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装置及具有该电源装置的机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28996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电源装置及具有该电源装置的机箱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源装置及具有该电源装置的机箱。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电源装置,通常缺乏一些安全防呆的机制,以避免使用者在电源线还插着的状况下移除电源装置,或在没有把电源装置装入机箱内时就可任意把电源线插上。如此容易导致发生使用者触电等安全隐患。另外,目前市售的可抽拔式电源装置也缺乏防止电源线松脱的线扣设计。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安全及有效防止电源插头松脱的电源装置。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该电源装置的机箱。一种电源装置,包括壳体与把手,所述壳体一端面设置有电源插孔,用于收容一电源插头,所述把手可滑动地装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把手上设置有抵持部,当所述把手滑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把手遮挡所述电源插孔;当所述把手滑动到第二位置时,所述抵持部抵持于所述电源插孔处的电源插头。一种机箱,包括箱体和上述的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装设于所述箱体内。本发明提供的电源装置,所述把手可沿所述壳体滑动,当该把手滑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把手遮挡所述电源插孔,此时电源装置未固定于机箱内,用户不能插电源插头,确保用户不会触电;当电源装置当滑动到第二位置时,此时电源装置固定于所述机箱,所述抵持部抵持于所述电源插孔处的插头,使得电源装置在工作时插头不易掉落。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电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电源装置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电源装置于另一角度下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电源装置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电源装置于另一角度下的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电源装置装设于机箱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vi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机箱200电源装置100壳体10把手20插头组件30风扇40弹片50底盖60紧固件70端面11顶面13侧面15第一卡持槽111第二卡持槽112滑槽113风扇孔115安装孔116定位销131销孔132定位柱151卡槽153握持部21固定部22滑动件23固定柱24弹性件25压块26抵持部211第一滑块231第二滑块232连接块233工字槽234卡扣235固定孔241倒角261电源插头31电源插孔32定位孔51卡勾53折边55箱体201端壁202侧壁203卡勾槽204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源装置100,包括壳体10、把手20和插头组件30。该把手20可滑动的装设于所述壳体10上。该插头组件30包括电源插头31和电源插孔32。该电源插孔32设置于所述壳体10上。电源插头31可插入所述电源插孔32内,并位于该把手20上方,以被该把手20抵持。该壳体10大致呈一中空的长方体结构,包括端面11、顶面13和两个侧面15。该端面11大致垂直于该顶面13设置。该两个侧面15相对且相互平行,两者大致垂直连接至该端面11和顶面13。该壳体10的端面11上设置有至少一第一卡持槽111、一第二卡持槽112及一滑槽113。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卡持槽111、第二卡持槽112及滑槽113的数量均为两个。该两个第一卡持槽111及两个第二卡持槽112均对称设置于所述端面11的两端且靠近顶面13。该两个第一卡持槽111平行设置于该第二卡持槽112的上方。所述两个滑槽113分别设置于所述端面11的两侧,且分别对应相应的第一卡持槽111与第二卡持槽112且远离顶面1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槽113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二卡持槽112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一卡持槽111及第二卡持槽112位于同一直线上。该滑槽113大致呈一矩形,其由所述端面11远离顶面13的一端向所述顶面13延伸而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插孔32设置于所述端面11上,且位于所述滑槽113之间。该把手20包括握持部21和两个固定部22。该两个固定部22分别设置于所述握持部21的两端,以与所述握持部21构成大致呈u型的结构。所述把手20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滑动件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动件23的数量与所述滑槽113的数量一致,即为两个。该两个滑动件23分别设置于所述固定部22远离所述握持部21的端部,用于可滑动地装设于相应的滑槽113内。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滑动件23均包括第一滑块231、第二滑块232以及连接块233。该第一滑块231与第二滑块232相对设置,且通过所述连接块233连接。该连接块233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块231与第二滑块232的中部位置,且其宽度小于第一滑块231与第二滑块232的宽度,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滑块231、第二滑块232以及连接块233共同形成一工字槽234。因此,当所述滑动件23装设于相应的滑槽113内时,所述连接块233卡持于所述滑槽113内,且所述第一滑块231及第二滑块232分别位于所述滑槽113的两侧,进而使得该连接块233沿所述滑槽113滑动,以带动所述把手20相对所述壳体10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滑块232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滑块231的长度,且其远离所述固定部22的端部设置有卡扣235。该卡扣235用以当所述把手20相对所述壳体10滑动时,分别卡持于所述第一卡持槽111或第二卡持槽112内,进而将所述把手20固定于相应的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可以理解,该握持部21上设置有抵持部211。该抵持部211与所述电源插孔32相应设置,用于当所述电源插头31插设于所述电源插孔32,且所述卡扣235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持槽111时,抵持所述电源插头31,以防止电源插头31意外掉落。