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辆控制器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81575发布日期:2020-01-24 12:40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车辆控制器的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辆控制器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新技术的发展,汽车越来越电子化、智能化,具体表现就是汽车上的控制器呈现成倍的增加,从而给汽车的驾驶人员带来更好的舒适、智能的驾驶体验。汽车上控制器会依据具体的功能安装在汽车的不同区域如发动机舱、底盘,以及驾驶舱。从而使控制器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承受着不同载荷的振动、冲击等工况,因此,控制器中的核心部件电路板的固定保护则格外重要;另一方面,汽车的产能非常的大,从而也直接要求控制器的生产必须高效,基于以上两点,如何简洁高效的实现控制器电路板的固定是汽车行业关注的重点。

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控制器电路板的固定方式是利用螺丝直接固定在控制器某部分壳体上面,然后再与另一部分壳体组装成控制器整体。这种固定方式会给螺丝固定附件区域的电路板增加内应力,会影响电路板的寿命,另外,在组装螺丝过程中浪费时间而使生产效率降低,并且控制器内部固定电路板螺丝如有使用过程中有松动脱落的潜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车辆控制器的固定装置,通过第一壳体上的导向柱将电路板导入到第一壳体中,并通过第一壳体上的第二限位筋限制电路板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通过第二壳体上的第一限位筋和第二壳体的第三限位筋限制电路板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同时第一壳体、第二壳体采用螺丝固定,从而使控制器电路板简洁高效的固定在壳体内部,进而保证在使用过程中电路板的稳固性。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控制器的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电路板和第二壳体;

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底板、多个水平加强筋、多个竖直加强筋、多个第一限位筋、多个第二限位筋、导向柱和外框;所述外框设置于所述底板的外围,所述多个水平加强筋平行且等距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水平加强筋的两端与所述外框相接;所述多个竖直加强筋平行且等距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竖直加强筋的两端与所述外框相接,所述竖直加强筋与所述水平加强筋相垂直,从而将所述底板分成多个网格;所述多个第一限位筋分别设置于所述水平加强筋的两端、竖直加强筋的两端以及所述水平加强筋和竖直加强筋的交叉处;所述多个第二限位筋设置于所述水平加强筋的两端和竖直加强筋的两端,并且所述第二限位筋与所述第一限位筋相垂直;所述外框的内侧设有密封槽,所述外框上还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所述导向柱设置于所述底板上;

所述电路板上设有与所述导向柱相匹配的导向孔,所述第一壳体的导向柱插入所述导向孔,通过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二限位筋将所述电路板导向至所述第一壳体内,并且所述第二限位筋在水平方向对所述电路板进行限制,同时,所述第一限位筋顶住所述电路板的底面,从而在竖直方向上对所述路板进行限制;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面上设有第三限位筋;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围设有密封筋和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壳体扣合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将所述电路板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三限位筋顶住所述电路板顶面,从而在竖直方向上对所述电路板进行限制;所述第二壳体的密封筋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密封槽相接,并且所述第二固定孔和所述第一固定孔通过自攻螺钉进行固定,从而实现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的固定。

优选的,所述电路板上还设有接插件,所述接插件包括多个接口。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设有与所述接插件相匹配的开口,所述开口通过密封胶贴合在所述接插件的顶面。

优选的,所述水平加强筋和竖直加强筋的高度小于所述外框的高度。

优选的,在水平加强筋和竖直加强筋的交叉处设置四个第一限位筋,所述四个第一限位筋形成十字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孔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外框的四个顶点处;所述第二固定孔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外围的四个顶点处。

优选的,第一壳体还包括第四限位筋,设置于所述底板上,在竖直方向上对所述路板进行限制。

优选的,所述第三限位筋为十字型结构。

优选的,在所述网格中还设置了一组相互交叉的加强筋。

进一步优选的,在与所述外框顶点相接的加强筋的一端设置所述第一限位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车辆控制器的固定装置,通过第一壳体上的导向柱将电路板导入到第一壳体中,并通过第一壳体上的第二限位筋限制电路板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通过第一壳体上的第一限位筋和第二壳体的第三限位筋限制电路板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同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采用螺丝固定,从而使控制器电路板简洁高效的固定在壳体内部,进而保证在使用过程中电路板的稳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车辆控制器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车辆控制器的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装置从下至上包括第一壳体1、电路板2和第二壳体3,其中第一壳体1可以认为是下壳体,设置在下面,第二壳体3可以认为是上壳体,设置在上面,电路板2设置在下壳体和上壳体之间。下面具体对第一壳体1、电路板2和第二壳体3的结构进行介绍。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壳体1具体包括底板11、多个水平加强筋12、多个竖直加强筋13、多个第一限位筋14、多个第二限位筋15、导向柱10和外框17。

