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控制电源供电的开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4664发布日期:2019-01-29 17:55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用于控制电源供电的开关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控制电源供电的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开关的应用领域也日加广泛。其中的两种应用较为广泛的开关P沟道场效应管和N沟道场效应管更受用户青睐。

众所周知,在目前的工艺条件下,高耐压的P沟道场效应管,导通内阻高,通过大电流时损耗大,发热严重,同时价格较为昂贵。而同等耐压的N沟道场效应管,则导通内阻相对较小,通过大电流时损耗较小,价格也相对低廉。

采用P沟道场效应管组成的电子开关,用于控制电源供电的负载接入和断开,一般连接在负载和供电电源的正极之间,驱动电路较为简单,由P沟道场效应管组成的电子开关的应用在输出低电压,例如小于20V,的场合下较为常见。但当输出电压较大,如大于30V,且同时流过较大电流时,如大于8A,由于P沟道场效应管的导通内阻较大,发热变得非常严重,使得充电效率较低。而上述电子开关如果采用N沟道场效应管组成,其驱动电路又变得极为复杂。在某些负载场合下,如负载是电池,驱动电压需要高于电池电压,且需要随着电池的电压变化而改变,如此,使得驱动电路的设计极为棘手。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成本相对较低、驱动电路相对简单、能够适用于30V以上的输出电压环境以及供电效率较高的用于控制电源供电的开关装置。

一种用于控制电源供电的开关装置,包括:变压电路、开关单元、负载检测单元、电流检测单元、负载及处理器;

所述变压电路具有正极输出端及负极输出端,

所述负载具有正极输入端及负极输入端,所述变压电路的正极输出端电连接所述负载的正极输入端;

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电磁开关、第一电阻、第二电阻、晶闸管及辅助电源,所述变压电路的负极输出端、所述电流检测单元及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顺序电连接,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电连接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电连接所述负载的负极输入端,所述辅助电源的正极、所述电磁开关、所述第一电阻、所述晶闸管及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顺序电连接,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电连接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二电阻远离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的一端、所述晶闸管远离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电连接;

所述负载检测单元并联在所述负载的两端;所述负载检测单元、所述电流检测单元、所述电磁开关及所述变压电路均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负载检测单元还电连接所述电流检测单元邻近所述开关单元的端部;

所述电流检测单元具有取样电阻,所述取样电阻的阻值为0.1毫欧~9.99毫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载为循环电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循环电池为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或镍氢电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电源的电压为8V-15V。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电源的电压为10V。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电源为干电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流检测单元包括所述取样电阻及运算放大器,所述变压电路的负极输出端、所述取样电阻及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顺序电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并联在所述取样电阻的两端,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处理器;所述负载检测单元还电连接所述取样电阻远离所述变压电路的端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取样电阻的阻值为1毫欧~5毫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型号为2SK159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型号为2SK1590。

