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尘组件、电气柜及冷水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14618发布日期:2019-04-16 23:02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防尘组件、电气柜及冷水机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防尘组件、电气柜及冷水机组。



背景技术:

冷水机组广泛应用于商场、地铁等重要场合,用于制冷循环。电表柜是冷水机组汇总不可或缺的电器设备,用于观察和调整冷水机组的电力。但是,一般的电表柜防尘效果较弱,杂质容易进入电表柜而影响整体的电力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电表柜防尘效果较弱的问题,提供一种提高电表柜防尘效果的防尘组件。

一种防尘组件,所述防尘组件配接于电气主体上,所述电气主体上开设有供导线穿过的接线口;所述防尘组件包括:

移动板,所述移动板活动配接于所述电气主体上,并相对所述电气主体于打开所述接线口的接线位置和遮挡所述接线口的防尘位置之间往复运动;

其中,所述移动板上开设有过线空间,在所述防尘位置时所述过线空间允许导线通过。

上述防尘组件中,移动板向远离接线口的方向移动打开接线口时,移动板处于接线位置,以通过打开的接线口进行接线操作;移动板向靠近接线口的方向移动遮挡接线口时,移动板处于防尘位置,以避免灰尘杂质等从接线口处进入电气主体内,防止杂质等进入电气主体而影响整体的电力控制。并且,移动板上开设有过线空间,在防尘位置时过线空间允许导线通过,避免移动板与导线产生干涉,如此移动板在防尘的同时不会影响接线口处的导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移动板上的防尘件,所述防尘件布设于所述过线空间内,且在所述防尘位置时,所述防尘件形成有供导线通过的过线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尘件为柔性件,且所述防尘件包括缝隙设置的多个形变部,在所述防尘位置时,多个所述形变部形变形成所述过线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板包括第一移动板和第二移动板,所述第一移动板开设有第一子过线空间,所述第二移动板开设有第二子过线空间;所述第一移动板和所述第二移动板移动至所述防尘位置时,所述第一子过线空间和所述第二子过线空间对接形成所述过线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尘件包括第一防尘件和第二防尘件,所述第一防尘件设于所述第一移动板上并分布于所述第一子过线空间内,所述第二防尘件设于所述第二移动板上并分布于所述第二子过线空间内;在所述防尘位置时,所述第一防尘件和所述第二防尘件对接且形成所述过线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形变部包括两个第一形变部和两个第二形变部,所述第一防尘件上开设有第一缝隙,所述第二防尘件上开设有第二缝隙,两个所述第一形变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防尘件上所述第一缝隙的相对两侧,两个所述第二形变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防尘件上所述第二缝隙的相对两侧;在所述防尘位置时,两个所述第一形变部和两个所述第二形变部对接且形变形成所述过线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缓冲件,所述第一移动板和所述第二移动板相互对接的对接面上设置有所述缓冲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锁固件,所述锁固件包括锁固部和配合部,所述锁固部设于所述第一移动板和所述第二移动板中的一者上,所述配合部设于所述第一移动板和所述第二移动板中的另一者上,所述锁固部可选择地与所述配合部连接或分离,以连接或分离所述第一移动板和所述第二移动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尘件为橡胶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气柜,包括柜体及上述防尘组件,所述柜体上开设有所述接线口,所述防尘组件设于所述接线口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线口外周的边缘设置有导轨,所述移动板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导轨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柜门、电表及互感器,所述柜门可开合地设置于所述柜体上,且所述柜门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电表设于所述安装孔处且收容于所述柜体内,所述互感器设于所述柜体内,且与所述接线口对应,所述导线经过所述接线口后穿入所述互感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冷水机组,包括机组本体及上述电气柜,所述电气柜设置于所述机组本体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柜体上相对所述接线口开设有出线口,所述机组本体上开设有对接口,所述柜体固定于所述机组主体上时所述出线口与所述对接口对接连通,且允许所述导线经过所述出线口从所述对接口进入所述机组本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器柜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气柜未装设防尘组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电器柜中柜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电气柜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电气柜中轨道和移动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电器柜中防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电气柜100包括柜体10、柜门30及防尘组件50。柜体10用于承放电气元件,柜门30可开合地设置于柜体 10上,用于打开或关闭柜体10。并且,柜体10上开设有进线口11,通过进线口11向柜体10内接入导线,防尘组件50设于进线口11处,防止灰尘杂物等进入柜体10内,避免灰尘杂物等影响柜体10内各个电气元件的正常工作。

