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板作业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30360发布日期:2019-12-17 16:27阅读:99来源:国知局
对基板作业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备输送基板的输送装置的对基板作业机。



背景技术:

对基板作业机一般具备输送基板的输送装置,对由输送装置输送到作业位置的基板执行作业。下述专利文献记载了这样的对基板作业机的一例。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01784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具备输送装置的对基板作业机中,希望高效地输送基板。本发明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而作出,以高效地输送基板的情况为课题。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说明书公开了一种对基板作业机,具备:输送装置,输送基板;保持装置,保持由上述输送装置输送至作业位置的基板;及控制装置,控制上述输送装置的工作,上述控制装置控制上述输送装置的工作,以按照所运算出的输送速度来输送基板,其中,上述输送速度是基于预先设定的设定时间和上述输送装置从上述作业位置起对基板进行输送的输送距离或至上述作业位置为止对基板进行输送的输送距离所运算出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以与基板的输送距离对应的输送速度输送基板。由此,能够高效地输送基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焊料印刷机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焊料印刷机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基板输送保持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基板输送保持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aa线的剖视图。

图6是对y方向上的尺寸较大的电路基板进行输送的输送装置的概略俯视图。

图7是对y方向上的尺寸较小的电路基板进行输送的输送装置的概略俯视图。

图8是表示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9是对x方向上的尺寸较大的电路基板进行输送的输送装置的概略侧视图。

图10是对x方向上的尺寸较小的电路基板进行输送的输送装置的概略侧视图。

图11是对x方向上的尺寸较小的电路基板进行输送的输送装置的概略俯视图。

图12是对x方向上的尺寸较小的电路基板进行输送的输送装置的概略侧视图。

图13是对x方向上的尺寸较大的电路基板进行输送的输送装置的概略俯视图。

图14是对x方向上的尺寸较小的电路基板进行输送的输送装置的概略俯视图。

图15是表示变形例的基板输送保持装置的侧视图。

图16是表示变形例的基板输送保持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作为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a)焊料印刷机的结构

图1及图2示出本发明的焊料印刷机10。焊料印刷机10是用于向电路基板印刷膏状焊料的作业机。焊料印刷机10具备:基板输送保持装置20、掩模保持装置22、拍摄装置23、刮板装置24、焊料供给装置26及控制装置(参照图8)28。另外,图1是焊料印刷机10的以来自侧方的视点表示的图,图2是焊料印刷机10的以来自上方的视点表示的图。

如图3至图5所示,基板输送保持装置20具有:输送装置50、基板保持装置52及基板升降装置54。图3是基板输送保持装置20的以来自斜上方的视点表示的图,图4是基板输送保持装置20的以来自上方的视点表示的图,图5是以来自图4的aa线的视点表示的图。

输送装置50具有一对导轨60、62和设于各导轨60、62的第一输送带66及第二输送带68。一对导轨60、62相互平行地配置,各导轨60、62经由一对支撑腿70而支撑于升降台72的上表面。另外,将导轨60、62延伸的方向称为x方向,将与该x方向水平地正交的方向称为y方向,将与x方向及y方向这两方正交的方向称为z方向。

另外,四个滑轮74、75、76、77以y方向为轴心地配置于各导轨60、62的侧面。这四个滑轮74、75、76、77中的两个滑轮74、77配置在各导轨60、62的两端部,其余的两个滑轮75、76以在x方向上稍微分离的状态配置于各导轨60、62的中央部。另外,导轨60与导轨62以彼此的滑轮74、75、76、77的配置面相向的状态配置。

另外,第一输送带66卷挂于各导轨60、62的滑轮74、75,第二输送带68卷挂于各导轨60、62的滑轮76、77。并且,第一输送带66通过电磁马达(参照图8)78的驱动而绕转,第二输送带68通过电磁马达(参照图8)79的驱动而绕转。另外,各输送带66、68的绕转方向设为图5中的顺时针方向。