上述用于控制电源供电的开关装置,通过将所述电流检测单元与开关单元串接,所述电流检测单元具有取样电阻,所述取样电阻的阻值为0.1毫欧~9.99毫欧,如此,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和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导通后,其漏极或源极与电源负极的电位差为取样电阻乘以导通的电流,当取样电阻为几毫欧时,这个电位差将很低,如此,使得驱动开关单元闭合所需的栅极电压,只要大于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和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阀值电压就可以完成控制,即,使开关单元闭合的辅助电压,可以是恒定的较低电压通常在8V~15V,从而使得开关单元的驱动电路相对简单,不需要辅助电源的电压大于负载的电压即可完成驱动。由于上述开关装置采用的是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和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相对于P沟道场效应管,成本相对较低。且由于采用的是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和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因而能够适用于30V以上的输出电压环境。此外,通过将负载检测单元并联在所述负载的两端,负载检测单元能够用来检测负载两侧的电压以及负载的接入或者断开信号,即在负载接入之后,负载检测单元能够获取负载的接入信号,当负载断开之后,负载检测单元能够获取负载的断开信号。处理器收到负载检测单元传来的负载已接入的信号后,处理器通过控制电磁开关来控制开关单元闭合,之后对负载的有关参数,例如电流检测单元获取的电流以及负载检测单元获取的电压进行检测,以判断负载是否满足充电条件。如不满足充电条件,则处理器控制关闭变压电路,同时给出相应的指示信号。如满足充电条件,则启动变压电路开始对负载进行充电。当负载检测单元传送来的是负载断开的信号,处理器则进入下一次的接入信号等待状态。在变压电路给负载供电的过程中,处理器实时监测电流检测单元的输出电压,以检测流过负载的电流,当达到预定的阀值时,控制开关单元使其断开,完成一次充电过程;进一步的,处理器还用于响应于负载检测单元传送来的负载电压信号,当达到预定的阀值时,控制开关单元的通断。如此,能够根据负载的接入或者断开情况来控制,因而提高了供电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用于控制电源供电的开关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用于控制电源供电的开关装置的开关单元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至少一个,例如一个,两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例如,一种用于控制电源供电的开关装置,包括:变压电路、开关单元、负载检测单元、电流检测单元、负载及处理器;所述变压电路具有正极输出端及负极输出端,所述负载具有正极输入端及负极输入端,所述变压电路的正极输出端电连接所述负载的正极输入端;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电磁开关、第一电阻、第二电阻、晶闸管及辅助电源,所述变压电路的负极输出端、所述电流检测单元及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顺序电连接,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电连接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电连接所述负载的负极输入端,所述辅助电源的正极、所述电磁开关、所述第一电阻、所述晶闸管及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顺序电连接,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电连接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所述第二电阻远离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的一端、所述晶闸管远离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负载检测单元并联在所述负载的两端;所述负载检测单元、所述电流检测单元、所述电磁开关及所述变压电路均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负载检测单元还电连接所述电流检测单元邻近所述开关单元的端部;所述电流检测单元具有取样电阻,所述取样电阻的阻值为0.1毫欧~9.99毫欧。

