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20908发布日期:2018-06-30 06:48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滤波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滤波器,属于电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滤波器广泛应用于电子技术领域,滤波器可以对电源线中特定频率的频点或该频点以外的频率进行有效滤除,得到一个特定频率的电源信号,或消除一个特定频率后的电源信号。

现有滤波器主要包括绝缘骨架、线圈和磁芯,但是磁芯的安装较为麻烦,尤其是当磁芯安装于绝缘骨架上时,容易松动、移位,由此会影响滤波器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滤波器,其可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小磁芯的松动、移位。

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滤波器,包括绝缘骨架、线圈和磁芯,其中所述绝缘骨架包括中空的骨筒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骨筒前后两端的前端板和后端板,在所述前端板下端设置有往前延伸的前平台,在所述前平台的底面两侧分别设置有插针引脚,在所述后端板下端设置有往后延伸的后平台,在所述后平台的底面两侧分别设置有插针引脚,在所述骨筒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隔片,在所述隔片与所述前端板之间形成第一绕区,在所述隔片与所述后端板之间形成第二绕区,所述线圈分别绕设于所述第一绕区和所述第二绕区内,在所述骨筒前端开口的左右两侧、所述前端板上设置有往前延伸的前左挡板和前右挡板,在所述骨筒前端开口上方、所述前端板的表面上开设有前限位槽,在所述骨筒后端开口的左右两侧、所述后端板上设置有往后延伸的后左挡板和后右挡板,在所述骨筒后端开口上方、所述后端板的表面上开设有后限位槽,所述磁芯安装于所述绝缘骨架上并且所述磁芯的前后两端分别嵌在所述前限位槽和所述后限位槽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线圈外缠绕有绝缘胶布。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前平台的底面两侧分别设置有前支撑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后平台的底面两侧分别设置有后支撑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前端板下端与所述前平台的顶面之间设置有圆弧过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后端板下端与所述后平台的顶面之间设置有圆弧过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骨筒两侧、所述前端板的后表面上分别开设有前线槽;

在所述骨筒两侧、所述后端板的前表面上分别开设有后线槽。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滤波器,其整体结构较为简单,通过将磁芯的前后两端分别嵌在前限位槽和后限位槽内,以此可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小磁芯的松动、移位,进而保证了滤波器的性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滤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绝缘骨架一个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绝缘骨架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本实施例是一种滤波器,包括绝缘骨架1、线圈2和磁芯3,其中所述绝缘骨架1包括中空的骨筒11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骨筒11前后两端的前端板12和后端板13,在所述前端板12下端设置有往前延伸的前平台121,在所述前平台121的底面两侧分别设置有插针引脚4,在所述后端板13下端设置有往后延伸的后平台131,在所述后平台131的底面两侧分别设置有插针引脚4,在所述骨筒11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隔片14,在所述隔片14与所述前端板12之间形成第一绕区,在所述隔片14与所述后端板13之间形成第二绕区,所述线圈2分别绕设于所述第一绕区和所述第二绕区内,在所述骨筒11前端开口的左右两侧、所述前端板12上设置有往前延伸的前左挡板122和前右挡板123,在所述骨筒11前端开口上方、所述前端板12的表面上开设有前限位槽120,在所述骨筒11后端开口的左右两侧、所述后端板13上设置有往后延伸的后左挡板132和后右挡板133,在所述骨筒11后端开口上方、所述后端板13的表面上开设有后限位槽130,所述磁芯3安装于所述绝缘骨架1上并且所述磁芯3的前后两端分别嵌在所述前限位槽120和所述后限位槽130内。

本实施例的滤波器,其整体结构较为简单,通过将磁芯的前后两端分别嵌在前限位槽和后限位槽内,以此可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小磁芯的松动、移位,进而保证了滤波器的性能。

此外,前左挡板122和前右挡板123、后左挡板132和后右挡板133均有一定的限位作用,以此可进一步对磁芯3进行限位,进一步减小磁芯的松动、移位。

进一步地,在所述线圈2外缠绕有绝缘胶布5,以此可提高滤波器的绝缘性能。

优选地,在所述前平台121的底面两侧分别设置有前支撑脚124,在所述后平台131的底面两侧分别设置有后支撑脚134,以此便于滤波器的定位、安装以及固定。

进一步地,在所述前端板12下端与所述前平台121的顶面之间设置有圆弧过渡,在所述后端板13下端与所述后平台131的顶面之间设置有圆弧过渡。

优选地,在所述骨筒11两侧、所述前端板12的后表面上分别开设有前线槽125;

在所述骨筒11两侧、所述后端板13的前表面上分别开设有后线槽135,连接于线圈2和插针引脚4之间的铜线容置于所述前线槽125或者后线槽135内,以此可使得铜线的绕设更加方便、整洁。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