由此,通过在第一输送带66上载置电路基板(参照图6)80而电路基板80被朝着第二输送带68输送。因此,将第一输送带66所配置的一侧称为上游侧,将第二输送带68所配置的一侧称为下游侧。另外,第一输送带66的下游侧的端部与第二输送带68的上游侧的端部之间的距离被设为比电路基板80在输送方向上的长度尺寸短。因此,如图6所示,从第一输送带66向第二输送带68输送的电路基板80以支撑于第一输送带66和第二输送带68这两方的状态被向第二输送带68输送。并且,电路基板80从第一输送带66向第二输送带68转移,由第二输送带68向下游侧输送。

输送装置50还具有宽度变更装置(参照图8)81,能够变更导轨60与导轨62之间的距离。详细而言,支撑导轨62的一对支撑腿70能够沿着y方向滑动。并且,这一对支撑腿70通过电磁马达(参照图8)82的驱动而向y方向上的任意位置移动。此时,由这一对支撑腿70支撑的导轨62以与导轨60平行的状态相对于导轨60接近、分离。由此,变更导轨60与导轨62之间的距离。这样,能够通过变更导轨60与导轨62之间的距离而输送各种y方向上的尺寸的电路基板80。

具体而言,如例如图6所示,能够通过将导轨60与导轨62之间的距离增大一定程度,来输送y方向上的尺寸较大的电路基板80a。另一方面,如图7所示,能够通过将导轨60与导轨62之间的距离缩小一定程度,而输送y方向上的尺寸较小的电路基板80b。

另外,如图3至图5所示,基板保持装置52具备:支撑台83、台升降机构84及夹紧装置86。支撑台83呈大致矩形,以沿着x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在一对导轨60、62之间。另外,支撑台83的上游侧的端部在x方向上延伸至第一输送带66的中央部,支撑台83的下游侧的端部在x方向上延伸至第二输送带68的中央部。另外,支撑台83的y方向上的两缘与各导轨60、62的输送带66、68在z方向上不重叠。

另外,支撑台83经由台升降机构84而配置于升降台72的上表面,台升降机构84通过电磁马达(参照图8)88的驱动使支撑台83进行升降。另外,支撑台83通过台升降机构84而在支撑台83的上表面位于比输送带66、68的上表面靠下方处的部位与支撑台83的上表面位于比输送带66、68的上表面靠上方几mm处的部位之间进行升降。

由此,如图6所示,在电路基板80被输送至由第一输送带66和第二输送带68这两方均等地支撑的位置的状态下,支撑台83通过台升降机构84而上升,从而将电路基板80从输送带66、68的上表面抬起。另外,将电路基板80由第一输送带66和第二输送带68这两方均等地支撑的位置,即,第一输送带66和第二输送带68之间的间隙与电路基板80的x方向上的中央在y方向上大体一致的位置记载为作业位置。而且,支撑台83通过台升降机构84而下降,由此将电路基板80载置于输送带66、68的上表面。

另外,如图3至图5所示,夹紧装置86具有:固定夹紧件90、可动夹紧件92及气缸(参照图8)94。固定夹紧件90及可动夹紧件92为大致矩形,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与支撑台83的x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大致相同。并且,固定夹紧件90以其x方向上的两端与支撑台83的x方向上的两端在y方向上一致的方式固定于导轨60的上表面。另一方面,可动夹紧件92以其x方向上的两端与支撑台83的x方向上的两端在y方向上一致的方式配置于导轨62的上表面。也就是说,固定夹紧件90与可动夹紧件92在来自上方的视点下,以夹着支撑台83的方式配置。

另外,可动夹紧件92能够沿着y方向滑动,并被螺旋弹簧(省略图示)的弹性力向与固定夹紧件90分离的方向施力。并且,可动夹紧件92通过气缸94的驱动,而克服螺旋弹簧的弹性力地接近固定夹紧件90。另外,固定夹紧件90及可动夹紧件92的配置高度设为与被输送到作业位置的电路基板80被台升降机构84从输送带66、68抬起的高度相同。因此,在电路基板80被台升降机构84从输送带66、68抬起时,可动夹紧件92通过气缸94而向固定夹紧件90接近,由此电路基板80被固定夹紧件90与可动夹紧件92夹持。由此,电路基板80在被从输送带66、68抬起的状态下由夹紧装置86夹紧。

