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操作的手术室控制面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12086发布日期:2019-11-12 23:30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于操作的手术室控制面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面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易于操作的手术室控制面板装置。



背景技术:

在手术室中,医生需要及时监视和观察所在手术室的各项参数及病人的各项生理指标,因此现有技术采用将时间显示、空调系统、计时系统、手术室控制系统、医疗气体控制系统等设置于控制面板内,并且将整台控制面板镶嵌固定在墙壁上,由于控制面板本身重量较重,安装时不方便,而固定在墙壁上时,每次使用需要在墙壁上操作,需要医生来回折返进行设置或需要专门的人员在控制面板进行操作和传送,使得不易于操作控制,其适用范围受到限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特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易于操作的手术室控制面板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易于操作的手术室控制面板装置,包括下机体、上机体及控制面板,所述的下机体侧壁上设有内凹结构的滑槽,滑槽内部设有助力球,助力球与上机体底部相接触,上机体为底部开口的中空圆柱体结构,上机体内壁下部设有固定板,固定板底部与转动装置连接,转动装置与下机体连接,所述的固定板上方设有中空套管,中空套管为上机体顶部向内部延伸的结构,中空套管与导向柱滑动连接,导向柱与控制面板底部的中心处连接,控制面板为长方体或正方体结构,控制面板底部四个角的位置分别与一个升降装置连接,升降装置与上机体连接,升降装置与维稳装置连接,维稳装置与上机体连接,所述的转动装置包括支撑板、电动机B、蜗杆、连接座、传动轴及蜗轮,所述的连接座固定于下机体的内部底壁上,连接座上固定有电动机B,电动机B的输出轴与蜗杆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蜗杆另一端与支撑板可转动连接,支撑板固定于下机体内壁上,所述的蜗杆与蜗轮相啮合,蜗轮中心处插有传动轴且两者之间通过花键连接,传动轴一端与下机体内部底壁通过轴承连接,传动轴另一端与固定板连接。

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齿条、电动机A、动齿轮及导轨,所述的电动机A 固定于上机体内部顶壁上,电动机A的输出轴与动齿轮通过花键连接,动齿轮与齿条相啮合,齿轮与导轨滑动连接,导轨固定于上机体内壁上,所述的齿条与控制面板连接,齿条还与维稳装置连接。

所述的维稳装置包括辅助齿轮A、辅助齿轮B及辅助齿轮C,所述的辅助齿轮A、辅助齿轮B及辅助齿轮C分别与上机体内壁通过转轴连接,所述的辅助齿轮A、辅助齿轮B及辅助齿轮C从上往下竖直排列,所述的辅助齿轮A、辅助齿轮B及辅助齿轮C分别与升降装置中的齿条相啮合。

所述的下机体外壁上设有按键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升降装置使得控制面包的高度可调节,可适用不同的视角,再通过转动装置能够防止由于控制面板本身重量较重而导致不能够在原地转动,使得能够不同方向上进行操作,从而实现控制面板易于操作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控制面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各图,一种易于操作的手术室控制面板装置,包括下机体1、上机体2及控制面板3,所述的下机体1侧壁上设有内凹结构的滑槽8,滑槽8内部设有助力球9,助力球9与上机体2底部相接触,上机体2为底部开口的中空圆柱体结构,上机体2内壁下部设有固定板4,固定板4底部与转动装置连接,转动装置与下机体1连接,所述的固定板4上方设有中空套管7,中空套管7为上机体2顶部向内部延伸的结构,中空套管7与导向柱6滑动连接,导向柱6与控制面板3底部的中心处连接,控制面板3为长方体或正方体结构,控制面板3底部四个角的位置分别与一个升降装置连接,升降装置与上机体2连接,升降装置与维稳装置连接,维稳装置与上机体2连接,所述的转动装置包括支撑板301、电动机B302、蜗杆303、连接座304、传动轴305及蜗轮306,所述的连接座304固定于下机体1的内部底壁上,连接座304上固定有电动机B302,电动机B302的输出轴与蜗杆303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蜗杆303另一端与支撑板301可转动连接,支撑板301固定于下机体1内壁上,所述的蜗杆303与蜗轮306相啮合,蜗轮306中心处插有传动轴305且两者之间通过花键连接,传动轴305一端与下机体1内部底壁通过轴承连接,传动轴305另一端与固定板4连接。

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齿条101、电动机A102、动齿轮103及导轨104,所述的电动机A102固定于上机体2内部顶壁上,电动机A102的输出轴与动齿轮103通过花键连接,动齿轮103与齿条101相啮合,齿轮与导轨104滑动连接,导轨104固定于上机体2内壁上,所述的齿条101与控制面板3连接,齿条101还与维稳装置连接。

所述的维稳装置包括辅助齿轮A201、辅助齿轮B202及辅助齿轮C203,所述的辅助齿轮A201、辅助齿轮B202及辅助齿轮C203分别与上机体2内壁通过转轴连接,所述的辅助齿轮A201、辅助齿轮B202及辅助齿轮C203从上往下竖直排列,所述的辅助齿轮A201、辅助齿轮B202及辅助齿轮C203分别与升降装置中的齿条101相啮合。

所述的下机体1外壁上设有按键区5。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在使用过程中,按键区5与四个升降装置中的电动机A102通过导线连接,按键区5与转动装置中的电动机B302通过导线连接,当医生所需的高度较高时,通过控制按键区5使得四个升降装置中的电动机 A102通电,电动机A102带动动齿轮103转动,动齿轮103与齿条101相啮合,齿条101在导轨104的限制作用下做直线上移移动,四个升降装置中的齿条101使得控制面板3上移,而控制面板3底部中心处的导向柱6也在中空套管7内滑动,同时维稳装置中的辅助齿轮A201、辅助齿轮B202及辅助齿轮C203分别与齿条101相啮合,使得控制面板3能够平稳的移动,且齿轮与齿条101的配合能够使得控制面板3的位置可控,当达到所需高度时,通过按键区5使得升降装置中的电动机A102停止通电,而当医生所需的高度较低时,可以通过按键区5控制升降装置中的电动机A102输出轴反向转动,从而使得控制面板3的高度下降;当医生需要将控制面板3的各项参数给其余手术人员查看时,通过控制按键区5使得转动装置中的电动机B302通电,电动机B302带动蜗杆303转动,由于蜗杆303一端与电动机B30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蜗杆303另一端与固定在下机体1的支撑板301可转动连接,使得蜗杆303稳定的转动,蜗杆303与蜗轮306相啮合,使得蜗轮306转动,带动传动轴305转动,而传动轴305与上机体2内壁下部的固定板4连接,使得上机体2跟着转动,并且上机体2底部与下机体1滑槽8内的助力球9 相接触,在助力球9的作用下,辅助上机体2稳定的转动,当转动到所需位置时,通过控制按键区5使得转动装置中的电动机B302停止通电,使得不需转动本身重量较高的控制面板3即能够使得手术人员进行查看,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装置使得控制面包的高度可调节,可适用不同的视角,再通过转动装置能够防止由于控制面板3本身重量较重而导致不能够在原地转动,使得能够不同方向上进行操作,从而实现控制面板3易于操作的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