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电源供电多路恒流输出红蓝光LED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06096发布日期:2019-10-08 22:02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电源供电多路恒流输出红蓝光LED驱动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电源供电多路恒流输出红蓝光LED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传统的LED驱动电路通常采用调制脉宽或者频率的方式进行调光,然而,脉冲电路尖峰受电源电压影响,在产生波动的情况下容易击穿LED,从而损坏了LED,严重影响了电路的正常运转,同时,根据LED负载的不同,需对应选用不同的开关电源供电,加大了成本压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相关产品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单电源供电多路恒流输出红蓝光LED驱动电路,解决目前LED驱动电路容易受电源电压影响导致击穿、成本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电源供电多路恒流输出红蓝光LED驱动电路,包括:电源以及并联的多路恒流保护电路,所述恒流保护电路包括恒流保护单元、 LED以及取样单元,所述恒流保护单元分别与所述电源、LED以及取样单元电性连接,所述LED与所述取样单元电性连接,所述电源输出电压分别通入至恒流保护单元和所述LED,所述恒流保护单元和所述取样单元配合用脉宽调制方式恒定所述LED的电流。

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恒流保护单元包括电容CL1、二极管DL1、二极管DL2、MOS管Q3、恒流芯片UL1、电容CL2以及电感LL1,所述电源的一端连接所述恒流芯片UL1的连接端4,所述电源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LED的连接端1、电容CL1的正极以及二极管DL1的负极和二极管DL2 的负极,所述电容CL1的负极接地,所述二极管DL1和二极管DL2并联,且所述二极管DL1的正极和二极管DL2的正极分别连接电感LL1的连接端2以及 MOS管Q3的连接端2,所述电感LL1的连接端1连接所述LED的连接端2,所述MOS管Q3的连接端1连接所述恒流芯片UL1的连接端1,所述MOS管 Q3的连接端3分别连接所述恒流芯片UL1的连接端3以及所述取样单元,所述恒流芯片UL1的连接端2接地,所述恒流芯片UL1的连接端5连接所述LED 的连接端2,所述恒流芯片UL1的连接端6连接所述电容CL2的一端,所述电容CL2的另一连接端接地。

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取样单元包括电阻RQ1和电阻RQ2,所述电阻RQ1和电阻RQ2并联,且所述电阻RQ1和电阻RQ2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MOS管Q3的连接端3以及连接所述恒流芯片UL1的连接端3,所述电阻 RQ1和电阻RQ2的另一连接端接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恒流芯片UL1产生脉宽调制电压,驱动MOS管Q1,与储能电感LL1组成恒流驱动电路,同时配合取样单元的电阻RQ1和电阻RQ2 产生取样电压,从而根据LED发热程度以及负载不稳定的场景,相应控制LED 的驱动电流,即便是大功率输出模式下,也能防止LED脉冲电压过高,保证LED 工作在正常电压范围内,避免了LED在产生波动的情况下被击穿损坏的问题,同时可以在单个开关电源供电的情况下,可同时驱动多路恒流保护电路并相应的作用于对应的LED,有效降低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单电源供电多路恒流输出红蓝光LED驱动电路的原理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单电源供电多路恒流输出红蓝光LED驱动电路的参考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单电源供电多路恒流输出红蓝光LED驱动电路的原理结构图,参阅图1所示,所述单电源供电多路恒流输出红蓝光LED驱动电路包括电源100以及并联的多路恒流保护电路,所述恒流保护电路包括恒流保护单元200、LED300以及取样单元400,所述恒流保护单元200分别与所述电源 100、LED300以及取样单元400电性连接,所述LED300与所述取样单元400 电性连接,所述电源100输出电压分别通入至恒流保护单元200和所述LED300,所述恒流保护单元200和所述取样单元400配合用脉宽调制方式恒定所述 LED300的电流,一个电源100即可驱动多路恒流保护电路,能有效控制LED300 两端的电压波动以及LED300发热引起的输出波动。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单电源供电多路恒流输出红蓝光LED驱动电路的参考电路图,参阅图2所示,所述恒流保护单元200包括电容CL1、二极管DL1、二极管DL2、MOS管Q3、恒流芯片UL1、电容CL2以及电感LL1,所述电源 100的一端连接所述恒流芯片UL1的连接端4,所述电源100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LED300的连接端1、电容CL1的正极以及二极管DL1的负极和二极管DL2 的负极,所述电容CL1的负极接地,所述二极管DL1和二极管DL2并联,且所述二极管DL1的正极和二极管DL2的正极分别连接电感LL1的连接端2以及 MOS管Q3的连接端2(源极),所述电感LL1的连接端1连接所述LED300的连接端2,所述MOS管Q3的连接端1(栅极)连接所述恒流芯片UL1的连接端1,所述MOS管Q3的连接端3(漏极)分别连接所述恒流芯片UL1的连接端3以及所述取样单元400,所述恒流芯片UL1的连接端2接地,所述恒流芯片UL1的连接端5连接所述LED300的连接端2,所述恒流芯片UL1的连接端 6连接所述电容CL2的一端,所述电容CL2的另一连接端接地。

