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闭环料带传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96726发布日期:2018-11-27 23:40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FPC补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闭环料带传送系统。



背景技术:

补强机在冲贴过程中,需要送料系统输送料带。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步进电机单边驱动,传送速率慢,精度差;没有任何料带监测功能,如果料带在输送过程中传动打滑,会出现送料长度不够,冲切出来的补强片就会不良;出现卡料、断料或无料状况时,如果不能及时感知,自动生产则会出现批量不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传送速率快、精度高并能实时监测传送的闭环料带传送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闭环料带传送系统,包括竖直布置的基板,所述的基板上设有一对同步传动的第一主传动轮和第二主传动轮,所述第二主传动轮的外侧设有能够实时监测料带位移量的监测机构,所述的第一主传动轮外侧设有与所述监测机构高度相对应的第一导向轴,所述第一主传动轮与所述第二主传动轮之间的基板上设有组合式模具,所述的料带依次与所述的第一主传动轮、第一导向轴、组合式模具、监测机构、第二主传动轮相连形成闭环式料带传送系统。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的监测机构包括编码器、将该编码器固定于所述基板的固定座和与所述编码器连接的编码器传动轴。

进一步地,所述的编码器传动轴上设有与所述料带宽度相适配的定位部和位于所述定位部两侧的外挡肩和内挡肩。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主传动轮一侧设有将料带压紧在所述第二主传动轮上的压紧轮。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导向轴上方设有与所述第一主传动轮高度相对应的第二导向轴。

进一步地,所述的基板上设有驱动所述的第一主传动轮和第二主传动轮同步旋转的伺服电机。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的编码器和伺服电机连接的控制系统。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控制系统连接编码器和伺服电机实现对料带传送进行闭环控制,编码器实时监测料带的实际移动量,并将料带的实际移动量反馈到控制系统,如果料带的实际移动量未达到预设定值,控制系统自动控制伺服电机进行纠正,当多次纠正仍然纠正失败时,控制系统自动报警并提示可能出现卡料、断料或无料状况,避免出现不良品,减小生产损失;

2、使用伺服电机同步驱动第一主传动轮和第二主传动轮进行传送料带,料带的张力均匀恒定,不易卡料和断料,传送速率快、精度高,能保证生产效率;

3、编码器传动轴既能保证料带传送的定位精度,又能准确带动编码器旋转,保证编码器有效反馈料带的实际移动量;

4、使用压紧轮将料带压紧在第二主传动轮上,能使料带和第二主传动轮有效接触,提高传送的稳定性;

5、保护套能提高料带与主传动轮之间的附着力,防止料带打滑,并能防止料带擦伤;

6、第一主传动轮、第二导向轴和第一导向轴使料带形成90°弯曲的结构,第二导向轴、第一导向轴和编码器传动轴使料带形成90°弯曲的结构,有利于调整料带传送过程的张力,保证料带传送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监测机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编码器传动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基板、2-第一主传动轮、3-第二主传动轮、4-料带、5-监测机构、6-第一导向轴、7-组合式模具、8-压紧轮、9-第二导向轴、10-保护套、51-编码器、52-固定座、53-编码器传动轴、531-定位部、532-外挡肩、533-内挡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阅图1-3,一种闭环料带传送系统,包括竖直布置的基板1,基板1上设有一对同步传动的第一主传动轮2和第二主传动轮3,第二主传动轮3的外侧设有能够实时监测料带4位移量的监测机构5,监测机构5位于第二主传动轮3的的下方,第一主传动轮2外侧设有与监测机构5高度相对应的第一导向轴6,第一导向轴6与监测机构5共同作用使料带4在第一导向轴6与监测机构5之间呈水平状态,第一主传动轮2与第二主传动轮3之间的基板1上设有组合式模具7,组合式模具7位于第一导向轴6与监测机构5之间,料带4穿过组合式模具7,料带4被水平传送至组合式模具7的冲切处,组合式模具7便根据预设要求冲切出补强片,水平传送料带4能够保证补强片的生产精度,料带4依次与第一主传动轮2、第一导向轴6、组合式模具7、监测机构5、第二主传动轮3相连形成闭环式料带传送系统,监测机构5包括编码器51、将该编码器51固定于基板1的固定座52和与编码器51连接的编码器传动轴53,基板1上设有驱动第一主传动轮2和第二主传动轮3同步旋转的伺服电机,使用伺服电机同步驱动第一主传动轮2和第二主传动轮3进行传送料带4,料带4的张力均匀恒定,不易卡料和断料,传送速率快、精度高,能保证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与编码器51和伺服电机连接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工控机和报警装置,控制系统连接编码器51和伺服电机实现对料带4传送进行闭环控制,编码器51实时监测料带4的实际移动量,并将料带4的实际移动量反馈到控制系统,如果料带4的实际移动量未达到预设定值,控制系统自动控制伺服电机进行纠正,精度达到0.05mm,满足各类高精度料带传送需求,当多次纠正仍然纠正失败时,控制系统自动报警并提示可能出现卡料、断料或无料状况,避免出现不良品,减小生产损失。

编码器传动轴53上设有与料带4宽度相适配的定位部531和位于定位部531两侧的外挡肩532和内挡肩533,编码器传动轴53既能保证料带4传送的定位精度,又能准确带动编码器51的转轴旋转,保证编码器51有效反馈料带4的实际移动量给控制系统,固定座52上设有能够调节其上下位置的安装孔,通过安装孔能够方便调节监测机构5的高度,从而方便调节编码器传动轴53与第一导向轴6位于同一水平面。

第二主传动轮3一侧设有将料带4压紧在第二主传动轮3上的压紧轮8,使用压紧轮8将料带4压紧在第二主传动轮3上,能使料带4和第二主传动轮3有效接触,提高传送的稳定性,基板1上设有调节压紧轮8位置的腰形孔,第一主传动轮2和第二主传动轮3外围均套设有保护套10,保护套10能提高料带4与主传动轮之间的附着力,防止料带4打滑,并能防止料带4擦伤,第一导向轴6上方设有与第一主传动轮2高度相对应的第二导向轴9,第二导向轴9与第一主传动轮2高度相等,第一主传动轮2、第二导向轴9和第一导向轴6使料带4形成90°弯曲的结构,第二导向轴9、第一导向轴6和编码器传动轴53使料带4形成90°弯曲的结构,有利于调整料带4传送过程的张力,保证料带4传送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