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矢量误差运放的可编程锯齿波振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94952发布日期:2018-11-27 23:27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多矢量误差运放的可编程锯齿波振荡器。



背景技术:

一般的锯齿波发生器是通过一个晶体管恒流源对电容充电发来改变其线性,但是,晶体管恒流源的基极到发射极的电压随温度函数变化,其输出频率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并且在锯齿波发生器的信号的后期放大处理时,为了使后期放大电路在稳态的时候得到很低的谐波失真电流,需要一个带宽很低的误差放大器,而为了使输入电流的谐波失真最小,还需要尽量保证误差放大器的工作频率尽量小,但是误差放大器如果能使电路得到低的谐波失真电流,其必定对负载变化的响应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多矢量误差运放的可编程锯齿波振荡器,解决了低温度影响、低谐波失真电流和高响应速度的锯齿波振荡器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多矢量误差运放的可编程锯齿波振荡器,包括PWM方波发生器、锯齿波发生电路、多路矢量误差运放电路、检测控制器和模拟选择器,PWM方波发生器连接锯齿波发生电路,锯齿波发生电路连接多路矢量误差运放电路,多路矢量误差运放电路输出两路模拟量,分别为模拟量OUT1和模拟量OUT2,模拟量OUT1和模拟量OUT2分别被输出到模拟选择器的两个输入端,模拟量OUT1和模拟量OUT2还分别被输入到检测控制器的两个AD采样端口,检测控制器连接模拟选择器的控制端;

锯齿波发生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7、电容C3、电阻R3、电容C1、三极管Q2和电阻R8,电阻R1、电阻R2、电阻R7和电容C3为依次顺序串联连接,其中,电阻R1连接正电源,电容C3连接地线,电阻R1和电阻R2的连接节点还通过电容C1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阻R2和电阻R7的连接节点通过电阻R3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正电源,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还通过电阻R8连接地线,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为锯齿波发生电路的输出端,电阻R7与电容C3的连接节点为锯齿波发生电路的输入端;

PWM方波发生器连接锯齿波发生电路的输入端;

多路矢量误差运放电路包括运放IC1、电阻R4、电阻R5、电阻R9、运放IC2、电阻R10、运放IC3和电容C4,电阻R9的1脚为多路矢量误差运放电路的输入端,电阻R9的2脚通过电阻R4连接运放IC1的负输入端,电阻R9的2脚通过电阻R10连接运放IC2的负输入端,电阻R9的2脚还连接运放IC3的负输入端,运放IC1的正输入端连接2.6V电压,运放IC1、电阻R4和电阻R5构成了多路矢量误差运放电路的高电压钳位路径,运放IC2的正输入端连接2.3V电压,运放IC2和电阻R10构成了多路矢量误差运放电路的低压钳位路径,运放IC3则为多路矢量误差运放电路的主路径,电容C4并联在运放IC3的输出端,电容C4为运放IC3的补偿电容;运放IC3的输出端连接运放IC2的输出端;

运放IC1的输出端和运放IC3的输出端构成了多路矢量误差运放电路的两个输出端,运放IC1的输出端输出模拟量OUT1,运放IC3的输出端输出模拟量OUT2。

所述PWM方波发生器为单片机,单片机通过发生PWM方波信号到自身的DA端口,所述DA端口连接所述电阻R9的1脚。

所述检测控制器为至少设有两个AD输入端的微控制器,所述模拟量OUT1和所述模拟量OUT2分别输入到微控制器的两个AD输入端,微控制器还通过IO口连接所述模拟选择器的控制端。

所述模拟选择器的型号为CD4501,所述模拟选择器设有控制端A/B/C、通道输入端S0~S7和输出端IO,所述模拟量OUT1和所述模拟量OUT2被输入到通道输入端S0~S7的任意连个中,控制端A/B/C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IO口。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矢量误差运放的可编程锯齿波振荡器,解决了低温度影响、低谐波失真电流和高响应速度的锯齿波振荡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锯齿波发生电路可以显著改善温度对输出的影响,本实用新型采用多路矢量误差运放电路作为后期处理电路,实现了低谐波失真电流和高响应速度,提高了锯齿波的精度;本实用新型为用户提供灵活的输入信号接口,用户可以通过单片机或数字电路搭接出PWM方波作为输入信号,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原理图方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锯齿波发生电路和多路矢量误差运放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基于多矢量误差运放的可编程锯齿波振荡器,包括PWM方波发生器、锯齿波发生电路、多路矢量误差运放电路、检测控制器和模拟选择器,PWM方波发生器连接锯齿波发生电路,锯齿波发生电路连接多路矢量误差运放电路,多路矢量误差运放电路输出两路模拟量,分别为模拟量OUT1和模拟量OUT2,模拟量OUT1和模拟量OUT2分别被输出到模拟选择器的两个输入端,模拟量OUT1和模拟量OUT2还分别被输入到检测控制器的两个AD采样端口,检测控制器连接模拟选择器的控制端;

