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PCB钻孔质量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03806发布日期:2019-05-07 20:34阅读:16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善PCB钻孔质量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pcb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善pcb钻孔质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pcb行业市场竞争激烈,线路板设计微型化、向更高产品层面发展,在生产过程会遇到各种难题,工程技术是企业的基础,务实基本数据,模拟生产、产品工艺设计的优良可以有效的减少报废。pcb流程中,钻孔是十分关键的工序,直接决定着产品的结构及性能高低,钻孔的稳定维系着生产的稳定,保障企业发展根基,而板子孔形设计可随着高端产品要求变化、插件灵活多变,出现更多的异形孔、相交孔、大形孔、大形槽。面对纷繁芜杂的经济局势、瞬息万变的市场,pcb企业唯有坚持实业,变新各异,以产品致胜,才能赢得客户信赖和认可,提高高端产品竞争力。本研究针对钻孔的大孔/槽,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形状变形、披锋、毛刺、钻机扭力要求等品质问题,对大孔/槽生产改善的方法及钻带的优化设计方法,完全做到大孔/槽生产无异常,也对钻机性能保护,降低返工率、提高客户满意度,保证我司钻孔品质要求,大大提高我司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pcb钻孔质量的方法,通过本发明的加工方法,可杜绝返工,节约成本,提高产品品质良率,提升计划达成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改善pcb钻孔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按一定直径先钻卸力孔,再钻大孔/槽;

s2.所述卸力孔的数量为2-6个,大孔下钻时保证受力平衡;

s3.将卸力孔间距设置在合理范围内;

s4.依据钻大孔/槽及卸力孔的参数,通过计算公式获得卸力孔的直径,改善钻孔质量。

进一步的,对于补偿后长宽比k<2的短槽孔,采用钻刀刀径≥3.5mm的情况,钻3-5个卸力孔。

更进一步的,对于槽长宽比1.1-1.5、槽宽半径r1.75mm的情况,钻四个卸力孔,所述卸力孔间距m为0.12-0.16mm,所述卸力孔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卸力孔、第二卸力孔,所述第一卸力孔的直径为1.603mm、第二卸力孔的直径1.675mm,则所述卸力孔直径2r的计算值选取1.603mm。

进一步的,所述卸力孔的直径为1.6mm。

进一步的,对于需要钻孔为圆孔、补偿后长宽比k≥2的槽孔,采用钻刀刀径≥3.5mm的情况,钻2-6个卸力孔。

更进一步的,对于直径/槽宽4.0、槽长宽比0.8-1.2、槽宽半径r2.0mm,钻四个卸力孔,所述卸力孔间距m为0.12-0.16mm,卸力孔直径2r计算值1.569。

进一步的,所述卸力孔的直径为1.35mm。

进一步的,所述计算公式为:

卸力孔直径=(大孔直径/槽直径-0.424)/2.414(可在±0.3mm内调整),卸力孔边与大孔边相切并保证卸力孔间距≥0.15mm。

通过大量的生产实践发现,在pcb孔、插孔设计中,会出现一些较大孔径的大孔/槽≥3.15mm针对此类孔径钻孔后,易造成爆孔、披锋、喇叭孔,甚至损伤钻机主轴。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杜绝返工,节约成本:没改善前,每生产≥3.5mm大孔孔料号,钻孔后产生披锋、爆孔等异常,需人工修刮及主轴损坏,耗用人力、时间、成本约3万元/月;改善后返工率为零,大大节约成本。

2、提高产品品质良率,提升计划达成率:人工修刮披锋,仍部分残留细部分,镀铜成品后甚至会造成报废;爆孔还会有孔大情况,引起报废风险。

3、提高客户满意度,减少客诉和扣款。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加工方式的钻孔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加工方式的钻孔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改善pcb钻孔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按一定直径先钻卸力孔,再钻大孔/槽;

s2.所述卸力孔的数量为2-6个,大孔下钻时保证受力平衡;

s3.将卸力孔间距设置在合理范围内;

s4.依据钻大孔/槽及卸力孔的参数,通过计算公式获得卸力孔的直径,改善钻孔质量。

进一步的,对于补偿后长宽比k<2的短槽孔,采用钻刀刀径≥3.5mm的情况,钻3-5个卸力孔。

更进一步的,对于槽长宽比1.3、槽宽半径r1.75mm的情况,钻四个卸力孔,所述卸力孔间距m为0.15mm,所述卸力孔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卸力孔、第二卸力孔,所述第一卸力孔的直径为1.603mm、第二卸力孔的直径1.675mm,则所述卸力孔直径2r的计算值选取1.603mm。

进一步的,所述卸力孔的直径为1.6mm。

进一步的,所述计算公式为:

