地粘贴双面胶带95,并以不与发光面10重叠的方式进行粘贴。具体而言,在组装发光面板1时,在面状发光砖2的发光面10侧的面中,在与发光侧覆盖部50的背面侧重叠的部分粘贴双面胶带95。

并且,在其他工序中,以覆盖有机EL砖6的发光面10的方式粘贴树脂层29。

此时,面状发光面板1的正面以遮挡来自面状发光区域37的光的方式被覆有树脂层29。

在上述工序后,将弹性护套3从面状发光砖2的发光面10侧(正面侧)进行披覆,并利用双面胶带95将弹性护套3的发光侧覆盖部50与面状发光砖2的发光面10侧的面粘接,从而完成面状发光面板1。

此时,弹性护套3披覆面状发光砖2的外侧。即,弹性护套3在正面观察时覆盖面状发光砖2的整周,并且玻璃基板20的侧面全部被弹性护套3覆盖。即,弹性护套3覆盖玻璃基板20的缘端面,从外部对玻璃基板20进行保护。

另外,此时,弹性护套3比面状发光砖2稍小,在整体伸展3%左右的状态下安装于面状发光砖2。

并且,此时,将弹性护套3的护套侧凸部81粘接于从外装层4的外装层侧凹部72向外部裸露的粘接部件5。在背面侧开口部55的周围,弹性护套3与面状发光砖2被粘接部件5一体地固定。

弹性护套3在面方向上与安装于有机EL砖6的背面侧的外装层4卡合。具体而言,外装层4的外装层侧凸部71的侧面在面方向且在周向上与弹性护套3的护套侧凸部81的侧面卡合。即,外装层4的外装层侧凸部71进入弹性护套3的护套侧凹部82内并与护套侧凹部82嵌合,护套侧凸部81进入外装层侧凹部72内并与外装层侧凹部72嵌合。

外装层4的背面与弹性护套3的背面侧覆盖部51的背面一起形成一个平面,成为一个面。

另外,弹性护套3的发光侧覆盖部50被形成于面状发光砖2的正面侧的双面胶带粘接。

以覆盖有机EL砖6的发光面10的方式形成树脂层29,在正面观察时,树脂层29配置在弹性护套3的发光侧开口部53内。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面状发光面板1而言,发光面10发出白色光,弹性护套3实质上也为白色,因此从发光面10辐射的光借助弹性护套3进行漫反射,从而提高整体的亮度。另外,由于外观上看起来是整体在发光,所以能够使发光面10看起来较大。

本实施方式的面状发光面板1在护套3的背面侧覆盖部51的各边形成有多个护套侧凹部82与护套侧凸部81,因此能够防止护套3从面状发光砖2的卷起、剥离等。

接下来,对本申请外观设计的外观设计性进行说明。

本申请外观设计的面状发光面板可以说是照明器具。即,图17所示的本申请外观设计所涉及的物品是安装于室内的墙面(包括天花板、地面)、家具的壁面等来使用的照明器具。本物品是在一面具备发光面的面状光源,能够利用发光面来照亮生活空间。

图17中的(a)表示本申请外观设计所涉及的照明器具的主视图,图17中的(b)表示本申请外观设计所涉及的照明器具的后视图,图17中的(c)表示本申请外观设计所涉及的照明器具的俯视图,图17中的(d)表示本申请外观设计所涉及的照明器具的仰视图,图17中的(e)表示本申请外观设计所涉及的照明器具的右视图,图17中的(f)表示本申请外观设计所涉及的照明器具的左视图。

图18中的(a)与图17中的(b)相同,表示本申请外观设计所涉及的照明器具的后视图,图18中的(b)、图18中的(c)、图18中的(d)、以及图18中的(e)分别表示图18中的(a)的A-A剖视图、B-B剖视图、C-C剖视图、以及D-D剖视图。

本申请外观设计的面状发光面板在安装于面状发光砖的护套的背面具备开口。而且,在该开口的缘设置有凹凸,该凹凸规则地连续。任一凸部均相同,任一凹部也均相同。

另外,形成该凹凸的凸部等间隔地配置,凹部也等间隔地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护套侧凸部81以及护套侧凹部82的形状分别为长方形,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护套侧凸部81以及护套侧凹部82的形状例如可以如图19中的(a)所示地为梯形状,也可以如图19所示地为曲线状或者半圆状。

