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实用的泵类控制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4659发布日期:2019-04-16 23:02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实用的泵类控制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控制柜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安全实用的泵类控制柜。



背景技术:

泵类控制柜的主要作用是在泵的工作过程中,进行开合、控制和保护用电设备。泵类控制柜内的部件主要有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操作机构、互感器以及各种保护装置组成。

泵类控制柜是一种电气设备,泵类控制柜内部会产生较多的热量,热量积累过多会造成内部温度持续升高,对泵类控制柜内部的器件造成损坏,严重情况会烧坏控制柜,而且泵类控制柜的排湿效果较差,实用效果不好。现有的泵类控制柜为了保证安装稳定,在泵类控制柜的底部通常不设辊轮等可以移动泵类控制柜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安全实用的泵类控制柜,能够提高泵类控制柜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安全实用的泵类控制柜,包括柜体、柜底、减震弹簧、导向柱、底座、第一滑轨、滑动桌、第二滑轨、第一排气风扇、第二排气风扇和水冷管,所述柜底设置于所述柜体下部,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柜底下侧,所述减震弹簧设置于所述底座与所述柜底之间,所述导向柱上端设置在所述柜底上,所述导向柱下端贯穿所述柜底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柱与所述柜底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排气风扇固定连接在所述柜体左侧,所述第二排气风扇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排气风扇下侧,所述水冷管固定设置于所述柜体的后侧,所述滑动桌滑动连接在所述底座的内部,所述底座的左侧设置有所述第一滑轨,第一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轨内,所述底座右侧设置有所述第二滑轨,第二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二滑轨内。

进一步的,还包括升降电机、第一传动轴、主动轮、第一链轮、第二链轮、第一链条、第二链条、第二传动轴、第一齿条齿轮、第二齿条齿轮、从动轮、第三传动轴、第三链轮、第四链轮、第四传动轴、第三齿条齿轮和第四齿条齿轮,所述升降电机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传动轴固定连接在所述升降电机上,所述第一传动轴依次贯穿所述主动轮和所述第一链轮,所述第二链轮与所述第一链轮通过所述第一链条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轴与所述第二链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条齿轮和所述第二齿条齿轮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传动轴两端,所述从动轮与所述主动轮啮合,所述第三传动轴依次贯穿所述从动轮和所述第三链轮,所述第四链轮通过所述第二链条与所述第三链轮转动连接,所述第四传动轴与所述第三链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齿条齿轮和所述第四齿条齿轮分别设置于所述第四传动轴的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齿条齿轮后侧设置有第三齿条,所述第四齿条齿轮后侧设置有第四齿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齿条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辊轮,所述第二齿条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辊轮,所述第三齿条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三辊轮,所述第四齿条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四辊轮。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柱外侧包裹有减震外壳,所述柜底与所述导向柱之间设置有弹性护套。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柱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导向柱分别设置在所述柜底的四角。

进一步的,所述柜体的右侧上部设置有吸气风扇。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提高泵类控制柜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水冷系统可以有效的给控制柜进行降温,排风系统可有效地排出控制柜内部的湿气,控制柜的可升降底座增强了控制柜移动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右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传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齿轮齿条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导向柱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滑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柜体 2、减震弹簧 3、导向柱

