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控照明装置的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3090阅读:6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控照明装置的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光控照明电路的制作主要是利用半导体光电器件(光敏电阻)的特性制作而成的。它利用光线的强弱来控制照明开关的动作,动作点可根据实际光线的强弱来进行调节。运作时无须人员操作,这样避免了人工操作开关不及时等不利因素,因而有效地节约了电能。目前市场上的光控照明器的结构比较复杂、成本高昂、功耗较高。另外,目前的光控照明器的控制电路不具有电路保护功能,造成电路安全性不高,使用时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具有电路保护功能、电路安全性不高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电路保护功能、电路安全性较高的光控照明装置的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光控照明装置的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一电位器、第二电位器、第一电容、第二电容、集成运算放大器、三极管、第一二极管、双向稳压二极管和继电器,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分别与供电电源的一端和第八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第一电位器的一固定端连接,所述第一电位器的另一固定端和其滑动端均与所述供电电源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和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位器的另一固定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继电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和第二电位器的一固定端连接,所述第二电位器的另一固定端和其滑动端连接均与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同向输入端和第三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电源端与所述供电电源连接,所述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接地端接地,所述集成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第三电阻的另一端和双向稳压二极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双向稳压二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电容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和继电器的另一端均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控照明装置的控制电路中,还包括第九电阻,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控照明装置的控制电路中,还包括第十电阻,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控照明装置的控制电路中,还包括第十一电阻,所述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电源端通过所述第十一电阻连接所述供电电源。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控照明装置的控制电路中,还包括第十二电阻,所述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接地端通过所述第十二电阻接地。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控照明装置的控制电路中,还包括第十三电阻,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所述第十三电阻与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控照明装置的控制电路中,还包括第十四电阻,所述第十四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继电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控照明装置的控制电路中,所述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光控照明装置的控制电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设有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一电位器、第二电位器、第一电容、第二电容、集成运算放大器、三极管、第一二极管、双向稳压二极管和继电器,第八电阻用于进行过流保护,第二电容用于防止集成运算放大器与三极管之间的干扰,因此其具有电路保护功能、电路安全性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光控照明装置的控制电路一个实施例中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光控照明装置的控制电路实施例中,该光控照明装置的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中,该光控照明装置的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一电位器RP1、第二电位器RP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集成运算放大器IC、三极管Q1、第一二极管D1、双向稳压二极管DZ和继电器Q1,第七电阻R7的一端分别与供电电源VCC的一端和第八电阻R8的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和第一电位器RP1的一固定端连接,第一电位器RP1的另一固定端和其滑动端均与供电电源VCC的另一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和集成运算放大器IC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与第一电位器RP1的另一固定端连接,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和继电器K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和第二电位器RP2的一固定端连接,第二电位器RP2的另一固定端和其滑动端连接均与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集成运算放大器IC的同向输入端和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集成运算放大器IC的电源端与供电电源VCC连接,集成运算放大器IC的接地端接地,集成运算放大器IC的输出端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和双向稳压二极管DZ的一端连接,双向稳压二极管DZ的另一端与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电容C2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和继电器K的另一端均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本实施例中,三极管Q1为NPN型三极管,当然,在本实施例的一些情况下,三极管Q1也可以为PNP型三极管,但这时电路的结构也要相应发生变化。

本实施例中,第八电阻R8为限流电阻,用于对第五电阻R5和第七电阻R7之间的支路进行过流保护,第二电容C2为耦合电容,用于防止集成运算放大器IC和三极管Q1之间的干扰,因此其具有电路保护功能、电路安全性较高。其中,第七电阻R7为光敏电阻,在外界照明度强时第七电阻R7呈低电阻,供电电源VCC的电压通过第七电阻R7和第一电位器RP1分压,三极管Q1截止,继电器K不动作,灯不亮;当外界照明昏暗时,第七电阻R7的阻值开始变大,三极管Q1导通,继电器K得电吸合,灯点亮发光。

本实施例中,该光控照明装置的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九电阻R9,第九电阻R9的一端与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与集成运算放大器IC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九电阻R9为限流电阻,用于对第一电阻R1和集成运算放大器IC之间的支路进行过流保护。

本实施例中,该光控照明装置的控制电路还包括第十电阻R10,第十电阻R10的一端与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第十电阻R8的另一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第十电阻R8为限流电阻,用于对第五电阻R5和第一二极管D1之间的支路进行过流保护。

本实施例中,该光控照明装置的控制电路还包括第十一电阻R11,集成运算放大器IC的电源端通过第十一电阻R11连接供电电源VCC。第十一电阻R11为限流电阻,用于对集成运算放大器IC的电源端所在的支路进行过流保护。

本实施例中,该光控照明装置的控制电路还包括第十二电阻R12,集成运算放大器IC的接地端通过第十二电阻R12接地。第十二电阻R12为限流电阻,用于对集成运算放大器IC的接地端所在的支路进行过流保护。

本实施例中,该光控照明装置的控制电路还包括第十三电阻R13,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第十三电阻R13与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第十三电阻R13为限流电阻,用于对三极管Q1的发射极所在的支路进行过流保护。

本实施例中,该光控照明装置的控制电路还包括第十四电阻R14,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与继电器K的另一端连接,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十四电阻R14为限流电阻,用于对继电器K所在的支路进行过流保护。

总之,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设有限流电阻,可以对电路进行过流保护,因此其具有电路保护功能、电路安全性较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