卸力孔直径=(大孔直径/槽直径-0.424)/2.414(可在±0.3mm内调整),卸力孔边与大孔边相切并保证卸力孔间距≥0.15mm。

实施例2

一种改善pcb钻孔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按一定直径先钻卸力孔,再钻大孔/槽;

s2.所述卸力孔的数量为2-6个,大孔下钻时保证受力平衡;

s3.将卸力孔间距设置在合理范围内;

s4.依据钻大孔/槽及卸力孔的参数,通过计算公式获得卸力孔的直径,改善钻孔质量。

进一步的,对于需要钻孔为圆孔、补偿后长宽比k≥2的槽孔,采用钻刀刀径≥3.5mm的情况,钻2-6个卸力孔。

更进一步的,对于直径/槽宽4.0、槽长宽比1.0、槽宽半径r2.0mm,钻四个卸力孔,所述卸力孔间距m为0.15mm,卸力孔直径2r计算值1.569。

进一步的,所述卸力孔的直径为1.35mm。

进一步的,所述计算公式为:

卸力孔直径=(大孔直径/槽直径-0.424)/2.414(可在±0.3mm内调整),卸力孔边与大孔边相切并保证卸力孔间距≥0.15mm。

实施例3

一种改善pcb钻孔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按一定直径先钻卸力孔,再钻大孔/槽;

s2.所述卸力孔的数量为2-6个,大孔下钻时保证受力平衡;

s3.将卸力孔间距设置在合理范围内;

s4.依据钻大孔/槽及卸力孔的参数,通过计算公式获得卸力孔的直径,改善钻孔质量。

进一步的,对于补偿后长宽比k<2的短槽孔,采用钻刀刀径≥3.5mm的情况,钻3个卸力孔。

更进一步的,对于槽长宽比1.1、槽宽半径r1.75mm的情况,钻3个卸力孔,所述卸力孔间距m为0.16mm,所述卸力孔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卸力孔、第二卸力孔,所述第一卸力孔的直径为1.603mm、第二卸力孔的直径1.675mm,则所述卸力孔直径2r的计算值选取1.603mm。

进一步的,所述卸力孔的直径为1.6mm。

进一步的,所述计算公式为:

卸力孔直径=(大孔直径/槽直径-0.424)/2.414(可在±0.3mm内调整),卸力孔边与大孔边相切并保证卸力孔间距≥0.15mm。

实施例4

一种改善pcb钻孔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按一定直径先钻卸力孔,再钻大孔/槽;

s2.所述卸力孔的数量为2-6个,大孔下钻时保证受力平衡;

s3.将卸力孔间距设置在合理范围内;

s4.依据钻大孔/槽及卸力孔的参数,通过计算公式获得卸力孔的直径,改善钻孔质量。

进一步的,对于补偿后长宽比k<2的短槽孔,采用钻刀刀径≥3.5mm的情况,钻5个卸力孔。

更进一步的,对于槽长宽比1.5、槽宽半径r1.75mm的情况,钻5个卸力孔,所述卸力孔间距m为0.16mm,所述卸力孔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卸力孔、第二卸力孔,所述第一卸力孔的直径为1.603mm、第二卸力孔的直径1.675mm,则所述卸力孔直径2r的计算值选取1.603mm。

进一步的,所述卸力孔的直径为1.6mm。

进一步的,所述计算公式为:

卸力孔直径=(大孔直径/槽直径-0.424)/2.414(可在±0.3mm内调整),卸力孔边与大孔边相切并保证卸力孔间距≥0.15mm。

实施例5

一种改善pcb钻孔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按一定直径先钻卸力孔,再钻大孔/槽;

s2.所述卸力孔的数量为2-6个,大孔下钻时保证受力平衡;

s3.将卸力孔间距设置在合理范围内;

s4.依据钻大孔/槽及卸力孔的参数,通过计算公式获得卸力孔的直径,改善钻孔质量。

进一步的,对于需要钻孔为圆孔、补偿后长宽比k≥2的槽孔,采用钻刀刀径≥3.5mm的情况,钻2个卸力孔。

更进一步的,对于直径/槽宽4.0、槽长宽比0.8、槽宽半径r2.0mm,钻2个卸力孔,所述卸力孔间距m为0.16mm,卸力孔直径2r计算值1.569。

进一步的,所述卸力孔的直径为1.35mm。

进一步的,所述计算公式为:

卸力孔直径=(大孔直径/槽直径-0.424)/2.414(可在±0.3mm内调整),卸力孔边与大孔边相切并保证卸力孔间距≥0.15mm。

实施例6

一种改善pcb钻孔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按一定直径先钻卸力孔,再钻大孔/槽;

s2.所述卸力孔的数量为2-6个,大孔下钻时保证受力平衡;

s3.将卸力孔间距设置在合理范围内;

s4.依据钻大孔/槽及卸力孔的参数,通过计算公式获得卸力孔的直径,改善钻孔质量。

进一步的,对于需要钻孔为圆孔、补偿后长宽比k≥2的槽孔,采用钻刀刀径≥3.5mm的情况,钻6个卸力孔。

更进一步的,对于直径/槽宽4.0、槽长宽比1.2、槽宽半径r2.0mm,钻四个卸力孔,所述卸力孔间距m为0.12mm,卸力孔直径2r计算值1.569。

进一步的,所述卸力孔的直径为1.35mm。

进一步的,所述计算公式为:

卸力孔直径=(大孔直径/槽直径-0.424)/2.414(可在±0.3mm内调整),卸力孔边与大孔边相切并保证卸力孔间距≥0.15mm。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需注意的是,本发明中所未详细描述的技术特征,均可以通过任一现有技术实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