如图2-3所示,柜体10包括底板12、两个第一侧板14及两个第二侧板16,两个第一侧板14分别设置于底板12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端,两个第二侧板16 分别设置于底板12沿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的相对两端,且每个第二侧板 16连接于两个第一侧板14之间,如此围合形成具有收容空间的柜体10。具体地,两个第一侧板14和底板12一体成型为U形架,两个第二侧板16固定在第一侧板14的相对两端,如此,只需在U形架上装配第二侧板16,便可制得柜体 10,装配较为简单。可选地,两个第二侧板16中的一者上开设有进线口11,从第二侧板16处引入导线,走线方便。

如图1-2所示,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电气柜100为电表柜,电气柜100还包括电表和互感器40,柜门30上开设有安装孔32,电表设于安装孔32处且收容于柜体10内,可以从柜门30的正面查看电表上显示的参数值。互感器40设于柜体10内,且与接线口11对应,导线进过接线口11后穿入互感器40,以通过互感器40将高电压或大电流按比例变换成标准低电压(100V)或标准小电流 (5A或1A,均指额定值),便于电表测量。同时互感器40还可用来隔开高电压系统,以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气柜 100还可以为装配其他电气元件的柜体,对于装配于电气柜100内的电气元件在此不做限定。

如图4所示,防尘组件50包括移动板52,移动板52活动配接于电气柜100 上,并相对电气柜100于打开接线口11的接线位置和遮挡接线口11的防尘位置之间往复移动。移动板52向远离接线口11的方向移动打开接线口11时,移动板52处于接线位置,以通过打开的接线口11进行接线操作;移动板52向靠近接线口11的方向移动遮挡接线口11时,移动板54处于防尘状态,以避免灰尘杂质等从接线口11处进入电气主体内,防止杂质等进入电气主体而影响整体的电力控制。并且,移动板52上开设有过线空间51,在防尘位置时过线空间 51允许导线通过,避免移动板52与导线产生干涉,如此移动板52在防尘的同时不会影响接线口11处的导线。

如图5所示,柜体10上接线口11外周的边缘处设置有导轨13,移动板52 可滑动地设置于导轨13外,通过导轨13将移动板52可滑动地装配于柜体10 的接线口11处。具体地,在附图1中,导轨13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移动板 52沿水平方向移动。

如图6所示,防尘组件50还包括设于移动板52上的防尘件54,防尘件54 布设于过线空间51内,且在防尘位置时,防尘件54形成有供导线通过的过线通道(图未示)。在过线空间51内设置防尘件54,防尘件54可与导线外周配合,尽可能多地遮挡导线外周的空间,防尘效果更好。可选地,防尘件54为橡胶片、密封圈等。

进一步地,防尘件54为柔性件,且防尘件54包括缝隙设置的多个形变部 55,在防尘位置时,多个形变部55形变形成过线通道。即,防尘状态时,导线从缝隙设置的多个形变部55之间穿过,并在导线的挤压下多个形变部55形变形成过线通道,在防尘的同时允许导线穿过。而且,防尘件54为柔性件,多个形变部55在不同的外力作用可产生多种形变,可在多个形变部55之间使多种不同规格的导线通过,提高了防尘组件100的通用性。同时,形变部55与导线外周柔性抵接,不会对导向造成破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板52包括第一移动板521和第二移动板523,第一移动板521开设有第一子过线空间512,第二移动板521开设有第二子过线空间 514,第一移动板521和第二移动板523移动至防尘位置时,第一子过线空间512 和第二子过线空间514对接形成过线空间51,在遮挡过线口11进行防尘的同时,通过过线空间51允许导线通过。具体地,第一移动板521和第二移动板523在接线口处向相互靠近和远离的方向移动,以遮挡和打开接线口,且在第一移动板521和第二移动板523相互靠近并对接时形成与接线口11连通的过线空间51。可选地,过线空间51为圆形或方形等。可以理解地,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移动板52包括两个子移动板,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移动板52也可以包括其他数量的子移动板,在此不做限定。

防尘件54包括第一防尘件541和第二防尘件543,第一防尘件541设于第一移动板521上并位于第一子过线空间512内,第二防尘件543设于第二移动板523上并位于第二子过线空间514内;在防尘位置时,第一防尘件541和第二防尘件543对接且形变形成过线通道,如此,使第一防尘件541和第二防尘件543从导线外周的两个侧面进行遮挡防尘,提高防尘效果。

