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管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3010发布日期:2018-09-18 23:07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驱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灯管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传统的日光照明是采用荧光灯管与镇流器组合的方式实现的,一般有电感镇流器(inductance ballast,CCG)加启动器,或者电子镇流器(electronic ballast,ECG)两种形式。而随着新型照明材料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的普及,逐渐出现多种代替荧光灯管的LED灯管,LED灯管都带有驱动电路,以配合现有的灯具使用,直接替代荧光灯管。因此,市面上出现兼容电子镇流器、电感镇流器和交流输入的LED灯管,但是其驱动电路只能兼容部分电子镇流器,兼容性能较差,电路结构复杂,而且存在触电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灯管驱动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灯管驱动电路兼容性能较差,电路结构复杂,而且存在触电风险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灯管驱动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电路、第二输入电路、选频电路、整流滤波电路、降压电路、整流电路、延时启动电路、继电器控制电路和滤波输出电路;

所述第一输入电路输入第一组灯管驱动电流,所述第二输入电路输入第二组灯管驱动电流,所述第一输入电路与所述选频电路连接,所述选频电路与所述整流滤波电路连接,所述整流滤波电路与所述降压电路连接,所述降压电路与所述滤波输出电路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电路与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选频电路和所述整流电路连接,所述选频电路与所述整流电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分别与所述滤波输出电路和所述延时启动电路连接,所述延时启动电路与所述滤波输出电路连接;

所述滤波输出电路与灯管连接,用于驱动灯管发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入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PIN1、第二输入端PIN2、电流保险丝F1、温度保险丝FH1、电感L7、电感L6、共模电感L2和可变电阻R1;

第一输入端PIN1和第二输入端PIN2均输入所述第一组灯管驱动电流;

第一输入端PIN1与电流保险丝F1的一端连接,电流保险丝F1的另一端与共模电感L2的第一端连接,共模电感L2的第二端通过电感L6与可变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二输入端PIN2与共模电感的第四端连接,共模电感的第三端依次通过温度保险丝FH1和电感L7与可变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

可变电阻R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选频电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输入电路包括第三输入端PIN3、第四输入端PIN4、电流保险丝F2、温度保险丝FH2、电感L3和电感L4;

第三输入端PIN3和第四输入端PIN4均输入所述第二组灯管驱动电流;

第三输入端PIN3依次通过电流保险丝F2和电感L3与温度保险丝FH2的一端连接,第四输入端PIN4通过电感L4与温度保险丝FH2的一端连接;

温度保险丝FH2的另一端与继电器控制电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选频电路包括电容C13、电容C15和电感L5;

电容C13的一端分别与电容C15的一端、电感L5的一端和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连接,电容C1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入电路和所述整流滤波电路连接,电容C15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入电路和所述整流滤波电路连接,电感L5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电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包括第一整流模块和滤波模块,所述第一整流模块包括两个交流输入端和两个直流输出端;

所述第一整流模块的两个交流输入端分别与所述选频电路连接,所述第一整流模块的两个直流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滤波模块连接,所述滤波模块与所述降压电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降压电路包括降压启动模块和降压控制模块;

所述降压启动模块与所述降压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降压启动模块分别与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和所述滤波输出电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第二整流模块和继电器驱动模块;

所述第二整流模块与所述继电器驱动模块连接;

所述第二整流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输入电路和所述选频电路连接,所述继电器驱动模块与所述整流电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整流电路包括二极管DB5、二极管DB6、二极管DB7和二极管DB8;

二极管DB5的正极分别与二极管DB7的负极和所述选频电路连接,二极管DB6的正极分别与二极管DB8的负极、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和所述延时启动电路连接,二极管DB5的负极分别与二极管DB6的负极和所述滤波输出电路连接,二极管DB7的正极分别与二极管DB8的正极和所述延时启动电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延时启动电路包括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容C1、电容C7、二极管D6、二极管D7、触发二级管D8和晶闸管Q2;

电阻R4的一端与所述整流电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1与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7的负极与触发二极管D8的一端连接,触发二极管D8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3与晶闸管Q2的控制极连接,二极管D6的正极与所述整流电路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与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电阻R2的一端与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电容C7并联在电阻R2的两端,晶闸管Q2的阳极与所述滤波输出电路连接,晶闸管Q2的阴极与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滤波输出电路包括正极输出端LED+、负极输出端LED﹣、电容C14、电容C8、极性电容C6和电阻R13;

