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3373发布日期:2019-10-19 03:47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的结构,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电路板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散热装置可组装于主机板上,而对主机板上的M.2扩充卡、芯片(例如CPU)及其它零件进行散热,进而避免芯片或零件因高温而坏损。市售的散热装置中,有一种设计是采用以螺丝锁固于主机板,因此可将散热装置稳固地固定于主机板上。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在此种设计中,散热装置的螺丝组件与散热片为分离的构件。因此,须要先将螺丝组件对准于散热片上的开孔以及主机板上的固定柱后,才能进行安装,容易发生零件掉落的问题而导致不便利性。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散热装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散热装置包括散热本体、第一锁固件以及锁接于第一锁固件的第二锁固件。散热本体具有一通孔。第一锁固件包括第一挡止块以及连接第一挡止块并穿入通孔的第一螺纹部。第二锁固件包括接合部、连接接合部的第二挡止块以及连接第二挡止块的螺合部。接合部具有一第二螺纹部,并且接合部穿入通孔而使得第一螺纹部与第二螺纹部相互锁接。其中第一挡止块与第二挡止块的外径大于接合部的外径,而使散热本体位于第一挡止块与第二挡止块之间。

在一或多个实施例中,螺合部具有第三螺纹部以与基板相互锁接。具体来说,第三螺纹部可与基板的固定柱的第四螺纹部相互锁接。其中,第一螺纹部与第二螺纹部所产生的摩擦扭矩大于第三螺纹部与第四螺纹部所产生的摩擦扭矩。其中,第一螺纹部与第三螺纹部为外螺纹部,且第一螺纹部的直径大于第三螺纹部的直径。

在一或多个实施例中,螺合部为一柱体而具有一第三螺纹部以与基板相互锁接。具体来说,第三螺纹部可与基板的第四螺纹部相互锁接。其中,第一螺纹部与第二螺纹部所产生的摩擦扭矩大于第四螺纹部与第三螺纹部所产生的摩擦扭矩。其中,第一螺纹部为外螺纹部,第三螺纹部为内螺纹部,第一螺纹部的直径大于第三螺纹部的孔径。

在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挡止块与第二挡止块之间的距离大于通孔的孔长。

在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挡止块的顶面具有第一操作部,俾供使用者利用工具操作第一操作部而将第一锁固件锁固于第二锁固件,并且使散热装置可进一步锁固于基板。

在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二挡止块的周缘形成第二操作部,俾供使用者利用工具固定第二操作部而将第二锁固件与第一锁固件分离。

借此,通过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散热装置,将锁固组件可动地固定在散热本体。因此,组装时仅须将散热装置的锁固组件对准于基板上的对应锁接位置后即可进行安装,因而提升组装速度与便利性。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挡止块与第二挡止块之间的距离大于散热本体的厚度,当散热装置被组装到基板时,可以借由调整各锁固组件而使散热装置被水平地组装于基板,使得各锁固组件承受相同大小的应力。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一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一实施例的锁固组件的另一实施态样的分解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 散热装置

20 散热本体

20a 顶面

20b 底面

21 通孔

30 第一锁固件

31 第一挡止块

311 顶面

312 第一操作部

32 第一螺纹部

40 第二锁固件

41 接合部

411 第二螺纹部

42 第二挡止块

421 第二操作部

43、43’ 螺合部

431 第三螺纹部

431’ 第三螺纹部

900 基板

901 固定柱

D1、D2 直径

L1、L2、L3 外径

D3 孔径

D4 距离

L4 孔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揭示的一种散热装置100。如图1至图4所示,散热装置100用于但不限定于组装于一基板900,如图4所示。前述基板900可为电路板(例如但不限定为主机板)或者固定于电路板上的强化背板。当基板900为电路板,基板900上设置有电子零件(例如处理芯片等)。散热装置100用以使此些电子零件运作时产生的热能快速地逸散而不至于影响电子零件的运作效能。本实施例中,散热装置100包括散热本体20以及多个锁固组件,而各锁固组件包括第一锁固件30以及第二锁固件40。为求方便说明,以下内容仅以散热本体20搭配一个锁固组件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散热本体20具有一通孔21而可供第一锁固件30与第二锁固件40穿入并相互锁固。举例来说,散热本体20可以为散热片,并且前述散热片可以于不同区域具有不同厚度,并不以此为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散热本体20具有一顶面20a与一底面20b,而通孔21自顶面20a贯通至底面20b。

请参阅图1至图3,第一锁固件30包括第一挡止块31以及连接第一挡止块31并且穿入通孔21的第一螺纹部32。在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挡止块31的顶面311具有第一操作部312,以供使用者利用工具将第一锁固件30锁固于第二锁固件40,并且使散热装置100可进一步被锁固于基板900。换言之,第一锁固件30可以为螺丝,并且第一挡止块31为前述螺丝的头端而第一螺纹部32则为螺丝的尾端,再者,第一操作部312则可为螺牙以供螺丝起子插入后完成前述操作。因此,虽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操作部312是十字形沟槽,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一操作部312也可以是各种类型的沟槽(例如但不限于米字、一字、三角)而可供各种类型的螺丝起子插入操作。

