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电位器信号调理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54183发布日期:2019-07-24 10:02阅读:656来源:国知局
线性电位器信号调理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理电路,具体涉及一种线性电位器信号调理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的线性电位器信号调理电路,输入阻抗低,这样对于输入信号的影响可以做到很大;而输出阻抗却较高,这样输出信号对后面电路的影响较大。所以,开发一种主要用于给线性电位器供电,处理线性电位器反馈信号作用,可以对前后电路产生一个“隔离”,起到了信号调理的作用的线性电位器信号调理电路势在必行。

例如,中国专利 106936396A,在2017年7月公开了一种微弱振动信号的调理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系统、传感器、脉搏信号调理 模块、AD转换器、微处理器和串口通信电路,所述传感器、脉搏信号调理模块、AD转换器、微 处理器和串口通信电路依次连接,所述电源系统与传感器、脉搏信号调理模块、AD转换器、 微处理器和串口通信电路连接,用于为系统各模块供电;所述脉搏信号调理模块包括前置 放大电路、调零电路、陷波电路、带通滤波电路、电压提升电路,所述传感器、前置放大电路、 调零电路、陷波电路、带通滤波电路、电压提升电路、AD转换器依次连接;所述前置放大电路 用于将传感器传入的信号进行线性放大以及消除干扰信号,所述调零电路用于消除外界信 号造成的漂移影响,所述陷波电路用于消除工频干扰,所述带通滤波电路用于电路滤波,所 述电压提升电路为加法器电路,所述加法器电路用于避免AD转换时不出现负峰失真。但是,现有的线性电位器信号调理电路,输入阻抗低,这样对于输入信号的影响可以做到很大;而输出阻抗却较高,这样输出信号对后面电路的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现有的线性电位器信号调理电路,输入阻抗低,这样对于输入信号的影响可以做到很大;而输出阻抗却较高,这样输出信号对后面电路的影响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线性电位器信号调理电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线性电位器信号调理电路,供电端连接5V电源,与线性电位器的P0T+端、P0T-端和FEED BACK端连接,反馈输出INHIBIT信号,包括电源电路、反馈跟随电路和信号跟随电路,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5V电源,电源电路的输出端为3.3V电压输出端,线性电位器的P0T+端与3.3V电压输出端连接,反馈跟随电路的输入端与线性电位器FEED BACK端连接,反馈跟随电路的输出端为INHIBIT信号输出端,反馈跟随电路的供电端连接5V电源,信号跟随电路的输入端与3.3V电压输出端连接,信号跟随电路的输出端与线性电位器的P0T-端连接。电源电路主要用了一颗LDO线性降压芯片,将+5V降压成+3.3V。用于给线性电位器供电。由反馈跟随电路和信号跟随电路构成的信号调理电路,对于INHIBIT信号和POT1-信号,使用了电压跟随器电路进行调理。电压跟随器的显著特点就是:(1)输入阻抗高,这样对于输入信号的影响可以做到很小;(2)输出阻抗低,这样输出信号对后面电路的影响可以做到很小。所以,使用电压跟随器,可以对前后电路产生一个“隔离”的作用,这样就起到了信号调理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稳压二极管ZD1、电感L1、电感L2、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和稳压芯片IC1,所述稳压芯片IC1为TPS73633DBVR芯片,稳压芯片IC1的第1引脚与稳压芯片IC1的第3引脚连接,稳压芯片IC1的第1引脚通过电感L1与连接5V电源,稳压二极管ZD1的阴极连接5V电源,稳压二极管ZD1的阳极接地,稳压芯片IC1的第1引脚通过电容C1接地,稳压芯片IC1的第1引脚还通过电容C2接地,稳压芯片IC1的第2引脚接地,稳压芯片IC1的第引脚通过电容C3接地,稳压芯片IC1的第5引脚通过电容C4接地,稳压芯片IC1的第5引脚连接电感L2的第一端,电感L2的第二端为3.3V电压输出端,电感L2的第二端通过电容C5接地。