在本例中,底板11为四边形结构,外框17设置于底板11的外围,多条水平加强筋12平行且等距设置在底板11上,水平加强筋12的两端与外框17相接,多条竖直加强筋13平行且等距设置在底板11上,竖直加强筋13的两端与外框17相接,水平加强筋12和竖直加强筋13的高度小于外框17的高度,目的是容置电路板2;竖直加强筋13与水平加强筋12相垂直,从而将底板11分成多个网格,水平加强筋12和竖直加强筋13的设置是为了保证下壳体的支撑性和稳定性,进一步,为了保证加强筋之间的稳固性,还可以在网格中设置一组相互交叉的加强筋16,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水平加强筋12、竖直加强筋13以及网格中交叉加强筋16的排布进行设定,而且外框17、水平加强筋12、竖直加强筋13、交叉加强筋16和底板11可以采用一体化设置。多个第一限位筋14分别设置于水平加强筋12的两端、竖直加强筋13的两端以及水平加强筋12和竖直加强筋13的交叉处,具体的,在水平加强筋12的两端上各设置一个第一限位筋14,第一限位筋14沿水平加强筋12平行设置,并且第一限位筋14的一端与外框17相接,竖直加强筋13上的第一限位筋14与水平加强筋12上的第一限位筋14设置相同,进一步的,在水平加强筋12和竖直加强筋13的交叉处设置四个第一限位筋14,所述四个第一限位筋14形成十字型结构,优选的,在与外框17顶点相接的加强筋16的一端也可以设置一个第一限位筋14,所有的第一限位筋14所在平面相同,第一限位筋14的作用是顶住电路板2的底面,对电路板2进行竖直方向的限制,也就是限制电路板2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

多个第二限位筋15设置于水平加强筋12的两端和竖直加强筋13的两端,具体的,第二限位筋15设置于水平加强筋12和外框17的相交处,第二限位筋15紧贴外框17的内壁,且与第一限位筋14相垂直,第二限位筋15的一端与第一限位筋14的一端相接,由此第二限位筋15与第一限位筋14形成l型结构,第二限位筋15的作用是对电路板2进行水平面方向的限制,也就是限制电路板2在水平面方向上的位移。

导向柱10设置于底板11上,作用是将电路板2导向下壳体内,在本例中,导向柱10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底板11相邻两个顶点的附近,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导向柱10的数量和位置进行设定。优选的,第一壳体1还包括第四限位筋18,设置于底板11上,位于导向柱10的两侧,导向柱也可以设置在第四限位筋18上,作用是在竖直方向上对路板进行限制。

在第一壳体1外框17的内侧还具有密封槽102,作用是实现和第二壳体3的扣合,并且在外框17上还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101,第一固定孔101优选设置于第一壳体1外框17的四个顶点处,从而实现和第二壳体3的固定。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电路板2上设有与导向柱10相匹配的导向孔20,在第一壳体1和电路板2装配时,结合图2和图3所示,将电路板2的导向孔20与第一壳体1的导向柱10对准,第一壳体1的导向柱10插入导向孔20,从而将电路板2装配到第一壳体1上。

在此装配过程中,控制器电路板2的板边22会接触到第一壳体1上侧面的第二限位筋15,第二限位筋15同时也有导向作用,将电路板2导向至第一壳体1内,会矫正控制器电路板2在装配过程中的轻微错误,待控制器电路板2整体装配到位后,控制器电路板2的板边与第二限位筋15正好零配接触,控制器电路板2在水平面(xy平面)内的位移被控制器第一壳体1的第二限位筋15所限制,此时,控制器电路板2的底面与第一限位筋14零配接触,即第一限位筋14顶住电路板2的底面,从而在竖直(z轴)方向上对路板进行限制。

再次如图3所示,电路板2上还设有接插件21,接插件21设置在电路板2的一板边处,接插件21包括多个接口。

电路板2上还设有位置丝印标识200,为了不妨碍电路板2上电子元件的排布,位置丝印标识200设置在电路板2的边缘处,位置丝印标识200的作用是标识第二壳体3的第三限位筋300与电路板2的接触位置。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第二壳体3相当于上面的盖板,第二壳体3的底面上设有第三限位筋300,第三限位筋300为十字型结构。

第二壳体3的外围设有与第一壳体1密封槽102相匹配的密封筋302,以及和第一固定孔101相匹配的第二固定孔301,第二固定孔301具体设置于第二壳体3外围的四个顶点处,这里的相匹配指的大小尺寸和位置相适应。

第二壳体3的一边设有与接插件21相匹配的开口31,开口31通过密封胶贴合在接插件21的顶面。

结合图1至图4所示,在第二壳体3装配时,在第二壳体3的开口31处和第一壳体1的密封槽102内涂上密封胶,然后将第二壳体3扣合在第一壳体1上,从而将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装配到一起,将电路板2固定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3之间,装配到位后,第一壳体1上的第一固定孔101与第二壳体3上的第二固定孔301中心重叠,且第一固定孔101孔位和第二固定孔301孔位的两平面刚好零配接触,采用合适的自攻螺丝将上下壳紧固即可。此时,第二壳体3的十字z轴第三限位筋300顶住电路板2顶面,第二壳体3的开口31处通过密封胶贴合在电路板2的接插件21的顶面,从而在竖直方向上对路板进行限制,同时,第二壳体3的密封筋302与第一壳体1的密封槽102通过密封胶粘接,从而实现第二壳体3和第一壳体1的固定。

此简洁高效固定电路板的方法不使用螺丝,从而克服了现有控制器使用螺丝所引致的缺点,不仅能够很好的实现控制器电路板的固定,并且根除了电路板因螺钉紧固过程中导致的电路板应力的问题,且省掉了电路板的固定螺钉,组装过程适宜机械自动化组装,大大提高了控制器的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车辆控制器的固定装置,通过第一壳体上的导向柱将电路板导入到第一壳体中,并通过第一壳体上的第二限位筋限制电路板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通过第一壳体上的第一限位筋和第二壳体的第三限位筋限制电路板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同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采用螺丝固定,从而使控制器电路板简洁高效的固定在壳体内部,进而保证在使用过程中电路板的稳固性。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中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一些实施例”、“一个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达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