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速流水灯用控制器及电源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83983发布日期:2019-09-13 23:29阅读:690来源:国知局
七速流水灯用控制器及电源插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七速流水灯用控制器及电源插头。



背景技术:

流水灯就是通过控制器控制一排灯光交替点亮,由此形成灯光像流水一样在不停的流动,以达到炫目的效果。流水灯广泛应用于多种需要多彩炫目灯光的场合,尤其是使用在各种灯光广告牌、标识牌和店铺招牌中。在实际应用中,如何将红外与控制器相结合,以实现遥控控制控制器调整灯带的流水效果,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七速流水灯用控制器,设置在电源和多组灯带之间,所述控制器包括:

防反接单元,与电源电连接,用以防止电源反接;

红外接收单元,与所述防反接单元电连接,用以接收红外终端传递来的红外信号;

控制单元,与所述防反接单元以及所述红外接收单元电连接,用以解析所述红外信号发出若干个控制信号;

若干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灯带之间,每个所述驱动单元接收一一对应的所述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灯带的发光颜色和频率;

其中,控制单元由单片机U1构成,所述单片机的信号接收引脚与红外接收单元电连接,单片机U1基准信号输出引脚和两个对比信号输出引脚分别连接至不同的驱动单元输入端;以及,每一组驱动单元均包括栅极连接的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的输出端均连接在该驱动单元对应的灯带上,一固定电压接入第一MOS管的源极或漏极上,还经第一电阻后连接在第一MOS管的栅极上,第二MOS管的漏极或源极接地,第二MOS管的栅极经第二电阻后接地,第一MOS管的栅极作为所述驱动单元的输入端。每一组驱动单元根据相应的控制信号,输出的电压不同,以此实现对灯带发光效果的控制。

较佳的,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一驱动单元、第二驱动单元以及第三驱动单元,连接在所述单片机U1的基准信号输出引脚处的所述第一驱动单元中,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分别为Q1和Q2,Q1和Q2漏极均连接至所有灯带上;连接在所述单片机U1的一比对信号输出引脚的第二驱动单元中,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分别为Q5和Q6,Q5的漏极和Q6的漏极均连接两组灯带上,且这两组灯带上的发光二极管的连接方式相反;连接在所述单片机U1的另一对比信号输出引脚的第三驱动单元中,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分别为Q3和Q4,Q3的漏极和Q4的漏极均连接在另外两组灯带上,且这两组灯带上的发光二极管的连接方式也相反。通过三组控制器的第一比对电压、第二比对电压以及基准电压的大小、频率的调节,实现了对四组LED灯带开关、闪烁频率以及亮度的调节,进而实现流水灯的效果。

较佳的,所述防反接电路包括并联的二极管D1和电容C6,其中,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负极连接在电源上。这种连接方式,能够在电源反向连接时拉低电源电压,保护了整个控制器以及灯带,提高整个控制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较佳的,所述红外接收单元由红外接收芯片QP1构成,所述红外接收芯片QP1的VCC引脚经电阻R7后连接在所述防反接电路的输出端,输出引脚连接至所述单片机U1的信号输入引脚中。

较佳的,所述单片机U1还与一晶振电路连接。为单片机U1提供一晶振信号。

较佳的,所述控制器还包括手动控制单元,所述手动控制单元包括按钮SW1,所述按钮SW1一端连接在单片机U1的手动信号输入引脚中,另一端接地。这种设置方式,实现了手动自动相结合,防止红外接收单元出现状况时,用户无法启动或切换灯带变换。

较佳的,所述单片机U1的第三引脚处经过串联的发光二极管LED以及电阻R9后接地。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源插头,包括以上任一所述的控制器,以及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电源转换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源转换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在上述七速流水灯用控制器,实现了利用红外的方式对灯带的控制,用户通过红外终端可以实现灯带的流水灯(包括8模式及4段调光)切换,方便用户的使用。

附图说明

参考所附附图,以更加充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然而,所附附图仅用于说明和阐述,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七速流水灯用控制器的电路图;