极性电容C6的正极与正极输出端LED+连接,极性电容C6的负极与负极输出端LED﹣连接,电容C14和电阻R13均并联在极性电容C6的两端,电容C8的一端与负极输出端LED﹣连接,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

正极输出端LED+分别与所述降压电路、所述整流电路和所述灯管的正极连接,负极输出端LED﹣分别与所述降压电路、所述延时启动电路和所述灯管的负极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管驱动电路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第一输入电路、选频电路、整流滤波电路、降压电路和滤波输出电路,可以在交流输入或CCG输入条件下驱动灯管发光,通过第一输入电路、第二输入电路、选频电路、继电器控制电路、整流电路、延时启动电路和滤波输出电路,可以在ECG输入条件下驱动灯管发光,电路结构简单,采用LED灯管替代传统的荧光灯时,无需进行线路更改;在第一输入电路和第二输入电路中进行感抗匹配,增强ECG输入条件下的兼容性;利用继电器控制电路进行保护,能够有效解决漏电流问题,避免发生触电;利用整流滤波电路降低电磁干扰,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采用延时启动电路,在ECG启动时进行预热,保证ECG能够正常稳定启动,延长ECG使用寿命,兼容各种电子镇流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管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管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实用新型的描述。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请一并参考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灯管驱动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电路、第二输入电路、选频电路、整流滤波电路、降压电路、整流电路、延时启动电路、继电器控制电路和滤波输出电路;

所述第一输入电路输入第一组灯管驱动电流,所述第二输入电路输入第二组灯管驱动电流,所述第一输入电路与所述选频电路连接,所述选频电路与所述整流滤波电路连接,所述整流滤波电路与所述降压电路连接,所述降压电路与所述滤波输出电路连接,所述第二输入电路与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连接,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选频电路和所述整流电路连接,所述选频电路与所述整流电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分别与所述滤波输出电路和所述延时启动电路连接,所述延时启动电路与所述滤波输出电路连接;

所述滤波输出电路与灯管连接,用于驱动灯管发光。

具体地,整流滤波电路、整流电路和继电器控制电路中的地回路均为独立的地回路,也就是说上述三个电路中的地是不同的。在交流或CCG输入条件下,只有第一输入电路中有一组灯管驱动电流输入,由于整流滤波电路、整流电路和继电器控制电路不共地,因此,驱动电流经过第一输入电路、选频电路、整流滤波电路、降压电路和滤波输出电路,驱动灯管发光,而第二输入电路、继电器控制电路、整流电路和延时启动电路中没有电流经过。在ECG输入条件下,第一输入电路和第二输入电路均有驱动电流输入,由于整流滤波电路、整流电路和继电器控制电路不共地,因此,第一输入电路、第二输入电路、选频电路、继电器控制电路、整流电路、延时启动电路和滤波输出电路中有电流经过,而整流滤波电路和降压电路不工作,电路中没有电流经过。

在交流或CCG输入条件下,第一输入电路有一组灯管驱动电流输入,这里的驱动电流可以为高频交流电,高频交流电依次通过选频电路和整流滤波电路,进行整流滤波后输出直流电,并且能够降低电磁干扰,再通过降压电路调整输出电压,滤波输出电路和灯管连接,输出稳定的直流电,驱动灯管发光,而第二输入电路没有驱动电流输入,相应的继电器控制电路、整流电路和延时启动电路不构成完整回路,没有电流经过。

在ECG输入条件下,第一输入电路有第一组灯管驱动电流输入,第二输入电路有第二组灯管驱动电流输入,第一组灯管驱动电流和第二组灯管驱动电流都可以是高频交流电,第一输入电路输出的交流电,通过选频电路,选择需要的交流电频率,再进入整流电路进行整流,第二输入电路输出的交流电,通过继电器控制电路,控制继电器开关闭合后,继电器控制电路中一路电流经过选频电路,再进入整流电路进行整流,另一路电流与经过整流电路,驱动延时启动电路,保证电子镇流器的正常启动,延时启动电路和整流电路的输出电流,进入滤波输出电路,使滤波输出电路为灯管提供稳定电压,直流驱动灯管发光。在ECG输入条件下,整流滤波电路和降压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