为了进一步说明上述开关装置,又一个实施例是,请参阅图1及图2,开关装置,包括:变压电路、开关单元、负载检测单元、电流检测单元、负载及处理器;所述变压电路具有正极输出端及负极输出端,所述负载具有正极输入端及负极输入端,所述变压电路的正极输出端电连接所述负载的正极输入端;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Q1、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Q2、电磁开关S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晶闸管VT及辅助电源,所述变压电路的负极输出端、所述电流检测单元及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顺序电连接,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电连接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电连接所述负载的负极输入端,所述辅助电源的正极、所述电磁开关、所述第一电阻、所述晶闸管及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顺序电连接,所述辅助电源的负极用于接地,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Q2的栅极通过所述第二电阻R2电连接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Q1的源极,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Q1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Q2的栅极,所述第二电阻R2远离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Q1的源极的一端、所述晶闸管VT远离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Q1的源极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Q2的栅极电连接;所述负载检测单元并联在所述负载的两端;所述负载检测单元、所述电流检测单元、所述电磁开关及所述变压电路均与所述处理器电连接;所述负载检测单元还电连接所述电流检测单元邻近所述开关单元的端部,即,所述负载检测单元还电连接所述电流检测单元邻近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Q1的端部,所述电流检测单元具有取样电阻,所述取样电阻的阻值为0.1毫欧~9.99毫欧。所述变压电路用于连接市售交流电源,用于将交流转变为直流输出。所述控制器用于分别控制所述变压电路及所述开关单元。又如,所述控制器分别用于控制所述变压电路及所述电磁开关。上述用于控制电源供电的开关装置,通过将所述电流检测单元与开关单元串接,所述电流检测单元具有取样电阻,所述取样电阻的阻值为0.1毫欧~9.99毫欧,如此,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和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导通后,其漏极或源极与电源负极的电位差为取样电阻乘以导通的电流,当取样电阻为几毫欧时,这个电位差将很低,如此,使得驱动开关单元闭合所需的栅极电压,只要大于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和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阀值电压就可以完成控制,即,使开关单元闭合的辅助电压,可以是恒定的较低电压通常在8V~15V,从而使得开关单元的驱动电路相对简单,不需要辅助电源的电压大于负载的电压即可完成驱动。由于上述开关装置采用的是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和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相对于P沟道场效应管,成本相对较低。且由于采用的是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和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因而能够适用于30V以上的输出电压环境。此外,通过将负载检测单元并联在所述负载的两端,负载检测单元能够用来检测负载两侧的电压以及负载的接入或者断开信号,即在负载接入之后,负载检测单元能够获取负载的接入信号,当负载断开之后,负载检测单元能够获取负载的断开信号。处理器收到负载检测单元传来的负载已接入的信号后,处理器通过控制电磁开关来控制开关单元闭合,之后对负载的有关参数,例如电流检测单元获取的电流以及负载检测单元获取的电压进行检测,以判断负载是否满足充电条件。如不满足充电条件,则处理器控制关闭变压电路,同时给出相应的指示信号。如满足充电条件,则启动变压电路开始对负载进行充电。当负载检测单元传送来的是负载断开的信号,处理器则进入下一次的接入信号等待状态。在变压电路给负载供电的过程中,处理器实时监测电流检测单元的输出电压,以检测流过负载的电流,当达到预定的阀值时,控制开关单元使其断开,完成一次充电过程;进一步的,处理器还用于响应于负载检测单元传送来的负载电压信号,当达到预定的阀值时,控制开关单元的通断。如此,能够根据负载的接入或者断开情况来控制,因而提高了供电效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的型号为2SK1590。又如,所述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型号为2SK1590。又如,所述取样电阻的阻值为1毫欧~5毫欧。如此,能够进一步使得开关单元的辅助电源的电压较低,从而能够使得开关单元的驱动电路相对简单,不需要辅助电源的电压大于负载的电压即可完成驱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载为循环电池。又如,所述循环电池为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或镍氢电池。如此,上述用于控制电源供电的开关装置能够较好地为负载供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电源的电压为8V-15V。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电源的电压为10V。又如,所述辅助电源为干电池。如此,能够较好地驱动开关单元进行通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再次参阅图2并结合图1,所述电流检测单元包括所述取样电阻RS及运算放大器110,所述变压电路的负极输出端、所述取样电阻RS及所述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Q1的源极顺序电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VS的两个输入端并联在所述取样电阻RS的两端,所述运算放大器VS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处理器;所述负载检测单元还电连接所述取样电阻RS远离所述变压电路的端部。如此,能够较好地进行电流检测,还能够在负载断开时形成通路,便于处理器进行检测盒控制。又如,所述负载检测单元通过第三电阻R3电连接所述取样电阻RS远离所述变压电路的端部。

上述用于控制电源供电的开关装置,通过将所述电流检测单元与开关单元串接,所述电流检测单元具有取样电阻,所述取样电阻的阻值为0.1毫欧~9.99毫欧,如此,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和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导通后,其漏极或源极与电源负极的电位差为取样电阻乘以导通的电流,当取样电阻为几毫欧时,这个电位差将很低,如此,使得驱动开关单元闭合所需的栅极电压,只要大于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和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阀值电压就可以完成控制,即,使开关单元闭合的辅助电压,可以是恒定的较低电压通常在8V~15V,从而使得开关单元的驱动电路相对简单,不需要辅助电源的电压大于负载的电压即可完成驱动。由于上述开关装置采用的是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和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相对于P沟道场效应管,成本相对较低。且由于采用的是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和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因而能够适用于30V以上的输出电压环境。此外,通过将负载检测单元并联在所述负载的两端,负载检测单元能够用来检测负载两侧的电压以及负载的接入或者断开信号,即在负载接入之后,负载检测单元能够获取负载的接入信号,当负载断开之后,负载检测单元能够获取负载的断开信号。处理器收到负载检测单元传来的负载已接入的信号后,处理器通过控制电磁开关来控制开关单元闭合,之后对负载的有关参数,例如电流检测单元获取的电流以及负载检测单元获取的电压进行检测,以判断负载是否满足充电条件。如不满足充电条件,则处理器控制关闭变压电路,同时给出相应的指示信号。如满足充电条件,则启动变压电路开始对负载进行充电。当负载检测单元传送来的是负载断开的信号,处理器则进入下一次的接入信号等待状态。在变压电路给负载供电的过程中,处理器实时监测电流检测单元的输出电压,以检测流过负载的电流,当达到预定的阀值时,控制开关单元使其断开,完成一次充电过程;进一步的,处理器还用于响应于负载检测单元传送来的负载电压信号,当达到预定的阀值时,控制开关单元的通断。如此,能够根据负载的接入或者断开情况来控制,因而提高了供电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变压电路、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电磁开关、第一电阻、第二电阻、晶闸管、辅助电源、取样电阻、运算放大器及处理器均为现有技术,均有市受产品可以实现,本申请在此仅保护其整体的连接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高耐压的P沟道场效应管,在当今的工艺条件下,导通内阻高,通过大电流时损耗大,发热严重,同时价格昂贵。而同等耐压的N沟道场效应管,则导通内阻小,通过大电流时损耗较小,价格也相对低廉。由P沟道场效应管组成的电子开关,用于控制电源供电的负载接入和断开,一般插入在负载和供电电源的正极之间,驱动电路简单。这种应用在输出低电压,如小于20V,的场合下较为常见。但当输出电压较大,如大于30V,而且同时流过较大电流时,如大于8A,由于P沟道场效应管的导通内阻较大,发热变得非常严重。而上述电子开关如果由N沟道场效应管组成,其驱动电路又变得复杂。在某些负载场合下,如负载是电池,驱动电路的辅助电压将需要高于电池电压,且需要随着电池的电压变化而改变,使得驱动电路结构较为复杂。

