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防护装置的电热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4562发布日期:2018-08-29 01:23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热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防护装置的电热板。



背景技术:

电热板是用电热合金丝作发热材料,用云母软板作绝缘材料,外包以薄金属板(铝板、不锈钢板等)进行加热的设备。典型应用例如电热水瓶。将金属管状电热元件铸于铝盘、铝板中或焊接或镶嵌于铝盘、铝板之上即构成各种形状的电加热盘、电加热。典型应用举例如电饭锅、电熨斗、电咖啡壶等。

目前使用的电热板大多裸露在外面,在操作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可能发生漏电或烫伤,因此,亟待一种改进的技术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防护装置的电热板,在电热主板和电热辅板外侧加装防护板,在操作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减小发生意外的可能性;防护板外设置有显示装置,且显示装置与控制器相连通,显示装置及控制器都可以显示温度,在操作过程中及时观察到温度的变化;由于设置有电热主板和电热辅板,保温性能大大提升,减小了能耗,降低了使用成本,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防护装置的电热板,包括电热主板、连接支架、电热辅板、防护板、显示装置、支撑腿、信号线、控制器及电源线,电热主板下表面与连接支架上表面相连,连接支架下表面与电热辅板上表面相连,电热主板和电热辅板截面面积一致,电热主板和电热辅板外侧与防护板内侧相互连接,防护板外部一端固定安装有显示装置,电热辅板下表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个支撑腿,电热主板一端与信号线一端相连,信号线另一端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一侧固定设置有电源线。

优选的,电热主板包括面层、蓄热层、发热层、保温层及反射层,面层下表面与蓄热层上表面相连,蓄热层下表面与发热层上表面相连,发热层下表面与保温层上表面相连,保温层下表面与反射层相连。

优选的,显示装置包括壳体A、显示屏A、灯头、信号接收器、温控盒、电路板A及电源盒A,壳体A一面开有凹槽A,显示屏A固定安装于凹槽A内,壳体A开有凹槽A一面开有若干小孔,灯头设置于小孔内,电路板A固定安装于壳体A内,电路板A一面与温控盒一面相连,温控盒另一面与信号接收器一端相连,信号接收器另一端与电源盒A相互连接。

优选的,控制器包括壳体B、显示屏B、开关、按钮、信号发射器、电路板B及电源盒B,壳体B一面开有凹槽B,显示屏B固定安装于凹槽B内,壳体B开有凹槽B一面开有若干通孔,开关和按钮设置于通孔内,电路板B固定安装于壳体B内,电路板B一面与信号发射器一端相连,信号发射器另一端与电源盒B相互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电热主板和电热辅板外侧加装防护板,在操作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减小发生意外的可能性。

(2)防护板外部一端固定安装有显示装置,防护板外设置有显示装置,且显示装置与控制器相连通,显示装置及控制器都可以显示温度,在操作过程中及时观察到温度的变化。

(3)由于设置有电热主板和电热辅板,保温性能大大提升,减小了能耗,降低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热主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带防护装置的电热板,包括电热主板1、连接支架2、电热辅板3、防护板4、显示装置5、支撑腿6、信号线7、控制器8及电源线9,电热主板1下表面与连接支架2上表面相连,连接支架2下表面与电热辅板3上表面相连,电热主板1和电热辅板3截面面积一致,电热主板1和电热辅板3外侧与防护板4内侧相互连接,防护板4外部一端固定安装有显示装置5,电热辅板3下表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个支撑腿6,电热主板1一端与信号线7一端相连,信号线7另一端与控制器8相连,控制器8一侧固定设置有电源线9。

如图2所示,电热主板1包括面层11、蓄热层12、发热层13、保温层14及反射层15,面层11下表面与蓄热层12上表面相连,蓄热层12下表面与发热层13上表面相连,发热层13下表面与保温层14上表面相连,保温层14下表面与反射层15相连。

如图3所示,显示装置5包括壳体A51、显示屏A52、灯头53、信号接收器54、温控盒55、电路板A56及电源盒A57,壳体A51一面开有凹槽A,显示屏A52固定安装于凹槽A内,壳体A51开有凹槽A一面开有若干小孔,灯头53设置于小孔内,电路板A56固定安装于壳体A51内,电路板A56一面与温控盒55一面相连,温控盒55另一面与信号接收器54一端相连,信号接收器54另一端与电源盒A57相互连接。

如图4所示,控制器8包括壳体B81、显示屏B82、开关83、按钮84、信号发射器85、电路板B86及电源盒B87,壳体B81一面开有凹槽B,显示屏B82固定安装于凹槽B内,壳体B81开有凹槽B一面开有若干通孔,开关83和按钮84设置于通孔内,电路板B86固定安装于壳体B内,电路板B一面与信号发射器85一端相连,信号发射器85另一端与电源盒B87相互连接。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