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控制电路及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19613发布日期:2018-11-13 23:01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照明控制电路及灯具。



背景技术:

在一些场所,需要灯具根据光线实现自我开启或关闭,以实现自动控制及节能。现有的灯具通常是采用光敏电阻来实现光电转换,实现光线强时,灯具关闭,而光线弱时,灯具开启。

但是采用光敏电阻进行光电转换时,光敏电阻光电转换灵敏度会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天冷对光线敏感,天热会迟滞,导致开、关灯出现误动作,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照明控制电路及灯具,旨在采用光敏三极管进行光电转换,提高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照明控制电路包括电源电路及光控电路,所述光控电路中采用光敏三极管检测光线强度;其中,所述电源电路与所述光控电路连接,所述光控电路与照明负载连接;

所述电源电路,用于给光控电路提供直流源;

所述光控电路,用于检测光线的强度,在光线强度低于预设阈值时,给照明负载提供直流源,以进行照明;在光线强度高于预设阈值时,停止给照明负载提供直流源,以停止照明。

优选地,所述光控电路包括光电转换电路及驱动电路;所述光电转换电路的一端与所述电源电路连接,所述光电转换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照明负载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源电路包括降压限流电路、整流电路及滤波电路;所述降压限流电路的一端接入电源,所述降压限流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另一端还与所述滤波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滤波电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光控电路连接。

优选地,所述降压限流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及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市电的火线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整流电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整流电路为整流桥;所述整流桥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降压限流电路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与市电的零线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滤波电路连接。

优选地,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第三电阻及第一电解电容;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整流电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光控电路连接;所述第一电解电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均与所述整流电路连接。

优选地,所述光电转换电路包括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光敏三极管及第七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电路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光敏三极管的基极对光线进行检测,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电路连接。

优选地,所述光电转换电路还包括稳压二极管及第二电容;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稳压二极管的阳极连接。

优选地,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二场效应管、第八电阻及第九电阻;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栅极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漏极与所述照明负载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第二端连接。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灯具,所述灯具包括如上所述的照明控制电路和照明负载,所述照明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照明负载的亮灭。该照明控制电路包括电源电路及光控电路,所述光控电路中采用光敏三极管检测光线强度;其中,所述电源电路与所述光控电路连接,所述光控电路与照明负载连接;所述电源电路,用于给光控电路提供直流源;所述光控电路,用于检测光线的强度,在光线强度低于预设阈值时,给照明负载提供直流源,以进行照明;在光线强度高于预设阈值时,停止给照明负载提供直流源,以停止照明。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电源电路及光控电路,所述光控电路中采用光敏三极管检测光线强度,如此形成了一种照明控制电路。光控电路在光线较弱时开启对照明负载供电,在光线较强时则关断对照明负载供电。光敏三极管基本不受温度影响,稳定可靠,使得该照明控制电路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小,不会出现开关的误动作,提高了灯具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照明控制电路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照明控制电路另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照明控制电路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人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照明控制电路。

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照明控制电路包括电源电路100及光控电路200,所述光控电路200中采用光敏三极管检测光线强度;其中,所述电源电路100与所述光控电路200连接,所述光控电路200与照明负载300连接。

所述电源电路100,用于给光控电路200提供直流源;所述光控电路200,用于检测光线的强度,在光线强度低于预设阈值时,给照明负载300提供直流源,以进行照明;在光线强度高于预设阈值时,停止给照明负载300提供直流源,以停止照明。

需要说的是,光敏三极管和普通三极管的结构相类似。不同之处是光敏三极管有一个对光敏感的PN结作为感光面,一般用集电结作为受光结。光敏三极管的导通受光辐射的控制,从而可以通过光敏三极管的导通与否来控制照明负载300的供电。

本实施例中,照明负载300为LED灯。在照明领域,LED产品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体积小等特点,使LED照明产品应用越来越广泛。

值得说明的是,通过选择不同型号的光敏三极管,上述预设阈值就不同。预设阈值与光敏三极管本身属性相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电源电路100及光控电路200,所述光控电路 200中采用光敏三极管检测光线强度,如此形成了一种照明控制电路。光控电路200在光线较弱时开启对照明负载300供电,在光线较强时则关断对照明负载300供电。光敏三极管基本不受温度影响,稳定可靠,使得该照明控制电路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小,不会出现开关的误动作,提高了灯具的可靠性。