锯齿波发生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7、电容C3、电阻R3、电容C1、三极管Q2和电阻R8,电阻R1、电阻R2、电阻R7和电容C3为依次顺序串联连接,其中,电阻R1连接正电源,电容C3连接地线,电阻R1和电阻R2的连接节点还通过电容C1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阻R2和电阻R7的连接节点通过电阻R3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正电源,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还通过电阻R8连接地线,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为锯齿波发生电路的输出端,电阻R7与电容C3的连接节点为锯齿波发生电路的输入端;

PWM方波发生器连接锯齿波发生电路的输入端;

多路矢量误差运放电路包括运放IC1、电阻R4、电阻R5、电阻R9、运放IC2、电阻R10、运放IC3和电容C4,电阻R9的1脚为多路矢量误差运放电路的输入端,电阻R9的2脚通过电阻R4连接运放IC1的负输入端,电阻R9的2脚通过电阻R10连接运放IC2的负输入端,电阻R9的2脚还连接运放IC3的负输入端,运放IC1的正输入端连接2.6V电压,运放IC1、电阻R4和电阻R5构成了多路矢量误差运放电路的高电压钳位路径,运放IC2的正输入端连接2.3V电压,运放IC2和电阻R10构成了多路矢量误差运放电路的低压钳位路径,运放IC3则为多路矢量误差运放电路的主路径,电容C4并联在运放IC3的输出端,电容C4为运放IC3的补偿电容;运放IC3的输出端连接运放IC2的输出端;

运放IC1的输出端和运放IC3的输出端构成了多路矢量误差运放电路的两个输出端,运放IC1的输出端输出模拟量OUT1,运放IC3的输出端输出模拟量OUT2。

所述PWM方波发生器为单片机,单片机通过发生PWM方波信号到自身的DA端口,所述DA端口连接所述电阻R9的1脚。

所述PWM方波发生器还可以为用户自行搭建的数字电路。

所述检测控制器为至少设有两个AD输入端的微控制器,所述模拟量OUT1和所述模拟量OUT2分别输入到微控制器的两个AD输入端,微控制器还通过IO口连接所述模拟选择器的控制端。

所述检测控制器还可以为用户自行搭建的模拟新信号采样电路。

所述模拟选择器的型号为CD4501,所述模拟选择器设有控制端A/B/C、通道输入端S0~S7和输出端IO,所述模拟量OUT1和所述模拟量OUT2被输入到通道输入端S0~S7的任意连个中,控制端A/B/C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IO口。

在锯齿波发生电路中,电容C3是由电源电压VCC通过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7充电,电容C3的放电则直接通过PWM方波发生器的端口继续行放电,PWM方波发生器与多路矢量误差运放电路的输入端之间还需增加一个限流电阻进行限流(所述限流电阻图中未示出),电阻R7与电阻R3之间的连接点会引电容C3的充电和放电特性产生锯齿波,该锯齿波在经过三极管Q2放大后输出,其输出振荡频率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出:

f=[0.75×(R1+R2)+0.693×R7]/C3;其中R1为电阻R1的阻值,R2为电阻R2的阻值,R7为电阻R7的阻值,C3为电容C3的容值,用户可以通过改变电阻R1、电阻R2、电阻R7和电容C3的值来改变锯齿波的频率,本实用新型采用外部PWM方波的方式,极大的提高了锯齿波发生电路的温度稳定性。

在多路矢量误差运放电路,当锯齿波发生电路的输出电压在2.6V到2.3V时,运放IC3工作,此时运放带宽由运放IC3和补偿电容C4决定;

当锯齿波发生电路的输出电压大于2.6V时,运放IC1、电阻R4和电阻R5工作,运放IC1、电阻R4和电阻R5构成一个低增益放大器,实现对输入电压软刹车,实现对高电压的钳位;

当锯齿波发生电路的输出电压小于2.3V时,运放IC2和电阻R10工作,运放IC2和电阻R10构成钳位电路,把输入电压钳位在2.3V,加大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电流,从而加大运放的带宽。

本实用新型可以将锯齿波发生电路和多路矢量误差运放电路作为单独的集成模块使用,用户可以灵活选择PWM方波发生器、检测控制器和模拟选择器的电路搭建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于多矢量误差运放的可编程锯齿波振荡器,解决了低温度影响、低谐波失真电流和高响应速度的锯齿波振荡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锯齿波发生电路可以显著改善温度对输出的影响,本实用新型采用多路矢量误差运放电路作为后期处理电路,实现了低谐波失真电流和高响应速度,提高了锯齿波的精度;本实用新型为用户提供灵活的输入信号接口,用户可以通过单片机或数字电路搭接出PWM方波作为输入信号,操作简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