所述取样单元400包括电阻RQ1和电阻RQ2,所述电阻RQ1和电阻RQ2 并联,且所述电阻RQ1和电阻RQ2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MOS管Q3的连接端 3以及连接所述恒流芯片UL1的连接端3,所述电阻RQ1和电阻RQ2的另一连接端接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恒流芯片UL1(型号SL8410)驱动MOS管Q3,控制LED300的灯板负极(连接端2),用脉宽调制方式恒定所述LED300的电流,取样电压来自电阻RQ1和电阻RQ2,流经所述电阻RQ1和电阻RQ2的电流越大时,取样电压越高,恒流芯片UL1调制脉宽的输出越窄,从而稳定LED300 的电流;同时,在输出功率大的情况下,所述电阻RQ1和电阻RQ2发热,阻值变大,形成温度补偿,取样电压变高,从而通过恒流芯片UL1自动调低流过所述LED300的电流,保护LED300大功率输出模式下的正常工作。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中所示的各个元件的参数仅供参考,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相应的调整各个元件的参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恒流保护电路的设置数量根据负载的所述 LED300确定,例如,所述LED300可以分别是红光波段LED和/或蓝光波段LED;红光波段LED单颗驱动额定电压为2.2V,一共可以设置240颗LED(为30行并联8列串联排列),总驱动最大电压为2.2V*8=17.6V左右,总驱动电流通过 PWM调制多档可调,最小0.5A,最大4.5A;蓝光波段LED单颗驱动额定电压为3.3V,一共可以240颗LED(为30行并联8列串联排列),总驱动电压为 3.3V*8=26.4V,总驱动电流通过PWM调制多档可调,最小0.5A,最大4.5A;电源100的额定电压为30V,根据相应的需要驱动的LED300的种类以及数量,在所述电源100可以驱动的情况下,相应的可以设置合理数量的恒流保护电路,因此,可以在单个开关电源100供电的情况下,可同时驱动多路恒流保护电路并相应的作用于对应的LED300,有效降低了成本。本实施例对各个元件的参数并无限制,只要保持各个元件的正常运转即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恒流芯片UL1产生脉宽调制电压,驱动MOS管Q1,与储能电感LL1组成恒流驱动电路,同时配合取样单元400的电阻RQ1和电阻 RQ2产生取样电压,从而根据LED300发热程度以及负载不稳定的场景,相应控制LED300的驱动电流,即便是大功率输出模式下,也能防止LED300脉冲电压过高,保证LED300工作在正常电压范围内,避免了LED300在产生波动的情况下被击穿损坏的问题,同时可以在单个开关电源100供电的情况下,可同时驱动多路恒流保护电路并相应的作用于对应的LED300,有效降低了使用成本。

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而言,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效替换。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