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可靠的信号处理机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32193发布日期:2019-04-17 03:39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电磁兼容可靠的信号处理机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子侦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兼容可靠的信号处理机箱。



背景技术:

信号处理机箱包含大量高密度的电气集成电路,信号处理机箱的电磁兼容性试验需要按照gjb151a规定的方法进行ce102、cs101、cs114、re102、rs103这五项试验。而以往信号处理机箱主要考虑到散热,密封等设计,没有很好的兼顾机箱电磁兼容设计。在进行国军标电磁环境试验时,通常情况下ce102与re102很难一次性通过,只能对发生的问题进行修改,再测试,直到满足电磁兼容要求,这种情况在后阶段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兼容可靠的信号处理机箱,采取电磁兼容性措施,综合考虑到信号处理机箱散热等要求,采取电路与结构相结合的技术措施,在设计之初就全面考虑机箱电磁兼容设计方法,使得设备机箱一次性通过gjb151a规定的五项电磁环境试验。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电磁兼容可靠的信号处理机箱,包括前面框、前面板、风机罩、导电橡胶条、电源滤波模块、底板、后面板、铍铜簧片、上盖板接地柱、两个侧板和若干块lrm组件;前面框、底板、后面板、上盖板和两个侧板共同构成长方体机箱,前面板固定在前面框内,导电橡胶条固定在前面框和前面板的接触面上;风机罩上设有通风波导窗,风机罩固定在上盖板顶面,后面板外壁上设有若干凹腔,用于安装连接器,接地柱位于后面板的外壁,电源滤波模块固定在后面板内壁,若干个lrm组件通过锁紧装置固定在机箱内。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在于:新研制的信号处理机箱采用l型搭接面设计,加装铍铜簧片,设计导电凹腔等措施,机箱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完全符合国军标gjb151a的要求,研制的机箱一次性通过电磁兼容检测试验。

附图说明

图1为信号处理机箱的主视图。

图2为信号处理机箱的左视图。

图3为信号处理机箱的俯视图。

图4为机箱后面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结合图1至图4,一种电磁兼容可靠的信号处理机箱,包括前面框1、前面板2、风机罩4、导电橡胶条6、电源滤波模块7、底板8、后面板9、铍铜簧片10、上盖板11接地柱13、两个侧板3和若干块lrm组件5;前面框1、底板8、后面板9、上盖板11和两个侧板3共同构成长方体机箱,前面板2固定在前面框1内,导电橡胶条6固定在前面框1和前面板2的接触面上;风机罩4上设有通风波导窗,风机罩4固定在上盖板11顶面,后面板9外壁上设有若干凹腔12,用于安装连接器,接地柱13位于后面板9的外壁,电源滤波模块7固定在后面板9内壁,若干个lrm组件5通过锁紧装置固定在机箱内。

还包括铍铜簧片10,上述前面框1、前面板2、侧板3、后面板9和上盖板11两两之间均采用l型搭接面过渡连接,搭接面上粘结铍铜簧片10,l型搭接面有效保证了电磁屏蔽性能。

所述凹腔12外表面不烤漆,外部连接器加装导电密封圈固定在凹腔12里,保证其导电连续性。

所述lrm组件5包括组件电路板和盒体,组件电路板设置在盒体内,盒体通过锁紧装置依次排列固定在机箱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兼容可靠的信号处理机箱,包括机箱壳体,风扇组件,外部连接器和LRM组件等。机箱壳体由前面框,前面板,侧板,底板以及后面板组成,采用L型搭接面设计,在零件接触面加装铍铜簧片。零件之间采用螺钉进行连接,螺钉间距为50~70mm。机箱前面板与前面框的接触面上安装导电橡胶条。后面板上设计了连接器安装凹腔,连接器加装导电密封圈。在所述的后面板上安装有接地柱。电源滤波模块安装在上述的后面板上。风扇组件上安装有通风波导窗,整体安装在机箱顶部。多块LRM组件通过锁紧条固定在机箱内部。机箱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完全符合国军标GJB151A的要求,研制的机箱一次性通过电磁兼容检测试验。

技术研发人员:顾辉;任汉能;顾鑫;范珈璐;李文;邓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八五一一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8.12.21
技术公布日:2019.04.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