请参阅图1至图3,第二锁固件40包括接合部41、连接接合部41的第二挡止块42以及连接第二挡止块42的螺合部43。接合部41具有第二螺纹部411并且接合部41穿入通孔21,使得第一锁固件30的第一螺纹部32与第二锁固件40的第二螺纹部411可以相互锁接。并且,第一挡止块31的外径L1与第二挡止块42的外径L2大于接合部41的外径L3,因此第一锁固件30与第二锁固件40结合后可以可动地固定于散热本体20,使得第一挡止块31对应顶面20a,而第二挡止块42对应底面20b。换句话说,散热本体20可以被定位于第一挡止块31与第二挡止块42之间。

在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二挡止块42的周缘形成第二操作部421,俾供使用者利用工具固定第二操作部421而将第二锁固件40与第一锁固件30相互锁接或分离。第二操作部421可为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梅花形等造型,而可适用于各式扳手或夹具。借此,使用者于固定第二操作部421后,再将工具插入前述第一操作部312并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的转动以达成第一锁固件30与第二锁固件40之间的锁接或分离。

请参阅图1至图3,螺合部43用以与基板900相互锁接,而达成将散热装置100固定于基板900的作用。具体来说,如图1至图4,在一或多个实施例中,螺合部43具有第三螺纹部431,而基板900上的固定柱901具有第四螺纹部,使得螺合部43可与固定柱901相互锁接,进而将散热装置100固定于基板900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纹部32与第三螺纹部431均为外螺纹部,而第一螺纹部32的直径D1可大于第三螺纹部431的直径D2;也就是说,第一部32与第二螺纹部411所产生的摩擦扭矩大于第三螺纹部431与第四螺纹部所产生的摩擦扭矩。因此,若欲将散热装置100自基板900上拆卸下来时,摩擦扭矩较小的第三螺纹部431与第四螺纹部可以分开而不至于将摩擦扭矩较大的第一螺纹部32与第二螺纹部411分开。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纹部32对应的摩擦扭矩为3至2.5N·m,而第三螺纹部431对应的摩擦扭矩为2至1.5N·m。

然而,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100与基板900的组接方式并不以前述为限。请继续参阅图5,图5是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100一实施例的锁固组件的另一实施态样的分解图。如图5所示,在此实施例中,第二锁固件40的螺合部43’为一柱体而具有一第三螺纹部431’,而基板900的固定柱系突伸一第四螺纹部(图未示出),使得螺合部43’可与基板900相互锁接,进而将散热装置100固定于基板900上。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纹部32为外螺纹部,第三螺纹部431’为内螺纹部,而第一螺纹部32的直径D1可大于第三螺纹部431’的孔径D3。也就是说,第一螺纹部32与第二螺纹部411所产生的摩擦扭矩大于第四螺纹部与第三螺纹部431’所产生的摩擦扭矩。因此,若欲将散热装置100自基板900上拆卸下来时,摩擦扭矩较小的第四螺纹部与第三螺纹部431’可以分开而不至于将摩擦扭矩较大的第一螺纹部32与第二螺纹部411分开。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螺纹部32对应的摩擦扭矩为3至2.5N·m,而第三螺纹部431’对应的摩擦扭矩为2至1.5N·m。

在前述实施例中,第一螺纹部32为外螺纹部,而第二螺纹部411为内螺纹部,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在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螺纹部可以是内螺纹部,而第二螺纹部可以是外螺纹部,使得第一锁固件与第二锁固件可以相互锁固,不再赘述。

在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第一挡止块31与第二挡止块42之间的距离D4大于通孔21的孔长L4。换句话说,第一挡止块31与第二挡止块42之间的距离D4大于散热本体20的厚度。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通孔21的孔径略大于接合部41的外径L3,使得前述锁固组件可以相对散热本体20在垂直方向上顺畅地活动。具体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前述距离D4与孔长L4之间的差距可介于0.15mm至0.2mm。再者,在本实施例中,通孔21与接合部41的截面实质上皆为圆形,使得前述锁固组件可以相对散热本体20顺畅地转动。如此,若欲将散热装置100组装于基板900时,由于前述配置,锁固组件可相对散热本体20活动,而便于将锁固组件对准基板900上的对应锁固位置(即前述固定柱901),以使散热装置100可被水平地装设到基板900上,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制;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挡止块31与第二挡止块42之间的距离D4可大致等于通孔21的孔长L4。也就是说,第一锁固件30与第二锁固件40结合后可以固定散热本体20,使得第一挡止块31抵顶于顶面20a而第二挡止块42抵顶于底面20b。

另外,基板900上还可以包括发光元件,而发光元件的光线可以经过基板900与散热装置100之间的空隙侧向地散出。由于散热装置100可以借由锁固组件而水平地组装在基板上,使得自空隙散出的光线也较为均匀,进而可以提供较好的导光效果。

借此,通过本实用新型一或多个实施例所提供的散热装置,是将锁固组件可动地固定在散热本体。因此,组装时仅须将散热装置的锁固组件对准于基板上的对应锁接位置后即可进行安装,因而提升组装速度与便利性。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第一挡止块与第二挡止块之间的距离大于散热本体的厚度,当散热装置被组装到基板时,可以借由调整各锁固组件而使散热装置被水平地组装于基板,使得各锁固组件承受相同大小的应力。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