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空试验数据采集电路隔离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91143发布日期:2018-07-20 22:15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测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航空试验数据采集电路隔离模块。



背景技术:

航空试验中有大量的试验设备和测试设备,并且航空试验现场通常具有设备多、信号复杂的特点,强电和弱电信号混合,模拟和数字信号混合,这使得现场试验设备和测试设备之间传输的信号容易相互干扰,数据的获取和记录变得困难,经常由于信号相互干扰严重,采集记录的信号出现较大的畸变,采集的数据易于出现错误。对于现场信号的抗干扰措施和改善数据采集的可靠性措施,有效的方法是试验设备和测试设备的信号之间增加电路隔离模块。数据采集系统是测试设备的一种,用于对试验数据进行采集、显示和存储,它同样会受到试验现场的各种干扰,也需要引入隔离措施。目前的电路隔离模块的核心器件是光电隔离芯片。其缺点是:第一、光电隔离芯片的输入阻抗低,对信号源的输出驱动能力有影响;第二、光电隔离芯片的输出信号零点漂移无法控制,造成输出信号的零点误差大;第三、输出噪声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航空试验数据采集电路隔离模块,以便增大光电隔离芯片的输入阻抗,实现与信号源的阻抗匹配;具有零点漂移控制能力,消除输出信号的零点误差;降低输出噪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航空试验数据采集电路隔离模块,包括一个电路隔离单元3,电路隔离单元3包括隔离芯片N2、电容C1至电容C4和电阻R6;电容C1和电容C2的一端与隔离芯片N2的输入端地GND2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与隔离芯片N2的输入端负电源-15V2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与隔离芯片N2的输入端正电源+15V2连接,电容C3和电容C4的一端与隔离芯片N2的输出端地GND1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与隔离芯片N2的输出端正电源+15V1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与隔离芯片N2的输出端负电源-15V1连接,电阻R6的一端与隔离芯片N2的输出端Vout连接;其特征在于:

在输入端有一个输入缓冲单元1和信号调零单元2;输入缓冲单元1包括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5,还包括第1运放N1;电阻R1和电阻R2的一端共同连接至第1运放N1的同相输入端,电阻R1的另一端为隔离模块的输入端,电阻R2的另一端与输入端地GND2连接,电阻R5的一端分别与第1运放N1的输出端和第1运放N1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1运放N1的正电源输入端与输入端正电源+15V2连接,第1运放N1的负电源输入端与输入端负电源-15V2连接;

信号调零单元2包括电阻R3、电阻R4和电位器W;电阻R3的一端与输入端负电源-15V2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位器W的一个固定端连接,电阻R4的一端与输入端正电源+15V2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位器W的另一个固定端连接,电位器W的滑动端分别与R5的另一端和隔离芯片N2的输入端Vin连接;

在输出端有一个输出滤波单元4,包括第3运放N3、第4运放N4、电阻R7至电阻R11,电容C5至电容C10;电阻R7的一端和电容C5的一端同时连接到第3运放N3的同相输入端,电容C5的另一端与输出端地GND1连接,电容C6的一端分别与第3运放N3的输出端和第3运放N3的反相输入端连接,信号隔离单元的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7的另一端和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8的一端分别与电阻R9的一端和电容C8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第3运放N3的输出端连接,电容C8的另一端与输出端地GND1连接,第3运放N3的正电源输入端与输出端正电源+15V1连接,第3运放N3的负电源输入端与输出端负电源-15V1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9的一端和第4运放N4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电容C9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7的一端和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与电容C6的一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1的一端、第4运放N4的反相输入端和第4运放N4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电容C10的一端连接,电容C10的另一端与输出端地GND1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为隔离模块的输出端,第4运放N4的正电源输入端与输出端正电源+15V1连接,第4运放N4的负电源输入端与输出端负电源-15V1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提出了一种航空试验数据采集电路隔离模块,能增大光电隔离芯片的输入阻抗,实现了与信号源的阻抗匹配;具有零点漂移控制能力,消除了输出信号的零点误差;有效降低了输出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图2,一种航空试验数据采集电路隔离模块,包括一个电路隔离单元3,电路隔离单元3包括隔离芯片N2、电容C1至电容C4和电阻R6;电容C1和电容C2的一端与隔离芯片N2的输入端地GND2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与隔离芯片N2的输入端负电源-15V2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与隔离芯片N2的输入端正电源+15V2连接,电容C3和电容C4的一端与隔离芯片N2的输出端地GND1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与隔离芯片N2的输出端正电源+15V1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与隔离芯片N2的输出端负电源-15V1连接,电阻R6的一端与隔离芯片N2的输出端Vout连接;其特征在于:

在输入端有一个输入缓冲单元1和信号调零单元2;输入缓冲单元1包括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5,还包括第1运放N1;电阻R1和电阻R2的一端共同连接至第1运放N1的同相输入端,电阻R1的另一端为隔离模块的输入端,电阻R2的另一端与输入端地GND2连接,电阻R5的一端分别与第1运放N1的输出端和第1运放N1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1运放N1的正电源输入端与输入端正电源+15V2连接,第1运放N1的负电源输入端与输入端负电源-15V2连接;

信号调零单元2包括电阻R3、电阻R4和电位器W;电阻R3的一端与输入端负电源-15V2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电位器W的一个固定端连接,电阻R4的一端与输入端正电源+15V2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位器W的另一个固定端连接,电位器W的滑动端分别与R5的另一端和隔离芯片N2的输入端Vin连接;

在输出端有一个输出滤波单元4,包括第3运放N3、第4运放N4、电阻R7至电阻R11,电容C5至电容C10;电阻R7的一端和电容C5的一端同时连接到第3运放N3的同相输入端,电容C5的另一端与输出端地GND1连接,电容C6的一端分别与第3运放N3的输出端和第3运放N3的反相输入端连接,信号隔离单元的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7的另一端和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8的一端分别与电阻R9的一端和电容C8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第3运放N3的输出端连接,电容C8的另一端与输出端地GND1连接,第3运放N3的正电源输入端与输出端正电源+15V1连接,第3运放N3的负电源输入端与输出端负电源-15V1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9的一端和第4运放N4的同相输入端连接,电容C9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7的一端和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电容C7的另一端与电容C6的一端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1的一端、第4运放N4的反相输入端和第4运放N4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电容C10的一端连接,电容C10的另一端与输出端地GND1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为隔离模块的输出端,第4运放N4的正电源输入端与输出端正电源+15V1连接,第4运放N4的负电源输入端与输出端负电源-15V1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输入缓冲:实现输入信号缓冲功能。电阻R1和电阻R2用于对输入大电压信号做衰减,经过衰减的信号进入第1运放N1做缓冲,缓冲放大倍数是一倍,第1运放N1的输出经过电阻R5的限流,输出到隔离芯片N2的信号输入端。

信号调零:实现调整信号的零点电平功能。微调电位器W,与电阻R3、电阻R4配合,从输入端正电源+15V2和输入端负电源-15V2获得一个可以调整的偏置电压,与第1运放N1输出的信号求和后输出到隔离芯片N2。

信号隔离:实现信号的电气隔离功能。隔离芯片N2内部采用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变压器方式耦合,从而实现电信号隔离,外围的电容C1至电容C4实现隔离芯片N2的电源的滤波,使隔离运放供电更稳定,隔离芯片N2输出的信号经过电阻R6进入下一级的输出滤波单元。

输出滤波:实现低通滤波器功能。它通过三组滤波器实现。第3运放N3和它的外围元件共同实现第一组低通滤波器,第4运放N4和它的外围元件共同实现双T型第二组滤波器,电阻R11和电容C10实现第三组低通滤波器。

实施例,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以构成多通道隔离模块,本实施例为8通道隔离模块。其中隔离芯片N2可以采用:ISO124、AD215;运算放大器可以采用:TL082、OP07。

本实施例不仅能实现传统模块的隔离功能,而且增加前端输入缓冲和信号调零,输出增加了低通滤波器,使得输入和输出信号的隔离效果更好,经过隔离的输出信号更纯净。本实施例具有通道多、成本低、体积小、隔离稳定可靠、输出信号更纯净等优点。可用于航空地面试验的信号隔离,尤其适合多通道航空地面试验数据采集系统的信号隔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