另外,基板升降装置54具有上述升降台72和台升降机构96。台升降机构96通过电磁马达(参照图8)98的驱动使升降台72进行升降。由此,配置在升降台72上的输送装置50及基板保持装置52通过基板升降装置54而进行升降。也就是说,由夹紧装置86夹紧的状态下的电路基板80通过基板升降装置54而进行升降。

如图1所示,掩模保持装置22具有:掩模支撑台110,配置在基板输送保持装置20的上方;及掩模固定机构112,配置在该掩模支撑台110的上表面。在掩模支撑台110的中央部形成开口部(省略图示),以覆盖该开口部的方式将掩模116载置在掩模支撑台110上。并且,载置在掩模支撑台110上的掩模116由掩模固定机构112固定地保持。

另外,形成于掩模支撑台110的开口部比由基板输送保持装置20输送的电路基板80大。并且,由夹紧装置86夹紧的电路基板80通过基板升降装置54而上升,由此紧贴于由掩模固定机构112保持的掩模116的下表面。另外,由夹紧装置86夹紧的电路基板80通过基板升降装置54而下降,由此从掩模116的下表面分离。

如图1及图2所示,拍摄装置23具有:相机移动装置120、相机122及止动件124。相机移动装置120包括:一对滑轨126、y滑动件128及x滑动件130。一对滑轨126在基板输送保持装置20与掩模保持装置22之间,以相互平行且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y滑动件128由一对滑轨126以可滑动的方式保持,通过电磁马达(参照图8)132的工作而沿着y方向滑动。x滑动件130以能够沿着x方向滑动的方式安装于y滑动件128的下表面侧,通过电磁马达(参照图8)136的工作而沿着x方向滑动。另外,滑轨126与基板输送保持装置20的基板升降装置54在上下方向上不重叠,y滑动件128从基板升降装置54的上方进行移动,由此,电路基板80在不与拍摄装置23抵接的情况下,通过基板升降装置54而上升。

相机122以朝向下方的状态安装于x滑动件130的下表面侧。止动件124呈大致棒状,以向下方延伸出的状态安装于x滑动件130的下表面侧。由此,相机122及止动件124在基板输送保持装置20的上方能够向任意位置移动。另外,止动件124具有止动件升降装置(参照图8)138,能够从x滑动件130下降或者向x滑动件130上升。另外,在止动件124的前端配置有接触传感器140,通过接触传感器140,检测其他部件与止动件124的前端的接触。

刮板装置24具有:刮板移动装置150、一对刮板152、154及刮板升降装置156。刮板移动装置150包括一对滑轨158和滑动件160。一对滑轨158在掩模保持装置22的上方,以相互平行且沿着y轴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滑动件160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于一对滑轨158,通过电磁马达(参照图8)162的工作而沿着y方向滑动。另外,一对刮板152、154分别呈大致矩形的板状,由具有挠性的原料形成。一对刮板152、154相互面对并以沿着x轴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在滑动件160的下方,由刮板升降装置156保持。该刮板升降装置156使一对刮板152、154单独地进行升降。

焊料供给装置26是供给膏状焊料的装置,排出膏状焊料的排出口170形成于焊料供给装置26的下表面。另外,焊料供给装置26固定于滑动件160的y轴方向上的侧面的大致中央部。由此,焊料供给装置26通过刮板移动装置150的工作而向y轴方向上的任意位置移动。

如图8所示,控制装置28具备:控制器180、多个驱动电路182及图像处理装置186。多个驱动电路182与上述电磁马达78、79、82、88、98、132、136、162、气缸94、止动件升降装置138、刮板升降装置156、焊料供给装置26连接。控制器180具备cpu、rom、ram等并以计算机为主体,与多个驱动电路182连接。由此,基板输送保持装置20、刮板装置24等的工作由控制器180控制。另外,控制器180也连接于图像处理装置186。图像处理装置186对通过相机122得到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控制器180从图像数据取得各种信息。此外,控制器180与接触传感器140连接,取得来自接触传感器140的检测值。