由以上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管驱动电路通过第一输入电路、选频电路、整流滤波电路、降压电路和滤波输出电路,可以在交流输入或CCG输入条件下驱动灯管发光,通过第一输入电路、第二输入电路、选频电路、继电器控制电路、整流电路、延时启动电路和滤波输出电路,可以在ECG输入条件下驱动灯管发光,电路结构简单,采用LED灯管替代传统的荧光灯时,无需进行线路更改;在第一输入电路和第二输入电路中进行感抗匹配,增强ECG输入条件下的兼容性;利用继电器控制电路进行保护,能够有效解决漏电流问题,避免发生触电;利用整流滤波电路降低电磁干扰,具有良好的电磁兼容性;采用延时启动电路,在ECG启动时进行预热,保证ECG能够正常稳定启动,延长ECG使用寿命,兼容各种电子镇流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入电路包括第一输入端PIN1、第二输入端PIN2、电流保险丝F1、温度保险丝FH1、电感L7、电感L6、共模电感L2和可变电阻R1;

第一输入端PIN1和第二输入端PIN2均输入所述第一组灯管驱动电流;

第一输入端PIN1与电流保险丝F1的一端连接,电流保险丝F1的另一端与共模电感L2的第一端连接,共模电感L2的第二端通过电感L6与可变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二输入端PIN2与共模电感的第四端连接,共模电感的第三端依次通过温度保险丝FH1和电感L7与可变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

可变电阻R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选频电路连接。

具体地,在第一输入电路的电流输入为高频交流电时,第一输入端PIN1和第二输入端PIN2均有高频交流电输入,第一输入端PIN1输入的高频交流电依次通过电流保险丝F1、共模电感L2和电感L6,第二输入端PIN2输入的高频交流电依次通过共模电感L2、温度保险丝FH1和电感L7。电流保险丝F1在电流过大时断开,具有良好的过流保护作用。温度保险丝FH1具有过温保护的作用,防止灯管过流时灯头内部温度上升到125℃时断开输入,可以保护ECG、CCG与LED灯管。可变电阻R1在电路温度升高时,可变电阻R1的阻值增大,电路中的阻抗发生变化,能够调节电流,保护电路不被损坏。共模电感L2可以起到降低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的作用,能够抑制高速信号线产生的电磁波向外辐射。电感L7和电感L6具体可以是贴片电感,可以利用XL=2πfL可以计算感抗,匹配电路需要的感抗值,增强ECG的兼容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输入电路包括第三输入端PIN3、第四输入端PIN4、电流保险丝F2、温度保险丝FH2、电感L3和电感L4;

第三输入端PIN3和第四输入端PIN4均输入所述第二组灯管驱动电流;

第三输入端PIN3依次通过电流保险丝F2和电感L3与温度保险丝FH2的一端连接,第四输入端PIN4通过电感L4与温度保险丝FH2的一端连接;

温度保险丝FH2的另一端与继电器控制电路连接。

具体地,在ECG输入条件下,第三输入端PIN3和第四输入端PIN4均有高频交流电输入,第三输入端PIN3输入的高频交流电依次通过电流保险丝F2和电感L3,第四输入端PIN4输入的高频交流电通过电感L4后,与通过电感L3的电流合并,合并后的电流通过温度保险丝FH2进入继电器控制电路。电流保险丝F2在电流过大时断开,具有良好的过流保护作用。温度保险丝FH2具有过温保护的作用,防止灯管过流时灯头内部温度上升到125℃时断开输入,可以保护ECG与LED灯管。电感L3和电感L4可以实现感抗匹配,增强ECG的兼容性。

进一步地,所述选频电路包括电容C13、电容C15和电感L5;

电容C13的一端分别与电容C15的一端、电感L5的一端和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连接,电容C1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入电路和所述整流滤波电路连接,电容C15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输入电路和所述整流滤波电路连接,电感L5的另一端与所述整流电路连接。