因此,本申请提供一种主要由N沟道场效应管组成的开关装置,用于控制负载的接入和断开,控制高效切可靠。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电源供电的装置,包括:开关单元;处理器,控制所述开关单元的断开与闭合;以及负载检测单元,在负载接入或断开后向处理器提供相对应的信号;以及对负载的电压进行检测,向所述处理器提供相应的负载电压状态;电流检测单元为所述处理器提供充电电流的信息;所述负载从电源接收对其进行供电的电能;当由电源通过所述装置向负载提供的负载电流小于预定的阈值时,或者所述负载电压达到设定的阀值时,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开关单元断开与所述电源的连接。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控制电源供电的方法,开关装置的处理器收到负载接入或断开的信息后,发出闭合或断开开关单元的驱动信号。另外,处理器确定出由所述电源提供给负载的电流小于预定的阈值;或输出的负载电压达到预定的阀值时,所述处理器控制与所述电源连接的开关单元断开,以停止所述电源向所述负载和所述处理器供电。通过本申请的开关装置,开关单元可由N沟道场效应管阻成;由于开关单元连接在负载的负极和供电装置的负极之间,因此,由N沟道场效应管组成的电子开关,可以用较低的、固定的电压进行驱动,其驱动电路变成简单及可靠。该所述的装置由于使用了由N沟道场效应管组成的电子开关,当负载为电池时,达到了既提高充电效率,又节约成本的目的。

