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光电路及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4809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调光电路及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调光电路及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近距离调光应用通常都采用触摸、机械物理等接触式调光,而这种接触式调光方式需要将控制端或控制区域可视化,例如需要设置触摸面板和机械开关面板,但是这种接触式调光不适合在设备中进行暗装,从而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调光电路,旨在提供一种可以在设备中进行暗装的调光电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调光电路,包括调光控制电路、LED负载、红外发射电路、及红外接收电路,还包括用于给所述调光控制电路、所述LED负载、所述红外发射电路、及所述红外接收电路供电的电源;其中,所述调光控制电路输出脉冲信号至所述红外发射电路,所述红外发射电路发射红外信号;在所述红外信号被遮挡物反射后,所述红外接收电路接收到所述红外信号,所述调光控制电路对所述红外接收电路持续接收红外信号的时间进行计时,所述调光控制电路根据计时时间值大小,调节所述LED负载的发光亮度。优选地,所述红外发射电路发射的红外信号初次被遮挡物反射后,红外接收电路接收到红外信号,所述调光控制电路根据计时的时间值的大小调高所述LED负载发光亮度;在初次调光结束后,所述红外发射电路发射的红外信号再次被遮挡物反射后,红外接收电路接收到红外信号,所述调光控制电路根据计时的时间值 的大小调低所述LED负载发光亮度。优选地,所述电源分别与所述调光控制电路、所述红外发射电路、及所述红外接收电路的电源端连接;所述调光控制电路的红外发射端与所述红外发射电路连接,所述调光控制电路的红外接收端与所述红外接收电路连接;所述调光控制电路的驱动端与所述LED负载的一端连接,所述LED负载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连接。优选地,所述调光电路还包括线性稳压电路,所述线性稳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线性稳压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调光控制电路、所述红外发射电路、及所述红外接收电路的电源端连接。优选地,所述调光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及第一NMOS管,所述控制芯片的电源端与所述线性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电源端还经所述第一电容接地;所述控制芯片的红外接收端与所述红外接收电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红外发射端与所述红外发射电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的复位端经所述第二电容接地;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驱动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NMOS管的门极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源极接地,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与所述LED负载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优选地,所述红外发射电路包括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红外发射二极管、及三极管;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的红外发射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红外发射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红外发射二极管的阳极经所述第四电阻与所述线性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优选地,所述红外接收电路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二NMOS管、及红外接收二极管;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经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线性稳压电路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门极经所述第六电阻与所述红外接收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红外接收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线性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NMOS管的门极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接地。优选地,所述线性稳压电路包括线性稳压芯片、第三电容、及第四电容; 所述线性稳压芯片的电源端与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线性稳压芯片的接地端接地,所述线性稳压芯片的输出端经所述第三电容接地,所述第四电容与所述第三电容并联。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调光电路,该调光电路包括调光控制电路、LED负载、红外发射电路、及红外接收电路,还包括用于给所述调光控制电路、所述LED负载、所述红外发射电路、及所述红外接收电路供电的电源;其中,所述调光控制电路输出脉冲信号至所述红外发射电路,所述红外发射电路发射红外信号;在所述红外信号被遮挡物反射后,所述红外接收电路接收到所述红外信号,所述调光控制电路对所述红外接收电路持续接收红外信号的时间进行计时,所述调光控制电路根据计时时间值的大小,调节所述LED负载的发光亮度。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调光控制电路、LED负载、红外发射电路、红外接收电路、及电源,形成了一种调光电路。该调光电路通过遮挡物例如手,对红外发射电路发出的信号反射至红外接收电路,所述调光控制电路对所述红外接收电路持续接收红外信号的时间进行计时,即对遮挡物遮挡的时间进行计时,并根据该计时的长短对LED负载进行调光。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无需用手进行触摸式控制,使得该调光电路能够暗装于设备内部,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需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调光电路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调光电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调光控制电路R5第五电阻200红外发射电路R6第六电阻300红外接收电路R7第七电阻400LED负载Q1第一NMOS管500电源Q2第二NMOS管600线性稳压电路K三极管R1第一电阻U1控制芯片R2第二电阻U2线性稳压芯片R3第三电阻D1红外发射二极管R4第四电阻D2红外接收二极管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调光电路。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调光电路,包括调光控制电路100、红外发射电路200、红外接收电路300、及LED负载400,还包括用于给所述调光控制电路100、所述红外发射电路200、所述红外接收电路300、及所述LED负载400供电的电源500。