具体地,在ECG输入条件下,电容C3、电容C15和电感L5组成谐振稳频电路,电感的电流与电容的电流相等,电感的电压超前电流90℃,电容的电压滞后电流90℃。电容隔直通交,电感隔交通直,电感跟电容串联可以形成选频电路,电感的感量大小可以选出你所需要的频率,电容可以过滤掉通过电感的直流电形成的稳定频率。防止ECG启动时产生振荡,避免出现LED抖灯现象,提高ECG兼容性。电流经过选频后进入整流电路中进行整流。

在交流或CCG输入条件下,电流经过电容C3和电容C15进行滤波,然后进入整流滤波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包括第一整流模块和滤波模块,所述第一整流模块包括两个交流输入端和两个直流输出端;

所述第一整流模块的两个交流输入端分别与所述选频电路连接,所述第一整流模块的两个直流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滤波模块连接,所述滤波模块与所述降压电路连接。

具体地,第一整流模块包括二极管DB1、二极管DB2、二极管DB3和二极管DB4,二极管DB1的正极分别与二极管DB3的负极和选频电路连接,二极管DB2的正极分别与二极管DB4的负极和选频电路连接,二极管DB1的负极分别与二极管DB2的负极和滤波模块连接,二极管DB3的正极分别与二极管DB4的正极和滤波模块连接。

滤波模块包括电容C5、电容C10、电感L1、电阻R7和可变电阻R19,电容C5的一端分别与可变电阻R19的一端、电容C10的一端和降压电路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1的一端和整流模块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地、可变电阻R19的另一端和电容C10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7并联在电感L1的两端。

电容C5的一端与二极管DB1的负极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B3的正极连接。

第一整流模块中二极管DB1、二极管DB2、二极管DB3和二极管DB4组成整流桥电路,滤波模块中的电容C5、电容C10、电阻R7和电感L1组成π型滤波电路,可以有效降低EMI,提高电路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降压电路包括降压启动模块和降压控制模块;

所述降压启动模块与所述降压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降压启动模块分别与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和所述滤波输出电路连接。

具体地,降压启动模块包括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容C9、二极管D1、二极管D2、稳压管D3和变压器T1,电阻R17的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1的负极、整流滤波电路和滤波输出电路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与电阻R18的一端连接,电阻R18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9的一端、稳压管D3的负极、二极管D2的负极和降压控制模块连接,电容C9的另一端和稳压管D3的正极均接地,二极管D1的正极分别与变压器T1的第一端和降压控制模块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与电阻R16的一端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分别与变压器T1的第二端和降压控制模块连接,变压器T1的第三端与滤波输出电路连接,变压器T1的第四端接地。

降压控制模块包括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8、电容C11、二极管D4、MOS管Q3和驱动芯片U1,驱动芯片U1的ISEN端与电阻R9的一端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12的一端、电阻R8的一端和MOS管Q3的源级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和电阻R12的另一端均接地,电阻R8的另一端与MOS管Q3的栅极连接,驱动芯片U1的GND端接地,驱动芯片U1的COMP端依次通过电阻R21和电容C11接地,驱动芯片U1的VSEN端分别与电阻R14的一端和电阻R15的一端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与降压启动模块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接地,驱动芯片U1的VIN端与降压启动模块连接,驱动芯片U1的DRV端分别与电阻R10的一端和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MOS管Q3的栅极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通过电阻R20与MOS管的栅极连接,MOS管Q3的漏极与降压启动模块连接。

驱动芯片U1的VIN端与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驱动芯片U1的VSEN端通过电阻R14与变压器T1的第二端连接,MOS管的漏极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

变压器T1的第一端对应端口5,第二端对应端口7,第三端对应端口1,第四端对应端口8。

在交流或CCG输入条件下,降压电路采用BUCK共地典型应用电路,电路结构简单,电阻R17、电阻R18、电容C9、稳压管D3、二极管D2、电阻R16和VIN端组成电源启动电路,电阻R10、二极管D4、电阻R20和DRV端组成栅极驱动电路,用于驱动MOS管Q3,电阻R14、电阻R15和VSEN端组成过压保护电路,可以进行电压检测,MOS管Q3、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9和ISEN端组成输出功率调节电路,可以进行电流检测,调节输出功率,电阻R21、电容C11和COMP端组成补偿电路,可以调节功率因数和恒流精度。

进一步地,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包括第二整流模块和继电器驱动模块;

所述第二整流模块与所述继电器驱动模块连接;

