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40993发布日期:2019-10-09 07:02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加热器。



背景技术:

电加热是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过程。自从发现电通过导线可以发生热效应之后,人们就开始各种电热器的研究与制造。电加热器的发展及普及遵循着这样一个规律:从先进的国家逐步推广到世界各国;从城市逐步发展到农村;由集体使用发展到家庭、再到个人;产品由低档发展到高档。

现有市场上的某类电加热器是由接线箱、电加热管以及散热体等部分组成。这些电加热器是采用电加热管直接连接电源,使电加热管产生热量并传递给散热体,来实现发热或使介质升温的目的。市场上的电加热器存在如下缺点:1、不能实现温度的准确调节,不能根据用户要求任意调节目标温度;2、散热体无法实现良好、均匀的散热,不能实现节约电能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加热器,以解决现有电加热器温度不能准确调节以及散热不均匀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加热器,其包括散热部、电加热管以及接线盒,所述散热部包括散热体和散热翅,所述散热体呈圆柱状,所述散热翅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散热翅沿所述散热体的周向均匀分布,在所述散热体的端部设有贯通其长度方向的安装孔,所述电加热管固定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接线盒固定于所述散热部的顶部,所述接线盒为中空结构,在所述接线盒的内部设有一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与所述电加热管电连接。

其中,所述散热翅包括多个条形翅和多个Y形翅,多个所述条形翅和多个所述Y形翅于所述散热体的圆周方向交替设置。

其中,所述条形翅的近端翅厚大于所述条形翅的远端翅厚。

其中,所述Y形翅设有两个间隔的叉翅,所述叉翅的近端翅厚大于所述叉翅的远端翅厚。

其中,所述温度控制器内设有电路板,在所述电路板上集成有信号采集放大电路、显示报警电路以及加热执行电路,所述信号采集放大电路分别与所述显示报警电路以及加热执行电路连接,所述信号采集放大电路的采集端与设置在所述接线盒外的温度采集器电连接,所述加热执行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加热管的电源线连接。

其中,所述电加热器还包括下端盖,所述下端盖固定于所述散热体的底部。

其中,所述电加热器还包括上端盖,所述上端盖固定于所述接线盒的顶部,在所述上端盖的中部设有用于操控所述温度控制器的操作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器,其散热翅使散热体的热量迅速逸散到空气中或其他介质中,均匀设置的散热翅使得散热更加均匀,不会出现局部热量聚集的情况,有效避免因热量聚集导致的电加热管热功率下降;在达到设定温度后,温度控制器使电加热管停止工作,以达到准确调节温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图3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1中的散热体的B-B断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温度控制器的控制电路。

图中:1-散热部,11-散热体,111-安装孔,12-散热翅,121-条形翅,122-Y形翅,1221-叉翅,2-电加热管,21-直脚,22-弯部,3-接线盒,31-电木板,32-温度控制器,321-信号采集放大电路,322-显示报警电路,323-加热执行电路,324-电源线,4-上端盖,41-操作孔,5-下端盖,51-凹陷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

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电加热器,用以解决现有电加热器因加热管直接连接电源导致温度不能准确调节以及散热体无法实现良好、均匀的散热,不能实现节约电能的问题。

如图1-4所示,电加热器包括散热部1、电加热管2、接线盒3、上端盖4以及下端盖5,散热部1包括一个散热体11和多个散热翅12,散热体11呈圆柱状,多个散热翅12沿散热体11的周向均匀分布,在散热体11的端部设有4个贯通其长度方向的安装孔111,电加热管2设有两个,电加热管2呈U形,U形的电加热管2的两个直脚21固定于安装孔111内,电加热管2的直脚21与安装孔111过盈或过渡配合,以便使电加热管2产生的热量迅速传递至散热体11,下端盖5通过M60螺纹固定于散热体11的底部,下端盖5设有一个向下的凹陷空间51,U形的电加热管2的弯部22处于凹陷空间51内,避免电加热管2与下端盖5相接触而引发火灾或触电,接线盒3通过M60螺纹固定于散热部1的顶部,接线盒3为中空结构,在接线盒3的顶部固定一块上端盖4,在上端盖4的中部设有方形的操作孔41,在接线盒3的内部设有一块圆形的电木板31和一个长方体的温度控制器32,电木板31通过M5螺栓固定在上端盖4,电木板31与上端盖4之间有一段距离,以便将温度控制器32固定在电木板31上,在电木板31上开有出线孔,温度控制器32与电加热管2之间通过经出线孔的电线连接,操作孔41用于操控温度控制器32上的按键或旋钮。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加热器,其散热翅12使散热体11的热量迅速逸散到空气中或其他介质中,均匀设置的散热翅12使得散热更加均匀,不会出现局部热量聚集的情况,有效避免因热量聚集导致的电加热管2热功率下降;在达到设定温度后,温度控制器32通过控制电加热管2停止工作,以达到准确调节温度的目的。

为了使散热更均匀、更高效,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翅12设有60个,包括30个条形翅121和30个Y形翅122,30个条形翅121和30个Y形翅122于散热体11的圆周方向交替设置,条形翅121的近端翅厚大于条形翅121的远端翅厚,Y形翅122设有两个间隔的叉翅1221,叉翅1221的近端翅厚大于叉翅1221的远端翅厚,条形翅121或者叉翅1221的中段翅厚约为1.4mm,使散热翅12的翅厚更薄,提高散热效率,从而提高热功率,同时达到节能的目的。

如图5所示,温度控制器32内设有电路板(未示出),在电路板上集成有温度控制器32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信号采集放大电路321、显示报警电路322以及加热执行电路323,信号采集放大电路321分别与显示报警电路322以及加热执行电路323连接,信号采集放大电路321的采集端与设置在接线盒3外的温度采集器(图中未示出)电连接,加热执行电路323的输出端与电加热管2的电源线324连接。

通过温度控制器32设定一个温度值,电源线324与电加热管2连通,电加热管工作使散热部1升温,从而使室温或者其他加热介质温度升高,温度采集器用于采集室温或其他加热介质的温度,当温度升至设定值时,温度采集器向信号采集放大电路321输入一个电信号,经过信号采集放大电路321以及加热执行电路323之后,使电源线324断路,完成加热或升温的过程,达到准确升温的效果。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