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B双面板PIN钉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4790发布日期:2018-08-29 01:26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PCB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PCB双面板PIN钉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为避免普通的PIN钉安装导致PCB板铜压伤、PIN钉安装位置修改多、时效性低、可操作性差;普遍的做法是将PCB板放于普通的办公桌上,再将黄菲林片放于PCB板A面上,同时在PCB板的无铜区域进行PIN钉安装,安装过程中需要将PCB板左右翻转180度进行检验B面的PIN钉位置是否有铜压伤,如有PCB铜压伤再进行位置修改,修改到没有PCB板铜压伤为止;此种做法存在以下缺点:PIN钉安装过程中PCB铜易压伤,PIN钉安装位子修改多、同时PIN钉安装的时效性低,可操作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CB双面板PIN钉安装装置,避免了PCB板铜面压伤、提高了制作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及时效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PCB双面板PIN钉安装装置,包括办公桌、玻璃板、PCB板和黄菲林,所述办公桌由桌子机架和桌子盒子组成,桌子盒子安装于桌子机架上,桌子盒子的端面上安装有所述玻璃板,桌子盒子内安装有日光灯,所述日光灯的照射端与玻璃板相对应;玻璃板的端面上设置有PCB板和黄菲林,PCB板安装于玻璃板上,PCB板位于日光灯的正上方,黄菲林安装于PCB板上;黄菲林的端面上还设置有PIN钉,所述PIN钉安装于黄菲林的透光板面上。

优选的,所述桌子盒子内还安装有控制日光灯的电控部件。

优选的,所述桌子机架为尺寸60*60mm的普通方铁。

优选的,所述桌子盒子为一种SUS304材料制成的构件。

优选的,所述玻璃板由尺寸为1060*660*10mm的透明玻璃组成。

优选的,所述PIN钉采用底座直径为25mm的不锈钢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PCB双面板PIN钉安装装置,利用了光源可以透射过无铜区域,无法透射过有铜区域的原理;通过日光灯光源透射过PCB板与黄菲林同时存在的无铜区域,在两者同时存在的无铜区域进行PIN钉安装,从而避免了PCB板铜面压伤的品质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安装PIN钉过程中经常需要修改PIN钉安装位置的问题,提高了制作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及时效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A-A结构放大图。

图中:1办公桌、2桌子机架、3桌子盒子、4玻璃板、5日光灯、6 PCB板、7黄菲林、8PIN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一种PCB双面板PIN钉安装装置,包括办公桌1、玻璃板4、PCB板6和黄菲林7,办公桌1由桌子机架2和桌子盒子3组成,桌子机架2为尺寸60*60mm的普通方铁,桌子盒子3为一种SUS304材料的构件;桌子盒子3安装于桌子机架2上,桌子盒子3的端面上安装有玻璃板4,玻璃板4由尺寸为1060*660*10mm的透明玻璃组成;桌子盒子3内安装有日光灯5,日光灯5的照射端与玻璃板4相对应,桌子盒子3内还安装有控制日光灯5的电控部件,通过该电控部件控制日光灯5的启闭;玻璃板4的端面上设置有PCB板6和黄菲林7,PCB板6安装于玻璃板4上,PCB板6位于日光灯5的正上方,黄菲林7安装于PCB板6上;通过日光灯5的光源透射过PCB板6与黄菲林7的重叠区域位置,从而进行下一步PIN钉8的安装;黄菲林7的端面上还设置有PIN钉8,PIN钉8采用底座直径为25mm的不锈钢制成,PIN钉8安装于黄菲林7的透光板面上。

本PCB双面板PIN钉安装装置,利用了光源可以透射过无铜区域,无法透射过有铜区域的原理;通过日光灯5光源透射过PCB板6与黄菲林7同时存在的无铜区域,在两者同时存在的无铜区域进行PIN钉8安装,从而避免了PCB板6铜面压伤的品质问题,同时也避免了安装PIN钉8过程中经常需要修改PIN钉8安装位置的问题,提高了制作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及时效性。

综上所述:本PCB双面板PIN钉安装装置,办公桌1整体结构牢靠、稳定,为PCB板6与黄菲林7进行PIN钉8安装提供稳定场所;通过光源可以透射过无铜区域,无法透射过有铜区域的原理,实现了PCB板6与黄菲林7在进行PIN钉8的安装时不会出现铜面压伤的品质问题以及经常需要修改PIN钉8安装位置的问题,因此,大大高了制作过程中的可操作性及时效性。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