另外,如图2所示,焊料印刷机10配置在两台作业机190、192之间。作业机190配置在焊料印刷机10的上游侧,作业机192配置在焊料印刷机10的下游侧。作业机190具备用于输送电路基板80的输送装置194,输送装置194具有一对导轨196。一对导轨196以平行且沿着x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在各导轨196的相互面对的面上卷挂有能够绕转的输送带198,通过电磁马达(省略图示)的驱动,而向与输送带66、68相同的方向绕转。

另外,作业机192也具备用于输送电路基板80的输送装置200。输送装置200由一对导轨202和一对输送带204构成,但是输送装置200是与输送装置194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此处的说明。并且,作业机190的输送带198、焊料印刷机10的输送带66、68、作业机192的输送带204在x方向上配置在一直线上。

由此,将从作业机190排出的电路基板80向焊料印刷机10搬入,将从焊料印刷机10排出的电路基板80向作业机192搬入。也就是说,能够将电路基板80向作业机190、焊料印刷机10、作业机192依次输送。另外,作业机190、192也具有与焊料印刷机10的宽度变更装置81相同的构造的宽度变更装置(省略图示),能够任意地变更一对输送带198、204之间的距离。由此,能够将各种y方向上的尺寸的电路基板80向作业机190、焊料印刷机10、作业机192依次输送。

(b)焊料印刷机的工作

在焊料印刷机10中,通过上述结构,将电路基板80输送至作业位置,由夹紧装置86夹紧。接下来,夹紧的电路基板80通过基板升降装置54而上升,从而紧贴于掩模116的下表面。另外,在掩模116上,对应于电路基板80的焊盘等的图案地形成有贯通孔(省略图示)。并且,通过向掩模116涂布膏状焊料而经由掩模116的贯通孔向电路基板80印刷膏状焊料。

具体而言,在作业机190中,由输送装置194输送的电路基板80从输送装置194的输送带198的下游侧的端部被搬出。由此,将所送出的电路基板80向焊料印刷机10搬入,在焊料印刷机10中,由第一输送带66向下游侧输送。并且,电路基板80的下游侧的端部向第二输送带68的上游侧的端部转移。此时,电路基板80以由第一输送带66和第二输送带68这两方支撑的状态向下游侧输送。

另外,在电路基板80被输送至第二输送带68之前,在拍摄装置23中,x滑动件130通过相机移动装置120而移动到一对第二输送带68之间的上方,安装于x滑动件130的止动件124下降。此时,止动件124下降至其前端位于比第二输送带68的上表面靠下方处为止。

由此,由第一输送带66和第二输送带68这两方输送的电路基板80与止动件124的前端部抵接,通过接触传感器140向控制器180发送检测信号。并且,控制器180当从接触传感器140接收到检测信号时,使第一输送带66及第二输送带68的工作停止,在电路基板80与止动件124抵接的位置处停止。另外,止动件124的下降位置设为电路基板80的x方向上的中央与第一输送带66和第二输送带68之间的间隙在y方向上大体一致时的电路基板80的x方向下游端所在的部分,在该位置处与止动件124抵接的电路基板80停止于作业位置。也就是说,由第一输送带66和第二输送带68这两方输送的电路基板80被止动件124阻拦在作业位置处,通过与止动件124的抵接而第一输送带66和第二输送带68这两方的工作停止,由此电路基板80在作业位置处停止。

当电路基板80在作业位置处停止时,止动件124上升。接下来,在基板输送保持装置20中,支撑台83上升,电路基板80被从输送带66、68抬起,并由夹紧装置86夹紧。并且,当电路基板80被夹紧装置86夹紧时,通过安装于x滑动件130的相机122拍摄由夹紧装置86夹紧的电路基板80。并且,基于拍摄数据,通过控制器180分析电路基板80的停止位置、电路基板80的种类等。然后,升降台72通过基板升降装置54而上升。由此,由夹紧装置86夹紧的电路基板80与输送装置50一起上升,而与掩模116的下表面紧贴。