所述第二整流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二输入电路和所述选频电路连接,所述继电器驱动模块与所述整流电路连接。

具体地,第二整流模块包括二极管DB9、二极管DB10、二极管DB11、二极管DB12、电容C12、电容C16和电容C3,电容C12的一端分别与第二输入电路和继电器驱动模块连接,电容C12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B9的正极、二极管DB11的负极和电容C16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B9的负极分别与二极管DB10的负极和电容C3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B11的正极分别与地、二极管DB12的正极、电容C3的另一端和继电器驱动模块连接,二极管DB10的正极分别与二极管DB12的负极和选频电路连接。

继电器驱动模块包括电阻R5、电阻R6、电容C4、MOS管Q1、稳压管D5和继电器K1,电阻R6的一端分别与电阻R5的一端和第二整流模块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稳压管D5的负极和MOS管的栅极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MOS管的漏极连接,稳压管D5的正极分别与地、电容C4的一端和继电器K1的一端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和继电器K1的另一端均与MOS管的源级连接,继电器K1的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闭合后,继电器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二整流模块和整流电路连接。

在ECG输入条件下,第二输入电路输出的交流电进入第二整流模块进行滤波整流,输出的直流电进入继电器驱动模块,继电器驱动模块对输入的直流电进行线性稳压,将稳定的直流电提供给继电器K1,在继电器K1的两个开关闭合后,两条通路的电流中一路通过选频电路进入整流电路,另一路经过整流电路进入延时启动电路,继电器K1的第一开关对应端口3和端口4,第二开关对应端口9和端口10。

进一步地,所述整流电路包括二极管DB5、二极管DB6、二极管DB7和二极管DB8;

二极管DB5的正极分别与二极管DB7的负极和所述选频电路连接,二极管DB6的正极分别与二极管DB8的负极、所述继电器控制电路和所述延时启动电路连接,二极管DB5的负极分别与二极管DB6的负极和所述滤波输出电路连接,二极管DB7的正极分别与二极管DB8的正极和所述延时启动电路连接。

具体地,整流电路中的二极管DB5、二极管DB6、二极管DB7和二极管DB8组成整流桥电路,可以将输入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进行输出,输出的两路直流电分别进入滤波输出电路和延时启动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延时启动电路包括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容C1、电容C7、二极管D6、二极管D7、触发二级管D8和晶闸管Q2;

电阻R4的一端与所述整流电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1与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7的负极与触发二极管D8的一端连接,触发二极管D8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3与晶闸管Q2的控制极连接,二极管D6的正极与所述整流电路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与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电阻R2的一端与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电容C7并联在电阻R2的两端,晶闸管Q2的阳极与所述滤波输出电路连接,晶闸管Q2的阴极与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

具体地,延时启动电路中电阻R4和电容C1高频耦合,二极管D6和二极管D7进行斩波,把高频正弦波的负半波斩掉,正半波在电阻R2和电容C7的滤波作用下,控制触发二极管D8,在触发二极管D8两端的电压达到一定值时,触发二极管D8导通,晶闸管Q2的控制极有电流通过,可以控制晶闸管Q2的通断,实现延时启动的功能,这样在ECG启动时有一个200ms~500ms的启动预热过程,可以很好的控制ECG启动和带载时间,提高兼容性,保证每一款ECG都能正常稳定启动,并且能够延长ECG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滤波输出电路包括正极输出端LED+、负极输出端LED﹣、电容C14、电容C8、极性电容C6和电阻R13;

极性电容C6的正极与正极输出端LED+连接,极性电容C6的负极与负极输出端LED﹣连接,电容C14和电阻R13均并联在极性电容C6的两端,电容C8的一端与负极输出端LED﹣连接,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

正极输出端LED+分别与所述降压电路、所述整流电路和所述灯管的正极连接,负极输出端LED﹣分别与所述降压电路、所述延时启动电路和所述灯管的负极连接。

具体地,滤波输出电路中的极性电容C6、电容C14、电容C8和电阻R13,可以对电流进行滤波,保证输出电流的稳定,确保灯管的正常启动,正极输出端LED+和灯管的正极连接,负极输出端LED﹣和灯管的负极连接,为灯管提供稳定的直流电,驱动灯管正常发光。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