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6462发布日期:2019-01-29 18:01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平板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装置领域,具体涉及平板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电热壶,电磁炉等加热装置多采用加热底座或锅内发热方式进行加热,其加热源采用金属丝,加热载体均采用金属,这种结构的加热装置若采用在锅内进行直接加热,加热物与金属直接接触高温情况下会发生一些化学反应,影响加热的物的加热效果和质量,另外直接采用金属丝加热,在长期实用过程中,加热金属丝会与空气与水分接触进行氧化衰退,严重影响了金属丝的使用寿命。

因此有待开发一种对加热物加热质量影响小,且使用寿命长的加热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加热物加热质量影响小,且使用寿命长的平板加热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平板加热装置,包括加热载体,所述加热载体上贴敷有加热层,所述加热载体采用玻璃材质;所述加热层包括基板和发热体,所述发热体采用具有发热性能的发热丝、发热片或者柔性发热膜按照设置的线路贴敷在所述基板上或着所述发热体采用发热纳米浆料按照设置的线路喷涂或者印刷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发热体设置有两个电极,所述电极通过接线端子与电线连接。

优选地,所述加热载体为平板玻璃。

优选地,所述基板上开设有探测孔,所述探测孔内安装有三防探温装置。

优选地,所述三防探温装置包括导热罩,第一测温探头,第二测温探头和第三测温探头和支撑座,所述第一测温探头,第二测温探头和第三测温探头安装在所述导热罩与支撑座盖合后围成的空间内。

优选地,所述三防探温装置安装在所述探测孔内并高出所述基板表面0.05-0.1mm。

优选地,所述第一测温探头,第二测温探头和第三测温探头均与控制电路连接且所述第一测温探头用于实时探测加热载体上被加热体的温度,所述第二测温探头用于实时探测探测被加热体与加热载体之间的温度,所述第三测温探头是机械式探头同时被加热体、加热载体及被加热体与加热载体之间的温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测温探头和第二测温探头正常工作时,所述第三测温探头不工作,当所述第一测温探头和第二测温探头的任意一个因故障不工作时,所述第三测温探头开启保护工作状态。

优选地,还包括保护罩,所述保护罩罩在所述加热层与三防探温装置上并与所述加热载体连接。

优选地,所述接线端子一端与加热层连接一端穿过所述保护罩暴露在所述保护罩外与电线连接。

优选地,所述发热纳米浆料包含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

其中所述组分的重量百分数均基于所述无铅无硫环保型厚膜电阻浆料的总重量计,所述金属粉为由银(Ag)粉、钯(Pd)粉、钨(W)粉、铂(Pt)粉和镍(Ni)粉组成的金属粉或由银(Ag)、钯(Pd)、钨(W)、铂(Pt)和镍(Ni)组成的合金粉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加热层贴敷在加热载体的底部对加热载体进行加热,且加热载体采用平板玻璃,有效地避免了加热物与金属直接接触,大大降低了加热物加热过程中对加热质量的要求;加热层采用的加热层设置在基板和盖板之间,避免了加热层与空气和水分接触,延长了加热层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平板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平板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三防探温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三防探温装置爆炸图。

附图中各部件对应的名称和标号:加热载体-1,基板-21,发热体-22,电极-24,接线端子-25,保护罩-3,三防探温装置-4,导热罩-41,第一测温探头-42,第二测温探头-43,第三测温探头-44,支撑座-4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4所示,如图1-图4所示,加热装置的三防探温结构,包括加热载体1和保护罩3,所述加热载体1上贴敷有发热层,所述加热载体1采用非金属材料的平板,容器及带有特定形状的非金属器皿,本实施例中加热载体1为玻璃。所述保护罩3罩在所述发热层上并与所述加热载体1连接。

所述发热层包括基板21和发热体22,所述发热体22采用发热性能良好的发热丝、发热片、柔性发热膜按照设置的线路方式与所述基板21相接合或采用发热纳米浆料按照设置的线路方式喷涂或者印刷在所述基板21上,所述发热体22设置有两个电极24,所述电极24通过接线端子25与电线连接,所述接线端子25一端与发热体22连接一端与电线连接。

具体地,所述发热纳米浆料包含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

其中所述组分的重量百分数均基于所述无铅无硫环保型厚膜电阻浆料的总重量计,所述金属粉为由银(Ag)粉、钯(Pd)粉、钨(W)粉、铂(Pt)粉和镍(Ni)粉组成的金属粉或由银(Ag)、钯(Pd)、钨(W)、铂(Pt)和镍(Ni)组成的合金粉末。

在所述基板上开设有探测孔,所述探测孔内固定有三防探温装置4。

所述三防探温装置4包括导热罩41,第一测温探头42,第二测温探头43和第三测温探头44和支撑座45,所述第一测温探头42,第二测温探头43和第三测温探头44安装在所述导热罩41与支撑座45盖合后围成的空间内。

所述三防探温装置4安装在所述探测孔内并高出所述基板21表面0.05-0.1mm,被加热体与基板21接触的同时,先与三防探温装置4接触。

所述第一测温探头42,第二测温探头43和第三测温探头44均与控制电路连接且所述第一测温探头42对准发热体线路的间隙,直接与被加热体接触用于实时探测被加热体的温度,所述第二测温探头43横向放置用于实时探测被加热体底部与基板21之间的温度,所述第三测温探头44机械式传感器用于同时探测被加热体,加热载体的底部与基板21间的温度。

当所述第一测温探头42和第二测温探头43正常工作时,所述第三测温探头44不工作,当所述第一测温探头42和第二测温探头43的任意一个因故障不工作时,所述第三测温探头44开启工作状态,这部分功能采用现有技术的控制电路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测温探头42可以实时探测到被加热体的温度,实时探测到的温度反馈到控制电路上,以达到精准控制被加热体的温度,从而避免产生千滚水与糊底现像。

第二测温探头43可以实时探测到被加热体底部与基板间的温度,实时探测到的温度反馈到控制电路上,以达到精准控制基板表面的温度,从而防止了因容器温度变化较快或受热不均匀时可能造成损坏,加热时容器底部温度积聚较快,造成容器与基板损坏的现象。

第三测温探头44可以同时实时探测到被加热体底部与基板间的温度,当第一测温探头42与第二测温探头43中的任何一个探头出现故障,仍可以起到保护作用,从而防止了因容器温度变化较快或受热不均匀时可能造成损坏,加热时容器底部温度积聚较快,造成容器底部与基板损坏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加热层贴敷在加热载体的底部对加热载体进行加热,且加热载体采用平板玻璃,有效地避免了加热物与金属直接接触,大大降低了加热物加热过程中对加热质量的要求;加热层采用的加热层设置在基板和盖板之间,避免了加热层与空气和水分接触,延长了加热层的使用寿命。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