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晶合金编织带、无线充电器、窗帘、防弹衣及防辐射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8025发布日期:2018-12-07 22:29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非晶合金编织带、无线充电器、窗帘、防弹衣及防辐射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非晶合金领域,尤其涉及非晶合金编织带、无线充电器、窗帘、防弹衣及防辐射服。



背景技术:

铁基、钴基非晶薄带(带材)由熔体快淬法制得,厚度为十几到几十微米,宽度为几毫米到几百毫米,长度几百米,具有优异的软磁性能、耐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将薄带绕制成多层环状,或者将薄带研磨成粉末后压制成环状后可广泛用于电感、变压器铁芯、磁放大器和电机等领域,但直接将薄带编织成型的应用还未见报道及相关产品。

市场上现有的柔性电磁屏蔽材料主要是用铜线、镍线、铜镍合金线、银线等金属纤维与织物纤维共同编织而成,或者由含铜、银等金属的织物纤维编织而成,非晶合金也有应用于电磁屏蔽材料,但通常是将薄带研磨成粉状后与橡胶或高分子一起构成复合材料,这样的材料电磁屏蔽性能较低。市场上现有的无线充电隔磁片主要是铁氧体橡胶片,磁性能较弱,所以厚度较厚,且导热率很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晶合金编织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磁屏蔽材料的屏蔽性能不理想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非晶合金编织带,所述非晶合金编织带由非晶合金带材编织而成;所述非晶合金带材为FeSiB非晶合金带材、FeCuNbSiB非晶合金带材和Co基非晶合金带材中的任意一种;所述非晶合金带材的宽度范围为1毫米-50毫米;所述非晶合金带材的厚度范围为10微米-50微米;所述非晶合金编织带为非晶合金平纹织带、非晶合金斜纹织带和非晶合金缎纹织带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非晶合金带材的其中一面结合有铜层;

或者,所述非晶合金带材的两面均结合有铜层。

进一步地,所述铜层为铜箔层,所述铜箔层为单面导电铜箔层。

进一步地,所述铜层为铜箔层,所述铜箔层为双面导电铜箔层。

进一步地,所述铜层为镀铜层。

进一步地,所述非晶合金带材的宽度范围为4毫米-7毫米;所述非晶合金带材的厚度范围为20微米-35微米。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器,包括上述的非晶合金编织带;所述无线充电器还包括充电器本体、以及设于所述充电器本体内的无线充电线圈;所述非晶合金编织带设于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窗帘,由上述的非晶合金编织带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弹衣,包括上述的非晶合金编织带;所述防弹衣还包括防弹衣本体;所述非晶合金编织带设于所述防弹衣本体的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帐篷,包括上述的非晶合金编织带;所述帐篷还包括帐篷支架;所述非晶合金编织带设于所述帐篷支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辐射服,由上述的非晶合金编织带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非晶合金编织带由非晶合金带材编织而成,非晶合金带材本身具有优异的软磁性能、耐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但面积有限,本实用新型编织成非晶合金编织带后可增大使用面积,这样使非晶合金编织带适用于各种场景,应用范围更广,而且非晶合金编织带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效能,优于现有相同厚度的电磁屏蔽材料;因此,该非晶合金编织带可应用于电磁屏蔽材料和无线充电隔磁片等领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非晶合金编织带为平纹织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非晶合金编织带为斜纹织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非晶合金编织带为缎纹织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三种非晶合金编织带的电磁屏蔽效能结果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五种非晶合金编织带的电磁屏蔽效能结果图;

图中:

1、非晶合金带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非晶合金编织带,非晶合金编织带由非晶合金带材1编织而成;非晶合金带材1为FeSiB非晶合金带材、FeCuNbSiB非晶合金带材和Co基非晶合金带材中的任意一种;非晶合金带材1的宽度范围为1毫米-50毫米;非晶合金带材1的厚度范围为10微米-50微米;非晶合金编织带为非晶合金平纹织带、非晶合金斜纹织带和非晶合金缎纹织带中的至少一种;非晶合金带材1的其中一面结合有铜层;或者,非晶合金带材1的两面均结合有铜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非晶合金编织带由非晶合金带材1编织而成,非晶合金带材1本身具有优异的软磁性能、耐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但面积有限,本实施例编织成非晶合金编织带后可增大使用面积,这样使非晶合金编织带适用于各种场景,应用范围更广,而且非晶合金编织带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效能,优于现有相同厚度的电磁屏蔽材料;因此,该非晶合金编织带可应用于电磁屏蔽材料和无线充电隔磁片等领域。非晶合金带材1通过经纬交错方式,利用平纹织、斜纹织和缎纹织等纺织工业常用的编织方法,将非晶合金带材1编织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三种非晶合金编织带。