接下来,通过焊料供给装置26向掩模116的上表面供给膏状焊料。接下来,一对刮板152、154中的一方通过刮板升降装置156而下降,该下降的刮板的前端与掩模116的上表面接触。并且,该刮板通过刮板移动装置150而沿着y方向移动,由此膏状焊料由刮板刮取。此时,膏状焊料向掩模116的贯通孔的内部填充,而向电路基板80印刷。由此,对于电路基板80的印刷作业完成。

接下来,当对于电路基板80的印刷作业完成时,升降台72下降,电路基板80与升降台72一起下降,由此,与掩模116的下表面的紧贴解除。另外,在升降台72的下降期间或者在升降台72的下降开始的时机,夹紧装置86对电路基板80的夹紧被解除,支撑台83下降。由此,解除了夹紧的电路基板80向第一输送带66和第二输送带68下降。

另外,在升降台72及支撑台83正在下降时,第一输送带66和第二输送带68这两方的输送带66、68的工作开始。也就是说,通过升降台72的下降而输送装置50下降,在输送装置50中,通过支撑台83的下降而电路基板正在向第一输送带66和第二输送带68下降时,第一输送带66和第二输送带68的工作开始。因此,支撑于支撑台83的电路基板80在载置于第一输送带66和第二输送带68上的同时,被向下游侧输送,并且在输送装置50的下降期间,电路基板80被向下游侧输送。

接下来,当电路基板80被从作业位置向下游侧输送时,电路基板80从第一输送带66向第二输送带68转移。并且,电路基板80通过进一步被向下游侧输送而从第二输送带68的下游侧的端部送出。由此,电路基板80被向作业机192送入,通过作业机192的输送装置200在作业机192的内部向下游侧输送。

(c)与电路基板的x方向上的尺寸对应的输送速度的变更

如上所述,在焊料印刷机10中,由夹紧装置86保持的电路基板80与输送装置50一起从电路基板80的输送位置上升,在上升位置处执行印刷作业。并且,在对于电路基板80的印刷作业完成之后,输送装置50下降,但是在该输送装置50的下降期间,电路基板80被向下游侧输送。由此,能够缩短周期时间。此时,根据电路基板的x方向上的尺寸来变更电路基板80的输送速度,由此能够进一步缩短周期时间。

详细而言,如图6及图9所示,将x方向上的尺寸较大的电路基板80a从作业位置(由实线表示电路基板80a的位置)输送至输送装置50的最下游侧的位置(以下,记载为“最下游位置”)(由虚线表示电路基板80a的位置)为止时的输送距离设为l1(cm)。另外,将从电路基板80a在印刷作业执行后载置于输送带66、68起输送装置50通过基板升降装置54而下降时所需的时间(以下,记载为“装置下降时间”)设为t1(sec)。

这样,在将输送距离设为l1(cm),将装置下降时间设为t1(sec)的情况下,通过将电路基板80a的输送速度设为l1/t1(cm/sec)而x方向上的尺寸较大的电路基板80a从作业位置被输送至最下游位置。也就是说,在输送装置50下降的期间,电路基板80a被输送至从焊料印刷机10搬出紧前的位置。由此,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输送装置50下降的时间地将电路基板80a向下游侧输送。并且,被输送至从焊料印刷机10搬出紧前的位置,即,最下游位置的电路基板80a以原本的速度,即,输送速度l1/t1(cm/sec)被搬入作业机192。由此,能够缩短周期时间。

接下来,尝试考虑以与x方向上的尺寸较的电路基板80a的输送速度l1/t1(cm/sec)相同的速度输送x方向上的尺寸较小的电路基板80b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如图7及图10所示,在输送装置50下降的期间,x方向上的尺寸较小的电路基板80b从作业位置被输送l1(cm)。此时,电路基板80b未被输送至从焊料印刷机10搬出紧前的位置,即,最下游位置。这是因为,作业位置处的电路基板80b的下游侧的端部位于比作业位置处的电路基板80a的下游侧的端部靠上游侧处的缘故。也就是说,是因为从电路基板80b的作业位置至最下游位置的输送距离比从电路基板80a的作业位置至最下游位置的输送距离长的缘故。