另外,如图4、图5、以及图20所示,护套侧凸部81的形状也可以随着从突出方向的基端部侧朝向前端部侧而宽度逐渐加宽。换言之,护套侧凹部82的形状也可以随着从退避方向的基端部侧朝向前端部侧而宽度逐渐变窄。

同样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外装层侧凸部71以及外装层侧凹部72的形状分别为长方形,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是梯形状,也可以是曲线状或者半圆状。

另外,外装层侧凸部71的形状也可以随着从突出方向的基端部侧朝向前端部侧而宽度逐渐加宽。换言之,外装层侧凹部72的形状也可以从退避方向的基端部侧朝向前端部侧而宽度逐渐变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弹性护套3是四边形状的护套侧凸部81以及护套侧凹部82沿着外周连续的部件,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如图21中的(a)所示地使三角形状的护套侧凸部以及护套侧凹部沿着外周连续,例如也可以如图21中的(b)所示地使半椭圆状的护套侧凸部以及护套侧凹部沿着外周连续。

同样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外装层4是四边形状的外装层侧凸部71以及外装层侧凹部72的形状沿着外周连续的部件,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使三角形状的外装层侧凸部以及外装层侧凹部沿着外周连续,例如也可以使半椭圆状的外装层侧凸部以及外装层侧凹部沿着外周连续。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护套侧凸部81与外装层侧凹部72嵌合,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不需要必须紧固地嵌合。

例如,可以如图22中的(a)所示地在护套3与外装层4之间形成有缝隙。另外,护套3与外装层4也可以仅一部分接触。例如,可以如图22中的(b)所示地仅护套侧凸部81的突出方向的前端面与外装层4接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护套3的形成于3条边的护套侧凸部81a、81b、81d的数量与形成于剩下一条边的护套侧凸部81c的数量不同,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20所示,各边的护套侧凸部81的数量也可以相同。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面状发光砖2的一部分设置有外装层4,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不设置外装层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2个供电端子62、63向发光功能层26供电,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利用一个供电端子向发光功能层26供电。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面状发光砖2的发光面10侧的面中,在与发光侧覆盖部50重叠的部分粘贴双面胶带95,并利用双面胶带95对发光侧开口部53的周围的边框A进行固定,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不利用双面胶带95进行粘接。

另外,利用双面胶带95来进行面状发光砖2与发光侧覆盖部50的粘接,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利用粘接材料、粘合剂进行粘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密封层28由无机密封层33与保护膜34构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密封层28也可以仅由无机密封层33形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面状发光砖2是四边形状,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面状发光砖2可以是圆形形状,也可以是多边形状。例如,面状发光砖2可以是三角形状,也可以是六边形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邻接的护套侧凸部81、81以及邻接的外装层侧凸部71、71在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护套侧凸部81、81以及外装层侧凸部71、71也可以在周向上按照不同的间隔配置。

同样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邻接的护套侧凹部82、82以及邻接的外装层侧凹部72、72在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护套侧凹部82、82以及外装层侧凹部72、72也可以在周向上按照不同的间隔配置。

实施例

以下,举出组装本发明的面状发光面板1而得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的实施例以及比较例。

(实施例1)

首先,准备对氧化铟锡(ITO)进行成膜来作为透光性的第1电极层25的厚度0.7mm的玻璃基板20,在作为第1电极层25的ITO上,作为发光功能层26而依次层叠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发光层、空穴传输层、以及空穴注入层。然后,在发光功能层26上层叠由铝构成的第2电极层27来形成有机EL发光元件22。

之后,作为含氮硅合金层35而通过CVD法对氮化硅膜进行成膜,作为含氧合金层36而通过喷雾法涂覆聚硅氮烷并进行烧制,从而形成无机密封层33。然后,粘贴带粘合材料的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构成的保护膜34,从而制成有机EL砖6。