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非晶合金带材1在市场上可购得,如铁基或钴基非晶合金带材1。非晶合金带材1优选为FeSiB非晶合金带材(牌号1K101)、FeCuNbSiB非晶合金带材(牌号1K107)和Co基非晶合金带材中的任一种,最优选为FeCuNbSiB非晶合金带材。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晶合金编织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铜层为铜箔层,铜箔层为单面导电铜箔层。即在非晶合金带材1的一面贴上铜箔。这样可使非晶合金编织带的电阻减小,进一步获得更好的电磁屏蔽效果。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晶合金编织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铜层为铜箔层,铜箔层为双面导电铜箔层。即在非晶合金带材1的双面贴上铜箔。这样可使非晶合金编织带的电阻减小,进一步获得更好的电磁屏蔽效果。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晶合金编织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铜层为镀铜层。这样可使非晶合金编织带的电阻减小,进一步获得更好的电磁屏蔽效果。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非晶合金编织带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非晶合金带材1的宽度范围为4毫米-7毫米;非晶合金带材1的厚度范围为20微米-35微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无线充电器,包括上述的非晶合金编织带;无线充电器还包括充电器本体、以及设于充电器本体内的无线充电线圈;非晶合金编织带设于无线充电线圈上。非晶合金编织带作为无线充电隔磁片,相对于传统的铁氧体无线充电隔磁片,非晶合金编织带构成的无线充电隔磁片仅为铁氧体隔磁片的1/5-1/3,且由于编织制成具有散热缝隙,散热性能大为改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窗帘,由上述的非晶合金编织带制成。能有效放置室外辐射进入室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防弹衣,包括上述的非晶合金编织带;防弹衣还包括防弹衣本体;非晶合金编织带设于防弹衣本体的内部。非晶合金具有很高的强度,编织成非晶合金编织带后可应用于防弹衣的夹层,也即将非晶合金编织带置于防弹衣本体的内部组成防弹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帐篷,包括上述的非晶合金编织带;帐篷还包括帐篷支架;非晶合金编织带设于帐篷支架上。具体地,将非晶合金编织带设于帐篷支架上组成帐篷,其能作为军用电磁屏蔽帐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防辐射服,由上述的非晶合金编织带制成。能有效屏蔽体外辐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非晶合金编织带的制备方法,将非晶合金带材1编织成带型,得到类似于布匹的非晶合金编织带,该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行,制作成本低;最终得到的非晶合金编织带增大了使用面积,可适用于各种场景,优于现有的电磁屏蔽材料。

上述非晶合金带材1在市场上可购得,如FeSiB非晶合金带材、FeCuNbSiB非晶合金带材和Co基非晶合金带材等,最优选为FeCuNbSiB非晶合金带材。

进一步地,如图1-图3所示,将非晶合金带材1编织成带的步骤包括:将非晶合金带材1经经纬交错,利用平纹织、斜纹织和缎纹织中的至少一种方式编织成带。将非晶合金带材1按经带(类似于经线)和纬带(类似于纬线)的交错方式不同可分为:平纹织、斜纹织和缎纹织;其中,采用平纹织造方式时经纬带交错次数最多,编织带最为牢固,采用斜纹织和缎纹织造方式时经纬带交错次数较少,编织带柔韧性较好。

进一步地,将至少两层非晶合金带材1编织成带,得到非晶合金编织带。即通过增加经带或纬带的层数可增加非晶合金编织带的整体厚度,以增加电磁屏蔽性能,具体可以为:经带和纬带均为单根非晶合金带材1,获得的编织带厚度为1+1=2层(非晶合金带材1);经带为2根非晶合金带材1重叠,纬带仍为1根非晶合金带材1,获得的编织带厚度为1+2=3层(非晶合金带材1);经带和纬带均为2根非晶合金带材1重叠,获得的编织带厚度为2+2=4层(非晶合金带材1),以此类推。