4、第一滑轨 5、第一齿条 6、第一辊轮

7、传动装置 8、滑动桌 9、柜底

10、底座 11、第二辊轮 12、第二齿条

13、第二滑块 14、第二滑轨 15、第一滑块

16、吸气风扇 17、第一排气风扇 18、水冷管

19、第二排气风扇 122、第三齿条 91、减震外壳

92、弹性护套 701、第一齿条齿轮 702、第二链轮

703、第一链条 704、第一传动轴 705、第一链轮

706、第三传动轴 707、第三链轮 708、第四齿条齿轮

709、第四传动轴 710、第四链轮 711、第二链条

712、第三齿条齿轮 713、从动轮 714、主动轮

715、升降电机 716、第二齿条齿轮 717、第二传动轴

121、第四齿条 61、第三辊轮 62、第四辊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安全实用的泵类控制柜,包括柜体1、柜底9、减震弹簧2、导向柱3、底座10、第一滑轨4、滑动桌8、第二滑轨14、第一排气风扇17、第二排气风扇19和水冷管18,柜底9设置于柜体1下部,底座10设置于柜底9下侧,减震弹簧2设置于底座10 与柜底9之间,导向柱3上端设置在柜底9上,导向柱3下端贯穿柜底9 与底座10固定连接,导向柱3与柜底9滑动连接,第一排气风扇17固定连接在柜体1左侧,第二排气风扇19固定连接在第一排气风扇17下侧,水冷管18固定设置于柜体1的后侧,滑动桌8滑动连接在底座10的内部,底座10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滑轨4,第一滑块15滑动连接在第一滑轨4内,底座10右侧设置有第二滑轨14,第二滑块13滑动连接在第二滑轨14内。

为了实现控制柜的自由移动,还包括升降电机715、第一传动轴704、主动轮714、第一链轮705、第二链轮702、第一链条703、第二链条711、第二传动轴717、第一齿条齿轮701、第二齿条齿轮716、从动轮713、第三传动轴706、第三链轮707、第四链轮710、第四传动轴709、第三齿条齿轮712和第四齿条齿轮708,升降电机715固定连接在底座10上,第一传动轴704固定连接在升降电机715上,第一传动轴704依次贯穿主动轮 714和第一链轮705,第二链轮702与第一链轮705通过第一链条703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轴717与第二链轮702固定连接,第一齿条齿轮701和第二齿条齿轮716分别设置于第二传动轴717两端,从动轮713与主动轮714 啮合,第三传动轴706依次贯穿从动轮713和第三链轮707,第四链轮710 通过第二链条711与第三链轮707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轴709与第三链轮 707固定连接,第三齿条齿轮712和第四齿条齿轮708分别设置于第四传动轴709的两端。

第三齿条齿轮712后侧设置有第三齿条122,第四齿条齿轮708后侧设置有第四齿条121。

第一齿条5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辊轮6,第二齿条1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辊轮11,第三齿条122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三辊轮61,第四齿条 121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四辊轮62。

为了增强柜体1的稳定性,导向柱3外侧包裹有减震外壳91,柜底9 与导向柱3之间设置有弹性护套92。

导向柱3设置有四个,四个导向柱3分别设置在柜底9的四角。

为了便于排出柜体1内的湿气,柜体1的右侧上部设置有吸气风扇16。

本实例的工作过程:水冷管18可以对控制柜进行散热,第一排气风扇 17和第二排气风扇19将湿气从左侧吹向右侧,湿气经柜体1右侧的吸气风扇16吸出。

控制柜具有底座10可升降功能,升降电机715启动,带动第一传动轴 704转动,第一转轴带动主动轮714和第一链轮705转动,第一链轮705带动第一链条703转动,第一链条703带动第二链轮702转动,第二链轮702 带动第二传动轴717转动,第二转动轴带动第一齿条齿轮701和第二齿条齿轮716转动,第一齿条齿轮701带动第一齿条5上升或者下降,主动轮 714带动从动轮713转动,从动轮713带动第三传动轴706和第三链轮707 转动,第三链轮707带动第二链条711转动,第二链条711带动第四链轮 710转动,第四链轮710带动第四转轴转动,第四转轴带动第三齿条齿轮 712和第四齿条齿轮708转动,第三齿条齿轮712带动第三齿条122上升或者下降,第四齿条齿轮708带动第四齿条121上升或者下降,由于主动轮 714从动轮713转向相反,所以第一齿条5、第二齿条12、第三齿条122和第四齿条121升降方向相同,第一齿条5、第二齿条12、第三齿条122和第四齿条121带动升降桌上升或者下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提高泵类控制柜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水冷系统可以有效的给控制柜进行降温,排风系统可有效地排出控制柜内部的湿气,控制柜的可升降底座10增强了控制柜移动的灵活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