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产托盘的电磁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5695发布日期:2019-01-18 19:51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生产托盘的电磁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托盘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压铸式托盘的电磁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托盘是使静态货物转变为动态货物的媒介物,一种载货平台,而且是活动的平台,或者说是可移动的地面。即使放在地面上失去灵活性的货物,一经装上托盘便立即获得了活动性,成为灵活的流动货物。

目前,托盘生产的过程中会用到导热油对物料进行加热作业,以便将物料加温至流动状态。

传统的导热油加热方式是通过明火加热,即用煤炭等可燃物燃烧后对加热管进行加热从而将管内的导热油温度提升,这种方式成本低,但是对环境的污染大,特别是在目前严查环保的高压背景下,此方法基本都已停用。

其次,被大范围应用的加热方式就是通过电加热棒进行加热,即在盛放有导热油的加热容器内设置一组或多组电加热棒直接与导热油接触进而对其进行加热,这种方式对环境无污染,且操作方便无噪音,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但是,这种操作方式十分费电,而且这种操作方式还是存在重要的不足,由于电加热棒直接与导热油接触进行高温换热,使用一定时间后,电加热棒的外壁会形成一层结垢俗称糊粑,这种结垢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以及加热温度的升高逐渐严重且成正比关系,影响电加热棒的加热效率,造成换热效率低以及油品变质的现象,常会堵塞加热管造成导热油流通不畅,影响后续加工,严重的会造成失火现象;因此使用电加热棒的方式需要短周期内进行拆卸清洗或更换,使用成本高且对正常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耐腐蚀性差、成本高寿命短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生产托盘的电磁加热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生产托盘的电磁加热装置,它包括低位储油罐、高位储油罐和加热管;

所述低位储油罐通过带有油泵Ⅰ的进油管与高位储油罐相互连通;所述低位储油罐的底端设有循环送油管;

所述高位储油罐通过油泵Ⅱ与若干个相互首尾串联的加热管相互连通;

所述加热管的内径均匀设有若干缓速片,所述加热管的外径设有保温棉;所述保温棉的外径处设有与其相互缠绕的铜线圈;所述铜线圈与电源控制柜相互电连接;

所述位于最后一个加热管的尾端设有出油管。

为了提高换热效率,所述加热管设有1-5根,且每根加热管的长度为1.2-1.6米。

为了提高换热效率,所述铜线圈的缠绕圈数为35-55圈,且每相邻的两个铜线圈之间的间距为1-4cm。

为了去除油液中的空气,所述高位储油罐与油泵Ⅱ之间以及出油管上分别设有排气罐Ⅰ和排气罐Ⅱ。

为了减少杂质堵塞管道,所述高位储油罐与油泵Ⅱ之间设有沉淀罐。

为了减缓导热油的流速,所述加热管内通过缓速片分隔呈交错式蛇形排列或呈螺旋状排列的流动腔室。

为了便于油液流动,所述加热管整体呈倾斜状,且加热管的进油端高度低于出油端高度。

为了提高安全性,所述低位储油罐设置的地面以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完全抛弃传统的燃烧加热方式和电加热棒加热方式,对环境无任何污染无噪音且不会产生结垢的现象;铜线圈将加热管缠绕,利用磁场对导热油进行换热,换热效率大大提升,且与导热油无接触,安全高效;加热过程产生的气泡可通过排气罐Ⅰ和排气罐Ⅱ排出,沉淀罐用来沉淀杂物,防止堵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低位储油罐 2-油泵Ⅰ 3-进油管 4-高位储油罐 5-排气罐Ⅰ 6-沉淀罐 7-油泵Ⅱ 8-串油管 9-加热管 10-排气罐Ⅱ 11-出油管 12-缓速片 13-保温棉 14-铜线圈 15-流动腔室 16-循环送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它包括低位储油罐1、高位储油罐4和加热管9;

所述低位储油罐1通过带有油泵Ⅰ2的进油管3与高位储油罐4相互连通;所述低位储油罐1的底端设有循环送油管16;

所述高位储油罐4通过油泵Ⅱ7与若干个相互首尾串联的加热管9相互连通;

所述加热管9的内径均匀设有若干缓速片12,所述加热管9的外径设有保温棉13;所述保温棉13的外径处设有与其相互缠绕的铜线圈14;所述铜线圈14与电源控制柜相互电连接;

所述位于最后一个加热管9的尾端设有出油管11。

为了提高换热效率,所述加热管9设有1-5根,且每根加热管9的长度为1.2-1.6米。

为了提高换热效率,所述铜线圈14的缠绕圈数为35-55圈,且每相邻的两个铜线圈14之间的间距为1-4cm。

为了去除油液中的空气,所述高位储油罐4与油泵Ⅱ7之间以及出油管11上分别设有排气罐Ⅰ5和排气罐Ⅱ10。

为了减少杂质堵塞管道,所述高位储油罐4与油泵Ⅱ7之间设有沉淀罐6。

为了减缓导热油的流速,所述加热管9内通过缓速片12分隔呈交错式蛇形排列或呈螺旋状排列的流动腔室15。

为了便于油液流动,所述加热管9整体呈倾斜状,且加热管9的进油端高度低于出油端高度。

为了提高安全性,所述低位储油罐1设置的地面以下。

工作原理:低位储油罐内的导热油通过油泵Ⅰ进入高位储油罐内,再经过油泵Ⅱ进入加热管内,由于加热管外径设有的铜线圈通电后能够利用磁场进行加热,从而与导热油进行热交换,加热后的导热油对物料进行加热,最终导热油通过循环送油管再次进入低位储油罐内进行循环利用;整个过程导热油无外泄可循环利用,排气罐用来将加热过程产生的气泡排出,沉淀罐用于过滤杂质防止堵塞,缓速片用来降低导热油的流速,提高换热效率;铜线圈缠绕的圈数、间距以及总长经过反复试验得到优越的效果,与传统的加热方式完全不同,十分省电,效果十分显著。

本实用新型完全抛弃传统的燃烧加热方式和电加热棒加热方式,对环境无任何污染无噪音且不会产生结垢的现象;铜线圈将加热管缠绕,利用磁场对导热油进行换热,导热油温度可达200-250℃,换热效率大大提升,且与导热油无接触,安全高效,用电量大大减少;加热过程产生的气泡可通过排气罐Ⅰ和排气罐Ⅱ排出,沉淀罐用来沉淀杂物,防止堵塞。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