这样,在输送装置50下降的期间,在电路基板80b未被输送至最下游位置的情况下,无法最大限度地利用输送装置50下降的时间地将电路基板80b向下游侧输送,会产生无用的时间。具体而言,在输送装置50下降之后,将电路基板80b输送至最下游位置的时间成为无用的时间。

因此,在输送装置50下降的期间,为了将x方向上的尺寸较小的电路基板80b从作业位置输送至最下游位置,而基于电路基板80b的输送距离和装置下降时间来运算电路基板80b的输送速度。具体而言,如图11及图12所示,将x方向上的尺寸较小的电路基板80b从作业位置(由实线表示电路基板80b的位置)被输送至最下游位置(由虚线表示电路基板80b的位置)时的输送距离设为l2(>l1)(cm)。另外,装置下降时间与使x方向上的尺寸较大的电路基板80a下降时相同,为t1(sec)。

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将电路基板80b的输送速度设为l2/t1(cm/sec)而将x方向上的尺寸较小的电路基板80b从作业位置输送至最下游位置。也就是说,在输送装置50下降的期间,电路基板80b被输送至从焊料印刷机10搬出紧前的位置。由此,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输送装置50下降的时间地向下游侧输送电路基板80b,能够缩短周期时间。

也就是说,在焊料印刷机10中,将输送装置50下降时的x方向上的尺寸较大的电路基板80a的输送速度为l1/t1(cm/sec),将输送装置50下降时的x方向上的尺寸较小的电路基板80b的输送速度为l2/t1(cm/sec)。这样,根据电路基板的x方向上的尺寸来变更输送速度,由此,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输送装置50下降的时间地向下游侧输送电路基板80,能够缩短周期时间。

另外,在控制装置28的控制器180中存储有与电路基板80的x方向上的尺寸对应的作业位置和最下游位置相关的信息、与电路基板80的x方向及y方向上的尺寸相关的信息。因此,在控制器180中,基于上述各种信息来运算输送距离l1、l2。另外,在控制器180中也存储有装置下降时间t1。由此,在控制器180中,运算出与电路基板80的x方向上的尺寸对应的输送速度。

另外,在作业机192设有检测传感器(省略图示),通过该检测传感器,检测在作业机192的输送装置200是否存在电路基板。该检测传感器与控制器180连接,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向控制器180输入。并且,控制器180基于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判定是否许可电路基板80向作业机192的搬入。

详细而言,从检测传感器向控制器180输入了在作业机192的输送装置200中存在电路基板这样的检测结果的情况下,判定为不许可电路基板向作业机192的送入。另一方面,在从检测传感器向控制器180输入了在作业机192的输送装置200中不存在电路基板这样的检测结果的情况下,判断为许可电路基板向作业机192的送入。另外,判断是否许可电路基板向作业机192的送入的时机是印刷作业完成的时机或电路基板离开掩模116的时机。也就是说,是刮板装置24对膏状焊料的印刷完成的时机或升降台72和支撑台83中的至少一方的下降开始的时机。

并且,在判断为许可电路基板向作业机192的送入的情况下,在运算出的输送速度,在输送装置50的下降时输送电路基板80,在维持该输送速度的状态下,将电路基板80向作业机192搬入。也就是说,在输送装置50下降的期间及输送装置50的下降完成之后,控制输送装置50的工作,以对电路基板80以运算的输送速度进行输送。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不许可电路基板向作业机192的送入的情况下,以运算出的输送速度在输送装置50的下降时输送电路基板80,在预定的时机减速。并且,电路基板80在向作业机192搬入之前停止。也就是说,在输送装置50下降的期间,将电路基板80以运算出的输送速度输送,在预定的时机进行减速,以电路基板80在通过最下游位置之前停止的方式控制输送装置50的工作。

