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吸嘴杆的定位运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5974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陈列式贴片机贴装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超薄吸嘴杆的定位运动机构。



背景技术:

贴装头是贴片机的重要组成部件,贴装头主要包括有头部底座、吸嘴杆和吸嘴杆转角机构,头部底座表面沿长度方向阵列着多个杆基座,一个杆基座就固定一个吸嘴杆,吸嘴杆转角机构控制着吸嘴杆的转动角度,以便调整、修正元件的角度后再进行头部。

现有吸嘴杆的数量普通在10~30个,当然,吸嘴杆的数量也可以更多。由于杆基座固定在头部底座上是要占用一定空间;所以,当吸嘴杆的数量越多,贴装头的头部效率可以提高,但头部底座的安装空间也要越大,自然贴装头的重量体积也就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想保证原有的贴片速度,那必然要增加电机功率,这样一来,贴片机总功率、重量、体积也随之变大;显然与当下提高贴片效率的同时,进一步减小贴装头体积和重量的发展方向相违背。所以,凭靠单独增加吸嘴杆的数量来提高贴片效率是不可取。

那么,如何能够在增加吸嘴杆的数量,同时缩小杆基座在头部底座安装空间来缩小头部底座的体积和重量已成为当下行业内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超薄吸嘴杆的定位运动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薄吸嘴杆的定位运动机构,包括头部底座和梯型拉块,所述头部底座的正表面设置有与梯型拉块相匹配的梯型槽,所述梯型拉块嵌设在梯型槽中;所述头部底座沿正表面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杆基座组合体,所述杆基座组合体由外杆基座本体和内杆基座本体组成,所述外杆基座本体包括有外杆基座和两个外滑块,两个外滑块分别固定设置在外杆基座的上、下两端部上;所述内杆基座本体包括有内杆基座和两个内滑块,两个内滑块分别固定设置在内杆基座的上、下两端部上;所述头部底座沿正表面的宽度方向设置有两条与外滑块相匹配的外导轨,所述头部底座沿正表面的宽度方向设置有两条与内滑块相匹配的内导轨;两条内导轨位于两条外导轨之间,所述梯型槽位于两条内导轨之间;所述梯型槽、外导轨和内导轨均相互平行设置,外滑块和内滑块是相互错开配对的。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薄吸嘴杆的定位运动机构,包括头部底座和梯型拉块,所述头部底座的正表面设置有与梯型拉块相匹配的梯型槽,所述梯型拉块嵌设在梯型槽中;所述头部底座沿正表面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杆基座组合体,所述杆基座组合体由外杆基座本体和内杆基座本体组成,外杆基座本体和内杆基座本体是相互错开配对的;所述外杆基座本体包括有外杆基座和两个外滑块,两个外滑块分别固定设置在外杆基座的上、下两端部上;所述内杆基座本体包括有内杆基座和两个内滑块,两个内滑块分别固定设置在内杆基座的上、下两端部上;所述头部底座沿正表面的宽度方向设置有两条与外滑块相匹配的外导轨,所述头部底座沿正表面的宽度方向设置有两条与内滑块相匹配的内导轨;两条内导轨位于两条外导轨之间,所述梯型槽位于两条内导轨之间;所述梯型槽、外导轨和内导轨均相互平行设置。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通过将杆基座组合体设置为外杆基座本体和内杆基座本体,通过将两条内导轨设置在两条外导轨之间,使得位于梯型槽上部的外滑块和位于梯型槽上部的内滑块相互错开设置,使得位于梯型槽下部的外滑块和位于梯型槽下部的内滑块相互错开设置,从而节省了外杆基座本体和内杆基座本体在头部底座正表面的定位空间,使得相邻两个杆基座本体之间的间隙几乎为零,便于让贴装头的体积、重量进一步小型化,便于加装更多个吸嘴杆,以便成倍提高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置合理,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头部底座; 1-1、梯型槽;

21、外杆基座本体; 21-1、外杆基座; 21-2、外滑块; 22、外导轨;

31、内杆基座本体; 31-1、内杆基座; 31-2、内滑块; 32、内导轨;

4、吸嘴杆; 5、梯型拉块; 6、拉紧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超薄吸嘴杆的定位运动机构,包括头部底座1和梯型拉块5,所述头部底座1的正表面设置有与梯型拉块5相匹配的梯型槽1-1,所述梯型拉块5嵌设在梯型槽1-1中。

所述头部底座1沿正表面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杆基座组合体,所述杆基座组合体由外杆基座本体21和内杆基座本体31组成,外杆基座本体21和内杆基座本体31是相互错开配对的;所述外杆基座本体21包括有外杆基座21-1和两个外滑块21-2,两个外滑块21-2分别固定设置在外杆基座21-1的上、下两端部上;所述内杆基座本体31包括有内杆基座31-1和两个内滑块31-2,两个内滑块31-2分别固定设置在内杆基座31-1的上、下两端部上。

所述头部底座1沿正表面的宽度方向设置有两条与外滑块21-2相匹配的外导轨22,外滑块21-2嵌设在对应的外导轨22上;所述头部底座1沿正表面的宽度方向设置有两条与内滑块31-2相匹配的内导轨32;内滑块31-2嵌设在对应的内导轨32上。两条内导轨32位于两条外导轨22之间,所述梯型槽1-1位于两条内导轨32之间;所述梯型槽1-1、外导轨22和内导轨32均相互平行设置。

所述外杆基座本体21和内杆基座本体31均嵌套有吸嘴杆4,外杆基座本体21和内杆基座本体31均还设置有转角齿轮,转角齿轮与齿条(图中未示出)相啮接,通过转角电机(图中未示出)带动转角齿轮转动,转角齿轮在齿条方向做水平运动,两个外滑块21-2带动着外杆基座21-1沿外导轨22方向做水平运动,两个内滑块31-2带动着内杆基座31-1沿内导轨32方向做水平运动,从而实现吸嘴杆4的角度调整修正;转角齿轮、齿条、转角电机、外滑块21-2、外导轨22、内滑块31-2和导轨32构成贴装头的吸嘴杆转角机构;拉紧螺丝6与外杆基座21-1螺纹连接后与梯型拉块5相螺纹连接,以便将外杆基座21-1固定在头部底座1上,拉紧螺丝6与内杆基座31-1螺纹连接后与梯型拉块5相螺纹连接,以便将内杆基座31-1锁紧固定在头部底座1上。

进一步地,外滑块21-2和内滑块31-2是相互错开配对的,即位于梯型槽1-1上部的外滑块21-2和位于梯型槽1-1上部的内滑块31-2相互错开设置,位于下梯型槽1-1部的外滑块21-2和位于梯型槽1-1下部的内滑块31-2相互错开设置,从而节省了外杆基座本体21和内杆基座本体31在头部底座1正表面的定位空间,使得相邻两个杆基座本体之间的间隙几乎为零,便于让贴装头的体积、重量进一步小型化。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通过将杆基座组合体设置为外杆基座本体和内杆基座本体,通过将两条内导轨设置在两条外导轨之间,使得位于梯型槽上部的外滑块和位于梯型槽上部的内滑块相互错开设置,使得位于梯型槽下部的外滑块和位于梯型槽下部的内滑块相互错开设置,从而节省了外杆基座本体和内杆基座本体在头部底座正表面的定位空间,使得相邻两个杆基座本体之间的间隙几乎为零,便于让贴装头的体积、重量进一步小型化,便于加装更多个吸嘴杆,以便成倍提高生产效率。另外,该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造成本低。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