有机EL砖6的外形为90mm×90mm,有机EL砖6的面状发光区域37的外形为80mm×80mm。

接下来,在有机EL砖6的保护膜34上按照82mm×82mm的大小粘贴厚度50μm的双面胶带,在玻璃基板20的供电部分粘贴各向异性导电膜(ACF)。之后,剥下双面胶带的剥离纸并将厚度180μm的柔性印刷电路基板(FPC)固定于有机EL砖6后,对ACF连接部分进行热压接,形成FPC供电布线,从而制成借助供电部件进行布线的有机EL砖6。另外,在形成FPC供电布线后,作为树脂层29而将光学膜粘贴于玻璃基板20的光射出侧表面。

另行准备外装层4和弹性护套3。

外装层4使用进行了防锈处理的外形为90.2mm×90.2mm且厚度为0.4mm的铁板。外装层4的角部分按照4.9mm的长度切口成三角形,在3条边中,以分离约5mm的间隔的方式设置6处宽度3.3mm长度7.6mm的凹部。在剩下的1条边中,以分离约4.4mm的间隔的方式设置3处宽度3.3mm长度6.6mm的凹部和4处宽度2.7mm长度6.6mm的凹部,合计设置7处。

弹性护套3为硅橡胶制,大小为比外装层4小约3%的形状,形成发光侧开口部53的边框A的宽度为4.5mm,并且背面侧开口部55的边框B被设计制作成与外装层4嵌合的大小。

边框A的橡胶的厚度为0.3mm,边框B的橡胶的厚度为0.4mm,与主面垂直的侧面的橡胶的厚度为0.4mm。

对上述部件进行组装而制成有机EL砖6。在先前制成的进行了布线的有机EL砖6的里面(背面)的FPC、有机EL砖6上,作为粘接部件5而粘贴大小为89.8mm×89.8mm且厚度为0.1mm的双面胶带,在其上粘贴并固定外装层4,从而形成面状发光砖2。

接下来,在面状发光砖2的有机EL砖6的表面且在处于边框A之下的部分,粘贴长度85mm宽度3mm厚度0.1mm的双面胶带95。

最后,将弹性护套3披覆于面状发光砖2的有机EL砖6。此时,使外装层4的周围的凹凸与弹性护套3的背面侧开口部55的周围的凹凸嵌合。另外,预先利用先前为固定有机EL砖6与外装层4而粘贴并在外装层4的外周凹部裸露的作为粘接部件5的双面胶带,将弹性护套3与有机EL砖6固定在一起。另外,利用在有机EL砖的表面粘贴于边框A之下的部分的双面胶带95,将边框A与有机EL砖6固定在一起。这样一来,将弹性护套3安装于面状发光砖2,完成实施例1的作为面状发光面板1的有机EL面板。

该有机EL面板无论是被触碰、还是进行85℃/85%RH/500小时的耐久试验,都不发生弹性护套3的脱落、卷起、膨胀。由此,能够确认弹性护套3作为边缘保护部件能够良好地发挥功能。

(比较例1)

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地,制作有机EL砖6。此外,也另行准备外装层与弹性护套,但如图3所示,与实施例1的外装层4以及弹性护套3不同,在外装层的外周以及弹性护套的背面侧开口部的周围未形成凹凸构造。针对上述外装层以及弹性护套,与实施例1相同地粘贴双面胶带,并组装于有机EL面板。

在该比较例1的有机EL面板被触碰时,发生弹性护套的脱落、剥离、膨胀。由此,可知弹性护套作为边缘保护部件无法充分地发挥功能。

像以上那样,可知通过在弹性护套3的背面形成凹凸,能够防止弹性护套3的相对于面状发光砖2的脱落、卷起、膨胀。

附图标记的说明

1...面状发光面板(有机EL面板);2...面状发光砖(发光砖);3...弹性护套;4...外装层;6...有机EL砖;20...玻璃基板;21...有机EL发光元件层;29...树脂层;31...边框A;32...边框B;33...无机密封层;37...面状发光区域;38...子发光区域(发光区域);50...发光侧覆盖部(正面侧覆盖部);51...背面侧覆盖部;52...侧面侧覆盖部;55...背面侧开口部(背面侧开口);70...主体部;71、71a、71b、71c、71d...外装层侧凸部;72、72a、72b、72c、72d...外装层侧凹部;81、81a、81b、81c、81d...护套侧凸部;92...粘合剂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