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拆装的PCB联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61323发布日期:2018-12-05 19:29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便于拆装的PCB联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PCB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拆装的PCB联板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PCB板生产制造过程中,普遍实现了自动贴片生产,PCB线路板都会要求多个PCB板拼在一起生产,形成联板出货。一般客户都不允许有不合格的板出货。由于现有技术中的PCB板均通过点固定于联板主体进行固定连接。若联板中的一个或者多个PCB板出了质量问题,那么就意味着整个联板的PCB板都一起报废,极大地增加了报废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使得PCB板能够方便地从联板主体中拆卸和安装的便于拆装的PCB联板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便于拆装的PCB联板结构,包括:若干PCB子板,用于承载若干所述PCB子板的承载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主体呈框架状设置,若干所述PCB子板并列置于所述承载主体之内;所述承载主体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PCB子板的第一端的端面突设有至少两凸点,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凸点位置对应处开设有第一凹槽,凸点插入至第一凹槽中,以使得PCB子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连接;所述PCB子板的第二端的端面设有呈V型状设置的插片,所述插片的第一端与所述PCB子板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横梁与所述插片位置对应处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插片插入至所述第二凹槽中,以使得PCB子板的第二端与所述承载主体的第二横梁连接。

优选地,所述插片的自由端延伸并向外弯折形成扣钩。

优选地,所述凸点设置为两个。

优选地,所述插片由弹性材料制造而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拆装的PCB联板结构,将PCB子板置于承载主体之内,将PCB子板的第一端插入至承载主体的第一横梁的第一凹槽内,再用力使得PCB子板的第二端的插片插入至第二横梁的第二凹槽中,从使得PCB子板固定在承载主体上。若干PCB子板并列设置在承载主体的框架之内。由于插片具有弹性,且呈V型设置,当PCB联板中有部分PCB子板不合格,可以将不合格的PCB子板拆卸下来。拆卸时,先将PCB子板的插片从第二凹槽中拔出来,然后再将PCB子板的第一端从第一凹槽中拆卸下来,以能够方便地将PCB子板从承载主体上拆卸下来,从而降低在生产过程中,PCB子板的报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拆装的PCB联板结构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拆装的PCB联板结构PCB子板的结构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人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于拆装的PCB联板结构。

参考图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拆装的PCB联板结构的结构图;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拆装的PCB联板结构PCB子板1的结构图。便于拆装的PCB联板结构包括:若干PCB子板1,用于承载若干PCB子板1的承载主体2。承载主体2呈框架状设置,若干PCB子板1并列置于承载主体2之内。承载主体2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横梁21和第二横梁22。PCB子板1的第一端的端面突设有至少两凸点11,第一横梁21与凸点11位置对应处开设有第一凹槽(图中未示出),凸点11插入至第一凹槽中,以使得PCB子板1的第一端与第一横梁21连接。PCB子板1的第二端的端面设有呈V型状设置的插片12,插片12的第一端与PCB子板1的第二端连接。第二横梁22与插片12位置对应处开设有第二凹槽221,插片12插入至第二凹槽221中,以使得PCB子板1的第二端与承载主体2的第二横梁22连接。

安装时,将PCB子板1置于承载主体2之内,将PCB子板1的第一端插入至承载主体2的第一横梁21的第一凹槽内,再用力使得PCB子板1的第二端的插片12插入至第二横梁22的第二凹槽221中,从使得PCB子板1固定在承载主体2上。若干PCB子板1并列设置在承载主体2的框架之内。由于插片12具有弹性,且呈V型设置,当PCB联板中有部分PCB子板1不合格,可以将不合格的PCB子板1拆卸下来。拆卸时,先将PCB子板1的插片12从第二凹槽221中拔出来,然后再将PCB子板1的第一端从第一凹槽中拆卸下来,以能够方便地将PCB子板1从承载主体2上拆卸下来,从而降低在生产过程中,PCB子板1的报废率。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插片12从第二凹槽221拔出,在本实施例中,插片12的自由端延伸并向外弯折形成扣钩121。拆卸时,用力挤压扣钩121,使得插片12挤压变形,再将插片12从第二凹槽221中拔出,从而提高了插片12拆卸的效率。

进一步地,为了兼顾PCB子板1安装的平衡性和制造成本,在本实施例中,凸点11设置为两个。

更进一步地,插片12由弹性材料制造而成,从而便于PCB子板1的安装和拆卸。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