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性恒流管分压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6050阅读:6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性恒流管分压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驱动电路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性恒流分压电路。



背景技术:

LED作为一种高效的新光源,由于具有寿命长,能耗低,节能环保,正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照明。

线性恒流驱动电源性价比高,但也存在一些致命的缺点,当电网电压升高时恒流管IC1发热严重,严重影响线性电源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LED线性驱动电路技术存在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性恒流分压电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线性恒流分压电路,包括:整流电路,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市电连接;LED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串联连接的LED,LED组件的输入端与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恒流管,恒流管的S端接地,恒流管的Cs端通过检流电阻R3与恒流管的S端连接;恒流管的D端通过分压电路与LED组件的输出端串联连接,分压电路用于降低恒流管D-S两端的电压。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线性恒流分压电路,其利用分压电路使恒流管IC1降低其D-S两端的压降,实现提升功率和提高抗浪涌电压的能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做如下改进:

作为优选的方案,分压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1、电阻R1、电阻R2;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LED组件输出端连接,场效应管Q1的栅极通过电阻R1与LED组件输出端连接,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还通过电阻R2接地,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恒流管的D端连接。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利用场效应管Q1使分压电路的内阻RDS发生变化,这样恒流管D-S两端的电压会跟随栅极的电压变化而变化。

作为优选的方案,电阻R1为可变电阻。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有效调节电阻R1的电阻值,从而调节恒流管D-S两端的电压。

作为优选的方案,电阻R2为可变电阻。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有效调节电阻R2的电阻值,从而使得分压电路更稳定。

作为优选的方案,场效应管Q1为VDMOS场效应管。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性能更佳。

作为优选的方案,当LED组件包括一个LED时,LED组件的输入端为该LED的正端,LED组件的输出端为该LED的负端;

当LED组件包括多个串联的LED时,LED组件的输入端为第一个LED的正端,LED组件的输出端为最后一个LED的负端。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性能稳定。

作为优选的方案,恒流管D-S两端的电压与分压电路两端的电压相同。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性能稳定。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整流电路与市电之间通过多级降压电路连接,多级降压电路用于对市电进行多级降压。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性能更稳定。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整流电路与市电之间通过稳压电路连接,稳压电路用于保持电压平稳。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性能更稳定。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整流电路与LED组件之间通过蓄电池连接。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性能更稳定,即使市电突然断开,电源也不会突然消失,保证电路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性恒流分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压电路和恒流管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性恒流分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压电路和恒流管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其中:1整流电路、2 LED组件、3分压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种线性恒流分压电路的其中一些实施例中,

如图1和2所示,一种线性恒流分压电路包括:整流电路1、LED组件2、恒流管IC1以及分压电路3。

整流电路1的输入端与市电连接。

LED组件2包括多个串联连接的LED,如图1所示的,Dx1、Dx2、...、Dxn,LED组件2的输入端为第一个LED(Dx1)的正端,LED组件2的输出端为最后一个LED(Dxn)的负端。LED组件2的输入端与整流电路1的输出端连接。值得注意的是,当n=1时,即当LED组件2包括一个LED(Dx1)时,LED组件2的输入端为该LED(Dx1)的正端,LED组件2的输出端为该LED(Dx1)的负端。

恒流管IC1的S端接地,恒流管IC1的Cs端通过检流电阻R3与恒流管IC1的S端连接,检流电阻R3设定恒流电流大小;恒流管IC1的D端通过分压电路3与LED组件2的输出端串联连接,分压电路3用于降低恒流管D-S两端的电压。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线性恒流分压电路,其利用分压电路3使恒流管IC1降低其D-S两端的压降,实现提升功率和提高抗浪涌电压的能力。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分压电路3包括:场效应管Q1、电阻R1、电阻R2;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LED组件2输出端连接,场效应管Q1的栅极通过电阻R1与LED组件2输出端连接,场效应管Q1的栅极还通过电阻R2接地,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恒流管的D端连接。场效应管Q1为VDMOS场效应管。

电阻R1为可变电阻,可以有效调节电阻R1的电阻值,从而调节恒流管D-S两端的电压。

本实用新型利用场效应管Q1的内阻(RDS)由栅极(G)电压控制的原理,电阻R1连接在场效应管Q1的漏极(D)和栅极(G)之间,电阻R2连接在场效应管Q1栅极(G)和地之间,当漏极(D)电压变化时通过电阻R1同时使栅极(G)控制端电压变化,使场效应管Q1的内阻(RDS)发生变化,这样恒流管D-S两端的电压会跟随栅极的电压变化而变化。

恒流管D-S两端的电压与分压电路3两端的电压相同,调整电阻R1的电阻值使分压电路3和恒流管IC1电压降各分配50%电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性恒流管分压电路,由市电整流后连接LED组件2的输入端,分压电路3连接LED组件2的输出端,恒流管D端连接场效应管Q1的源极,恒流管CS端连接检流电阻R3起恒流作用,恒流管S端连接地。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当电网输入电压升高时恒流管D-S两端的压降由场效应管Q1自动跟随分配50%压降电压,降低恒流管IC1的温升,扩展恒流管输出功率2陪的能力,可实现线性大功率驱动器,比用多恒流管并联方法实现线性大功率驱动提高了可靠性,降低了成本,同时增加线路抗浪涌电压能力。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简单。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电阻R2为可变电阻。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有效调节电阻R2的电阻值,从而使得分压电路更稳定。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整流电路1与市电之间通过多级降压电路连接,多级降压电路用于对市电进行多级降压。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性能更稳定。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整流电路与市电之间通过稳压电路连接,稳压电路用于保持电压平稳。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性能更稳定。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整流电路1与LED组件2之间通过蓄电池连接。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性能更稳定,即使市电突然断开,电源也不会突然消失,保证电路的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分压电路可以连接任意功率大小或电流大小的内置、外置MOS管的恒流管IC1。

如图3和4所示,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申请公开的一种线性恒流管分压电路包括:两个串联连接的分压电路,即在分压电路3与恒流管之间串联有分压电路4,分压电路4包括:场效应管Q2、电阻R4、电阻R5;场效应管Q2的漏极与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连接,场效应管Q2的栅极通过电阻R4与场效应管Q1的源极连接,场效应管Q2的栅极还通过电阻R5接地,场效应管Q2的源极与恒流管的D端连接。场效应管Q2为VDMOS场效应管。

采用该结构,本实用新型进行多级电压降低,更稳定。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