附图中:1、防反接单元;2、红外接收单元;3、控制单元;4、驱动单元;5、手动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向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传达他们工作的实质所通常使用的术语来描述本公开的实用新型概念。然而,这些实用新型概念可体现为许多不同的形式,因而不应视为限于本文中所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开内容更详尽和完整,并且向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完整传达其包括的范围。也应注意这些实施例不相互排斥。来自一个实施例的组件、步骤或元素可假设成在另一实施例中可存在或使用。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多种多样的备选和/或等同实现方式替代所示出和描述的特定实施例。本申请旨在覆盖本文论述的实施例的任何修改或变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明显可以仅使用所描述的方面中的一些方面来实践备选实施例。本文出于说明的目的,在实施例中描述了特定的数字、材料和配置,然而,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践备选的实施例。在其它情况下,可能省略或简化了众所周知的特征,以便不使说明性的实施例难于理解。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有”、“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固定可以是焊接或通过螺钉连接或卡接或过盈配合等。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七速流水灯用控制器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七速流水灯用控制器,设置在电源和多组灯带之间,包括:

防反接单元1,与电源电连接,用以防止电源反接,即当电源反接时对控制器截止通电;

红外接收单元2,与防反接单元1电连接,用以接收外界红外终端传递来的红外信号;

控制单元3,与防反接单元1以及红外接收单元2电连接,用以接收红外信号并根据红外信号发出若干个控制信号;

若干驱动单元4,设置在控制单元3和灯带之间,每个驱动单元4接收一一对应的控制信号,以控制灯带的发光颜色和频率。

在上述控制器中,首先利用防反接单元1对电源进行控制,以防止电源反接对控制器造成破坏。当红外接收单元2接收到红外信号后,控制单元3接收该红外信号,并进行分析,输出若干个控制信号,以分别控制不同的驱动单元4。每一组驱动单元4根据相应的控制信号,输出的电压不同,以此实现对灯带发光效果的控制。

近一步来讲,控制单元3为单片机U1,优选的型号为SOP-14XHR047。单片机U1通过12引脚(信号接收引脚)与红外接收单元2连接,以接收红外接收单元2传递来的红外信号,并输出三个控制信号,分别通过1(基准信号输出引脚)、13、14引脚(比对信号输出引脚)发送至相应驱动单元4中。值得指出的是,对应的驱动单元4为3个,三个比对信号输出引脚分别连接至不同的驱动单元4中。相应的,如果单片机U1的型号更改,即单片机U1的功能扩展,其比对信号输出引脚还可以更多组,则对应的驱动单元4数量也可随之增加。

近一步来讲,每一组灯带都是由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构成的。单片机U1的第一引脚输出基准信号,则与单片机U1电连接的驱动单元4输出一基准电压,每一组灯带的一端均与该基准电压相连接。此外,其余的比对信号输出引脚均输出控制信号,每一个控制信号经对应的一驱动单元4后接入灯带的另一端。简单来说,每一个比对信号输出引脚和基准信号输出引脚之间均设置有两组连接方式相反的灯带,灯带由发光二极管组成,即这两组灯带中发光二极管的连接方式相反。在基准信号输出引脚和所有的灯带之间设置一驱动单元4,在每个比对信号输出引脚和与其连接的灯带之间均设置有一驱动单元4。

近一步来讲,每一组驱动单元4均包括两个MOS管,第一MOS管和第二MOS管的输出端均连接该驱动单元4的对应的灯带上。此外,一固定电压接入第一MOS管的源极或漏极中,还经第一电阻后连接在第一MOS管的栅极上,第二MOS管经第二电阻后接地。比对信号输出引脚或基准信号输出引脚经第三电阻后连接在第一MOS管的栅极上,经第四电阻后连接在第二MOS管的栅极上。