作为优选,反馈跟随电路包括运放U1A、电感L3、电阻R1、电容C6和电容C7,运放U1A的负输入端与运放U1A的输出端连接,运放U1A的正输入端与线性电位器FEED BACK端连接,运放U1A的电源端通过电容C6接地,运放U1A的电源端通过电感L3连接5V电源,运放U1A的输出端与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的第二端为INHIBIT信号的反馈输出端,电阻R1的第二端通过电容C7接地。

作为优选,所述信号跟随电路包括运放U1C、电阻R5、电阻R7和电阻R2,所述运放U1C的正输入端通过电阻R5与3.3V电压输出端连接,运放U1C的正输入端还通过电阻R7接地,运放U1C的负输入端与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2的第一端与运放U1C的输出端连接,运放U1C的输出端与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2的第二端与线性电位器的P0T-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效果是:(1)输入阻抗高,这样对于输入信号的影响可以做到很小;(2)输出阻抗低,这样输出信号对后面电路的影响可以做到很小。所以,使用电压跟随器,可以对前后电路产生一个“隔离”的作用,这样就起到了信号调理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部分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部分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线性电位器信号调理电路(参见附图1),供电端连接5V电源,与线性电位器的P0T+端、P0T-端和FEED BACK端连接,反馈输出INHIBIT信号,包括电源电路、反馈跟随电路和信号跟随电路,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入端连接5V电源,电源电路的输出端为3.3V电压输出端,线性电位器的P0T+端与3.3V电压输出端连接,反馈跟随电路的输入端与线性电位器FEED BACK端连接,反馈跟随电路的输出端为INHIBIT信号输出端,反馈跟随电路的供电端连接5V电源,信号跟随电路的输入端与3.3V电压输出端连接,信号跟随电路的输出端与线性电位器的P0T-端连接。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稳压二极管ZD1、电感L1、电感L2、电容C1、电容 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和稳压芯片IC1,所述稳压芯片IC1为TPS73633DBVR芯片,稳压芯片IC1的第1引脚与稳压芯片IC1的第3引脚连接,稳压芯片IC1的第1引脚通过电感L1与连接5V电源,稳压二极管ZD1的阴极连接5V电源,稳压二极管ZD1的阳极接地,稳压芯片IC1的第1引脚通过电容C1接地,稳压芯片IC1的第1引脚还通过电容C2接地,稳压芯片IC1的第2引脚接地,稳压芯片IC1的第引脚通过电容C3接地,稳压芯片IC1的第5引脚通过电容C4接地,稳压芯片IC1的第5引脚连接电感L2的第一端,电感L2的第二端为3.3V电压输出端,电感L2的第二端通过电容C5接地。反馈跟随电路包括运放U1A、电感L3、电阻R1、电容C6和电容C7,运放U1A的负输入端与运放U1A的输出端连接,运放U1A的正输入端与线性电位器FEED BACK端连接,运放U1A的电源端通过电容C6接地,运放U1A的电源端通过电感L3连接5V电源,运放U1A的输出端与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1的第二端为INHIBIT信号的反馈输出端,电阻R1的第二端通过电容C7接地。所述信号跟随电路包括运放U1C、电阻R5、电阻R7和电阻R2,所述运放U1C的正输入端通过电阻R5与3.3V电压输出端连接,运放U1C的正输入端还通过电阻R7接地,运放U1C的负输入端与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电阻R2的第一端与运放U1C的输出端连接,运放U1C的输出端与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电阻R2的第二端与线性电位器的P0T-端连接。电源电路主要用了一颗LDO线性降压芯片,将+5V降压成+3.3V。用于给线性电位器供电。由反馈跟随电路和信号跟随电路构成的信号调理电路,对于INHIBIT信号和POT1-信号,使用了电压跟随器电路进行调理。电压跟随器的显著特点就是:(1)输入阻抗高,这样对于输入信号的影响可以做到很小;(2)输出阻抗低,这样输出信号对后面电路的影响可以做到很小。所以,使用电压跟随器,可以对前后电路产生一个“隔离”的作用,这样就起到了信号调理的作用。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