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记录仪的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3409发布日期:2019-10-19 03:47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执法记录仪的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佩戴执法仪散热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执法记录仪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执法记录仪又称警用执法记录仪或现场执法记录仪。执法仪散热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该产品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执法仪散热方式主要有导热硅脂散热和导热硅胶垫片等。导热硅脂是目前市面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导热介质,该物质具有一定粘稠度,常用于CPU和散热片之间的空隙传导热量。导热硅胶垫片用来减少热源表面与散热器件接触面之间产生的接触热阻。其他更传统的散热方式如风冷、液冷、导热管等,占用空间体积较大,同时增加重量,价格昂贵,装配麻烦,无法满足如今执法仪轻便化的要求。

导热硅脂散热属常温固化工艺,在高温状态下表面容易出现干裂,同时性能不稳定,具有挥发性和流动性,从而导致散热效果下降,不利于长期使用。导热硅胶垫片散热效果较好,但是大面积使用会导致产品重量增加,且单独使用难以完全将产品内部热量散发到外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的执法记录仪的散热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执法记录仪的散热装置,包括执法仪面壳、执法仪底壳、显示屏、主控IC、第一双铜石墨散热片、第二双铜石墨散热片以及第一导热硅胶片,所述执法仪面壳与执法仪底壳围合形成容置显示屏以及主控IC的空腔,所述第一双铜石墨散热片与显示屏内表面相接触,所述第二双铜石墨散热片与主控IC相接触,所述第一导热硅胶片夹持在第一双铜石墨散热片与第二双铜石墨散热片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双铜石墨散热片以及第二双铜石墨散热片均包括第一铜片层、石墨层以及第二铜片层,所述石墨层无缝压合在第一铜片层与第二铜片层之间。

其中,该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二导热硅胶片,所述第二导热硅胶片固定在执法仪底壳上,所述第二双铜石墨散热片上设有与于第二导热硅胶片相接触的接触片,所述接触片凸出于第二双铜石墨散热片。

其中,该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三导热硅胶片以及IC屏蔽罩,所述IC屏蔽罩围合在主控IC外表面,所述第三导热硅胶片一面与IC屏蔽罩相接触,所述第三导热硅胶片的另一面与第二双铜石墨散热片相接触。

其中,该散热装置还包括卡座体、卡座支架、第三双铜石墨散热片以及第四导热硅胶片,所述卡座支架固定在面壳上,所述卡座体固定在卡座支架上,所述第三双铜石墨散热片夹持在卡座体与卡座支架之间,所述第四导热硅胶片的一端与第三双铜石墨散热片相接触,所述第四导热硅胶片的另一端插入面壳上的通孔中。

其中,该散热装置还包括显示屏支架,所述显示屏支架设置在第一双铜石墨散热片与第二双铜石墨散热片之间,所述第一导热硅胶片固定在显示屏支架的限位通孔中,所述显示屏支架上还设有多处便于显示屏散热的散热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执法记录仪的散热装置,第一双铜石墨散热片设置在显示屏内表面,吸收显示屏产生的热量;第二双铜石墨散热片与主控IC相接触,吸收主控IC热量。通过第一散热硅片的连接,将第一双铜石墨散热片的热量转移到第二双铜石墨散热片上散热。双铜石墨散热片具有超薄、轻盈、柔软等特性,导热系数优异,与稳定性强的第一导热硅胶片配合使用,既不会增加产品重量,也不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挥发或流动现象,可有效延长散热装置的使用寿命与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执法记录仪的散热装置的后壳局部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执法记录仪的散热装置的前壳局部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双铜石墨散热片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0、执法仪面壳 11、执法仪底壳

12、显示屏 13、主控IC

14、第一双铜石墨散热片 15、第二双铜石墨散热片

16、第一导热硅胶片 17、第二导热硅胶片

18、第三导热硅胶片 19、显示屏支架

20、卡座体 21、卡座支架

22、第三双铜石墨散热片 23、第四导热硅胶片

141、第一铜片层 142、石墨层

143、第二铜片层 151、接触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一种执法记录仪的散热装置,包括执法仪面壳10、执法仪底壳11、显示屏12、主控IC13、第一双铜石墨散热片14、第二双铜石墨散热片15以及第一导热硅胶片16,执法仪面壳10与执法仪底壳11围合形成容置显示屏12以及主控IC13的空腔,第一双铜石墨散热片14与显示屏12内表面相接触,第二双铜石墨散热片15与主控IC13相接触,第一导热硅胶片16夹持在第一双铜石墨散热片14与第二双铜石墨散热片15之间。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执法记录仪的散热装置,第一双铜石墨散热片14设置在显示屏12内表面,吸收显示屏12产生的热量;第二双铜石墨散热片15与主控IC13相接触,吸收主控IC13热量。通过第一散热硅片的连接,将第一双铜石墨散热片14的热量转移到第二双铜石墨散热片15上散热。双铜石墨散热片具有超薄、轻盈、柔软等特性,导热系数优异,与稳定性强的第一导热硅胶片16配合使用,既不会增加产品重量,也不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挥发或流动现象,可有效延长散热装置的使用寿命与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双铜石墨散热片14以及第二双铜石墨散热片15均包括第一铜片层141、石墨层142以及第二铜片层143,石墨层142无缝压合在第一铜片层141与第二铜片层143之间。如图2所示为第一双铜石墨散热片14的结构剖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该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二导热硅胶片17,第二导热硅胶片17固定在执法仪底壳11上,第二双铜石墨散热片15上设有与于第二导热硅胶片17相接触的接触片151,接触片151凸出于第二双铜石墨散热片15。第二导热硅胶片17与执法仪底壳11相接触,可以直接将热量转移到环境中,第二双铜石墨散热片15通过接触片151与第二导热硅胶片17相接触,既不会导致第二双铜石墨散热片15占用面积增大,同时能够大大增强第一双铜石墨散热片14以及第二双铜石墨散热片15上的热量散去,提高散热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该散热装置还包括第三导热硅胶片18以及IC屏蔽罩,IC屏蔽罩围合在主控IC13外表面,第三导热硅胶片18一面与IC屏蔽罩相接触,第三导热硅胶片18的另一面与第二双铜石墨散热片15相接触。第三导热硅胶片18作为主控IC13的热量传递介质,能够更加快速将主控IC13上的热量转移到第二双铜石墨散热片15上。

在本实施例中,该散热装置还包括卡座体20、卡座支架21、第三双铜石墨散热片22以及第四导热硅胶片23,卡座支架21固定在面壳上,卡座体20固定在卡座支架21上,第三双铜石墨散热片22夹持在卡座体20与卡座支架21之间,第四导热硅胶片23的一端与第三双铜石墨散热片22相接触,第四导热硅胶片23的另一端插入面壳上的通孔中。卡座体20的散热通过第三双铜石墨散热片22以及第四导热硅胶片23的配合使用,散热效果良好。

在本实施例中,该散热装置还包括显示屏支架19,显示屏支架19设置在第一双铜石墨散热片14与第二双铜石墨散热片15之间,第一导热硅胶片16固定在显示屏支架19的限位通孔中,显示屏支架19上还设有多处便于显示屏12散热的散热通孔。显示屏支架19上的散热通孔为立体通孔,可以在第一双铜石墨散热片14与第二双铜石墨散热片15之间形成中空空间,具有缓冲作用,便于热量散去。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