控制电源供电的开关装置包括变压电路、负载检测单元、开关单元、处理器以及电流检测单元。开关单元与负载的一端相连,开关单元的另一端通过一个电流取样电阻与电源的负极连接。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开关单元可以是两个N沟道的场效应管组成的电子开关。由于N沟道场效应管导通后,其漏极或源极与电源负极的电位差为取样电阻乘以导通的电流。当取样电阻为几毫欧时,这个电位差将很低,可以勿略不计。因此,驱动电子开关的闭合所需的栅极电压,只要大于场效应关管的阀值电压就可以了。也就是说,使开关单元闭合的电压,可以是恒定的较低电压,通常在8V~15V。负载检测单元检测负载的接入及断开。当负载接入时,为处理器提供与断开时明显不同的信号。另外,使开关单元闭合,也可以通过负载检测单元判断负载的电压。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负载为可充电电池。电流检测单元,连接于变压电路的负极和开关单元之间,用于检测流过负载的电流。当负载电流低于设定的阀值时,通过断开、闭合开关单元,更准确校验负载是已接入还是移走。处理器与负载检测单元相连,通过负载检测单元,可以检测负载是否接入。处理器也和电流检测单元相连,监测流过负载的电流。在某些实施方式中,例如负载是可充电的电池,当负载电流低于设定的阀值时,同时通过负载检测单元获知的负载电压也达到了设定的第一阀值,就可以认为电池已经充满了,不需要再给负载供电,因此可以断开开关单元。另外,在变压电路给负载供电的过程中,负载移走后,电流检测单元达到了设定的第二阀值,处理器启动开关单元的多次断开、闭合动作,可以准确校验负载是否移走,以判断装置是否需要进入另一个供电周期。变压电路是负载的供电电源,其启动和关闭由处理器控制。通过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开关装置,当接入负载时,变压电路给负载供电。而当负载饱和或者移走时,变压电路断开对负载的供电。由于开关单元使用了由低导通电阻N沟道场效应管组成的电子开关,开关功耗及成本将更低。开关单元如图2中的Q1和Q2及外围电路组成;Q1和Q2是N沟道的场效应管,其驱动电压通过由处理器控制的开关S1连接到稳定的直流电压。开关装置还包含负载检测单元:连接于负载和处理器之间,在本例中负载为可充电电池;当负载电池接入和断开时,负载检测单元输出的信号传送到与其相连的处理器。开关装置还包含电流检测单元:本例中如负载电流取样电阻RS及相应的取样电压放大器;连接于开关单元和变压电路,用于检测流过负载的电流。开关装置还包含处理器:与负载检测单元、电流检测单元、开关单元及变压电路相连。处理器收到负载检测单元传来的负载已接入的通知信号后,即控制开关单元闭合,之后对负载的有关参数进行检测,以判断其是否满足充电条件。如不满足,则仍关闭变压电路,同时给出相应的指示信号。如满足,则启动变压电路开始对负载进行充电。当负载检测单元传送来的是负载断开的信号,处理器进入下一次的接入信号等待状态。在变压电路给负载供电的过程中,处理器实时监测电流检测单元的输出电压,以检测流过负载的电流,当达到预定的阀值时,控制开关单元使其断开,完成一次充电过程。除此之外,处理器也响应于负载检测单元传送来的负载电压信号,当达到预定的阀值时,控制开关单元的通断。

上述用于控制电源供电的开关装置,通过将所述电流检测单元与开关单元串接,所述电流检测单元具有取样电阻,所述取样电阻的阻值为0.1毫欧~9.99毫欧,如此,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和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导通后,其漏极或源极与电源负极的电位差为取样电阻乘以导通的电流,当取样电阻为几毫欧时,这个电位差将很低,如此,使得驱动开关单元闭合所需的栅极电压,只要大于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和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的阀值电压就可以完成控制,即,使开关单元闭合的辅助电压,可以是恒定的较低电压通常在8V~15V,从而使得开关单元的驱动电路相对简单,不需要辅助电源的电压大于负载的电压即可完成驱动。由于上述开关装置采用的是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和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相对于P沟道场效应管,成本相对较低。且由于采用的是第一N沟道场效应管和第二N沟道场效应管,因而能够适用于30V以上的输出电压环境。此外,通过将负载检测单元并联在所述负载的两端,负载检测单元能够用来检测负载两侧的电压以及负载的接入或者断开信号,即在负载接入之后,负载检测单元能够获取负载的接入信号,当负载断开之后,负载检测单元能够获取负载的断开信号。处理器收到负载检测单元传来的负载已接入的信号后,处理器通过控制电磁开关来控制开关单元闭合,之后对负载的有关参数,例如电流检测单元获取的电流以及负载检测单元获取的电压进行检测,以判断负载是否满足充电条件。如不满足充电条件,则处理器控制关闭变压电路,同时给出相应的指示信号。如满足充电条件,则启动变压电路开始对负载进行充电。当负载检测单元传送来的是负载断开的信号,处理器则进入下一次的接入信号等待状态。在变压电路给负载供电的过程中,处理器实时监测电流检测单元的输出电压,以检测流过负载的电流,当达到预定的阀值时,控制开关单元使其断开,完成一次充电过程;进一步的,处理器还用于响应于负载检测单元传送来的负载电压信号,当达到预定的阀值时,控制开关单元的通断。如此,能够根据负载的接入或者断开情况来控制,因而提高了供电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例如”、“又如”等,旨在对本申请进行举例说明,而不是用于限制本申请。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