另外,在判断为不许可电路基板向作业机192的送入的情况下,基于与电路基板相关的信息和与第二输送带68相关的信息来运算对电路基板的输送速度进行减速的时机。详细而言,在控制器180中存储有电路基板的重量、摩擦系数、x方向及y方向上的尺寸等作为与电路基板相关的信息,并存储有第二输送带68的摩擦系数等作为与第二输送带68相关的信息。并且,控制器180基于与电路基板相关的信息和与第二输送带68相关的信息,运算能够使以运算出的输送速度输送的电路基板在通过最下游位置之前停止的减速时机。由此,即使是容易打滑的原料的电路基板等,也能够防止电路基板的最下游位置的通过,能够适当地使电路基板在焊料印刷机10的内部停止。

另外,在焊料印刷机10中,不仅是输送装置50下降的期间,而且电路基板从作业机190向焊料印刷机10送入并被输送至作业位置为止期间,也根据电路基板的x方向上的尺寸来变更电路基板的输送速度。详细而言,在焊料印刷机10中,如上所述,在电路基板80停止于作业位置时,拍摄装置23的y滑动件128移动到一对第二输送带68之间的上方,配置于该y滑动件128的止动件124下降。由此,由输送带66、68输送的电路基板与止动件124抵接,电路基板停止于作业位置。

这样,在焊料印刷机10中,电路基板80通过与止动件124抵接而在作业位置处停止。因此,在以往的手法中,使止动件124移动至能够使电路基板停止于作业位置的位置(以下,记载为“止动件停止位置”)之后,将电路基板向焊料印刷机10送入,通过输送装置50输送。然而,在这样的手法中,在使止动件124移动至止动件停止位置之前期间,无法输送电路基板,产生时间损失。

鉴于这样的情况,考虑使止动件124移动至止动件停止位置的时间(以下,记载为“止动件移动时间”),在止动件124移动至止动件停止位置之前,将电路基板向焊料印刷机10搬入,通过输送装置50进行输送。具体而言,从电路基板向焊料印刷机10搬入开始通过输送装置50输送至作业位置时所需的时间(以下,记载为“送入时输送时间”)t2基于止动件移动时间来设定。例如,在电路基板向焊料印刷机10的送入的时机与止动件124的移动开始的时机相同的情况下,送入时输送时间t2设定为比止动件移动时间稍长的时间。

如果这样设定送入时输送时间t2,则基于从电路基板向焊料印刷机10搬入开始至通过输送装置50输送到作业位置为止的输送距离、设定的送入时输送时间t2,来运算电路基板的输送速度。并且,以该输送速度将电路基板输送至作业位置,由此能够并行地进行止动件124的移动和电路基板的至作业位置的输送,能够防止时间损失的产生。

但是,从电路基板向焊料印刷机10送入开始至通过输送装置50输送到作业位置为止的输送距离根据电路基板的x方向上的尺寸而不同。具体而言,如图13所示,从向焊料印刷机10搬入紧前的位置(由实线表示电路基板80a的位置)至作业位置(由虚线表示电路基板80a的位置)为止的x方向上的尺寸较大的电路基板80a的输送距离为l3(cm)。另外,将向焊料印刷机10搬入紧前的位置,即,作业机190的输送装置194的输送装置50的最下游侧的位置记载为最下游位置。

另一方面,如图14所示,从作业机190的最下游位置(由实线表示电路基板80b的位置)至作业位置(由虚线表示电路基板80b的位置)为止的x方向上的尺寸较小的电路基板80b的输送距离为比x方向上的尺寸较大的电路基板80a的输送距离短的l4(cm)。这是因为作业位置处的电路基板80b的下游侧的端部位于比作业位置处的电路基板80a的下游侧的端部靠上游侧处的缘故。因此,x方向上的尺寸较大的电路基板80a的输送速度被运算为l3/t2(cm/sec),x方向上的尺寸较小的电路基板80b的输送速度被运算为l4/t2(cm/sec)。并且,电路基板以运算出的输送速度向焊料印刷机10搬入,被输送至作业位置,由此,能够并行地进行止动件124的移动和电路基板的至作业位置的输送,并能够通过止动件124使电路基板在作业位置处适当地停止。