第一防尘件541和/或第二防尘件543上开设有缝隙53,缝隙53与第一防尘件541和第二防尘件543相互对接的对接边相交,形变部55位于缝隙53两侧,说形变部55可在对接边处向对接边两侧形变,同时还可向与对接边相交的缝隙53的两侧形变,形变部55可根据导线适应性形变,可以自身调节适应不同的导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缝隙53包括第一缝隙532和第二缝隙534,第一防尘件 541上开设有第一缝隙532,第二防尘件543上开设有第二缝隙534;形变部55 包括两个第一形变部552和两个第二形变部554,两个第一形变部552分别位于第一防尘件541上第一缝隙532的相对两侧,两个第二形变部554分别位于第二防尘件543上第二缝隙534的相对两侧;在防尘位置时,两个第一形变部552 和两侧第二形变部554对接且形变形成过线通道。该形变通道为当导线通过第一缝隙532和第二缝隙534时挤压第一形变部552和第二形变部554形成的。并且,在经过缝隙53的导线的数量及规格不同时,形成的过线铜带也不同,过线通道是可变化的,可以允许多种不同数量及规格的导线通过。

可选地,第一缝隙532和第二缝隙534相互对齐,如此在第一防尘件541 和第二防尘件543的对接处形成十字型分割线,第一防尘件541和第二防尘件 543的对接边为十字型分割线的竖直线,第一防尘件541和第二防尘件543上的相互对齐的第一缝隙532和第二缝隙534为十字型分割线的横线。形成的十字型分割线在允许导线通过,且最大面积的遮挡接线口11,提高防尘效果。

防尘组件50还包括缓冲件56,第一移动板521和第二移动板523对接的对接面上设置有缓冲件56,通过缓冲件56缓冲两者对接过程中的冲击力。具体地,第一移动板521和第二移动板523上均包括面向另一者的对接面,第一移动板 521和第二移动板523中一者或两者的对接面上设置有缓冲件56,以缓冲两者对接过程中的冲击力,减小对接时的振动及噪音。

防尘组件50还包括锁固件58,锁固件58包括锁固部581和配合部583,锁固部581设于第一移动板521和第二移动板523中的一者上,配合部583设于第一移动板521和第二移动板523中的另一者上,锁固部581可选择地与配合部583连接或分离,以锁固或分离第一移动板521和第二移动板523。当第一移动板521和第二移动板523相互对接后,便可通过锁固部581与配合部583 的连接,锁固第一移动板521和第二移动板523,防止在防尘位置下第一移动板 521和第二移动板523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并打开接线口11;当需要接线时,将锁固部581从配合部583上分离,以允许第一移动板521和第二移动板523 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以打开接线口11进行接线操作。如此,保证防尘位置的可靠性,避免防尘位置在意外情况下被破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上述防尘组件50,配接于电气主体上,电气主体上开设有供导线穿过的接线口11。电气主体可以为上述电气柜100,还可以为其他设置安装电气元件的部件。防尘组件50包括移动板52,移动板52活动配接于电气主体上,并相对电气主体于打开接线口11的接线位置和遮挡接线口11 的防尘位置之间往复运动。移动板52向远离接线口11的方向移动打开接线口 11时,移动板52处于接线位置,以通过打开的接线口11进行接线操作;移动板52向靠近接线口11的方向移动遮挡接线口11时,移动板54处于防尘位置,以避免灰尘杂质等从接线口11处进入电气主体内,防止杂质等进入电气主体而影响整体的电力控制。并且,移动板52上开设有过线空间51,在防尘位置时过线空间51允许导线通过,避免移动板52与导线产生干涉,如此移动板52在防尘的同时不会影响接线口11处的导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冷水机组(图未示),包括机组本体及上述电气柜 100,电气柜100设于机组本体上。具体地,该电气柜100为电表柜,通过电表柜观察和调整冷水机组的电力。

如图2所示,电气柜100的柜体10上相对接线口11开设有出线口13,机组本体上开设有对接口,电气柜100固定于机组主体上时出线口13与对接口对接连通,且允许导线经过出线口13从对接口进入机组本体。可选地,柜体10 的两个第二侧板16中的一者上开设有接线口11,另一者上开设有出线口13。导线从柜体10的一侧进入后从相对的另一侧引出,并进入机组本体,走线较为简单。

进一步地,柜体10上设置有固定件70,用于与机组主体进行固定连接,通过固定件70将电气柜100固定于机组主体上。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