将非晶合金带材1编织成带后,边沿部分需进行收边处理,否则编织好的条带易散架。可按三种方法进行收边,方法一先将边沿伸出的条带端部剪成尖角,然后反折一次插入离边沿倒数第二行的条带中,方法二也是先将伸出的条带端部剪成尖角,然后反折两次后扣入最外沿的一行条带中,方法三则直接在伸出的条带上贴上透明胶固定。方法一和方法二适用于韧性较好、对折后不断裂的条带,如1K101和1K107,方式三则适用于对折后易断裂的条带,如Co基非晶条带。方法一易操作,但在样品取放时边沿易脱落;方法二边操作难度最高,但边沿很牢固,不易脱落;方法三最易操作,边沿也很牢固,但如果要进行退火热处理的话透明胶会被熔化。

进一步地,将非晶合金带材1编织成带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在非晶合金带材1的至少一面贴上一铜箔层或镀上一铜镀层的步骤。贴上一铜箔层或镀上一铜镀层可对最终的非晶合金编织带的电阻进行调节:贴上的铜箔层为单面导电铜箔层或双面导电铜箔层;单面导电铜箔层和双面导电铜箔层均可获得很好的电磁屏蔽效果。贴上的铜箔层的厚度可以为50-60μm;镀上的铜镀层的厚度为5-10μm。铜镀层与非晶合金编织带直接接触,接触电阻很小,所以铜镀层的厚度比贴上的铜箔层的薄些。贴上一铜箔层或镀上一铜镀层可使非晶合金编织带的电阻减小,进一步获得更好的电磁屏蔽效果。

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提供三种非晶合金编织带,如下:

1:名称为1K101

由FeSiB非晶合金带材(该非晶合金带材1的宽度5mm,厚度32μm)编织而成,1K101编织带的厚度为64μm。

2:名称为1K107

由FeCuNbSiB非晶合金带材(该非晶合金带材1的宽度6.5mm,厚度30μm)编织而成,1K107编织带的厚度为60μm。

3:名称为Co基非晶合金编织带

由Co基非晶合金带材(该非晶合金带材1的宽度5mm,厚度26μm)编织而成,Co基非晶合金编织带的厚度为52μm。

上述三种非晶合金编织带为平纹织带,尺寸为30*30cm,按国标(GJB6190-2008,“电磁屏蔽材料屏蔽效能测量方法”),采用法兰同轴法进行测试该三种非晶合金编织带的电磁屏蔽效能,结果如图4所示:该图表明,三种非晶合金编织带具有很好的电磁屏蔽效能,在9K-3GHz范围内屏蔽效果可达到50-80dB,优于绝大部分现有电磁屏蔽材料。其中,1K107的非晶合金编织带的性能最好,其不仅具有相当好的柔韧性,且厚度仅为60μm。

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供五种非晶合金编织带,如下:

1:实施例1的1K107

上面实施例已描述,不再阐述。

2:1K107+单层单面导电铜箔层

即1K107编织带的一面贴一层单面导电铜箔层(铜箔层厚度为50μm)。

3:1K107+单层铜镀层

即1K107编织带的一面镀(喷涂方式)一层铜镀层(铜镀层厚度为6μm)。

4:1K107+双层单面导电铜箔层

即1K107编织带的两面各贴一层单面导电铜箔层(每层铜箔层厚度为50μm)。

5:1K107+双层双面导电铜箔层

即1K107编织带的两面各贴一层双面导电铜箔层(每层铜箔层厚度为60μm)。

上述五种非晶合金编织带为平纹织带,尺寸为30*30cm,按国标(GJB6190-2008,“电磁屏蔽材料屏蔽效能测量方法”),采用法兰同轴法进行测试该五种非晶合金编织带的电磁屏蔽效能,结果如图5所示:该图表明,表面贴铜或喷铜后在低频段性能均有提高,在1.5-3.0GHz的高频段虽不及未经表面处理的非晶编织带,但在30M-1.5G整个高频段的波动较小,特别是铜喷涂和贴有单层单面导电铜箔的编织带电磁屏蔽效能波动较小。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