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具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8232775发布日期:2019-07-24 08:26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灯具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灯具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照明技术领域中越来越多的光控灯应用于户外、建筑物通道或者楼道等公共环境中,这类照明工具通常通过感应周围环境的亮度来自动控制灯具开启,以便及时为处于该环境下的用户提供照明需求。

但是,目前的光控灯只能够在开灯之前通过判断环境照度控制灯具开启,待环境变亮后不能够及时根据环境照度控制灯具关闭,需要用户主动关闭,或者通过人体感应器检测无人时再控制灯具关闭,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能源浪费。

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灯具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灯具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根据环境照度的变化及时控制灯具关闭,有利于节约能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灯具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的环境参数,并依据所述环境参数及预设条件控制灯具开启;

在所述灯具开启后,获取与当前环境对应的第一光敏值,并将所述第一光敏值作为基准光敏值;

间隔预设时间间隔后获取第二光敏值;

判断所述第二光敏值是否大于所述基准光敏值与预设光敏增量之和,若是,则控制所述灯具关闭,若否,则继续执行所述间隔预设时间后获取第二光敏值的步骤。

可选的,在获取当前环境的第一光敏值,并将所述第一光敏值作为基准光敏值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光敏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是,执行控制所述灯具关闭的步骤,若否,则执行间隔预设时间间隔后获取第二光敏值的步骤。

可选的,在所述间隔预设时间间隔后获取第二光敏值之后,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光敏值是否小于所述基准光敏值,若是,则将所述第二光敏值作为所述基准光敏值,以对所述基准光敏值进行更新,并继续执行所述间隔预设时间间隔后获取第二光敏值的步骤;若否,则执行所述判断所述第二光敏值是否大于所述基准光敏值与预设光敏增量之和的步骤。

可选的,所述在灯具开启后,获取与当前环境对应的第一光敏值的过程为:

在所述灯具开启后开始计时,并当时长达到预设时长时获取与当前环境对应的第一光敏值。

可选的,所述获取当前的环境参数,并依据所述环境参数和预设条件控制灯具开启的过程为:

获取环境的初始光敏值,判断所述初始光敏值是否低于预设开灯值,若是,则控制灯具开启。

本发明实施例相应的提供了一种灯具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的环境参数,并依据所述环境参数及预设条件控制灯具开启;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灯具开启后,获取与当前环境对应的第一光敏值,并将所述第一光敏值作为基准光敏值;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间隔预设时间间隔后获取第二光敏值;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光敏值是否大于所述基准光敏值与预设光敏增量之和,若是,则触发关闭模块;若否,则触发所述第三获取模块;

所述关闭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灯具关闭。

可选的,还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光敏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是,触发所述关闭模块,若否,则触发所述第三获取模块。

可选的,在所述间隔预设时间间隔后获取第二光敏值之后,还包括: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光敏值是否小于所述基准光敏值,若是,则触发更新模块;若否,则触发所述第一判断模块;

所述更新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光敏值作为所述基准光敏值,以对所述基准光敏值进行更新,并触发所述第三获取模块。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灯具控制系统,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所述灯具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所述灯具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灯具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当前的环境参数,并依据环境参数及预设条件控制灯具开启;在灯具开启后,获取与当前环境对应的第一光敏值,并将第一光敏值作为基准光敏值;间隔预设时间间隔后获取第二光敏值;判断第二光敏值是否大于基准光敏值与预设光敏增量之和,若是,则控制灯具关闭,若否,则继续执行间隔预设时间后获取第二光敏值的步骤。

可见,本申请中通过在灯具开启后获取当前环境的第一光敏值,从而确定出基准光敏值,并且在间隔预设时间间隔后,再次获取环境的第二光敏值,并且当第二光敏值大于基准光敏值和预设光敏增量之和时,说明环境照度已经较大,此时不需要再开灯,所以此时可以控制灯具关闭,本申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根据环境照度的变化及时控制灯具关闭,有利于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现有技术和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具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具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灯具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根据环境照度的变化及时控制灯具关闭,有利于节约能源。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具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灯具控制方法包括:

S110:获取当前的环境参数,并依据环境参数及预设条件控制灯具开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环境的具体环境参数及预先设置的开灯预设条件来进一步判断环境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当满足时控制灯具开启。

进一步的,可以通过获取环境的初始光敏值,并判断初始光敏值是否低于预设开灯值,若是,则控制灯具开启。

也即,可以通过环境的照度来进一步判断是否需要开启灯具,具体可以通过光敏元件获取环境的初始光敏值,并且当该初始光敏值低于预设开灯值时,控制灯具开启,其中,预设开灯值也即预设光敏值,其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通过采集其他的参数来进一步判断是否需要开启灯具,具体采用哪种参数及相应的预设条件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能够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即可。

S120:在灯具开启后,获取与当前环境对应的第一光敏值,并将第一光敏值作为基准光敏值;

具体的,在控制灯具开启后,可以获取与当前环境对应的第一光敏值,此时该第一光敏值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与自然光环境对应的光敏值,另一部分是与灯光对应的光敏值,将灯具开启后第一次获取的第一光敏值作为基准光敏值,以用于后续对光敏值变化量的判断。

S130:间隔预设时间间隔后获取第二光敏值;