参照图2,具体地,所述光控电路200包括光电转换电路210及驱动电路 220;所述光电转换电路210的一端与所述电源电路100连接,所述光电转换电路210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电路220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电路220的另一端与所述照明负载300连接。

具体地,所述电源电路100包括降压限流电路110、整流电路120及滤波电路130;所述降压限流电路110的一端接入电源,所述降压限流电路110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电路120的一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120的另一端与所述滤波电路130的一端连接,所述滤波电路130的另一端与所述光控电路200 连接。

参照图3,具体地,所述降压限流电路110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 R2及第一电容C1;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市电的火线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所述整流电路120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 R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选取合适的第一电阻R1及第一电容C1值,可对LED 电流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LED电流的范围为20~200mA。

具体地,所述整流电路120为整流桥DB1;所述整流桥DB1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降压限流电路110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端与市电的零线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滤波电路13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整流桥DB1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输入的为单相交流电,本实施例中输入电压为220V。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输出直流电压。

具体地,所述滤波电路130包括第三电阻R3及第一电解电容EC1;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与所述整流电路120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所述光控电路200连接;所述第一电解电容EC1的第一端及第二端均与所述整流电路120连接。具体的,第一电解电容EC1的第一端,即正极与整流桥DB1的第一输出端,即正极输出端连接,第一电解电容EC1的第二端,即负极与整流桥DB1的第二输出端,即负极输出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与整流电路120的正极输出端连接。

滤波电路130对整流电路120输出的直流电进行稳压滤波,以提供更加稳定的电压给照明负载300。

具体地,所述光电转换电路210包括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光敏三极管OP1及第七电阻R7,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与所述电源电路100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所述光敏三极管OP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光敏三极管OP1 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光敏三极管OP1的基极对光线进行检测,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源电路100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光电转换电路210还包括稳压二极管ZD1及第二电容C2;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阴极与所述光敏三极管OP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阳极与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与所述稳压二极管ZD1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与所述稳压二极管 ZD1的阳极连接。

具体地,所述驱动电路220包括第一场效应管MOS1、第二场效应管MOS2、第八电阻R8及第九电阻R9;所述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与所述光敏三极管OP1 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MOS1的漏极D 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MOS1的源极S与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MOS1栅极G与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场效应管MOS2的栅极G与所述第一场效应管MOS1的漏极D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MOS2的漏极D与所述照明负载300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MOS2的源极S与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MOS2的栅极G连接,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阻R7第二端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照明负载300包括第六电阻R6及多个LED灯;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场效应管MOS2的漏极D连接。多个LED灯组成两个灯串,并联于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

值得说明的是,灯条的数量可依据需要而灵活设置。

一实施例中,该照明控制电路还包括压敏电阻ZNR1、火线端AC(L)及零线端AC(N),其中火线端AC(L)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零线端 AC(N)与整流桥DB1的第二输入端连接,压敏电阻ZNR1的第一端与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压敏电阻ZNR1的第二端与零线端AC(N)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当市电接入AC(L)、AC(N)端,压敏电阻ZNR1用于防止输入市电过压,以保护光敏三极管OP1不因过压损坏。

请继续参照图3,通过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容C1组成的阻容降压限流电路110,经过整流桥DB1和第一电解电容EC1,使交流电变成较稳定的直流电压。直流电压通过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施加在光敏三极管OP1两端(集电极和发射极),OP1进入工作状态。

上述照明控制电路当光线暗(天黑)时,OP1为截止状态,MOS1的G 极为低电平,MOS1不导通。直流电压通过R8使MOS2的G极为5-10V, MOS2导通,电流流过LED1至LEDX1,此时LED灯具点亮。

当光线亮(天亮)时,光照在光敏三极管OP1上,使光敏三极管OP1形成亮电流,MOS1导通拉低MOS2的G极电压为低电平(低于0.5V),MOS2 截止,无电流流过LED1-LEDX1,此时LED灯具熄灭。

综上,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以带来至少如下的有益效果:

1)经过测试,环境温度为-25~55℃,湿度为85%时,本电路能长时间正常工作,不会出现损坏及开关误动作;

2)采用光敏三极管控制MOS,由于MOS只需要电压驱动,不消耗功率,因而本电路实际功耗非常小,LED不亮时,功耗很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灯具,该灯具包括上述照明控制电路及照明负载300,所述照明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所述照明负载300的亮灭。该照明控制电路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灯具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