请一并参阅图2与图3,当所述把手20固定于相应的第一位置,即所述卡扣235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持槽111时,所述电源装置100处于第一状态。此时所述把手20的抵持部211遮挡住电源插孔32,从而使得所述电源插头31无法插入电源插孔32内。请一并参阅图4与图5,当所述卡扣235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持槽112时,此时电源装置100处于第二状态,所述把手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此时所述把手20的抵持部211未遮挡住电源插孔32。当所述电源插头31插设于所述电源插孔32内时,所述把手20上的抵持部211有效抵持所述电源插头31,进而防止用户在使用该电源装置100时,电源插头31从所述电源插孔32内脱落。每一第二滑块232远离所述第一滑块231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柱24。该固定柱24上沿其轴向方向开有固定孔241。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孔241为一盲孔,用以收容一相应的弹性件25。可以理解,该弹性件25可为弹簧或扭簧。在本实施例中,该弹性件25为弹簧。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滑动件23还包括压块26。该压块26设置于所述固定柱24远离所述第二滑块232的一端。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该压块26大致呈长方体状,其一端设置有倒角261。该电源装置100的顶面13上设置至少一销孔13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销孔132的数量与所述弹性件25的数量一致,即为两个。通过将定位销131分别穿过对应的销孔132,并使得所述弹性件25套设于所述定位销131上,使得弹性件25在受压时不会侧向移动。该弹性件25的一端抵持于所述固定孔241的底部,另一端抵持于所述壳体10的顶面13。请再次参阅图3,所述电源装置100还包括弹片50。该弹片50具有弹性变形能力。该弹片50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定位孔51。所述电源装置100的的壳体10的其中一侧面15设置有相应的配合孔(图未示),通过将相应的定位柱151分别穿过对应的定位孔51及配合孔,以将所述弹片5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10上。所述弹片50的另一端还设置有卡勾53和折边55。该卡勾53和折边55分别设置于所述弹片50远离所述定位孔51的一端两侧。所述侧面15上还设置有卡槽153。当所述弹片50受压变形时,所述卡勾53可插入所述卡槽153内,以与所述卡槽153卡接。请再次参阅图2与图3,当所述把手20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压块26与所述弹片50间隔设置,即两者无接触,此时,所述卡勾53与所述卡槽153分离设置,即所述卡勾53未与所述卡槽153卡接。请参阅图4与图5,当所述把手20由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所述压块26会逐渐靠近所述弹片50,即逐渐缩小两者之间的距离,直至与所述弹片50接触并挤压所述弹片50的折边55。如此,该弹片50的折边55将受到所述压块26上的倒角261的挤压,而向所述卡槽153的方向运动,直至卡持于所述卡槽153内。此时,所述弹性件25仍压缩于所述固定柱24的底部。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装置100还包括底盖60,所述底盖60装设于所述壳体10下方,用以与所述壳体10配合,以共同围成一封闭空间。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电源装置100的端面11上还设置有风扇孔115和安装孔116。该风扇孔115设置于所述端面11上。该安装孔116的数量为四个,位于所述风扇孔115的外侧的四个角上。该电源装置100还包括风扇40,该风扇40设置于封闭空间内,且对准所述风扇孔115,通过将紧固件70,例如螺丝或螺钉,依次穿过所述安装孔116,以固定所述风扇40,且在电源装置100工作时对电源装置100进行散热。可以理解,请一并参阅图6与图7,本发明所述的电源装置100可应用于机箱200。该机箱200包括箱体201,所述电源装置100可从所述箱体201的一端壁202插入至所述箱体201内。该箱体201的一侧壁203开设有卡勾槽204,该卡勾槽204用于与所述壳体10上的卡槽153相对应,用以使得所述电源装置100固定于所述机箱200上。先将所述电源装置100的把手20滑动至第一位置,此时由于所述把手20上的抵持部211遮挡住所述电源插孔32,用户无法插上电源插头31,将所述电源装置100装入所述机箱200内。接着,将电源装置100固定于机箱200中,按压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持槽111中的卡扣235,使其与所述第一卡持槽111脱离卡接。所述弹性件25恢复原长产生弹性形变,所述把手20在弹性件25的弹力作用下远离所述顶面13滑动。在该把手20滑动过程中,所述压块26逐渐缩小与所述弹片50之间的距离直至接触并挤压,所述压块26上的倒角261挤压所述弹片50上的折边55,使得所述弹片50向所述卡槽153的方向运动,使所述卡勾53插入所述卡槽153和所述卡勾槽204内,以将所述电源装置100固定于机箱200。最后,插上电源插头31,移动所述把手20至第二位置,此时所述把手20上的抵持部211抵持于所述电源插头31的底部,以防止所述电源插头31松脱。所述压块26上的倒角261仍然挤压所述弹片50上的折边55,使得所述卡勾53卡接于所述卡槽153与卡勾槽204内,以将所述电源装置100固定于机箱200中。此时弹性件25压缩于所述固定柱24的底部。当需要拔出电源装置100时,按压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持槽112中的卡扣235,使其脱离卡接,所述压缩着的弹性件25恢复原长产生弹性形变,所述把手20在弹力作用下远离所述顶面13滑动,拔出所述电源插头31。此时,所述压块26仍挤压所述弹片50的折边55,使得所述卡勾53卡接于所述卡槽153和所述卡勾槽204内。接着,继续滑动所述把手20至第一位置,以将所述卡扣235分别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持槽111。此时,所述压块26朝向所述顶面13运动,所述压块26未与所述弹片50接触,使得所述卡勾53与所述卡槽153和所述卡勾槽204脱离卡接,使得所述电源装置100未固定于所述机箱200上,可将该电源装置100从所述机箱200中拔出。本发明提供的电源装置100及机箱200中,所述把手20可沿所述壳体10滑动,当该把手20滑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把手20遮挡所述电源插孔32,用户不能插电源插头31,确保用户不会触电。而当电源装置100滑动到第二位置时,所述抵持部211抵持于所述电源插孔32处的电源插头31,使得电源装置100在工作时插头不易掉落。综上所述,尽管为说明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然而,本发明不只局限于如上所述的实施例,在不超出本发明基本技术思想的范畴内,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可对其进行多种变形及应用。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