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层印制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2835发布日期:2019-04-09 21:20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层印制电路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层印制电路板。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手机、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功能及封装要求越来越高,使得电子产品越来越趋向小型化、轻便化、多功能化、高集成化的方向发展。而印制电路板作为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其功能及集成度较为人们关注。

目前,现有的电产品的印制电路板大多采用多块叠加的方式安装在电子产品内部,从而缩小电子产品的整体大小,实现电子产品的小型化、轻便化。但是,传统的多块印制电路板之间大多是采用安装柱以及安装螺钉进行安装,这样设置的多块印制电路板在电子产品的印制电路板发生故障时,需要逐块拆卸下来进行检查、维修,拆卸十分繁琐,复杂,不利于电子产品的维修。因此,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多层印制电路板,具有电路板之间拆卸方便,维修便捷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层印制电路板,包括电路板本体,所述电路板本体相对的两侧边上对称设置有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用于实现相邻所述电路板本体之间可拆卸式装配,所述卡接结构包括:安装条,所述安装条的一侧设置有卡槽;以及,设置于所述安装条上与所述卡槽所在侧相对的一侧的、用于与下一所述电路板本体上的卡槽相装配的卡条。

所述卡槽为T形槽,所述卡条为与所述T形槽相装配的T形条。

所述T形条与所述T形槽的槽底抵接的端面上对称设置有两块弹片,所述两块弹片靠近所述T形条的边沿处与所述T形条固定装配。

所述T形条上靠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滚动组件,所述滚动组件用于减小T形条与T形槽之间的摩擦。

所述滚动组件包括:部分容置于所述安装槽内的、另一部分露出所述安装槽与所述T形槽的槽壁滚动接触的,用于将所述T形条与所述T形槽之间的滑动摩擦转换成滚动摩擦的滚珠;以及,设置于所述滚珠与所述安装槽的槽底之间的、用于减小所述滚珠与槽底之间摩擦力的子珠。

所述T形槽的侧壁上设置有弹性橡胶层。

所述弹性橡胶层靠近装配端厚度小于其远离装配端的厚度。

所述卡接结构与所述电路板本体之间固定装配或一体成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其一、通过设置的卡条与安装条上的卡槽相互配合,对相邻的电路板进行安装,解决了采用螺钉安装后,在拆卸与维修时十分繁琐的问题,保证了多层电路板之间安装的便捷性;

其二、在T形条与T形槽之间的设置滚动组件,将T形条与T形槽之间的滑动摩擦转换为滚动摩擦,减小了T形条与T形槽之间的摩擦力,方便了相邻电路板之间的安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对应图1中细节A的放大图;

图3是对应图1中细节B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对应图4中细节C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电路板本体;2、卡接结构;3、安装条;4、卡条;5、卡槽;6、弹片;7、滚动组件;8、滚珠;9、子珠;10、弹性橡胶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多层印制电路板,如图1所示,包括:电路板本体1,电路板本体1相对的两侧边上对称设置有卡接结构2,卡接结构2用于实现相邻电路板本体1之间可拆卸式装配。在其他实施例中,相邻电路板本体1之间还可以采用螺钉进行安装,或者采用插接柱记性插接。

结合图1、2、3所述,卡接结构2包括:安装条3以及卡条4;安装条3的一侧设置有卡槽5。卡条4设置于安装条3上与卡槽5所在侧相对的一侧,卡条4用于与下一电路板本体1上的卡槽5相装配。

结合图1、2、3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条3与电路板本体1一体成型,卡条4与安装条3一体成型。卡槽5为T形槽,卡条4为与T形槽相装配的T形条。为了提升T形槽与T形条之间安装的紧密性与牢固性,在T形条与T形槽的槽底抵接的端面上对称设置有两块弹片6,两块弹片6靠近T形条的边沿处与T形条固定装配,两块弹片6用于与T形槽的槽壁抵接,从而提升T形槽与T形条之间安装的稳固性。

结合图4、5所示,为了减小T形条与T形槽之间安装的便捷性,在所述T形条上靠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滚动组件7,滚动组件7用于减小T形条与T形槽之间的摩擦。滚动组件7包括:滚珠8以及子珠9;滚珠8部分容置于安装槽内,另一部分露出安装槽与T形槽的槽壁滚动接触,滚珠8用于将T形条与T形槽之间的滑动摩擦转换成滚动摩擦。子珠9设置于滚珠8与安装槽的槽底之间,子珠9用于减小滚珠8与槽底之间摩擦力,同时,子珠9的耐磨能力强于安装槽的内壁,子珠9可以避免滚珠8与安装槽的槽壁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滚珠8或安装槽的磨损。

结合图4、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一个T形条上设置有八组滚动组件7,每组滚动组件7中设置有一个滚珠8和五个子珠9,两组为一对,共有四对,滚珠8与子珠9均为碳素钢珠,滚珠8的直径大于子珠9的直径。为了进一步提升T形条与T形槽之间安装的紧密性,在T形槽的侧壁上粘接有弹性橡胶层(如图2所示),弹性橡胶层靠近装配端厚度小于其远离装配端的厚度。采用这样设置的弹性橡胶层,使得T形条在卡入T形槽时,T形条慢慢抵紧弹性橡胶层,从而逐步提升T形条安装的稳固性。

本实施例的使用原理大致如下述:在安装多层电路板时,先将一块电路板本体1放置好,然后再取一块电路板,并使第二块电路板上的T形条与第一块电路板上的T形槽对齐,再缓慢推动第二块电路板,使得T形条慢慢滑入T形槽内,在T形条进入到T形槽的过程中,通过滚动组件7上滚珠8的滚动作用,方便了T形条与T形槽配合,直至T形条完全进入T形槽内,最后通过弹片6与T形槽的槽底抵接,使得T形条与T形槽配合紧密,完成两块电路板的安装,安装多块电路板时,依照上述方法类推;在拆卸电路板时,只需要用手滑动电路板,使T形条脱离T形槽即可完成电路板的拆卸。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具有电路板之间拆卸方便,维修便捷的优势。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主要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滚动组件包括:固定轴、轴承以及滚轮。固定轴横亘在安装槽之间,固定轴上固定安装有轴承,轴承上安装有滚轮,滚轮用于与T形槽的内壁抵接,滚轮用于将T形条与T形槽之间的滑动摩擦转换为滚动摩擦。

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