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屏蔽罩压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2870发布日期:2019-04-09 21:20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屏蔽罩压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PCB板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屏蔽罩压合装置。



背景技术:

PCB板上的元器件集成度较高,当产品中集成有无线电通信系统时,接近开关模式转换器和DSP这类电路会对天线产生较大影响,因此需要在这些元器件上方焊接屏蔽罩,从而对元器件进行屏蔽隔离,同时还可对元器件进行保护。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屏蔽罩在焊接前,需要先将其压合在PCB板上,然后再进行焊接,而屏蔽罩在压合前,需要先将其摆放在PCB板相应元器件的位置上,再通过压合设备进行压合,而当屏蔽罩未摆放平整时,压合板在压合时,容易将屏蔽罩压坏,甚至造成PCB上元器件损坏,因此废品率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屏蔽罩压合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屏蔽罩在压合时容易将屏蔽罩压坏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能够对摆放不平整的屏蔽罩先行预压校正,使其平整,再进行压合,从而降低PCB板生产的废品率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屏蔽罩压合装置,包括底板、顶板和压合板,所述底板上方安装有下模座,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放置槽,能够对PCB板进行位置限定,所述下模座两侧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下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上,且所述支撑柱垂直于所述底板,所述顶板通过螺母固定在所述支撑柱的顶部;

所述顶板上安装有顶压机构,所述顶压机构竖直设置,且所述顶压机构的伸缩杆穿过所述顶板伸向所述下模座一侧,所述顶压机构的伸缩杆底部安装有压合板,所述压合板上设置有若干滑槽,每个所述滑槽内均安装有顶柱,且所述顶柱为T型台阶柱,所述顶柱滑动安装在所述压合板上,所述顶柱的外圆面上设置有弹簧,且所述弹簧的上半段伸入所述滑槽内,所述滑槽的下方设置有凹槽,所述顶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预压板,且所述预压板的下底面低于所述压合板的下底面,所述预压板的长、宽、高与所述凹槽的长、宽和深度尺寸均相匹配;

所述下模座与所述顶板之间设置有导向柱,所述压合板滑动安装在所述导向柱上。

采用上述一种屏蔽罩压合装置,在压合屏蔽罩时,所述顶压机构推动所述压合板向下移,在所述压合板压合前,所述预压板先接触屏蔽罩,对屏蔽罩施加预压力,从而对未摆放平整的屏蔽罩进行校正,使其平整的插入PCB板的插槽上,所述压合板继续下移,对所述弹簧进行压缩,使所述预压板完全嵌入所述凹槽内,从而使所述压合板底部压在校正后的屏蔽罩表面,所述压合板带动所述预压板继续下移将屏蔽罩压合在PCB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下模座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底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柱上端通过螺纹安装在所述底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预压板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顶柱上,且所述预压板底部平整。

作为优选,所述预压板的数量与PCB板上的屏蔽罩数量相等,且所述预压板的中心点和与其相应对的屏蔽罩的中心点上下重合,所述预压板的下底面面积为与其相对应的屏蔽罩面积的1/3-1/2。

作为优选,所述预压板的上表面边缘均设置有30°的导向角。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柱下端通过螺纹安装在所述下模座上,上端通过螺母固定在所述顶板上。

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所述预压板,能够对未摆放平整的屏蔽罩进行校正,从而使其摆放平整后再进行压合;

2、结构简单,可大大提高PCB板生产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预压板与顶柱连接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底板;2、下模座;201、放置槽;3、支撑柱;4、压合板;401、凹槽;402、滑槽;5、顶板;6、顶压机构;7、导向柱;8、预压板;801、导向角;9、弹簧;10、顶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屏蔽罩压合装置,包括底板1、顶板5和压合板4,所述底板1上方安装有下模座2,所述下模座2上设置有放置槽201,能够对PCB板进行位置限定,所述下模座2两侧设置有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下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底板1上,且所述支撑柱3垂直于所述底板1,所述顶板5通过螺母固定在所述支撑柱3的顶部;

所述顶板5上安装有顶压机构6,所述顶压机构6竖直设置,且所述顶压机构6的伸缩杆穿过所述顶板5伸向所述下模座2一侧,所述顶压机构6的伸缩杆底部安装有压合板4,所述压合板4上设置有若干滑槽402,每个所述滑槽402内均安装有顶柱10,且所述顶柱10为T型台阶柱,所述顶柱10滑动安装在所述压合板4上,所述顶柱10的外圆面上设置有弹簧9,且所述弹簧9的上半段伸入所述滑槽402内,所述滑槽402的下方设置有凹槽401,所述顶柱10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预压板8,且所述预压板8的下底面低于所述压合板4的下底面,所述预压板8的长、宽、高与所述凹槽401的长、宽和深度尺寸均相匹配;

所述下模座2与所述顶板5之间设置有导向柱7,所述压合板4滑动安装在所述导向柱7上。

作为优选,所述下模座2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底板1上,如此设置,便于对下模座2进行拆卸更换。

所述支撑柱3上端通过螺纹安装在所述底板1上,如此设置,便于支撑柱3的安装。

所述预压板8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顶柱10上,如此设置,便于预压板8的安装,且所述预压板8底部平整,便于使预压板8在对屏蔽罩施加预压力时,底面完全与屏蔽罩贴合,避免损坏屏蔽罩。

所述预压板8的数量与PCB板上的屏蔽罩数量相等,且所述预压板8的中心点和与其相应对的屏蔽罩的中心点上下重合,如此设置,便于保证屏蔽罩上表面所有位置受力均衡,所述预压板8的下底面面积为与其相对应的屏蔽罩面积的1/3-1/2,如此设置,便于使压合板4底部能够与屏蔽罩贴合,从而在压合时,由压合板4与预压板8结合对屏蔽罩整体施加压合力。

所述预压板8的上表面边缘均设置有30°的导向角801,如此设置,便于压合板4在下压时,预压板8能够通过导向角801顺利进入凹槽401内。

所述导向柱7下端通过螺纹安装在所述下模座2上,上端通过螺母固定在所述顶板5上,如此设置,便于在更换下模座2时,能够将导向柱7从下模座2上拆除。

采用上述结构,在压合屏蔽罩时,所述顶压机构6推动所述压合板4向下移,在所述压合板4压合前,所述预压板8先接触屏蔽罩,对屏蔽罩施加预压力,从而对未摆放平整的屏蔽罩进行校正,使其平整的插入PCB板的插槽上,所述压合板4继续下移,对所述弹簧9进行压缩,使所述预压板8完全嵌入所述凹槽401内,从而使所述压合板4底部压在校正后的屏蔽罩表面,所述压合板4带动所述预压板8继续下移将屏蔽罩压合在PCB板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