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壁发热陶瓷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4621发布日期:2019-05-15 23:21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壁发热陶瓷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发热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壁发热陶瓷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用于电子烟的加热管普遍采用低电压电池为电源的陶瓷发热管,加热部分设置在管的中间层,因被加热物在管内,热量通过管壁传到管内的被加热物上,传导过程中会产生一定损耗,被加热物吸收热量少,加热速度慢,能耗大,燃烧不完全,导致大量的烟草有害物质的产生,危及使用者的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内壁陶瓷发热管来替代传统发热管,该发热管技术可以使得烟草在使用过程中充分燃烧,不产生烟灰,没有明火,更加安全、健康。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内壁发热陶瓷组件,包括陶瓷管,陶瓷管的内壁上沿径向向内依次设置有发热电阻层和绝缘介质层;发热电阻层包括若干相互并联的发热电阻线路,该若干发热电阻线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汇于同一输入电极和输出电极上;绝缘介质层上沿径向向内设置有釉层;陶瓷管通过氧化锆生坯制成。

优选的,陶瓷管的外壁上设置有输入电极和输出电极,输入电极和输出电极经陶瓷管上的通孔连接发热电阻层。

优选的,输入电极和输出电极上延伸出导线,导线朝向陶瓷管后方延伸。

优选的,输入电极和输出电极设置在陶瓷管外壁的后端。

优选的,发热电阻线路呈回形纹布置。

优选的,绝缘介质层的厚度为10-50μm。

优选的,发热电阻层和/或绝缘介质层经印刷方式连接筒体内壁。

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内壁发热陶瓷组件,其通过在陶瓷管内设置发热电阻层,通过绝缘介质层的分隔,使得发热电阻层能够快速传热;常温到400℃之间的升温速度提升20%-30%;热能消耗减少,省电10%-20%。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陶瓷组件的立体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陶瓷组件的轴向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内壁发热陶瓷组件,包括陶瓷管1,陶瓷管1的内壁上沿径向向内依次设置有发热电阻层2和绝缘介质层3。

其通过通过在陶瓷管1内设置发热电阻层2,通过绝缘介质层3的分隔,使得发热电阻层2能够快速传热;常温到400℃之间的升温速度提升20%-30%;热能消耗减少,省电10%-20%。

其中陶瓷管1可以是通过氧化锆生坯制成,氧化锆的导热能力较弱,发热电阻层2的热能消耗较少,减少能源消耗;发热电阻层2则可以是经钨浆或钼浆印刷在陶瓷管1生胚上共烧而成。绝缘介质层3则可以是在发热电阻浆料已经印刷在陶瓷管1生胚的内壁上之后,再印刷绝缘介质层3在发热电阻浆料上印刷绝缘介质浆料,再共烧而成。

绝缘介质层3优选为透明材料,绝缘介质层3用于隔离发热电阻层2,其为行业内通用材料制成。

如图1所示,陶瓷管1的外壁上优选设置有输入电极4和输出电极5,输入电极4和输出电极5经陶瓷管1上的通孔连接发热电阻层2。

如图1所示,输入电极4和输出电极5上优选延伸出导线6,导线6朝向陶瓷管1后方延伸。陶瓷管1上优选设置有容置输入电极4和输出电极5的凹部,输入电极4和输出电极5可以是两块电极板,导线6可以通过焊接方式连接输入电极4和输出电极5。

输入电极4和输出电极5优选设置在陶瓷管1外壁的后端,陶瓷管1的前端则可用于烟产品的进入。发热电阻层2优选沿轴向覆盖陶瓷管1的内壁。

发热电阻层2可以包括若干相互并联的发热电阻线路7,该若干发热电阻线路7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汇于同一输入电极4和输出电极5上。并联的好处在于其中部分发热电阻线路7出现故障,产品也可以继续使用。

发热电阻线路7可以呈回形纹布置或矩形纹布置,该布置方式使得发热电阻线路7尽量能够铺满发热管的内壁,增大发热面积。发热电阻线路7优选呈S 型圆周延伸铺满发热管的内壁,便于设置。

绝缘介质层3的厚度优选为10-50μm,在保证绝缘功能的同时,使导热的效果较佳。

绝缘介质层3上优选沿径向向内设置有釉层8,釉层8用于保护发热电阻层 2且使产品外观更亮丽。釉层8则在发热电阻层2烧结后,印刷釉浆后烧结成型。

以上实施例不局限于该实施例自身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之间可以相互结合成新的实施例。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