所述调光控制电路100输出脉冲信号至所述红外发射电路200,所述红外发射电路200发射红外信号;在所述红外信号被遮挡物反射后,所述红外接收电路300接收到所述红外信号,所述调光控制电路100对所述红外接收电路300持续接收红外信号的时间进行计时,所述调光控制电路100根据计时时间值的大小,调节所述LED负载400的发光亮度。需要说明的是,红外发射电路200发出的红外信号为一种频率较低且固定的脉冲信号,以避免其他红外信号的干扰。在需要进行调光时,操作者用手靠近感应区域,红外发射电路200发出的红外信号被手反射,并被红外接收电路300接收到,调光控制电路100对此红外信号进行识别,若识别成功,调光控制电路100开始遮挡物的遮挡时间进行计时,根据计时的大小,调节LED负载400中LED灯的发光亮度。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调光控制电路100、红外发射电路200、红外接收电路300、LED负载400、及电源500,形成了一种调光电路。该调光电路通过遮挡物例如手,对红外发射电路200发出的信号反射至红外接收电路300,所述调光控制电路100对所述红外接收电路300持续接收红外信号的时间进行计时,即对遮挡物遮挡的时间进行计时,并根据该计时的长短对LED负载400进行调光。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无需用手进行触摸式控制,使得该调光电路能够于暗装设备内部,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具体地,所述红外发射电路200发射的红外信号初次被遮挡物反射后,红外接收电路300接收到红外信号,所述调光控制电路100根据计时的时间值的大小调高所述LED负载400发光亮度。在初次调光结束后,所述红外发射电路200发射的红外信号再次被遮挡物反射后,红外接收电路300接收到红外信号,所述调光控制电路100根据计时的时间值的大小调低所述LED负载400发光亮度。需要说明的是,设定初始状态下,LED的负载发光亮度较暗。将手放置于红外发射电路200的附近,调光控制电路100对此红外信号进行识别后,对遮挡时间进行计时,根据计时大小实时调高LED发光亮度,且遮挡时间越长,LED负载400发光越亮。当达到LED负载400最大发光亮度后,其不再随遮挡时间调高发光亮度。在需要调低LED负载400的发光亮度时,易于理解的是,只需将手再次放置于红外发射电路200附近,类似的,调光控制电路100对此红外信号进行识别后,对遮挡时间进行计时,根据计时大小实时调低LED发光亮度,且时间越长,其LED负载400发光越暗。具体地,所述电源500分别与所述调光控制电路100、所述红外发射电路200、及所述红外接收电路300的电源端连接;所述调光控制电路100的红外发射端与所述红外发射电路200连接,所述调光控制电路100的红外接收端与所述红外接收电路300连接;所述调光控制电路100的驱动端与所述LED负载400的一端连接,所述LED负载400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500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调光电路还包括线性稳压电路600,所述线性稳压电路600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500连接,所述线性稳压电路600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调光控制电路100、所述红外发射电路200、及所述红外接收电路300的电源端连接。本实施例中,电源500输出电压为12V(伏特),经线性稳压电路600进行变换并稳压后,输出5V电压。具体地,所述调光控制电路100包括控制芯片U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及第一NMOS管Q1,所述控制芯片U1的电源端VDD与所述线性稳压电路600的输出端power+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1的电源端VDD还经所述第一电容C1接地;所述控制芯片U1的红外接收端GP2与所述红外接收电路300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1的红外发射端GP1与所述红外发射电路200连接;所述控制芯片U1的复位端RST经所述第二电容C2接地;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驱动端DRI 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NMOS管Q1的门极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Q1源极接地,所述第一NMOS管Q1的漏极与所述LED负载40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接地。需要说明的是,控制芯片U1根据遮挡物遮挡的时间,调节输出PWM控制信号的占空比,从而达到调节LED负载400发光亮度目的。具体地,所述红外发射电路200包括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红外发射二极管D1、及三极管K;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与所述控制芯片U1的红外发射端GP1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所述三极管K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K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K的集电极与所述红外发射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所述红外发射二极管D1的阳极经所述第四电阻R4与所述线性稳压电路600的输出端power+连接。控制芯片U1通过输出低频脉冲信号,控制三极管K的导通和关断,从而使得红外发射二极管D1发出固定频率的红外信号。具体地,所述红外接收电路300包括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二NMOS管Q2、及红外接收二极管D2;所述第二NMOS管Q2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二NMOS管Q2的漏极经所述第五电阻R5与所述线性稳压电路600的输出端power+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Q2的门极经所述第六电阻R6与所述红外接收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红外接收二极管D2的阳极与所述线性稳压电路600的输出端power+连接;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NMOS管Q2的门极连接,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接地。需要说明的是,红外接收二极管D2将红外信号准换成电信号,控制第二NMOS管Q2的导通或关断,从而转换成电平信号输入至控制芯片U1并被控制芯片U1识别。具体地,所述线性稳压电路600包括线性稳压芯片U2、第三电容C3、及第四电容C4;所述线性稳压芯片U2的电源端VIN与所述电源VCC(即图1中的电源500)连接,所述线性稳压芯片U2的接地端GND接地,所述线性稳压芯片U2的输出端VOUT经所述第三电容C3接地,所述第四电容C4与所述第三电容C3并联。本实施例中,线性稳压芯片U2将输入的12V电压转换成5V电压并稳定 输出。其中线性稳压芯片U2的输出端为所述线性稳压电路600的输出端。本实用新型技术采用红外通信实现近距离反射式感应控制,使用时只需用遮挡物例如手,进行近距离感应即可,方便带有LED照明装置的暗装,避免了误操作、环境干扰或不可抗因素导致触电,提高了操作者的安全性,应用十分广泛。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包括上述的调光电路,该调光电路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照明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本照明装置可以是家居橱柜照明的照明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