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功率增流型LED驱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0235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双功率增流型LED驱动电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饰领域,尤其是指用来驱动LED双色灯串或灯带工作的驱动电源。



背景技术:

我们知道,双色LED灯带具有更好的灯光装饰效果,当前双色灯带上使用的LED双色全功率电源,都是采用双驱动电路实现的,这导致驱动电源的成本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更合理、生产成本更低的双功率增流型LED驱动电源。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双功率增流型LED驱动电源,包括相互连接的MCU芯片、电源模块和输出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电源模块包括IC1和MOS管Q1;所述MOS管Q1用于双倍电流输出,其G极与MCU芯片对应引脚连接;

所述输出控制电路包括可控硅SC1、SC2,分别控制各自的可控硅SC1、SC2通断的三极管Q2、Q3;所述三极管Q2、Q3的基极分别与MCU芯片对应引脚连接,发射极同时与MOS管Q1的S极连接后接地,集电极分别与可控硅SC1、SC2的G极连接;所述可控硅SC1、SC2的A极分别与正、反灯串LED1、LED2的负端连接,用于控制灯串的正反向通电。

在对上述双功率增流型LED驱动电源的改进方案中,所述MCU芯片的型号是MK6A12P。

在对上述双功率增流型LED驱动电源的改进方案中,所述IC1的型号是S5133D。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电源模块只用一个单驱就能实现两串灯串的双功率输出,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合理、生产成本更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方框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双功率增流型LED驱动电源,如图1、2所示,包括相互连接的MCU芯片1、电源模块2和输出控制电路3,其中:

所述电源模块2包括IC1和MOS管Q1;所述MOS管Q1用于双倍电流输出,即其导通时实现增加电流(简称增流),其G极与MCU芯片1的对应引脚连接;

所述输出控制电路3包括可控硅SC1、SC2,分别控制各自的可控硅SC1、SC2通断的三极管Q2、Q3;所述三极管Q2、Q3的基极分别与MCU芯片对应引脚连接,发射极同时与MOS管Q1的S极连接后接地,集电极分别与可控硅SC1、SC2的G极连接,当三极管Q2不导通时,可控硅SC1导通;而当三极管Q2导通时,可控硅SC1不导通;同样,当三极管Q3不导通时,可控硅SC2导通;而当三极管Q3导通时,可控硅SC2不导通;所述可控硅SC1、SC2的A极分别与正、反灯串LED1、LED2的负端连接,用于控制灯串的正反向通电;所述正、反灯串LED1、LED2的正端与电源模块的对应引脚连接。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工作的:

当MCU芯片1控制三极管Q2不导通时,可控硅SC1导通,电源模块2输出电流约240MA,这时使LED1灯串通电点亮;而当MCU芯片1控制三极管Q3不导通时,可控硅SC2导通,电源模块2输出电流约240MA,这时LED2灯串通电点亮,这样就实现了驱动电源的单功率输出——LED1、2灯串的交替点亮;

当MCU芯片1控制三极管Q2、Q3都不导通时,可控硅SC1、SC2则同时导通,于是使MOS管Q1导通,电源模块2输出双倍电流给LED1、2灯串同时点亮,从而实现双功率增流。

从上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模块只用一个MOS管这一单驱就能实现正、反向输入的灯串的双功率输出,因此的结构更合理、生产成本更低。

具体地,所述MCU芯片1(即IC1)的型号可以是MK6A12P等。

所述电源模块2的IC1型号可以是S5133D等。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及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