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高效散热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2557发布日期:2018-12-25 20:54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大功率高效散热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讯设备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功率高效散热机构。



背景技术:

通讯设备由于电子元器件集成化程度较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高效地散热。传统的通讯设备散热装置通常采用风扇,利用对流效应将内部热量散除。然而,上述散热方式存在缺陷,主要体现在无法完全消除噪音难以应用于特定领域、占用空间较大难以适应一体化、集成化发展趋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状况,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大功率高效散热机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大功率高效散热机构用于第一和第二功率模块散热,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功率高效散热机构包括外壳体、两个扩散底板和多个散热齿片,其中:

所述外壳体向内凹陷形成容纳槽,所述扩散底板和散热齿片均内置于上述容纳槽;

各个散热齿片相互平行且等间距排列,各个散热齿片均位于容纳槽的中部;

所述扩散底板分别设置于散热齿片的两侧,所述第一和第二功率模块分别位于散热齿片的两侧,所述第一和第二功率模块分别通过螺钉与扩散底板可拆卸连接。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位于左侧的扩散底板与位于最左侧的散热齿片相互接触,位于右侧的扩散底板与位于左右侧的散热齿片相互接触。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大功率高效散热机构还包括两个隔热板,所述隔热板内置于上述容纳槽,所述隔热板位于容纳槽的两侧。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扩散底板采用低热阻材料制成。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外壳体包括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同时与底板一体成型。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侧板具有第一侧板折弯部,所述第二侧板具有第二侧板凸出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散热齿片的数量为8个。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大功率高效散热机构,其有益效果在于,将第一和第二功率模块的热量通过扩散底板引导至散热齿片,从而显著提升散热表面积,避免风扇等传统散热手段产生的噪音,具有较好的一体化和集成化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爆炸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平面结构图。

附图标记包括:10-外壳体;11-底板;12-第一侧板;13-第二侧板;14-容纳槽;15-第一侧板折弯部;16-第二侧板凸出部;21-扩散底板;22-散热齿片;23-隔热板;100-第一功率模块;101-第二功率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功率高效散热机构,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附图的图1至图3,图1示出了所述大功率高效散热机构的立体结构,图2示出了所述大功率高效散热机构的爆炸结构,图3示出了所述大功率高效散热机构的俯视方向的平面结构。

优选地,所述大功率高效散热机构用于第一和第二功率模块100,101散热,所述大功率高效散热机构包括外壳体10、两个扩散底板21和多个散热齿片22,其中:

所述外壳体10向内凹陷形成容纳槽14,所述扩散底板21和散热齿片22均内置于上述容纳槽14;

各个散热齿片22相互平行且等间距排列,各个散热齿片22均位于容纳槽14的中部;

所述扩散底板21分别设置于散热齿片22的两侧(外侧),所述第一和第二功率模块100,101分别位于散热齿片22的两侧,所述第一和第二功率模块100,101分别通过螺钉与扩散底板21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位于左侧的扩散底板21与位于最左侧的散热齿片22相互接触,位于右侧的扩散底板21与位于左右侧的散热齿片22相互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大功率高效散热机构还包括两个隔热板23,所述隔热板23内置于上述容纳槽14,所述隔热板23位于容纳槽14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扩散底板21优选采用低热阻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10包括底板11、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所述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3同时与底板11一体成型。

其中,所述第一侧板12具有第一侧板折弯部15,所述第一侧板折弯部15向外凸出。

其中,所述第二侧板13具有第二侧板凸出部16,所述第二侧板凸出部16向内凸出。

其中,所述散热齿片22的数量优选为8个。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