具体来说,连接在单片机U1第一引脚处的第一驱动单元4中,第一MOS管Q1的漏极和第二MOS管Q2的漏极均连接至所有灯带上,其中,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分别为R8、R2、R1、R10;连接在单片机U1第十四引脚处的第二驱动单元4中,第一MOS管Q5和第二MOS管Q6的漏极均连接至两组灯带上,且这两组灯带上的发光二极管连接方式相反。优选的,每组灯带为一个发光二极管,所以第一MOS管Q5的漏极和第二MOS管Q6的漏极均连接在发光二极管LED2和LED4上,且LED2和LED4的连接方式相反。此外,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分别为R11、R6、R5、R12;连接在单片机U1第十三引脚处的第三驱动单元4中,第一MOS管Q3的漏极和第二MOS管Q4的漏极均连接在另外两组灯带上,且这两组灯带的发光二极管连接方式相反。即第一MOS管Q3的漏极和第二MOS管Q4的漏极连接在发光二极管LED3和LED5中,且LED3和LED5的连接方式相反。此外,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分别为R13、R4、R3、R14。单片机U1的第一引脚经第一驱动单元4后为LED2~5提供一基准电压,单片机U1的第十三引脚经第二驱动单元4后为LED2和LED4提供一第一比对电压,单片机U1的第十四引脚经第三驱动单元4后为LED3和LED5提供一第二比对电压。通过第一比对电压、第二比对电压以及基准电压的大小、频率的调节,实现了对四组LED灯带开关、闪烁频率以及亮度的调节,进而实现流水灯的效果。

近一步来讲,防反接电路包括一端接电源另一端接地的二极管D1以及电容C6,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这种连接方式,能够在电源反向连接时拉低输入电压,保护了整个控制器以及灯带,提高整个控制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近一步来讲,红外接收单元2由红外接收芯片QP1构成,优选的,该红外接收芯片QP1的型号为VS0038-6。红外接收芯片QP1的VCC引脚(第一引脚)经电阻R7后连接在防反接电路输出端,输出引脚(第三引脚)连接至单片机U1的第12引脚(信号输入引脚)中。红外接收芯片QP1接收到红外信号后,通过输出引脚传递至单片机U1的信号输入引脚中。此外,红外接收芯片QP1接地,防反接电路的输出端还经电容C5后接地。

近一步来讲,在单片机U1和第五引脚和第六引脚处还设置有晶振电路,为单片机U1提供一晶振信号。

近一步来讲,上述控制器还包括手动控制单元5,该手动控制单元5包括按钮SW1,按钮SW1一端连接在单片机U1的第七引脚(手动信号输入引脚)处,另一端接地。当用户按动按钮SW1时,每按一次则相当于输入一次控制信号,控制单片机U1从第1引脚和/或第13引脚和/或第14引脚处输出的电压进行一次更改,以此实现对灯带的调节。此外,在单片机U1的第3引脚处还通过一发光二极管LED以及电阻R9后接地,当控制器进入定时模式后,该发光二极管LED红光高亮,以提醒用户。

近一步来讲,上述控制器可以根据控制器U1的类型分为分为带记忆和不带记忆两类。不带记忆的控制器上电后显示为第一模式,流水闪烁最慢,短按一下按钮,变为第二模式,流水闪烁加快,再按一下,流水闪烁更快,以此类推,直到第8模式为常亮。带记忆的产品通电,为前一次断电工作模式。优选的,红外终端为XRP-1(13键)遥控器,遥控器可以控制产品开/关、定时、8模式和4段调光。此外,通电后,长按按钮可以控制产品开/关、定时开/关。值得指出的是,当灯带的亮度按照一定的频率逐渐减弱并反复循环后,形成一种灯带的呼吸效果。此外,当灯带亮起来时,其中一个或多个LED灯突然亮度提高(明显高于其他LED灯),形成跳炮功能。跳炮功能可以按照一定的频率出现。

在上述七速流水灯用控制器,实现了利用红外的方式对灯带的控制,用户通过红外终端可以实现灯带的流水灯(包括8模式及4段调光)切换,方便用户的使用。其中,八种模式下,灯带的闪烁频率不同,四段调光下,灯带的亮度不同。

作为另一实施例,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电源插头,该电源插头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部且电连接的电源转换器及上述控制器,该电源插头直接插座插座上,能够实现为LED灯供电以及控制LED灯带。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阅读上述说明后,各种变化和修正无疑将显而易见。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应看作是涵盖本实用新型的真实意图和范围的全部变化和修正。在权利要求书范围内任何和所有等价的范围与内容,都应认为仍属本实用新型的意图和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