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热管散热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7995发布日期:2018-12-07 22:29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热管散热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热管散热模组。



背景技术:

热管技术起源于航空航天领域,用于解决真空条件下电子功率器件受热不均导致烧毁的技术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工业和民用领域热管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民用方面主要在太阳能应用领域,工业方面主要在预热回收再利用、大功率变频器中的电力电子功率器件散热等领域,目前在新能源汽车上使用较少,几乎没有。

CN201510253370.0本发明及一种船舶电源用热管散热模组,包括固定底板、防护板、锁紧螺钉、热管散热单元模组、定位梁I、定位梁II、散热片、电源模块I、电源模块II、风扇梁、锁紧机构、电源模块III。本发明通过设置防护法兰板与外部箱体连接形成上部散热和下部密封导热两个部分,使安装有船舶电源的下部分设置在密封箱体内部,解决了密封防潮、防腐蚀等问题。又通过埋焊在导热基板上的高效热管与防护法兰板采取了密封措施的通孔伸到防护法兰板上部并与裸漏在上部的散热片过盈配合,将船舶电源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密封腔体外部的方式解决了船舶电源快速散热等的问题。本发明具有散热效率高、体积小、密封性能好等有益效果。

上述专利一种船舶电源用热管散热模组,无法在新能源汽车上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超声能够实现对建筑的探伤,通过气体检漏能够实现对建筑管体的探伤,使得本装置适用性更高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热管散热模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热管散热模组,包括散热装置、导热杆、固定横梁、连接装置、热管散热模组、冷凝散热管和底座,热管散热模组通过连接装置连接构成一组,若干组的热管散热模组并列设置,一端设置在固定横梁上,另一端设置在底座上,冷凝散热管设置在相邻的组的热管散热模组之间,导热杆设置在固定横梁上,散热装置设置在导热杆上。

优选的,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片和散热孔,若干散热片累加设置在导热杆上,散热孔均匀的设置在散热片上。

优选的,所述冷凝散热管为节状球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散热风扇。

优选的,所述散热风扇包括伺服电机、飞轮、传动皮带和扇叶,若干飞轮等距设置在底座上,位于热管散热模组的下方,传动皮带嵌套在相邻的飞轮上,最靠近伺服电机的飞轮与伺服电机通过传动皮带连接。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热管散热模组,通过导热散热和冷凝散热两种手段进行模组散热,本装置用在新能源汽车上的散热效率极大提高,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片和散热孔,若干散热片累加设置在导热杆上,散热孔均匀的设置在散热片上,该结构能够有效实现对模组热量的散出,所述冷凝散热管为节状球形结构,该结构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具有最大的表面积,因此增大了冷凝散热管与模组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冷凝降温的效果,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包括伺服电机、飞轮、传动皮带和扇叶,若干飞轮等距设置在底座上,位于热管散热模组的下方,传动皮带嵌套在相邻的飞轮上,最靠近伺服电机的飞轮与伺服电机通过传动皮带连接,该结构能够通过风力实现对模组的降温散热,使得本装置的散热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散热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散热装置;2、导热杆;3、固定横梁;4、连接装置;5、热管散热模组;6、冷凝散热管;7、底座;8、散热片;9、散热孔;10、伺服电机;11、飞轮;12、传动皮带;13、扇叶;14、散热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3出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热管散热模组,包括散热装置1、导热杆2、固定横梁3、连接装置4、热管散热模组5、冷凝散热管6和底座7,热管散热模组5通过连接装置4连接构成一组,若干组的热管散热模组5并列设置,一端设置在固定横梁3上,另一端设置在底座7上,冷凝散热管6设置在相邻的组的热管散热模组5 之间,导热杆2设置在固定横梁3上,散热装置1设置在导热杆2上,所述冷凝散热管6为节状球形结构,所述底座7上设置有散热风扇14。

结合图2所示的散热装置1包括散热片8和散热孔9,若干散热片9 累加设置在导热杆2上,散热孔9均匀的设置在散热片8上。

结合图3所示的散热风扇14包括伺服电机10、飞轮11、传动皮带12 和扇叶13,若干飞轮11等距设置在底座7上,位于热管散热模组5的下方,传动皮带12嵌套在相邻的飞轮11上,最靠近伺服电机10的飞轮11 与伺服电机10通过传动皮带12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过程为:本装置通过导热杆将热量传递到散热片上进行散热,通过冷凝散热管对模组周边环境进行降温处理,通过散热风扇进行风力散热。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热管散热模组,通过导热散热和冷凝散热两种手段进行模组散热,本装置用在新能源汽车上的散热效率极大提高,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片和散热孔,若干散热片累加设置在导热杆上,散热孔均匀的设置在散热片上,该结构能够有效实现对模组热量的散出,所述冷凝散热管为节状球形结构,该结构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具有最大的表面积,因此增大了冷凝散热管与模组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冷凝降温的效果,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包括伺服电机、飞轮、传动皮带和扇叶,若干飞轮等距设置在底座上,位于热管散热模组的下方,传动皮带嵌套在相邻的飞轮上,最靠近伺服电机的飞轮与伺服电机通过传动皮带连接,该结构能够通过风力实现对模组的降温散热,使得本装置的散热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