顺便一提,在控制装置28的控制器180中存储有与电路基板80的x方向上的尺寸对应的作业位置相关的信息、与电路基板80的x方向上的尺寸对应的作业机190的最下游位置相关的信息、与电路基板80的x方向及y方向上的尺寸相关的信息。因此,在控制器180中,基于上述各种信息来运算输送距离l3、l4。另外,在控制器180中还存储有送入时输送时间t2。由此,在控制器180中,运算与电路基板80的x方向上的尺寸对应的电路基板的送入时的送入速度。

另外,如图8所示,控制器180具有:第一运算部210、判断部212、第二运算部214及第三运算部216。第一运算部210是用于运算输送装置50下降的期间的电路基板的输送速度的功能部。判断部212是用于判断在输送装置50的下降期间输送的电路基板是否可以向作业机192送入的功能部。第二运算部214是用于为了避免在输送装置50的下降期间输送的电路基板向作业机192搬入而运算用于对电路基板的输送速度进行减速的时机的功能部。第三运算部216是用于运算电路基板的向焊料印刷机10搬入时的输送速度的功能部。

另外,焊料印刷机10是对基板作业机的一例。控制装置28是控制装置的一例。输送装置50是输送装置的一例。基板保持装置52是保持装置的一例。基板升降装置54是升降装置的一例。输送带66、68是输送带的一例。止动件124是止动件的一例。相机移动装置120是移动装置的一例。作业机190是上游侧装置的一例。作业机192是下游侧装置的一例。判断部212是判断部的一例。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能够以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而实施了各种变更、改良的各种形态来实施。具体而言,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焊料印刷机10中采用基板输送保持装置20,但是可以采用与基板输送保持装置20不同的构造的装置,例如图15所示的基板输送保持装置220。在基板输送保持装置220中,与基板输送保持装置20不同,在各导轨60、62未配置第一输送带66和第二输送带68这两个输送带,而仅配置一个输送带222。另外,基板输送保持装置220的构成要素除了输送带222以外与基板输送保持装置20相同。因此,对于与基板输送保持装置20相同的构成要素,省略说明,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另外,也可以采用图16所示的基板输送保持装置230。基板输送保持装置230由三台输送装置232、234、236构成,这三台输送装置232、234、236沿着x方向排列配置。输送装置234除了尺寸以外,与基板输送保持装置220相同。因此,关于输送装置234,省略说明,对于相同的构成要素的结构,使用与基板输送保持装置220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输送装置232与输送装置236为相同构造,是从输送装置234去除了基板保持装置52和基板升降装置54的装置。因此,关于输送装置232及输送装置236,也省略说明,对于相同构成要素的结构,使用与输送装置234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在基板输送保持装置230中,输送装置234作为本发明的对基板作业机发挥功能。另外,输送装置232作为上游侧装置发挥功能,输送装置236作为下游侧装置发挥功能。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焊料印刷机10的控制器180中,运算电路基板80的输送速度等,但是也可以通过外部装置来运算输送速度等。并且,可以将通过外部装置运算出的输送速度等向焊料印刷机10输入,焊料印刷机10按照输入的输送速度等,来控制基板输送保持装置20的工作。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采用焊料印刷机10作为本发明的对基板作业机,但是只要是进行对于基板的作业的作业机即可,可以采用各种作业机。具体而言,例如,可以采用元件安装机、检查机等。

附图标记说明

10:焊料印刷机(对基板作业机)28:控制装置50:输送装置(输送装置)52:基板保持装置(保持装置)54:基板升降装置(升降装置)66:第一输送带(输送带)68:第二输送带(输送带)120:相机移动装置(移动装置)124:止动件190:作业机(上游侧装置)192:作业机(下游侧装置)212:判断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