具体的,在获取第一光敏值后,间隔预设时间间隔,然后获取与当前环境对应的第二光敏值,此时若环境变亮,则第二光敏值应该大于第一光敏值,若环境的亮度没有明显变化,则第二光敏值与第一光敏值接近。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预设时间间隔可以为5s,当然还可以为其他的具体数值,具体取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本实施例不做特殊限定。

S140:判断第二光敏值是否大于基准光敏值与预设光敏增量之和,若是,则进入S150;若否,则返回S130;

S150:控制灯具关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开灯时环境亮度对应的预设开灯值(也即预设光敏值)以及环境亮度达到一定程度、关闭灯具对用户也没有影响时的环境亮度对应的最大光敏值计算出预设光敏增量,也即,由于灯具在开启后其亮度是不变的,也即与灯具对应的光敏值不变,所以随着环境亮度的变化,检测到的第二光敏值如果大于基准光敏值与预设光敏增量之和,则说明环境已经变亮,此时与环境对应的光敏值达到最大光敏值,所以可以将灯具关闭,也不会影响用户的活动,故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光敏值大于基准光敏值与预设光敏增量之和时控制灯具关闭。

进一步的,在步骤S120获取当前环境的第一光敏值,并将第一光敏值作为基准光敏值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判断第一光敏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是,执行控制灯具关闭的步骤,若否,则执行间隔预设时间间隔后获取第二光敏值的步骤。

具体的,为了防止误判,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在获取第一光敏值后,对第一光敏值进行判断,如果第一光敏值大于预设阈值,则说明当前环境的亮度较大,不需要开启灯具,所以此时可以直接控制灯具关闭,从而提高整个控制方法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更进一步的,在步骤S130间隔预设时间间隔后获取第二光敏值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判断第二光敏值是否小于基准光敏值,若是,则将第二光敏值作为基准光敏值,以对基准光敏值进行更新,并继续执行间隔预设时间间隔后获取第二光敏值的步骤;若否,则执行判断第二光敏值是否大于基准光敏值与预设光敏增量之和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暗环境下开启灯具,灯具自身的干扰会对获取的光敏值产生影响,所以不会影响环境更暗而采集到更小的光敏值,更小的光敏值更能够反应当前的基准值,所以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第二光敏值对基准光敏值进行更新,以提高基准光敏值的准确度。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判断的准确度,还可以将第二光敏值和基准光敏值进行比较(也即与第一光敏值进行比较),当第二光敏值低于基准光敏值时,可以将第二光敏值作为当前的基准光敏值(也即对基准光敏值进行更新),以提高基准光敏值的准确度,在采用第二光敏值对基准光敏值进行更新后,在继续间隔预设时间间隔后获取新的第二光敏值,然后再根据新的第二光敏值和当前的基准光敏值进行比较,如果新的第二光敏值大于当前的基准光敏值,则判断新的第二光敏值是否大于当前的基准光敏值与预设光敏增量之和,当大于时则控制灯具关闭。

进一步的,在灯具开启后,获取与当前环境对应的第一光敏值的过程为:

在灯具开启后开始计时,并当时长达到预设时长时获取与当前环境对应的第一光敏值。

具体的,由于光敏器件在获取初始光敏值后,通常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所以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所采集的数据的准确度,可以在控制灯具开启后达到预设时间时再获取当前环境的第一光敏值,此时的光敏值更加能够反应环境的亮度和灯具的亮度两者的综合亮度对应的光敏值。

可见,本申请中通过在灯具开启后获取当前环境的第一光敏值,从而确定出基准光敏值,并且在间隔预设时间间隔后,再次获取环境的第二光敏值,并且当第二光敏值大于基准光敏值和预设光敏增量之和时,说明环境照度已经较大,此时不需要再开灯,所以此时可以控制灯具关闭,本申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根据环境照度的变化及时控制灯具关闭,有利于节约能源。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相应的提供了一种灯具控制装置,具体请参照图2。该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21,用于获取当前的环境参数,并依据环境参数及预设条件控制灯具开启;

第二获取模块22,用于在灯具开启后,获取与当前环境对应的第一光敏值,并将第一光敏值作为基准光敏值;

第三获取模块23,用于间隔预设时间间隔后获取第二光敏值;

第一判断模块24,用于判断第二光敏值是否大于基准光敏值与预设光敏增量之和,若是,则触发关闭模块25;若否,则触发第三获取模块23;

关闭模块25,用于控制灯具关闭。

可选的,还包括: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一光敏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是,触发关闭模块,若否,则触发第三获取模块。

可选的,在间隔预设时间间隔后获取第二光敏值之后,还包括: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二光敏值是否小于基准光敏值,若是,则触发更新模块;若否,则触发第一判断模块;

更新模块,用于将第二光敏值作为基准光敏值,以对基准光敏值进行更新,并触发第三获取模块。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灯具控制系统具有与上述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灯具控制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并且对于本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灯具控制方法的具体介绍请参照上述实施例,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灯具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灯具控制方法的步骤。

例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处理器用于实现获取当前的环境参数,并依据环境参数及预设条件控制灯具开启;在灯具开启后,获取与当前环境对应的第一光敏值,并将第一光敏值作为基准光敏值;间隔预设时间间隔后获取第二光敏值;判断第二光敏值是否大于基准光敏值与预设光敏增量之和,若是,则控制灯具关闭,若否,则继续执行间隔预设时间后获取第二光敏值的步骤。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灯具控制方法的步骤。

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他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